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干法粒化转盘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21:18: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熔渣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法粒化转盘。


背景技术:

2.高温液态熔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排出温度高达1500℃,蕴含大量高温余热,高温液态熔渣的显热和低温余热资源至今未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目前大部分的熔渣堆弃造成资源的浪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景观,占用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国内外熔渣处理方法主要有热闷、热泼、水淬、风淬、滚筒法等方法。但是上述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投资大、占地多、环境污染重、处理效果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法粒化转盘,应用于干法粒化的粒化室内,所述转盘用于接收进入粒化室的高温熔渣,并使得高温熔渣随转盘旋转甩出,与冷却风接触冷却形成粒化渣。所述转盘包括外壳、水箱、进水管、旋转管体,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为承接熔渣的表面,旋转管体的上端竖向连接在外壳的下端,且使得其管腔与外壳的内部连通,旋转管体的下端穿入到所述水箱中,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冷却模块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模块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4.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旋转管体内,且进水管的上端延伸至外壳内部,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穿出水箱,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5.可选地,所述转盘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电机经传动机构将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旋转管体。
6.可选地,所述转盘为盘状壳体结构。
7.可选地,所述旋转管体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套,旋转管体通过支撑套支撑在水箱的上端面上。
8.可选地,在所述支撑套的上下两端都设置有轴承。
9.本实用新型的干法粒化转盘,转盘采用开式水冷方式,进水管不随转盘和旋转管体转动,不需要旋转接头。而且由于水箱具有较大的容积,因此不会像旋转接头容易发生水道堵塞现象,且回水压力低,不会像旋转接头容易因回水压力高造成渗漏。使得粒化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大大提高。此外,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分布器可以到达几乎整个转盘内表面,冷却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0.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11.图1是表示粒化室的示意图;
12.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盘的冷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14.本实施例的干法粒化转盘转盘,用于干法粒化的粒化室,下面先简单说明一下一种粒化室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粒化室2的顶端具有供熔渣进入的开口和排风管道23,粒化室的下部连通有鼓风口。图1中是将排风管道23设置有内筒231,并经内筒向粒化室2输送高温熔渣。当然也可以开口和排风管道23分别设置,转盘1从底部穿入到粒化室内,所述转盘1用于接收从所述开口进入粒化室的高温熔渣,并使得高温熔渣随转盘旋转甩出,与从鼓风口送入的冷却风接触冷却形成粒化渣。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粒化室的说明仅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粒化室的结构,只要是干法粒化用于承接熔渣的转盘都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转盘。
15.所述转盘1采用开式水冷的方式冷却,转盘1包括外壳40、底座33、水箱32、进水管34、电机31、传动机构36、轴承35、支撑套37、旋转管体38、分布器39。
16.外壳40具有内部腔体,可以优选为竖向圆筒状。所述外壳40的上端面为承接高温熔渣的表面,也可以制作为凹面的形式。
17.旋转管体38是具有一定壁厚的可以旋转的管体,旋转管体38的上端竖向连接在外壳40的下端面上,且使得其管腔与外壳40的内部腔体连通。旋转管体38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套37,并通过支撑套支撑在水箱32的上端面上,优选地,在支撑套的上下两端都套设有轴承35。旋转管体38的下端穿入到水箱32中,水箱32用于盛装冷却回水。水箱32的出水口与冷却模块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模块用于对水箱的出水降温冷却。所述冷却模块可以是例如水池自然降温冷却,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冷却换热的设备来冷却,在此不做限制。冷却模块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18.在旋转管体38内还设置有进水管34,进水管34为两端开口的管,所述进水管34的上端延伸至外壳40的内部腔体,所述进水管34的下端延伸出旋转管体38,并继续延伸穿出水箱32,穿出水箱32的端部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19.旋转管体38的外壁与传动机构36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机构36的输入端与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通过电机驱动旋转管体38转动,进而驱动转盘1转动。
20.从图2中可以看出,水泵将冷却水从下端输入到进水管34,冷却水从进水管34的上端流出进入到外壳40的内部腔体,即可通过冷却水来冷却转盘1。冷却水的流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冷却水从外壳40又进入到水管34与旋转管体38之间的环形空间,经过该环形空间排出到水箱32中。水箱32的出水口又将冷却水输送给水泵,从而形成冷却水的循环流动。
21.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34的上端还连接有分水器39,所述分水器39为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锥形壳体,该锥形壳体的下端与进水管34的上端连通,通过该分水器,将从进水管34流出的冷却水均匀的分散到外壳40内,以更佳的效果来冷却转盘。
22.本实施例的转盘1,其采用进水管34直接将冷却水送入外壳40内,没有常规旋转轴类冷却中采用的旋转接头,也就没有螺纹式旋转接头容易脱扣变松而漏水的问题,也没有
法兰式旋转接头因旋转造成连接处密封圈容易磨损,需定期更换的问题。而且,冷却回水暂存在水箱内,再从水箱进一步排出,由于水箱具有较大的容积,因此不会像旋转接头容易发生水道堵塞现象,且回水压力低,不会像旋转接头容易因回水压力高造成渗漏。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干法粒化转盘,应用于干法粒化的粒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包括外壳、水箱、进水管、旋转管体,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为承接熔渣的表面,旋转管体的上端竖向连接在外壳的下端,且使得其管腔与外壳的内部连通,旋转管体的下端穿入到所述水箱中,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冷却模块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模块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旋转管体内,且进水管的上端延伸至外壳内部,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穿出水箱,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粒化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还包括电机、传动机构,电机经传动机构将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旋转管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粒化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为盘状壳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粒化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体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套,旋转管体通过支撑套支撑在水箱的上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法粒化转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套的上下两端都设置有轴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干法粒化转盘,应用于干法粒化的粒化室,所述转盘包括外壳、水箱、进水管、旋转管体,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为承接熔渣的表面,旋转管体的上端竖向连接在外壳的下端,且使得其管腔与外壳的内部连通,旋转管体的下端穿入到所述水箱中,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旋转管体内,且进水管的上端延伸至外壳内部,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穿出水箱,本实用新型的干法粒化转盘,转盘采用开式水冷方式,进水管不随转盘和旋转管体转动,不需要旋转接头。不需要旋转接头。不需要旋转接头。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良 朱立江 张富信 马超宇 黄超 费利东 张磊 路凯华 黄忠源 刘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6/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