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8:5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解决方式通常是种植植被,同时也会配套使用生态固定装置。
3.但是现有装置是在野外进行使用,被风吹起的树叶或塑料袋容易堵塞托板上的漏水孔,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主固定杆,主固定杆的上端同轴安装有托板,托板上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上连接有固定板,托板的上端设置用于防止树叶或塑料袋堵塞下水口的防护单元。
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能够转动的防护网,防护网为锥筒状结构,防护网与托板之间间隔一定间隙。
7.进一步优化:所述托板的上端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同轴安装有能够转动的支撑轴,支撑轴与主固定杆同轴设置。
8.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轴的上端贯穿至防护网的上端外并安装有转动驱动单元。
9.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驱动单元包括能够借助风力进行转动的驱动扇。
10.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扇包括四个弧形的扇叶,四个扇叶设置在支撑轴的四周靠近防护网上端的位置,且四个扇叶在支撑轴的外圆周上呈环形阵列设置。
11.进一步优化:所述下水口通过折叠波纹管与固定板连通,固定板上开设有便于对植物进行固定的防治孔。
12.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安装有两个定位针。
13.进一步优化:所述主固定杆的外圆周上靠近下端的位置环形阵列有三个横杆,每个横杆的下端面安装有辅固定杆。
14.使用时,将主固定杆和辅固定杆插入土壤中,然后将植物从固定板上的防治孔中穿过,并将定位针插入土壤中,下雨时,雨水落至托板上并经过折叠波纹管流至固定板上,同时驱动扇在风的作用下转动带动防护网转动,当有树叶落至防护网上时,在防护网的转动作用下被甩出。
15.本实用新型实现对外部环境中能够导致下水口堵塞的树叶或塑料袋的阻挡,并利用自然风的能量将防护网的树叶或塑料袋清理掉,既保证了水路的通畅,也实现了对防护
网的清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装置是在野外进行使用,被风吹起的树叶或塑料袋容易堵塞托板上的漏水孔,影响本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驱动扇的俯视图。
19.图中:1-主固定杆;2-横杆;3-辅固定杆;4-固定板;5-防治孔;6-定位钉;7-折叠波纹管;8-托板;9-轴承座;10-防护网;11-支撑轴;12-驱动扇;13-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主固定杆1,主固定杆1的上端同轴固定安装有圆盘状的托板8,用于盛接雨水,托板8上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上连接有固定板4,托板8的上端设置用于防止树叶或塑料袋堵塞下水口的防护单元。
21.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能够转动的防护网10,防护网10为锥筒状结构,防护网10的下端扣在托板8的上端,且防护网10与托板8之间间隔一定间隙,以便于防护网10的旋转。
22.所述托板8的上端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轴承座9,轴承座9上同轴安装有能够转动的支撑轴11,支撑轴11与主固定杆1同轴设置。
23.所述支撑轴11的上端贯穿至防护网10的上端外并安装有转动驱动单元,转动驱动单元能够带动支撑轴11转动。
24.所述防护网10的上端开设有容纳支撑轴11的孔,且防护网10与支撑轴11同轴设置,支撑轴11转动带动防护网10转动。
25.所述转动驱动单元包括能够借助风力进行转动的驱动扇12,驱动扇12转动带动支撑轴11转动。
26.所述驱动扇12包括四个弧形的扇叶13,四个扇叶13设置在支撑轴11的四周靠近防护网10上端的位置,且四个扇叶13在支撑轴11的外圆周上呈环形阵列设置,风吹动扇叶13转动,进而带动支撑轴11转动。
27.所述托板8的纵截面为w形,中部和边缘向上凸起,中部和边缘之间向下凹陷,下水口设置有多个,且均布在该凹陷处,便于水的流下。
28.所述每个下水口分别通过折叠波纹管7与固定板4连通,固定板4上开设有便于对植物进行固定的防治孔5,这样便于水流至植物位置。
29.所述折叠波纹管7为现有产品,其内壁上设置有褶皱,这样能够减速水的流动速度。
30.所述固定板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定位针6,这样设计便于将固定板4与土壤固定连接。
31.所述主固定杆1的下端为尖状,便于插入土壤一定的深度,并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力。
32.所述主固定杆1的横截面为圆形,主固定杆1的外圆周上靠近下端的位置环形阵列
有三个横杆2,每个横杆2的下端面靠近一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辅固定杆3,辅固定杆3的下端也为尖状,用于插入土壤中。
33.使用时,将主固定杆1和辅固定杆3插入土壤中,然后将植物从固定板4上的防治孔5中穿过,并将定位针6插入土壤中,下雨时,雨水落至托板8上并经过折叠波纹管7流至固定板4上,同时驱动扇12在风的作用下转动带动防护网10转动,当有树叶落至防护网10上时,在防护网10的转动作用下被甩出。
34.本实用新型实现对外部环境中能够导致下水口堵塞的树叶或塑料袋的阻挡,并利用自然风的能量将防护网的树叶或塑料袋清理掉,既保证了水路的通畅,也实现了对防护网的清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装置是在野外进行使用,被风吹起的树叶或塑料袋容易堵塞托板上的漏水孔,影响本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主固定杆(1),主固定杆(1)的上端同轴安装有托板(8),托板(8)上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上连接有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托板(8)的上端设置用于防止树叶或塑料袋堵塞下水口的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能够转动的防护网(10),防护网(10)为锥筒状结构,防护网(10)与托板(8)之间间隔一定间隙;所述托板(8)的上端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轴承座(9),轴承座(9)上同轴安装有能够转动的支撑轴(11),支撑轴(11)与主固定杆(1)同轴设置;所述支撑轴(11)的上端贯穿至防护网(10)的上端外并安装有转动驱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单元包括能够借助风力进行转动的驱动扇(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扇(12)包括四个弧形的扇叶(13),四个扇叶(13)设置在支撑轴(11)的四周靠近防护网(10)上端的位置,且四个扇叶(13)在支撑轴(11)的外圆周上呈环形阵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口通过折叠波纹管(7)与固定板(4)连通,固定板(4)上开设有便于对植物进行固定的防治孔(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的下端安装有两个定位针(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杆(1)的外圆周上靠近下端的位置环形阵列有三个横杆(2),每个横杆(2)的下端面安装有辅固定杆(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固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主固定杆,主固定杆的上端同轴安装有托板,托板上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上连接有固定板,托板的上端设置用于防止树叶或塑料袋堵塞下水口的防护单元。本实用新型实现对外部环境中能够导致下水口堵塞的树叶或塑料袋的阻挡,并利用自然风的能量将防护网的树叶或塑料袋清理掉,既保证了水路的通畅,也实现了对防护网的清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装置是在野外进行使用,被风吹起的树叶或塑料袋容易堵塞托板上的漏水孔,影响本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靳晓山 王志刚 李慧 赵玉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土地乐方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6/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