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8:42: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移动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很多的场合中我们都能看到移动机器人的身影。
3.由于机器人都是内置电池,长时间工作后需要进行补充电能,否则移动机器人无法正常的工作。移动机器人在进行充电的时候,有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造成充电不成功,比如:移动机器人周围环境产生震动,充电连接部位松脱,连接不紧密;人员碰撞到移动机器人,造成移动机器人与充电装置分离。在充电过程中,移动机器人与充电装置靠在一起,局部通风不畅,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不容易散出,会加速移动机器人内置电池的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容纳盒、夹紧机构、传感器、风扇;
6.所述壳体正面的两侧分别对称连接有容纳盒;
7.所述夹紧机构位于壳体和容纳盒内;
8.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壳体的正面上;
9.所述壳体正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纵向开口,两个第一纵向开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横向开口,第一横向开口与两个第一纵向开口连为一体;所述第一横向开口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二纵向开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条散热口;所述第二纵向开口处连接有导风腔室;所述导风腔室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10.所述容纳盒的一侧为敞开的,容纳盒与第一纵向开口对应连接在一起;所述容纳盒上设置有第三纵向开口,第三纵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向开口;
11.所述风扇位于壳体内部;
12.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导轨条、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弹性凸块、转轴套;
13.所述导轨条有三根,平行设置在隔板上,三根导轨条形成两条平行的轨道;
14.所述电机位于导轨条的一侧;
15.所述第一夹紧件位于容纳盒内,第一夹紧件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弹性凸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条,第一滑动条与其中一条轨道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条的顶面设置有直齿区;
16.所述第二夹紧件也位于容纳盒内,第二夹紧件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弹性凸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条,第二滑动条与另外一条轨道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条的顶面也设置有直齿区;
17.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转轴套与隔板固定在一起,主动齿轮的部分位置有齿条;所述第一滑动条与主动齿轮咬合在一起;
18.所述从动齿轮位于主动齿轮的一侧且相互咬合,从动齿轮的两端通过转轴套与隔板固定在一起;所述从动齿轮的部分位置有齿条;所述第二滑动条与从动齿轮咬合在一起。
19.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正面安装有距离传感器。
20.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正面安装有柔性缓冲盘。
21.优选地,所述弹性凸块设置为半球状。
2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23.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对机器人进行夹持,保证其在充电过程中不收外界的影响,实现稳定地充电。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有利于对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延长了移动机器人内置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视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容纳盒的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的视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条的视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视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紧件的视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紧件的视图。
32.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视图。
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移动的视图一。
34.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移动的视图二。
35.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36.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38.一种机器人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容纳盒2、夹紧机构、传感器4、风扇6;
39.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正面的两侧分别对称连接有容纳盒2;
40.所述夹紧机构位于壳体1和容纳盒2内;
41.所述传感器4安装在壳体1的正面上;
42.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正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纵向开口12,两个第一纵向开口12之间设置有第一横向开口14,第一横向开口14与两个第一纵向开口12连为一体;所述第一横向开口14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二纵向开口13;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5,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条散热口16;所述第二纵向开口13处连接有导风腔室11;所述导风腔室1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43.如图3所示,所述容纳盒2的一侧为敞开的,容纳盒2与第一纵向开口12对应连接在一起;所述容纳盒2上设置有第三纵向开口22,第三纵向开口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向开口21,且第二横向开口21与第一横向开口14位于同一水平面;
44.如图4所示,所述风扇6位于壳体1内部,风扇6将壳体1内的空气从散热口16吹出,壳体1内部形成负压状态,机器人和充电装置处的气流进入导风腔室11,最终也从散热口16吹出,从而对充电过程进行散热;
45.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导轨条31、电机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第一夹紧件35、第二夹紧件36、弹性凸块37、转轴套38;
46.如图5所示,所述导轨条31有三根,平行设置在隔板15上,三根导轨条31形成两条平行的轨道;
47.如图6所示,所述电机32位于导轨条31的一侧;
48.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夹紧件35位于容纳盒2内,第一夹紧件35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弹性凸块37,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条351,第一滑动条351与其中一条轨道配合;所述第一滑动条351的顶面设置有直齿区;
49.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夹紧件36也位于容纳盒2内,第二夹紧件36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弹性凸块37,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条361,第二滑动条361与另外一条轨道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条361的顶面也设置有直齿区;
50.所述第一夹紧件35和第二夹紧件36相对设置,当第一夹紧件35和第二夹紧件36相互靠近时,弹性凸块37与机器人接触并对其进行夹持;
51.如图9所示,所述主动齿轮33的一端与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转轴套38与隔板15固定在一起,主动齿轮33的部分位置有齿条;所述第一滑动条351与主动齿轮33咬合在一起;
52.所述从动齿轮34位于主动齿轮33的一侧且相互咬合,从动齿轮34的两端通过转轴套38与隔板15固定在一起;所述从动齿轮34的部分位置有齿条;所述第二滑动条361与从动齿轮34咬合在一起。
53.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正面安装有距离传感器,当机器人靠近距离传感器的有效距离内,机器人停止运动,防止其撞坏充电装置。
5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正面安装有柔性缓冲盘5,用于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减速,防止其撞坏充电装置。
5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凸块37设置为半球状,能够增加第一夹紧件35、第二夹紧件36和机器人之间的压力,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56.工作原理:
57.需要充电时,机器人靠近充电装置,当机器人进入距离传感器的有效距离内,机器人与柔性缓冲盘5接触,且机器人停止运动。然后,电机32转动,带动主动齿轮33和从动齿轮
34转动,从而第一夹紧件35和第二夹紧件36相对运行,穿过第二横向开口21、第一横向开口14,如图10所示,弹性凸块37接触机器人后,第一夹紧件35和第二夹紧件36停止运动,此时机器人与充电装置牢固在一起,进行后续的充电工作。充电完成后,电机32反向转动,第一夹紧件35和第二夹紧件36往相反方向运行,机器人离开充电装置。
58.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特别地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所用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