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16:24: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申请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


背景技术:

2.目前池塘虾蟹养殖的管理模式一般仍采用原始人工生产维护,在任务最重的投饵等环节,主要靠人工投喂,由于水域面积大,水面可到达性较差等原因,导致上述工作耗时耗力,用工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而且使得饵料利用率低,随之导致饵料使用量增加,不仅增加了材料使用量,而且导致大量有机饵料残留,长时间后引起水质污染严重,养殖品种降低,养殖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自动化投放饵料,同时兼具喷涂药物或其他介质功能的自动投饵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包括船体1、物料箱2;
6.船体1的前侧设置有电控舱10、后侧底部设置有驱动舱11;
7.驱动舱1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板面110,两个限位板面110与前侧电控舱10的后侧外舱壁围成安装室12;
8.电控舱10内设置有蓄电池组10a以及控制电路;驱动舱11内设置有明轮驱动组件、撒药组件;
9.明轮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舱11内部的明轮驱动电机11a、设置于船体1两侧的明轮11b;撒药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舱11内部的隔膜泵11c、设置于船体1后侧的多个喷头11d;
10.所述物料箱2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室12中,物料箱2内分别设置有饵料料斗12a以及药盒12b;药盒12b内设置有药液,药箱12b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至隔膜泵11c进口,隔膜泵11c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喷头11d;
11.物料箱2的底部后侧设置有抛料口12k,抛料口12k内设置有抛料机构,抛料口12k的后侧顶部设置有与饵料料斗12a连通的进料通道12j;
12.抛料机构包括:抛料电机12c、抛料叶轮12e;抛料叶轮12e设置在抛料口12k内且与抛料电机12c的电机轴连接。
13.对前述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抛料叶轮12e包括紧贴抛料口12k底部设置的接料圆板12f以及均匀设置在接料板12f上侧的多个翅片12g;接料圆板12f的后侧位于料通道12j下侧。
14.对前述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接料圆板12f倾斜设置,且较低的一侧指向进料通道12j,较高的一侧朝向抛料口12k后侧开口。
15.对前述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电控舱10在船体1前
侧顶部形成操作口,操作口处安装有操作板面,操作板面上设置有操作按钮。
16.对前述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物料箱2的的外壁上设置有加料口12m,加料口12m处分别设置有与饵料料斗12a以及药盒12b连通的加料孔道。
17.其有益效果在于:
18.本申请的自动投饵船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其一方面可以方便高效的完成水产养殖的饵料自动化投放任务,还能够作为各类药物辅助材料的自动化盘撒散布作业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养殖作业的效率,降低作业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饵料以及各类材料布设的均匀度,进而减少饵料以及各类材料的使用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证水产养殖环境的可持续。
附图说明
19.图1是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正视图;
20.图2是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剖视图;
21.图3是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俯视图;
22.图4是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后视图;
23.图5是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斜视图;
24.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25.船体1、电控舱10、蓄电池组10a、驱动舱11、明轮驱动电机11a、明轮11b、隔膜泵11c、喷头11d、限位板面110、安装室12、饵料料斗12a、药盒12b、抛料电机12c、抛料叶轮12e、接料圆板12f、翅片12g、进料通道12j、抛料口12k、加料口12m、物料箱2。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27.本申请的多功能自动投饵船,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作业,用于作为饲养用饵料,药物以及各类需要均匀布撒在水域中的各类材料的散布设备,通过代替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人工作可能导致的材料重复施放,有效利用率降低,材料残留影响水质健康等问题。
28.如图1、图2所示,多功能自动投饵船的主要结构包括船体1、物料箱2;
29.船体1的前侧设置有电控舱10、后侧底部设置有驱动舱11;驱动舱1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板面110,两个限位板面110与前侧电控舱10的后侧外舱壁围成安装室12;电控舱10内设置有蓄电池组10a以及控制电路;驱动舱11内设置有明轮驱动组件、撒药组件;
30.电控舱10在船体1前侧顶部形成操作口,操作口处安装有操作板面,操作板面上设置有操作按钮。
31.明轮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舱11内部的明轮驱动电机11a、设置于船体1两侧的明轮11b;撒药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舱11内部的隔膜泵11c、设置于船体1后侧的多个喷头11d;
32.物料箱2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室12中,物料箱2主要用于保存和隔离不同类型的待布撒饵料等材料,防止不同形态的材料相互影响,提高准备工作和加注工作的效率。
33.物料箱2内分别设置有饵料料斗12a以及药盒12b;药盒12b内设置有药液,药箱12b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至隔膜泵11c进口,隔膜泵11c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喷头11d;采用上大下小的料斗结构,便于颗粒性饵料材料能够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自动连续的同向抛料结构,以实现连续稳定的供料。
34.物料箱2的底部后侧设置有抛料口12k,抛料口12k内设置有抛料机构,抛料口12k的后侧顶部设置有与饵料料斗12a连通的进料通道12j;
35.特别的,为了提高物料补充效率,减少开箱合箱等操作步骤,本实施例中,在物料箱2的的外壁上设置有加料口12m,加料口12m处分别设置有与饵料料斗12a以及药盒12b连通的加料孔道。
36.如图2、图5所示,抛料机构包括:抛料电机12c、抛料叶轮12e;抛料电机12c竖向设置在抛料口12k外部,抛料叶轮12e设置在抛料口12k内且与抛料电机12c的电机轴连接。
37.为保证从进料通道12j引出的饵料能够被有效抛洒,本实施例中,抛料叶轮12e包括紧贴抛料口12k底部设置的接料圆板12f以及均匀设置在接料板12f上侧的多个翅片12g;接料圆板12f的后侧位于料通道12j下侧,以保证饵料从通道中向下移动后可以直接转移至接料圆板上,并随抛料叶轮旋转运动,最后被叶轮抛洒带出,完成布撒作业。
38.为避免未经过叶轮推动加速的饵料从接料圆板的边缘掉落,影响饵料布撒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接料圆板12f倾斜设置,且较低的一侧指向进料通道12j,较高的一侧朝向抛料口12k后侧开口。
3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物料箱(2);船体(1)的前侧设置有电控舱(10)、后侧底部设置有驱动舱(11);驱动舱(1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板面(110),两个限位板面(110)与前侧电控舱(10)的后侧外舱壁围成安装室(12);电控舱(10)内设置有蓄电池组(10a)以及控制电路;驱动舱(11)内设置有明轮驱动组件、撒药组件;明轮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舱(11)内部的明轮驱动电机(11a)、设置于船体(1)两侧的明轮(11b);撒药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舱(11)内部的隔膜泵(11c)、设置于船体(1)后侧的多个喷头(11d);所述物料箱(2)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室(12)中,物料箱(2)内分别设置有饵料料斗(12a)以及药盒(12b);药盒(12b)内设置有药液,药箱(12b)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至隔膜泵(11c)进口,隔膜泵(11c)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喷头(11d);物料箱(2)的底部后侧设置有抛料口(12k),抛料口(12k)内设置有抛料机构,抛料口(12k)的后侧顶部设置有与饵料料斗(12a)连通的进料通道(12j);抛料机构包括:抛料电机(12c)、抛料叶轮(12e);抛料叶轮(12e)设置在抛料口(12k)内且与抛料电机(12c)的电机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料叶轮(12e)包括紧贴抛料口(12k)底部设置的接料圆板(12f)以及均匀设置在接料板(12f)上侧的多个翅片(12g);接料圆板(12f)的后侧位于料通道(12j)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圆板(12f)倾斜设置,且较低的一侧指向进料通道(12j),较高的一侧朝向抛料口(12k)后侧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其特征在于,电控舱(10)在船体(1)前侧顶部形成操作口,操作口处安装有操作板面,操作板面上设置有操作按钮。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箱(2)的的外壁上设置有加料口(12m),加料口(12m)处分别设置有与饵料料斗(12a)以及药盒(12b)连通的加料孔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投饵船。包括船体、物料箱;船体的前侧设置有电控舱、后侧底部设置有驱动舱;电控舱内设置有蓄电池组以及控制电路;驱动舱内设置有明轮驱动组件、撒药组件;明轮驱动组件包括明轮驱动电机明轮;撒药组件包括隔膜泵、喷头;抛料机构包括抛料电机、抛料叶轮;本申请的自动投饵船结构紧凑,其一方面可以方便高效的完成水产养殖的饵料自动化投放任务,还能够作为各类药物辅助材料的自动化盘撒散布作业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养殖作业的效率,降低作业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饵料以及各类材料布设的均匀度,进而减少饵料以及各类材料的使用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技术研发人员:范炜豪 戴荣璨 许泉 谢晓慧 韩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8
技术公布日:2022/6/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