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台车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8:49: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机器人领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台车。


背景技术:

2.血管介入手术中医生需要长期接收x射线的辐射,为此,开发了远端操作的主从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主从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包括主端控制器和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将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安装在导管床,医生在射线环境之外利用主端控制器,对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进行控制,实现远端手术,以有效保护医生。
3.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结构精密,在搬运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保证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平稳。因此,通常需要搬运工具与导管床对接,以将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平稳地从导管床搬运到搬运工具上,或者将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平稳地从搬运工具搬运到导管床上。
4.但是,由于不同公司生产的导管床的型号和大小存在差异,通常需要使用人工或者搬运工具搬运结合的方式安装或者拆卸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即当搬运工具与导管床的尺寸匹配的情况下,则采用搬运工具与导管床对接;若搬运工具与导管床的尺寸不匹配时,则需要人工搬运,但是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质量较重,如果通过人工搬运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容易对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移动台车。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台车,包括:
7.本体、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和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上的两个对接件;
8.所述本体上平行相对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横梁;
9.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和第二移动结构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横梁上;
10.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和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11.所述第一侧板设有x向滑槽,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所述x向滑槽相对所述安装横梁进行x向调节;
12.所述第二侧板设有y向滑槽,所述对接件通过所述y向滑槽相对所述第二侧板进行与x向垂直的y向调节,使所述两对接件与导管床体对接。
13.进一步地,移动台车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对接件上,用于连接所述对接件和导管床体。
14.进一步地,所述对接件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转接件为c形转接件,所述c形转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车还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1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车还包括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本体底部。
17.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结构为滑轮。
18.进一步地,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刹车件。
1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安装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梁。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x向滑槽和所述第二侧板的y向滑槽均为长形槽。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x向滑槽和所述第二侧板的y向滑槽均为台阶槽,利用沉头螺丝穿入台阶槽并锁死于两个所述安装横梁和对接件。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台车的第一移动结构和第二移动结构均设置有x向滑槽和y向滑槽,以使对接件横向移动和纵向调节,以与不同高度和宽度的导管床体进行对接,以实现平稳地搬运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保护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搬运;且利用对接件,保证移动台车和导管床体对接,保证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可以顺利被搬运,避免发生震荡,损害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台车的一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台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其中,
27.10、本体;11、安装横梁;
28.20、第一移动结构;21、第一侧板;211、x向滑槽;22、第二侧板;221、y向滑槽;
29.30、第二移动结构;31、第一侧板;311、x向滑槽;32、第二侧板;321、y向滑槽;
30.40、对接件;41、第一凸起;42、第二凸起;
31.50、转接件;
32.60、承重板;70、推动结构;80、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3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台车,该移动台车包括本体10、第一移动结构20、第二移动结构30以及分别安装在第一移动结构20和第二移动结构30上的两个对接件40;本体10上平行相对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横梁11;第一移动结构20和第二移动结构30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横梁11上;第一移动结构20和第二移动结构30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侧板21、31和第二侧板22、32;第一侧板21、31设有x向滑槽211、311,第一侧板21、31通过x向滑槽211、311相对安装横梁11进行x向调节;第二侧板22、32设有y向滑槽221、321,对接件40通过y向滑槽221、321相对第二侧板22、32进行与x向垂直的y向调节,使对接件40与导管床体对接。
35.本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底板和至少四个安装纵梁,底板呈矩形设置,至少四个安装纵梁平行相对设置在底板的四个角,四个安装纵梁和底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置从端血管介
入操作设备的容置空间。
36.任一安装横梁11安装在本体10中同一边的两个安装纵梁上。
37.具体地,如图3所示,导管床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的床体连接件;第一移动结构20的第一侧板21设置有x向滑槽211,第一侧板21利用螺丝通过x向滑槽211与其中一个安装横梁11滑动连接,则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第一移动结构20和/或人工推动第一移动结构20,使第一移动结构20沿x向滑槽211的延伸方向横向移动(即图1中x轴方向),同理地,第二移动结构30的第一侧板31设置有x向滑槽311,第一侧板31利用螺丝通过x向滑槽311与另一个安装横梁11滑动连接,则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第二移动结构30和/或人工推动第二移动结构30,使第二移动结构30沿x向滑槽311的延伸方向横向移动(即图1中x轴方向),从而可以调节两个对接件40之间的宽度,直至两个对接件40之间的宽度与导管床体的床体连接件宽度对应;接着,利用螺丝穿过y向滑槽221、321连接于对接件40,可以通过电机驱动对接件40和/或人工推动对接件40,以使对接件40沿y向滑槽221、321的延伸方向升降移动(即图1中y轴方向),直至两个对接件40的高度与导管床体的床体连接件高度对应,以满足不同导管床体的高度需求;高度和宽度调节完成,则利用两个对接件40分别与床体连接件两侧床体连接件一一对接,利用螺丝将第一侧板21、31分别锁死在相应安装横梁11上,利用螺丝将对接件40锁死在第二侧板22、32上;此时,将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从床体连接件上移动至由对接件40支撑的放置平台上;或者可以将放置在移动台车上的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从对接件40上移动至床体连接件中,以保证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可以平稳地搬运。其中,床体连接件与对接件40匹配,例如,床体连接件可以为导轨,对接件40可以为导轨;或者,床体连接件可以为导轨,对接件40可以为可在导轨上滑动的滑槽;或者,床体连接件可以为滑槽,对接件40可以为滑动地穿设于滑槽内的导轨,或者其他对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对接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38.本实施例的移动台车的第一移动结构20和第二移动结构30均设置有x向滑槽211、311和y向滑槽221、321,以使对接件40进行横向移动和纵向调节,与不同高度和宽度的导管床体进行对接,以实现平稳地搬运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保护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搬运;且利用对接件40,保证移动台车和导管床体对接,保证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可以顺利被搬运,避免发生震荡,损害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
39.作为一实施例,第一移动结构20和第二移动结构30上的x向滑槽211、311和y向滑槽221、321为长形槽,且为台阶槽,穿入其内的螺丝为沉头螺丝,螺丝锁死时让螺丝帽隐藏于台阶槽内。两个所述安装横梁11和对接件40上对应螺丝开设有螺丝孔,螺丝穿入台阶槽并锁死于对应的螺丝孔内,即可将第一侧板21、31分别锁死在相应安装横梁11上,以及将两个对接件40分别锁死在第二侧板22、32上。
40.作为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移动台车还包括转接件50,转接件50滑动地套设在对接件40上,用于连接对接件40和导管床体。
41.本实施例中,转接件50的数量为两个,转接件50套设在对接件40上,且转接件50可以相对本体10前后方向滑动(即图1中z轴方向);当对接件40和床体连接件需要对接时,则将转接件50移动至对接件40中靠近床体连接件的末端,同时,床体连接件插入转接件50中,即可实现对接件40和床体连接件精准对接,提高对接效率。
42.作为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对接件40的横截面呈t型,其包括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
起42,转接件50为c形转接件50,c形转接件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42连接。
43.本实施例中,c形转接件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42连接,且转接件50可以沿对接件40移动;当对接件40和床体连接件需要对接时,则将转接件50,移动至对接件40中靠近床体连接件的末端,同时,床体连接件插入转接件50中,即可实现对接件40和床体连接件精准对接,提高对接效率。
44.作为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移动台车还包括承重板60,承重板60设置在本体10上。
45.本实施例中,将承重板60安装在本体10的底座上,作为配重以增加移动台车底部重量,确保移动台车可以承载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
46.作为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移动台车还包括推动结构70,推动结构70安装在本体10底部。
47.本实施例中,推动结构70安装在本体10底部,因此,可以利用推动结构70,平稳地搬运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有利于节省人力,便于搬运。
48.具体地,推动结构70包括相对设置在本体10底部的至少一个滑轮,因此,医护人员推动移动台车时,滑轮滚动,有利于节省人力,便于搬运。
49.作为一实施例,滑轮上设置刹车件(图中未示)。
50.本实施例中,在滑轮上设刹车件,便于在对接过程中固定移动台车,避免出现移动台车移位,导致对接失败。
51.通常情况下,刹车件具有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刹车件在锁定状态下,滑轮不可以滚动,移动台车固定;刹车件在释放状态下,滑轮可以滚动,以便于移动台车移动。若刹车件的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切换是利用机械方式由医护人员手动实现,一旦医护人员将移动台车进行移动后,忘记将刹车件的释放状态人工切换为锁定状态,则移动台车处于自由状态,可能导致意外伤害。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刹车件的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切换由其上的刹车控制器自动实现(图中未示),也即,刹车控制器用于检测移动台车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刹车件的状态;具体地,当刹车控制器检测到移动台车的工作状态为静止状态时,则使刹车件自动进入锁定状态,此时,移动台车不可移动;当医护人员需要移动移动台车时,则可通过按压触发刹车控制器(一般移动台车的工作状态为静止状态),以使刹车件的工作状态切换为释放状态,此时,医护人员可以移动移动台车。这样可以防止意外伤害,也可以全面有效保护从端血管介入操作设备。
52.作为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两个安装横梁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梁80。
53.本实施例中,设置加强梁80,可以有效增加移动台车的强度。
54.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结构20和第二移动结构30的结构也可以不相同。比如,第一移动结构20上不设置x向滑槽211。这样在与导管床体两侧的床体连接件对接时,让安装于第一移动结构20的对接件40与相应床体连接件配合对接,通过第二移动结构30沿x向滑槽311的延伸方向横向移动来调节两个对接件40之间的宽度。又比如,第一移动结构20上不设置y向滑槽221。同样可以让第二移动结构30上的对接件40沿y向滑槽321的延伸方向升降移动,使两个对接件40的高度与导管床体的床体连接件高度对应。
5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因此,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