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侧壁诱导缝施工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9:4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侧壁诱导缝施工构造。


背景技术:

2.诱导缝是在混凝土结构中人为设置的易开裂的部位,用于人为的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位置。
3.现有的诱导缝需要在设计的诱导缝位置上埋设止水带,改变诱导缝处钢筋的数量和结构、调整模板的结构,使诱导缝的位置形成一个长凹槽,诱导缝就是利用这个长凹槽的应力集中效应,使此处的墙体更容易开裂,起到人为引导裂缝产生位置的效果,这种诱导缝的结构在后续墙面装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平整化处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设计人认为存在施工中步骤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的诱导缝施工中步骤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侧壁诱导缝施工构造。
6.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建筑侧壁诱导缝施工构造,包括分隔钢板、止水条和建筑侧壁,所述分隔钢板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间隔板和两处用于连接所述间隔板的连接部,其中一块所述间隔板的两侧通过两处所述连接部与另一块所述间隔板固定连接,两块间隔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分隔钢板固定于所述建筑侧壁内,所述分隔钢板与建筑侧壁垂直;所述止水条的长度方向沿建筑侧壁的高度方向分别固定连接于分隔钢板两侧的间隔板上。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隔钢板为双层结构,内有间隙,且分隔钢板的两侧设置有止水条,间隙设计的目的是将混凝土墙体的一部分断开,形成薄弱处,使其更容易开裂,有利于释放混凝土墙体内的应力,固定于分隔钢板两侧的止水条用于阻隔沿分隔钢板两侧流入的水流;诱导缝结构的分隔钢板和止水条均浇筑于建筑侧壁内,可以保持诱导缝处墙面平整,施工时无需对建筑侧壁内的钢筋结构和建筑侧壁外的模板结构进行调整,墙体浇筑完成后也无需对诱导缝处进行平整化处理,可减少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
9.进一步地,分隔钢板上的连接部的横截面呈褶皱状,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塑料薄膜。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隔钢板上的连接部呈褶皱状,可以提高分隔钢板连接部的最大延展量,进而提高了分隔钢板上两间隔板之间可达到的最大间距,一方面,提高了诱导缝可以承受的最大墙体裂缝间距,另一方面,褶皱状设计也可以减小分隔钢板连接部因受力被撕裂破损的可能性;而褶皱状连接部表面包覆的塑料薄膜的作用则是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进入到褶皱状连接部的间隙,使褶皱状连接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发生。
11.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侧壁设有钢筋和保护层垫块,所述钢筋和保护层垫块固定连接于建筑侧壁内,所述保护层垫块将钢筋和分隔钢板垫起,所述分隔钢板通过弯折水平钢
筋和保护层垫块固定连接于建筑侧壁内。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隔钢板直接通过建筑侧壁内的钢筋连接,保护层垫块也只是普通的水泥块,分隔钢板的固定无需特别的连接机构;保护层垫块具有将钢筋和分隔钢板垫起,确保钢筋和分隔钢板完全置于混凝土包裹之中的作用,减缓锈蚀的发生。
13.进一步地,两块所述间隔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角钢,所述第一角钢与间隔板之间形成第一长槽,所述第一长槽的开口朝向建筑侧壁的迎水面,第一长槽位于间隔板上靠近建筑侧壁迎水面的一侧;所述止水条固定连接于分隔钢板两侧的间隔板上靠近建筑侧壁迎水面的一侧、第一长槽内。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角钢固定连接在分隔钢板上,与分隔钢板之间形成开口朝向迎水面的第一长槽,一方面,第一长槽为止水条的固定提供了容纳空间,使止水条与分隔钢板能够紧密贴合,提高了防水效果,另一方面,开口朝向建筑侧壁的迎水面的第一长槽也能延长水流沿分隔钢板表面进入建筑室内的路径。
15.进一步地,两块所述间隔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角钢,所述第二角钢与间隔板之间形成第二长槽,所述第二长槽的开口朝向建筑侧壁的背水面,第二长槽位于间隔板上靠近建筑侧壁背水面的一侧。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角钢与分隔钢板两侧的间隔板之间形成的第二长槽能嵌入到诱导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体中,使墙体和分隔钢板的两侧连接更紧密,防止墙体与分隔钢板表面分离形成间隙,使大量水流沿分隔钢板两侧流入。
17.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板沿竖直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缺口,所述连接缺口内插接固定有止水钢板。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隔钢板上的所述间隔板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缺口,可用于与施工缝防水措施中常用的止水钢板相抵接,有利于确保诱导缝和施工缝中防水结构的协同作用,防止顾此失彼。
19.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侧壁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建筑楼板,所述止水钢板延伸出所述连接缺口并插接固定于所述建筑楼板内。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止水钢板对先浇筑的建筑楼板和后浇筑的建筑侧壁间的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可以延长水流从施工缝渗入室内的路径,达到施工缝防水的效果。
21.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钢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m。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保诱导缝能可靠实现预期目的,防止因两处诱导缝之间的建筑侧壁面积过大,导致两处诱导缝间的墙体出现裂缝。
23.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侧壁内靠近背水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横截面呈长条状,所述止水带靠近所述分隔钢板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突起部,所述止水带远离所述突起部的一面与建筑侧壁室内一侧的墙面平齐。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建筑侧壁墙体内靠近室内的一侧设置止水带,将止水带上设置有若干突起部的一面朝向建筑侧壁迎水面,设置突起部的目的是增加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结合力,因此设有突起部的一面应该朝向与混凝土结合的方向;止水带可以为诱导缝的防水措施增加一道屏障,提高诱导缝的防水能力。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6.1、本技术的诱导缝结构全部置于墙体内部,改善了现有的诱导缝的结构会导致设
置诱导缝处墙体不平整或者需改动设置诱导缝处钢筋模板结构的特点,减少了诱导缝处施工的步骤和复杂程度,墙体浇筑完成后,无需对诱导缝处的墙面作特殊处理。
27.2、使用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分隔钢板,分隔钢板呈双层设计,两间隔板之间的连接部采用褶皱状设置,可适用间隙较大的裂缝;改善了传统的分隔钢板只是简单地将混凝土墙体隔断成小段,遇到墙体裂缝较大的情况则分隔钢板其中一侧与混凝土分离或者分隔钢板受两侧拉力变形甚至撕裂的情况发生,且分隔钢板上留有可供与止水钢板抵接并协同作用的连接缺口。
附图说明
28.图1是建筑侧壁截面图。
29.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图3是分隔钢板处的纵向截面图。
31.图4是分隔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分隔钢板;11、连接缺口;12、连接部;13、塑料薄膜;14、间隔板;15、第一长槽;16、第二长槽;2、止水条;3、止水钢板;4、建筑侧壁;41、钢筋;51、第一角钢;52、第二角钢; 6、止水带;61、突起部;7、建筑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侧壁诱导缝施工构造,用于引导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位置,防止建筑漏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地下室侧壁诱导缝施工为例进行说明,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参照图1,诱导缝的结构包括分隔钢板1、止水条2、建筑侧壁4、第一角钢51、第二角钢52和止水带6。
36.分隔钢板1为双层结构,具体为3mm厚的镀锌钢板制成,分隔钢板1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间隔板14和两处用于连接间隔板14的连接部12,一块间隔板14的两侧通过两处连接部12与另一块间隔板14固定连接,两块间隔板14之间形成间隙,连接部12的横截面呈褶皱状,且连接部12的外表面包覆一层塑料薄膜13;分隔钢板1与建筑侧壁4垂直,分隔钢板1通过建筑侧壁4内的弯折水平钢筋41和保护层垫块(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于建筑侧壁4内,保护层垫块放置于建筑侧壁4内,用于将钢筋41和分隔钢板1垫起,施工时,分隔钢板1、钢筋41和保护层垫块将被浇筑在建筑侧壁4内。
37.参照图1和图2,两根第一角钢51分别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分隔钢板1两侧的间隔板14上,第一角钢51与间隔板14之间形成可容纳止水条2的第一长槽15,第一长槽15的开口朝向建筑侧壁4的迎水面,第一长槽15位于间隔板14上靠近建筑侧壁4迎水面的一侧,两根止水条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长槽15内;两块间隔板14上还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角钢52,第二角钢52与间隔板14之间形成第二长槽16,第二长槽16的开口朝向建筑侧壁4的背水面,第二长槽16位于间隔板14上靠近建筑侧壁4背水面的一侧;第一角钢51和第二角钢52的规格具体为25
×
3mm,止水条2选用可遇水膨胀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迎水面是指地下室侧壁室外的墙体表面,背水面是指地下室侧壁室内的墙体表面。
38.参照图3和图4,建筑侧壁4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固定有建筑楼板7,间隔板14沿竖直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缺口11,在连接缺口内11内固定连接有止水钢板3,止水钢板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施工缝的长度方向,止水钢板3的凹面朝向建筑外侧迎水面;止水钢板3的一侧预先浇筑于先浇筑的建筑楼板7内,另一侧插接于间隔板14上的连接缺口11。
39.参照图1,建筑侧壁4的浇筑应该在诱导缝和施工缝的防水结构的安装完成之后再进行,浇筑建筑侧壁4时,诱导缝的两侧应同步均衡浇筑混凝土。
40.参照图1,建筑侧壁4墙体内靠近背水面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止水带6,止水带6的横截面呈长条状,止水带6靠近分隔钢板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突起部61,止水带6远离突起部61的一面与建筑侧壁4室内一侧的墙面平齐。
4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2.浇筑建筑楼板7时,应当在准备用于浇筑建筑侧壁4处先行将止水钢板3固定好,将止水钢板3的一侧浇筑于建筑楼板7当中。
43.将第一角钢51和第二角钢52按上述的方向和位置焊接在分隔钢板1上形成第一长槽15和第二长槽16,把遇水膨胀的止水条2固定连接于靠近建筑外侧迎水面的第一长槽15中,使分隔钢板1、第一角钢51、第二角钢52和止水条2共同形成一个构件;由于分隔钢板1、第一角钢51、第二角钢52和止水条2都需要安装于建筑侧壁4内,且在建筑侧壁4内的钢筋41都已完成搭建后再将分隔钢板1、第一角钢51、第二角钢52和止水条2分别进行安装较为不便,通过将分隔钢板1、第一角钢51、第二角钢52和止水条2组装形成预制构件,可以提高安装效率。
44.完成建筑侧壁4的钢筋41结构的搭建,将分隔钢板1及分隔钢板1上的第一角钢51、第二角钢52和止水条2作为一个构件,将分隔钢板1上两块间隔板14两端的连接缺口11与止水钢板3未被浇筑于建筑楼板7内的一侧抵接,构件通过建筑侧壁4内的弯折水平钢筋41和保护层垫块(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于建筑侧壁4内;将止水带6的平滑面朝向建筑室内一侧的墙面并与墙面平齐,用钢筋41固定,然后完成建筑侧壁4的模板的搭建,模板用于控制墙体的厚度和形状。
45.建筑侧壁4浇筑时,诱导缝的两侧应同步均衡浇筑混凝土,防止分隔钢板1的两侧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影响诱导缝的使用效果。
46.为了确保诱导缝能有效发挥作用,诱导缝在建筑侧壁4上设置的间距不宜大于20m,在本实施例中,即分隔钢板1在建筑侧壁4中设置的间距不大于20m。
47.由于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了内应力,大型混凝土结构在受温差影响和外力作用等因素难免会产生裂缝,通过在建筑墙体上人为地设置一个薄弱处,即诱导缝,就能控制裂缝产生的位置,通过预先对诱导缝进行防水性能增强设置,即可保护墙体的防水性。
48.分隔钢板1为建筑侧壁4的混凝土墙体人为制造了一个间隙,混凝土墙体的应力会集中于间隙处,间隙处为建筑侧壁4最容易产生裂缝的地方,且裂缝会沿分隔钢板1的两侧方向扩大,分隔钢板1上褶皱状连接部12可以顺应裂缝扩大的方向被延展,可以防止分隔钢板1在两侧混凝土的牵拉下被撕裂或混凝土与分隔钢板1其中一侧的间隔板14的连接分离;当水流沿裂缝向室内渗入时,遇水膨胀的止水条2是第一道防水屏障,止水条2吸水后膨胀,与墙体和分隔钢板1紧密贴合,起到封堵裂缝的作用;分隔钢板1上固定连接的第一角钢51和第二角钢52是第二道防水屏障,第一角钢51和第二角钢52通过引导水流路径,起到延长
水流路径、增加水流渗入所需的时间、为建筑侧壁4自然干燥争取时间;止水带6是第三道防水屏障,由于止水带6是橡胶制品,故本实施例中,止水带6被安装于建筑侧壁4的背水面,避免止水带6长时间暴露在阳光和雨水中,使止水带6的老化速度加快。
49.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