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12:42: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减速机(变速箱)轴类零件的压装、拆装等工艺,是将齿轮、轴承、轴类零件等放置在工作台上压装、拆卸等。其缺点是首先主油缸左右移动采用人工或者不能移动;其次工作台的开合采用人工插销方式,并且工作台不能移出机身之外;最后工作压力、工作行程精度不高(靠人工经验),要么工件不到位要么压坏了。且生产效率低、安全性低、能耗大、人工浪费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无数字化。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包括:主油缸、主机机身、开合移动工作台以及动力站系统,所述开合移动工作台设置在所述主机机身内,所述主油缸通过油缸移动机构可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机机身的上端,所述主油缸位于所述开合移动工作台的上方,所述主油缸、油缸移动机构、开合移动工作台均与所述动力站系统连接。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油缸移动机构包括主油缸承载部、横向推动部,所述主机机身的上端设置有横向移动槽孔、两个轨道,两个所述轨道设置所述横向移动槽孔的两侧,所述横向推动部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槽孔的右端,所述主油缸承载部设置可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轨道上,所述主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油缸承载部上。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主油缸承载部包括移动车体、车轮以及第一轴杆,所述移动车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杆,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杆的端部并位于所述轨道上,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油缸对应的安装孔。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第一轴杆通过轴承部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的底部,所述轴承部包括压盖、轴套、轴承以及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的底部,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内,两个所述压盖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并位于轴承的两侧,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杆与外侧的压盖之间。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横向推动部包括连接板、第二轴杆、垫板、支架、移动油缸,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主油缸承载部的右侧,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主机机身的上端右侧,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述移动油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移动油缸的左端通过第二轴杆与所述连接板的右端连接,所述移动油缸与所述动
力站系统连接。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开合移动工作台包括后移动工作台体、前移动工作台体,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前移动工作台体可动地设置在工作台架,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上设置有第一动力部、第二动力部,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前移动工作台体在所述工作台架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前移动工作台体相对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在所述工作台架上往复移动。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第一动力部包括支架、垫板、头部耳环油缸以及连接板,所述支架设置在工作区,并位于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的底部,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头部耳环油缸设置在所述垫板上,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头部耳环油缸的工作端连接。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第二动力部包括液压马达、第一丝杠以及第二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分别穿设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前移动工作台体的两端,所述前移动工作台体与所述第二丝杠转动连接,所述液压马达设置在后移动工作台体上,并与所述第一丝杠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二丝杠转动连接。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丝杠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外筒罩、两个传动筒、内固定部,所述外筒罩设置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上,所述液压马达设置在所述外筒罩的外端,两个所述传动筒、内固定部均设置在所述外筒罩内,两个所述传动筒分别设置在所述液压马达的工作端、以及第一丝杠的外端上,所述传动筒上设置有外延筒,所述内固定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外延筒内,并且两个外延筒之间设置有防尘套,所述外延筒的内壁设置多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顶面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内固定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内芯柱、外筒、第一弹簧以及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螺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外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座上,所述内芯柱设置在所述限位柱的底部并插接在所述外筒内,所述第一弹簧套在所述外筒上并抵接在所述限位柱、第一弹簧座之间,使得所述限位柱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所述内固定部包括第一内固筒、与所述第一内固筒螺接的第二内固筒,所述第一内固筒、第二内固筒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传动筒上设置有多个防锈孔,所述防锈孔内设置有防锈导球,所述防锈导球与所述外筒罩的内周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固筒朝向所述第二内固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周向防锈液仓,所述周向防锈液仓与所述防锈导球连通,所述限位柱内设置有导液通道,所述第一内固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周向防锈液仓对应的仓帽组件,所述仓帽组件包括帽体、上顶块、上顶板、第二弹簧以及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设置在所述周向防锈液仓内,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座上,所述上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上,所述上顶块设置在所述上顶板上,所述帽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固筒的进液孔内,并位于所述上顶块上。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该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包括主油缸、主机机身、开合移动工作台以及动力站系统,使用时操作人员使用动力站系统启动主
油缸、油缸移动机构、开合移动工作台,开合移动工作台用于承载工件,将工件固定住并移动到主机机身内,而启动油缸移动机构后,油缸移动机构推动主油缸在主机机身上横向移动,使得主机机身移动到工件的正上方,而后通过动力站系统启动主油缸后,主油缸向下移动对工件进行加工;当工件加工后再通过开合移动工作台将工件移动至主机机身的外部,方便将工件取下来。本发明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整机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制造成本低,工件起吊操作宽敞方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操作及维修方便,节约人力物力;便于推广使用,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节能化,同时实现了高精度等优点。
16.本发明所述的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中油缸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中油缸移动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中主油缸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中开合移动工作台的结构俯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中开合移动工作台的结构左视图。
24.图7为本发明中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中传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中内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中传动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中传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中内固定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发明图14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4.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5.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包括:主油缸101、主机机身103、开合移动工作台104以及动力站系统105,所述开合移动工作台104设置在所述主机机身103内,所述主油缸101通过油缸移动机构102可动地设置在所述主机机身103的
上端,所述主油缸101位于所述开合移动工作台104的上方,所述主油缸101、油缸移动机构102、开合移动工作台104均与所述动力站系统105连接。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该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包括:主油缸101、主机机身103、开合移动工作台104以及动力站系统105,具体地,开合移动工作台104安装在主机机身103内,而主油缸101则通过油缸移动机构102可动地安装在主机机身103的上端,同时使得主油缸101位于开合移动工作台104的上方,所以使用时操作人员使用动力站系统105启动主油缸101、油缸移动机构102、开合移动工作台104,这里开合移动工作台104用于承载工件,将工件固定住并移动到主机机身103内,而启动油缸移动机构102后,油缸移动机构102推动主油缸101在主机机身103上横向移动,使得主机机身103移动到工件的正上方,而后通过动力站系统105启动主油缸101后,主油缸101向下移动对工件进行加工;当工件加工后再通过开合移动工作台104将工件移动至主机机身103的外部,方便将工件取下来。本发明专用两向伺服压装液压机,整机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制造成本低,工件起吊操作宽敞方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操作及维修方便,节约人力物力;便于推广使用,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节能化,同时实现了高精度等优点。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缸移动机构102包括主油缸承载部、横向推动部,所述主机机身103的上端设置有横向移动槽孔213、两个轨道214,两个所述轨道设置所述横向移动槽孔的两侧,所述横向推动部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槽孔的右端,所述主油缸承载部设置可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轨道上,所述主油缸101设置在所述主油缸承载部上。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油缸移动机构10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油缸移动机构102包括主油缸承载部、横向推动部,具体地,在主机机身103的上端开设了横向移动槽孔213、两个轨道214,两个轨道安装在横向移动槽孔的两侧,而横向推动部安装在横向移动槽孔的右端,主油缸承载部安装地设置在两个轨道上,主油缸101安装在主油缸承载部上;所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动力站系统105启动横向推动部,横向推动部可以推动主油缸承载部沿着轨道107移动,同时主油缸101移动到工件的上方后可以对工件进行加工,以此方便了该液压机进行两向移动。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油缸承载部包括移动车体201、车轮202以及第一轴杆203,所述移动车体20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杆203,所述车轮202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杆203的端部并位于所述轨道上,所述移动车体201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油缸101对应的安装孔。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好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主油缸承载部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主油缸承载部包括移动车体201、车轮202以及第一轴杆203,具体地,该移动车体201的底部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杆203,而车轮202安装在第一轴杆203的端部并位于轨道107上,而移动车体201上安装有与主油缸101对应的安装孔;主油缸101位于安装孔内,这里横向推动部可以推动移动车体201,进而移动车体201通过第一轴杆203上的车轮202在轨道107上移动,进而带动移动车体201内的主油缸101移动,使得主油缸101可以移动到工件的正上方,方便多对工件进行加工。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杆203通过轴承部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201的底部,所述轴承部包括压盖209、轴套210、轴承211以及轴承座212,所述轴承座212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201的底部,所述轴承211设置在所述轴承座212内,两个所述压盖209设置在所述轴
承座212上并位于轴承211的两侧,所述轴套210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杆203与外侧的压盖209之间。
4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轴承部的具体结构,使得第一轴杆203在移动车体201的底部更好地转动,这里该轴承部包括压盖209、轴套210、轴承211以及轴承座212,具体地,轴承座212安装在移动车体201的底部,轴承211安装在轴承座212内,两个压盖209安装在轴承座212上并位于轴承211的两侧,而轴套210安装在第一轴杆203与外侧的压盖209之间,所以通过轴承部使得第一轴杆203在移动车体201的底部更好地转动。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推动部包括连接板204、第二轴杆205、垫板206、支架207、移动油缸208,所述连接板204设置在所述主油缸承载部的右侧,所述垫板206设置在所述主机机身103的上端右侧,所述支架207设置在所述垫板206上,所述移动油缸208设置在所述支架207上,所述移动油缸208的左端通过第二轴杆205与所述连接板204的右端连接,所述移动油缸208与所述动力站系统105连接。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横向推动部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横向推动部包括连接板204、第二轴杆205、垫板206、支架207、移动油缸208,具体地,连接板204安装在主油缸承载部的右侧,垫板206安装在主机机身103的上端右侧,支架207安装在垫板206上,移动油缸208安装在支架207上,移动油缸208的左端通过第二轴杆205与连接板204的右端连接,所以使用人员动力站系统105驱动移动油缸208,进而移动油缸208的工作端推动连接板204,进而通过连接板204将主油缸承载部在主机机身103的上端移动,使得主油缸承载部内安装的主油缸101移动到工件的正上方,进而使得该横向推动部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节能化,同时实现了高精度等优点。
45.如图5-图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合移动工作台104包括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可动地设置在工作台架35,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上设置有第一动力部、第二动力部,所述第一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在所述工作台架35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前移动工作台体2相对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在所述工作台架35上往复移动。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开合移动工作台10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开合移动工作台104包括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具体地,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是可动地安装在工作台架35,这里在后移动工作台体1配设了上第一动力部、第二动力部,其中,第一动力部、第二动力部与外部的动力站系统105液压连接的,通过第一动力部驱动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同时在工作台架35上可以往复地移动;而第二动力部则用于驱动前移动工作台体2在所述工作台架35上可以往复地移动,此时后移动工作台体1是不移动;所以在使用该特种开合移动工作台时操作人员可以控制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之间的间距大小,进而将工件安装在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之间,以方便对工件进行加工。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部包括支架14、垫板15、头部耳环油缸16以及连接板17,所述支架14设置在工作区,并位于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的底部,所述垫板15设置在所述支架14上,所述头部耳环油缸16设置在所述垫板15上,所述连接板17设置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的底部,并与所述头部耳环油缸16的工作端连接。
4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动力部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第一动力部用于驱动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整体地在工作台架35上移动,具体地,该第一动力部包括支架14、垫板15、头部耳环油缸16以及连接板17,支架14安装在工作区内,同时位于后移动工作台体1的底部,这样支架14不会影响到后移动工作台体1的移动;而垫板15安装在支架14上,头部耳环油缸16平置地安装在垫板15上,头部耳环油缸16的工作端则安装了连接板17,并该连接板17与后移动工作台体1的底部也固定连接着,所以通过头部耳环油缸16的工作端向外伸出,则带动后移动工作台体1在工作台架35上与前移动工作台体2同步向前移动;当头部耳环油缸16的工作端向内收缩时,则带动后移动工作台体1在工作台架35上与前移动工作台体2同步向后移动。通过上述第一动力部使得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可以同步移动,可节约其它很大部分设备成本和人力,并且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具有稳定可靠,造价低,易保养等优点。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部包括液压马达11、第一丝杠4以及第二丝杠10,所述第一丝杠4、第二丝杠10分别穿设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的两端,所述前移动工作台体2与所述第二丝杠10转动连接,所述液压马达11设置在后移动工作台体1上,并与所述第一丝杠4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丝杠4与所述第二丝杠10转动连接。
5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动力部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第二动力部包括液压马达11、第一丝杠4以及第二丝杠10,具体地,这里第一丝杠4、第二丝杠10分别穿设在后移动工作台体1、前移动工作台体2的两端,例如,第一丝杠4穿过后移动工作台体1的右端并延伸至穿出前移动工作台体2的右端,第二丝杠10穿过后移动工作台体1的左端并延伸至穿出前移动工作台体2的左端,同时前移动工作台体2与第二丝杠10转动连接,第二丝杠10上安装了丝母3,丝母3固定在前移动工作台体2上,所以液压马达11驱动第一丝杠4转动时,第一丝杠4带动第二丝杠10转动,进而通过丝母3带动前移动工作台体2在工作台架35上移动,靠近后移动工作台体1或者远离后移动工作台体1。通过第二动力部使得前移动工作台体2可以相对后移动工作台体1在工作台架35上可以往复地移动,保证了两台体之间不会出现偏载保证了同步性。
5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丝杠4上设置有第一链轮7,两个所述第一链轮7之间绕设有链条12。
5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丝杠4上安装了第一链轮7,这里在两个第一链轮7上绕设了链条12,这样当液压马达11驱动其中一个第一丝杠4转动时,该第一丝杠4通过链条12驱动另一个第一丝杠4转动,进而另一个第一丝杠4转动时带动前移动工作台体2移动,进而使得前移动工作台体2可以靠近后移动工作台体1或远离后移动工作台体1。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马达11通过传动组件40与所述第一丝杠4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40包括外筒罩400、两个传动筒401、内固定部402,所述外筒罩400设置在所述后移动工作台体1上,所述液压马达11设置在所述外筒罩400的外端,两个所述传动筒401、内固定部402均设置在所述外筒罩400内,两个所述传动筒401分别设置在所述液压马达11的工作端、以及第一丝杠4的外端上,所述传动筒401上设置有外延筒403,所述内固定部402设置在两个所述外延筒403内,并且两个外延筒403之间设置有防尘套404,所述外延筒403的内壁设置多个第一限位槽405,所述第一限位槽405的内顶面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内固定部
40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406,所述第二限位槽406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05对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407、内芯柱408、外筒409、第一弹簧410以及第一弹簧座411,所述第一弹簧座411螺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槽406内,所述外筒409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座411上,所述内芯柱408设置在所述限位柱407的底部并插接在所述外筒409内,所述第一弹簧410套在所述外筒409上并抵接在所述限位柱407、第一弹簧座411之间,使得所述限位柱407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槽405内。
5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传动组件40实现液压马达11与第一丝杠4之间的驱动,使得液压马达11可以带动第一丝杠4转动起来,同时该传动组件40具有操作组装维修的特点,便于操作人员对液压马达11、第一丝杠4进行维护;
55.具体地,该传动组件40包括外筒罩400、两个传动筒401、内固定部402,外筒罩400固定安装后移动工作台体1上,用于承载液压马达11,液压马达11的工作端、第一丝杠4的外端均伸入到外筒罩400内,所以两个传动筒401、内固定部402也位于外筒罩400内,所以外筒罩400还起到保护两个传动筒401、内固定部402的作用;这里两个传动筒401分别安装在液压马达11的工作端、以及第一丝杠4的外端上,而传动筒401上局有外延筒403,内固定部402安装在两个外延筒403内,两个外延筒403之间具有间距,为了防止内固定部402上有灰尘,所以在两个外延筒403之间的间距内安装了防尘套404,可以理解,该防尘套404具有较好的弹性以方便撑开;外延筒403的内壁具有多个第一限位槽405,同时在第一限位槽405的内顶面开设开口槽(未示出),而内固定部402上则具有多个第二限位槽406,第二限位槽406内安装限位机构;
56.这里该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柱407、内芯柱408、外筒409、第一弹簧410以及第一弹簧座411,具体地,第一弹簧座411螺接在第二限位槽406的内底面,外筒409安装在第一弹簧座411上,内芯柱408安装在限位柱407的底部并插接在外筒409内,而第一弹簧410则套在外筒409上并抵接在限位柱407、第一弹簧座411之间,使得限位柱407延伸至第一限位槽405内,所以限位机构可以插接到第一限位槽405内,进而两个传动筒401就通过内固定部402上的限位机构可以转动起来,实现液压马达11带动第一丝杠4转动起来;当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口槽(未示出)将限位柱407向第二限位槽406内按压,使得限位柱407移动到第二限位槽406内,以便于内固定部402脱离传动筒401对整个传动组件进行维修,以及对对液压马达11、第一丝杠4进行维护;可以理解,限位柱407上端具有斜槽427,方便操作人员使用工具按压限位柱407。
5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固定部402包括第一内固筒412、与所述第一内固筒412螺接的第二内固筒413,所述第一内固筒412、第二内固筒413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槽406,所述传动筒401上设置有多个防锈孔414,所述防锈孔414内设置有防锈导球415,所述防锈导球415与所述外筒罩400的内周环42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固筒412朝向所述第二内固筒413的内壁上设置有周向防锈液仓416,所述周向防锈液仓与所述防锈导球415连通,所述限位柱407内设置有导液通道417,所述第一内固筒412上设置有与所述周向防锈液仓416对应的仓帽组件,所述仓帽组件包括帽体418、上顶块419、上顶板420、第二弹簧421以及第二弹簧座422,所述第二弹簧座422设置在所述周向防锈液仓416内,所述第二弹簧421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座422上,所述上顶板420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421上,所述上顶块419设置在所述上顶板420上,所述帽体418位于所述第一内固筒412的进液孔423内,并位于所述上顶块
419上。
5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内固定部4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内固定部42包括第一内固筒412、第二内固筒413,这里第一内固筒412与第二内固筒413之间螺接的,第一内固筒412、第二内固筒413上均开设了上述的第二限位槽406;
59.同时在传动筒401上开设有多个防锈孔414,防锈孔414内安装防锈导球415,防锈导球415与外筒罩400的内周环424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外筒罩400包括两个半圆形的筒罩,两个筒罩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以方便后续打开二者;第一内固筒412朝向第二内固筒413的内壁上开设有周向防锈液仓416,而周向防锈液仓416与防锈导球415连通,可以理解,限位柱407内设置有导液通道417,而两个第二限位槽406与周向防锈液仓416之间具有第一输液通道425,传动筒401内也具有第二输液通道426,防锈液可通过第一输液通道425、导液通道417、第二输液通道426进入到防锈孔414内,当防锈导球415与内周环424转动时,可将防锈液带入防锈孔414的内壁,以及传动筒401的内壁,避免发生生锈的现象;
60.其中,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向周向防锈液仓416内导入防锈液,在第一内固筒412上开设了与周向防锈液仓416对应的仓帽组件,仓帽组件包括帽体418、上顶块419、上顶板420、第二弹簧421以及第二弹簧座422,具体地,第二弹簧座422安装在周向防锈液仓416内,第二弹簧421安装在第二弹簧座422上,上顶板420安装在第二弹簧421上,上顶块419安装在上顶板420上,帽体418位于第一内固筒412的进液孔423内,并位于上顶块419上,所以操作人员将倒t型的帽体418向周向防锈液仓416内按压,而露出进液孔423,即可通过进液孔423向周向防锈液仓416内导入防锈液,而后使得倒t型的帽体418在上顶块419、上顶板420、第二弹簧421等部件的支撑作用下进入到进液孔423内,将进液孔423封堵避免发生防锈液泄漏。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3.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