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6-02 13:00: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碳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大部分企业对自身碳排放情况摸底不清,缺乏有效的碳排放量及碳效值的准确计算、评 价和管理手段,基于此,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碳效码,然而目前的碳码均是静态的, 无法管理和监测针对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建造/改造阶段、建筑运行阶段和建筑拆除阶段等 各个阶段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
3.基于此,依托标识解析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数据服务能力,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碳 效码,然而目前的碳码均是静态的,无法管理和监测针对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建造/改造阶 段、建筑运行阶段和建筑拆除阶段等各个阶段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碳 码均是静态,无法管理和监测各个阶段碳排放量变化情况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建筑方案预测建筑种类和建筑用量,基于所述建筑种类和所述建筑用量计算建筑生 命周期内的预测碳排放量;
8.获取标准指标,通过对比分析所述预测碳排放量和所述标准指标,得到第一判别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别结果生成第一碳足迹;
9.所述第一碳足迹表现为碳标签时,在建筑运行阶段,所述碳标签生成碳减码、碳金码和 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
10.优选地,还包括步骤:
11.所述预测碳排放量高于所述标准指标时,将生成的所述第一判别结果反馈给用户,所述 用户修改建筑方案直至所述预测碳排放量低于所述标准指标。
12.优选地,根据建筑方案预测建筑种类和建筑用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3.建筑种类包括建材种类和能源种类,建筑用量包括建材用量和能源用量;
14.基于建筑方案通过bim工具预测所述建材种类和所述建材用量,基于建筑方案通过bim 工具预测所述能源种类和所述能源用量。
15.优选地,基于所述建筑种类和所述建筑用量计算建筑生命周期内的预测碳排放量,具体 包括以下步骤:
16.根据所述建筑种类获取第一碳排放因子,基于所述建筑种类和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通过 碳计算工具得到第一预测碳排放量;
17.根据所述能源种类获取第二碳排放因子,基于所述能源种类和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通过 碳计算工具得到第二预测碳排放量;
18.基于所述第一预测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预测碳排放量得到所述预测碳排放量。
19.优选地,所述第一碳足迹表现为所述碳标签时,还包括步骤:
20.所述第一判别结果为所述预测碳排放量高于所述标准指标时,所述碳标签生成为灰色碳 标签;
21.所述第一判别结果为所述预测碳排放量低于所述标准指标时,所述碳标签生成为绿色碳 标签;
22.所述第一判别结果为所述预测碳排放量低于所述标准指标且有绿色金融支持时,所述碳 标签生成为绿金碳标签。
23.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获取第一实际碳排放量和第二实际碳排放量,基于所述第一实际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实 际碳排放量计算实际碳排放量;
25.获取标准指标,通过对比分析所述实际碳排放量和所述标准指标,得到第二判别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判别结果生成第二碳足迹;
26.所述第二碳足迹表现为碳码时,在建筑运行阶段,所述碳码基于所述第二判别结果生成 碳减码、碳金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
27.优选地,获取第一实际碳排放量和第二实际碳排放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采集施工阶段的实际建筑种类和实际建筑用量,基于所述实际建筑种类和所述实际建筑 用量计算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第一实际碳排放量;
29.采集建筑用水量、建筑用电量、化石燃料量和垃圾量,基于所述建筑用水量、所述建筑 用电量、所述化石燃料量和所述垃圾量计算第二实际碳排放量。
30.一种建筑碳码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31.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建材数据采集单元、能源数据采集单元、建材数据核算单元、 能源数据核算单元和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32.数据实时监测单元,所述数据实时监测单元包括用水数据监测单元、用电数据监测单元、 化石燃料数据监测单元、温室气体co2监测单元和垃圾量监测单元;
33.碳计算工具,所述碳计算工具用于计算预测碳排放量和实际碳排放量;
34.对比分析单元,所述对比分析单元用于获取标准指标,通过对比分析预测碳排放量和标 准指标,得到第一判别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别结果生成第一碳足迹,或通过对比分析实际 碳排放量和标准指标,得到第二判别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判别结果生成第二碳足迹;
35.碳足迹单元,所述碳足迹单元用于碳足迹表现为碳标签时,在建筑运行阶段,所述碳标 签生成碳减码、碳金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
36.客户端,所述客户端的类型包括用户端、监管端和金融机构端。
3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 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所述的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 法。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
机指令 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方法的步骤。
39.本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40.本技术通过获取标准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第一判别结果和第二判别结果,基于第一 判别结果生成第一碳足迹,基于第二判别结果生成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表现为碳标签时, 在建筑运行阶段,碳标签生成碳减码、碳金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 客户端。第二碳足迹表现为碳码时,在建筑运行阶段,碳码基于第二判别结果生成碳减码、 碳金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
41.对建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管理和监测,对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碳排 放、碳减排实现数字标码化,客户端可以通过扫描碳标签、碳码或者根据碳标签、碳码的颜 色变化获得碳排放量的变化信息。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43.图1是实施例1中建筑碳码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44.图2是实施例2中建筑碳码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 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 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 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 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7.实施例1:
4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建筑方案预测建 筑种类和建筑用量,基于建筑种类和建筑用量计算建筑生命周期内的预测碳排放量。获取标 准指标,通过对比分析预测碳排放量和标准指标,得到第一判别结果,基于第一判别结果生 成第一碳足迹。第一碳足迹表现为碳标签时,在建筑运行阶段,碳标签生成碳减码、碳金码 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
49.根据建筑方案预测建筑种类和建筑用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建筑种类包括建材种类和 能源种类,建筑用量包括建材用量和能源用量。基于建筑方案通过bim工具预测建材种类和 建材用量,基于建筑方案通过bim工具预测能源种类和能源用量。
50.基于建筑种类和建筑用量计算建筑生命周期内的预测碳排放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 据建筑种类获取第一碳排放因子,基于建筑种类和第一碳排放因子通过碳计算工具
得到第一 预测碳排放量。根据能源种类获取第二碳排放因子,基于能源种类和第二碳排放因子通过碳 计算工具得到第二预测碳排放量。基于第一预测碳排放量和第二预测碳排放量得到预测碳排 放量。
51.具体的,实施例1适用于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和既有建筑改造方案设计阶段,通过bim工 具预测建筑的建材种类、能源种类及用量,通过碳计算工具得到建筑生命周期内的预测碳排 放量。其中,建筑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建造/改造阶段、建筑运行阶段和建筑 拆除阶段。
52.具体的,通过对比分析预测碳排放量和标准指标,得到第一判别结果,基于第一判别结 果生成第一碳足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碳足迹就是建筑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报告,基于第一 判别结果通过lca工具生成第一碳足迹,第一碳足迹至少包括碳标签、数据报告和数据展示 中的一种,当第一碳足迹表现为碳标签时,通过扫描碳标签,用户可以看到建筑生命周期内 各个阶段的碳排放信息。
53.还包括步骤:预测碳排放量高于标准指标时,将生成的第一判别结果反馈给用户,用户 修改建筑方案直至预测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
54.第一碳足迹表现为碳标签时,还包括步骤:第一判别结果为预测碳排放量高于标准指标 时,碳标签生成为灰色碳标签。第一判别结果为预测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时,碳标签生成 为绿色碳标签。第一判别结果为预测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且有绿色金融支持时,碳标签生 成为绿金碳标签,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绿金碳标签为一半绿色和一半金色组成的碳标签。
55.具体的,标准指标至少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一种。
56.在建筑运行阶段,碳标签生成碳减码、碳金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 馈给客户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碳标签为灰色碳标签时,在建筑运行阶段转化为碳排码, 将生成的碳排码反馈给客户端。碳标签为绿色碳标签时,在建筑运行阶段转化为碳减码,将 生成的碳减码反馈给客户端。碳标签为绿金碳标签时,在建筑运行阶段转化为碳金码,将生 成的碳金码反馈给客户端。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5g、蓝牙以及wifi 等传输方式。
57.实施例2:
5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实际碳排 放量和第二实际碳排放量,基于第一实际碳排放量和第二实际碳排放量计算实际碳排放量。 获取标准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实际碳排放量和标准指标,得到第二判别结果,基于第二判别 结果生成第二碳足迹。第二碳足迹表现为碳码时,在建筑运行阶段,碳码基于第二判别结果 生成碳减码、碳金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
59.获取第一实际碳排放量和第二实际碳排放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施工阶段的实际 建筑种类和实际建筑用量,基于实际建筑种类和实际建筑用量计算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第一实 际碳排放量。采集建筑用水量、建筑用电量、化石燃料量和垃圾量,基于建筑用水量、建筑 用电量、化石燃料量和垃圾量计算第二实际碳排放量。
60.采集施工阶段的实际建筑种类和实际建筑用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实际建筑种类包括 实际建材种类和实际能源种类,实际建筑用量包括实际建材用量和实际能源用量。
61.基于实际建筑种类和实际建筑用量计算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第一实际碳排放量,具
体包括 以下步骤:
62.根据实际建筑种类获取第一碳排放因子,基于实际建筑种类和第一碳排放因子通过碳计 算工具得到实际建筑碳排放量。根据实际能源种类获取第二碳排放因子,基于实际能源种类 和第二碳排放因子通过碳计算工具得到实际能源碳排放量。基于实际建筑碳排放量和实际能 源碳排放量得到第一实际碳排放量。
63.采集建筑用水量、建筑用电量、化石燃料量和垃圾量,基于建筑用水量、建筑用电量、 化石燃料量和垃圾量计算第二实际碳排放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4.化石燃料量包括直接使用的燃料量和使用燃料量产生的温室气体co2,垃圾量包括建筑垃 圾量和建筑运行阶段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量,根据垃圾种类获取第三碳排放因子,基于垃圾 种类和第三碳排放因子通过碳计算工具得到垃圾碳排放量,根据建筑用水量、建筑用电量、 直接使用的燃料量、使用燃料量产生的温室气体co2以及垃圾碳排放量通过碳计算工具得到第 二实际碳排放量。其中,使用燃料量产生的温室气体co2通过二氧化碳仪器进行采集。其中, 采集建筑用水量、建筑用电量、化石燃料量和垃圾量可实时进行展示。
65.第二碳足迹表现为碳码时,在建筑运行阶段,碳码基于第二判别结果生成碳减码、碳金 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6.第二判别结果为实际碳排放量高于标准指标时,碳码生成为碳排码,将生成的碳排码反 馈给客户端,提醒用户实际碳排放量过高应采取措施降低建筑的实际碳排放量。第二判别结 果为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时,碳码生成为碳减码,将生成的碳减码反馈给客户端。第 二判别结果为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且有绿色金融支持时,碳码生成为碳金码,将生成 的碳金码反馈给客户端。
67.具体的,实施例2适用于建筑施工阶段和改造施工阶段,其中,标准指标至少包括国际 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一种,第二碳足迹至少包括碳码、数据报告和数 据展示中的一种。
68.相关之处参见实施例1的部分说明即可。
69.实施例3:
70.本实施例包括一种建筑碳码生成系统,包括:
71.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建材数据采集单元、能源数据采集单元、建材数据核算单元、能源 数据核算单元和碳排放因子数据库。
72.具体的,建材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储存预测建材种类、预测建材用量、实际建材种类和实 际建材用量,能源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储存预测能源种类、预测能源用量、实际能源种类和实 际能源用量。建材数据核算单元用于对异常的实际建材种类数据和异常的实际建材用量数据 进行修正,能源数据核算单元用于对异常的实际建材种类数据和异常的实际建材用量数据进 行修正。
73.碳计算工具,碳计算工具用于计算预测碳排放量和实际碳排放量。在本实施例中,建材 数据核算单元和能源数据核算单元对异常数据进行修正后,再通过碳计算工具计算实际碳排 放量。
74.数据实时监测单元,数据实时监测单元包括用水数据监测单元、用电数据监测单元、化 石燃料数据监测单元、温室气体co2监测单元和垃圾量监测单元。
75.具体的,用水数据监测单元用于采集建筑运行阶段建筑用水量,用电数据监测单元用于 采集建筑运行阶段建筑用电量,化石燃料数据监测单元用于采集建筑运行阶段建筑直接使用 的燃料量,温室气体co2监测单元用于采集建筑内或一定区域内的温室气体co2量。垃圾量监 测单元用于采集建筑垃圾量和建筑运行阶段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量。
76.对比分析单元,对比分析单元用于获取标准指标,通过对比分析预测碳排放量和标准指 标,得到第一判别结果,基于第一判别结果生成第一碳足迹,或通过对比分析实际碳排放量 和标准指标,得到第二判别结果,基于第二判别结果生成第二碳足迹。
77.具体的,对比分析单元还包括标准数据库和标准指标滚动数据库,标准数据库包括国际 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指标。标准指标滚动数据库是根据实际需要的标准指 标单独汇总建立的数据库,用户可直接在标准指标滚动数据库选择所需要的标准指标,不用 另行调用标准数据库。
78.碳足迹单元,碳足迹单元用于碳足迹表现为碳标签时,在建筑运行阶段,碳标签生成碳 减码、碳金码和碳排码中的一种,将生成的相应碳码反馈给客户端。具体的,碳足迹单元至 少包括碳标签、碳码、数据报告和数据展示中的一种。
79.客户端,客户端的类型包括用户端、监管端和金融机构端。具体的,用户端可向金融机 构端申请绿色金融,申请成功且预测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可生成碳金码,或申请成功且实 际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可生成碳金码。用户端若接收到碳排码,则修改建筑方案直至预测 碳排放量低于标准指标,或采取措施降低建筑的实际碳排放量直至低于标准指标。监管端若 接到碳排码,则向用户端下达碳技改指令,直至实际碳排放量直至低于标准指标。
80.相关之处参见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部分说明即可。
81.实施例4:
8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 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一种建筑碳码生成方法。
83.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电子设备的 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8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被处 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中方法的步骤。
8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 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 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86.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 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 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 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 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 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
的功能的装置。
8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 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 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 指定的功能。
8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 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 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89.需要说明的是:
90.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 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 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91.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 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 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9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 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 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 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 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