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0:13: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贴片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另外,还有早期的真空电子二极管,它是一种具有单向传导电流的电子器件。在半导体二极管内部有一个pn结两个引线端子,这种电子器件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具备单向电流的传导性。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017568.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贴片二极管卷带拉开力测试装置,包括箱体、前箱盖、后箱盖、夹固装置、夹子和拉力计,所述前箱盖和后箱盖分别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前后两端,箱体固定设置,前箱盖上设有滑轨和夹固装置,夹固装置可沿滑轨横向移动,后箱盖上固定设有拉力计,拉力计前端铰接有夹子,夹子可沿水平方向转动。
4.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该装置通过夹子和夹固装置对卷带进行装夹,当拉力大于夹子的夹紧力时,卷带会从夹子内部脱离,造成拉力计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包括:
8.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上表面的一边侧滑动安装有定位组件,且所述支撑底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体,所述安装体的正面滑动安装有多个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
9.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转动顶盖,所述滑动底座与转动顶盖之间卡接有装夹定位体,所述装夹定位体正面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板,两个所述限位连接板之间等距转动安装有多个缓冲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装夹底板,所述装夹底板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装夹卡板,且所述装夹底板正面的两边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插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插杆滑动连接有限位侧板,两个所述限位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接板,所述驱动连接板上表面靠近装夹底板的一端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拉力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力计的测试端与装夹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连接板上表面原理装夹底板的一端等距开设有多个观察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定位支撑板,所述定位支撑板的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臂,多个所述支撑臂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设置有齿轮组,两个
所述齿轮组对称设置,所述齿轮组依次设置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三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分别与驱动连接板固定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支撑板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转动轴的一端传动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通过装夹定位体与滑动底座、转动顶盖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卷带的装夹更加稳定,配合装夹定位体的锯齿面与橡胶层,更好的保护卷带,避免造成拉力计损坏。
19.2.该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通过三个测试组件同时对三根卷带进行测试,且三个测试组件的移动速度依次增加,使测试速度更快,测试更方便。
20.3.该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通过三个拉力计对一根卷带进行测试,对三个拉力计的测试数据进行综合评判,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21.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支撑底板;2、定位组件;21、滑动底座;22、转动顶盖;23、装夹定位体;24、限位连接板;25、缓冲辊;3、安装体;4、测试组件;41、装夹底板;42、装夹卡板;43、滑动插杆;44、驱动连接板;45、拉力计;46、观察窗;47、限位侧板;5、驱动组件;51、定位支撑板;52、支撑臂;53、转动轴;54、第一齿轮;55、第二齿轮;56、第三齿轮;57、第一齿条;58、第二齿条;59、第三齿条;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一种贴片二极管带拉开力测试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
30.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1上表面的一边侧滑动安装有定位组件2,且支撑底板1上表
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体3,安装体3的正面滑动安装有多个测试组件4,测试组件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5。
31.定位组件2包括滑动底座21,滑动底座2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滑动块,支撑底板1上表面的一边侧有滑槽,滑动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部,滑动底座21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转动顶盖22,滑动底座21与转动顶盖22之间卡接有装夹定位体23,滑动底座21与转动顶盖22的连接处开设有装夹卡槽,装夹定位体23卡接在装夹卡槽内部,且装夹定位体2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锯齿面,且锯齿面粘接有橡胶层,用于保护卷带,并增大装夹摩擦力,装夹定位体23正面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板24,两个限位连接板24之间等距转动安装有多个缓冲辊25,相邻两个缓冲辊25之间设置有一张卷带;
32.实施例一:本装置中,缓冲辊25设置为四个,即:本装置可同时对三个卷带进行测试,将三个卷带的一端固定一起,然后包裹在装夹定位体23的外壁,并使三个卷带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缓冲辊25之间,将装夹定位体23卡接在装夹卡槽内部,接着合闭转动顶盖22,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33.测试组件4包括装夹底板41,装夹底板41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装夹卡板42,将卷带的一端设置在装夹卡板42和装夹底板41之间,然后通过沉头螺栓将装夹卡板42和装夹底板41固定,且装夹底板41正面的两边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插杆43。
34.滑动插杆43滑动连接有限位侧板47,限位侧板47的顶端开设有t形槽,滑动插杆43滑动安装在t形槽内部,两个限位侧板47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接板44,驱动连接板44上表面靠近装夹底板41的一端等距固定安装有多个拉力计45,拉力计45的一端与驱动连接板44固定连接。
35.拉力计45的测试端与装夹底板41固定连接,驱动连接板44上表面原理装夹底板41的一端等距开设有多个观察窗46,观察窗46用于观测下一个测试组件4的拉力计45的读数
36.实施例二:本装置中,测试组件4设置为三个,三个卷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一个测试组件4上;拉力计45可以更换为拉力传感器,并通过微机进行拉力传感器读数;测试组件4在工作时,驱动连接板44向远离定位组件2的方向移动,装夹底板41和装夹卡板42在拉力计45的作用下绷紧卷带,并在驱动连接板44的持续移动下,拉力计45对卷带所受拉力进行测试,至卷带绷断,在测试期间,保持驱动连接板44匀速移动,并对拉力计45进行多次读数。
37.驱动组件5包括定位支撑板51,定位支撑板5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卷带的长度进行设定,定位支撑板51的顶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臂52,支撑臂52设置为三个,相邻两个支撑臂52之间的底壁设置为阶梯状,多个支撑臂52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轴53,且转动轴53的一端贯穿支撑臂52并向外延伸。
38.相邻两个支撑臂52之间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安装在转动轴53的外壁,转动轴53带动齿轮组顺时针转动,两个齿轮组对称设置,齿轮组依次设置为第一齿轮54、第二齿轮55和第三齿轮56,第一齿轮54、第二齿轮55和第三齿轮56的直径依次减小。
39.第一齿轮54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57,第二齿轮55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条58,第三齿轮56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齿条59,第一齿条57、第二齿条58和第三齿条59分别与驱动连接板44固定连接。
40.定位支撑板51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与转动轴53的一端传
动连接,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和转动轴53的延伸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两个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41.实施例三:在本装置中,驱动电机6带动转动轴53顺时针转动,转动轴53带动两个齿轮组顺时针转动,齿轮组的齿轮分别啮合第一齿条57、第二齿条58和第三齿条59,由于齿轮组齿轮的线速度不同,第一齿条57、第二齿条58和第三齿条59连接的测试组件4移动速度依次减小,对应的卷带受到的拉力也依次减小,当第一齿条57每移动一段相同距离时,关闭驱动电机6,并使转动轴53固定在当前位置,对拉力计45进行读数(注:若使用拉力传感器替换拉力计45,驱动组件5工作过程中,保持转动轴53匀速转动即可,通过微机对拉力传感器的测试数据进行实时收集)。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