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速比搅拌用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2:38: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材料搅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速比搅拌用减速机。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的部分有机材料搅拌时其搅拌初始为颗粒状物料,随着工况温度的升高,颗粒物料逐渐融化,其最初颗粒物料和液化物料混合时,因其自身粘稠度较高,搅拌时需要低转速大扭矩的动力输入,转速要求0.6r/min,这就对驱动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减速机往往做的很大很笨重,用户安装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且因其体积较大重量重,维修较为不便,且安装复杂不牢固,存在生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大速比搅拌用减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大比速的搅拌减速机因其体积较大、重量重,维修较为不便,且安装复杂不牢固,存在生产安全隐患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速比搅拌用减速机,包括动力电机、减速齿轮组和力矩支撑臂,动力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减速齿轮组的一端,且动力电机的传动轴安装动力齿轮,动力齿轮外围啮合至减速齿轮组内部,减速齿轮组外围铰接至力矩支撑臂的一端,且力矩支撑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至固定位置。
5.进一步的,所述力矩支撑臂包括转轴,且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至一个轴座,每个轴座均固定安装至固定位置,轴座外围转动套接两个摇臂,每个摇臂的一端均通过一个摇杆铰接至减速齿轮组的外围。
6.进一步的,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第一壳体及其内部设置的第一行星包和第二行星包,第一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动力电机的一端,动力齿轮位移第一壳体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星包包括动力齿轮外围均布的若干第一行星轮,每个第一行星轮外围均啮合至动力齿轮的外围,第一壳体内圈设置第一内齿轮,每个第一行星轮外围啮合至第一内齿轮的内圈,第一行星轮转动套接第一中轴,每个第一中轴的一端转动套接至第一输出轴的一端,第一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行星包的一端。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行星包包括第一输入轴及其外围均布的若干第二行星轮,第一输入轴的一端均布锯齿,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输出轴的一端,每个第二行星轮的外围均啮合至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第一壳体内圈设置第二内齿轮,第二行星轮的外围啮合至第二内齿轮的内圈,第二行星轮的中部转动套接第二中轴,每个第二中轴的一端转动套接至第二输出轴的一端。
9.进一步的,所述减速齿轮组还包括第二壳体及其内部设置的第三行星包,第二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壳体的一端,第三行星包包括第二输入轴及其外围均布的若干第三行星轮,第二输入轴的一端均布锯齿,第二输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输出轴的一
第四中轴;25-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第三壳体;3-力矩支撑臂;31-转轴;32-轴座;33-摇臂;34-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1.如图1-5所示,一种大速比搅拌用减速机,包括动力电机1、减速齿轮组2和力矩支撑臂,动力电机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直接与减速齿轮组2的一端先连接,连接的时候通过中间箱的形式把动力电机1直接挂在减速齿轮组2端,这样安装方便安装和直接对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五级行星减速结构,其整机速比到达2518,动力电机1转速1500r/min,输出转速只有0.6r/min,足见输出转速之低和要求的输出扭矩之大,且动力电机1的传动轴11安装动力齿轮,动力齿轮外围啮合至减速齿轮组2内部,动力电机1的动力齿轮直接作为输出的太阳轮,有助于减小安装尺寸减速齿轮组2外围铰接至力矩支撑臂的一端,且力矩支撑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至固定位置,为了安装方便和工作机转轴31摆动的工况,减速齿轮组2靠力矩支撑臂支撑,力矩支撑臂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减速齿轮组2输出端直接连接在工作转轴31上,整个力矩支撑臂支撑着整个驱动部且由于力矩支撑臂可以随工作转轴31摆动,已释放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22.力矩支撑臂包括转轴31,且转轴31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至一个轴座32,每个轴座32均固定安装至固定位置,转轴31外围转动套接两个摇臂33,摇臂33与转轴31的连接处采用滑动轴承做支撑,每个摇臂33的一端均通过一个摇杆34铰接至减速齿轮组2的外围。
23.如图3所示,减速齿轮组2包括第一壳体25及其内部设置的第一行星包21和第二行星包22,第一壳体25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动力电机1的一端,动力齿轮位于第一壳体25内部,第一行星包21包括动力齿轮外围均布的若干第一行星轮211,每个第一行星轮211外围均啮合至动力齿轮的外围,第一壳体25内圈设置第一内齿轮,每个第一行星轮211外围啮合至第一内齿轮的内圈,第一行星轮211转动套接第一中轴212,每个第一中轴212的一端转动套接
至第一输出轴213的一端,第一输出轴2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行星包22的一端,第二行星包22包括第一输入轴及其外围均布的若干第二行星轮221,第一输入轴的一端均布锯齿,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输出轴213的一端,每个第二行星轮221的外围均啮合至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第一壳体25内圈设置第二内齿轮,第二行星轮221的外围啮合至第二内齿轮的内圈,第二行星轮221的中部转动套接第二中轴222,每个第二中轴222的一端转动套接至第二输出轴223的一端,为了达到减速齿轮组2体积最小化的需求,第一行星包21和第二行星包22安装比较紧凑,共用了一个壳体,且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轮均固定安装至第一壳体25内,且第一内齿轮、第二内齿轮和第一壳体25为adi材质铸造一体结构,动力电机1的动力齿轮附加行星结构太阳轴的功能,直接为第一级行星包提供动力,当动力传输到第二级行星包时,一级和二级行星都使用第一壳体25内的整体式内齿圈,不仅强度高还能满足不规则形状,解决加工困难问题,同时此结构形式最大化缩小了产品体积。
24.减速齿轮组2还包括第二壳体26及其内部设置的第三行星包23,第二壳体26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壳体25的一端,第三行星包23包括第二输入轴231及其外围均布的若干第三行星轮232,第二输入轴231的一端均布锯齿,第二输入轴2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输出轴223的一端,且第二输入轴231外围和第二壳体26之间设有缝隙,每个第三行星轮232的外围均啮合至第二输入轴231的一端,第二壳体26内圈设置第三内齿轮,第三行星轮232的外围啮合至第三内齿轮的内圈,第三行星轮232的中部转动套接第三中轴233,每个第三中轴233的一端转动套接至第三输出轴234的一端。
25.在实施时减速齿轮组2包括多个第三行星包23,每个第三行星包23外围均设置一个第二壳体26,且多个第三行星包23依次首尾先连接,多个第二壳体26依次首尾相连接,如图4所示采用了两个第三行星包23串联的连接方式,第三行星包23采用浮动结构,齿件采用的是18crnimo7-6材质中碳合金钢,采用热处理方式,让其硬度和强度大大增强。当级数越来越大时,每级承受的扭矩也就越大,合理地设计加上高强度地材质才能制造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小体积减速机。
26.减速齿轮还包括第三壳体27及其内部设置的第四行星包24,第三壳体27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壳体26的一端,第三壳体27的外围铰接至力矩支撑臂的一端,第四行星包24包括第三输入轴241及其外围均布的若干第四行星轮244,第三输入轴241的一端均布锯齿,第三输入轴2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三输出轴234的一端,且第三输入轴241外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套接至第三壳体27内圈,每个第四行星轮244的外围均啮合至第三输入轴241的一端,第三壳体27内圈设置第四内齿轮,第四行星轮244的外围啮合至第四内齿轮的内圈,第四行星轮244的中部转动套接第四中轴245,每个第四中轴245的一端转动套接至第四输出轴242的一端,第四输出轴242的外围通过第二轴承243转动套接至第三壳体27内圈,第四输出轴242的另一端连接承力设备。
27.整个大速比搅拌用减速机还配置在线监测系统,在减速齿轮组2的传动齿轮、中轴和轴承点位安装振动温度一体的传感器,以监测轴承、转轴31等旋转件的振动和温度,在第一壳体25、第二壳体26和第三壳体27的连接部位安装油品分析传感器,实时监测润滑油的品质,同时在机壳外部安装采集站接受无线模块已用于传送检测信息。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