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

2022-06-02 05:50: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伴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地不断推进,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断增加,导致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因此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就极其重要。而气象参数是研究污染物扩散和进行来源解析至关重要的一项参数。目前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主要依靠固定环境观测站的数据,建设和维护这些环境观测站需要昂贵的费用。固定站点使用的仪器一般体积较大,不利于携带且每台仪器监测指标有限,无法对多参数进行测量。
3.目前大部分仪器不够集成化,对于气象参数和大气污染物参数只能分别测量,这种组合监测的方法就导致实验操作较为复杂。在面对一些特殊污染事件,这类固定式的监测设备无论是在设备搭设还是在数据采集方面都逊于便携式监测设备。因此迫切需要一款既可以方便移动又可以同时对气象参数与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包括无人机中控、污染物检测装置、支撑架、气象监测装置、颗粒过滤器、支架、多个支臂和涡扇。所述支架设置在无人机中控的底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无人机中控上,所述气象监测装置和污染物检测装置均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颗粒过滤器设置在污染物检测装置上,多个支臂以无人机中控为中心等角度设置在无人机中控上。所述涡扇设置在支臂上。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底部。
8.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两个分体组件。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架的底部,两个分体组件与驱动电机联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分体组件包括气囊、活动板、气泵和通管。所述活动板与驱动电机联动连接,所述气囊设置在活动板的底部。所述气泵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气泵通过通管与气囊相通。
10.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副电机、伸缩杆和刮片,所述副电机设置在无人机中控的底部。所述伸缩杆设置在副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刮片设置在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刮片设置在两个分体组件之间。
11.优选的,所述分体组件还包括多个防滑条,多个防滑条设置在气囊的底部。
12.优选的,所述分体组件还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多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囊上。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的无人机中控、污染物检测装置、支撑架、气象监测装置、颗粒过滤器、支架、多个支臂和涡扇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实用新型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把两个独立的个体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的监测工作。通过将其设置在无人机上,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性能。方便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9.图中:1无人机中控、2支臂、3气象监测装置、4缓冲组件、5压力传感器、6气囊、7活动板、8支架、9通管、10气泵、11支撑架、12污染物检测装置、13涡扇、14颗粒过滤器、15驱动电机、16刮片、17伸缩杆、18防滑条、19分体组件、20副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无人机中控1、污染物检测装置12、支撑架11、气象监测装置3、颗粒过滤器14、支架8、多个支臂2和涡扇13。支架8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 的底部,支撑架11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上,气象监测装置3和污染物检测装置12均设置在支撑架11上。颗粒过滤器14设置在污染物检测装置12上,多个支臂2以无人机中控1为中心等角度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上。涡扇13设置在支臂2上。还包括缓冲组件4,缓冲组件4设置在支撑架11的底部。
21.缓冲组件4包括驱动电机15和两个分体组件19。驱动电机15设置在支撑架11的底部,两个分体组件19与驱动电机15联动连接。
22.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15和两个分体组件19相互配合,可以将两个分体组件19相互靠近挤压夹住其底部的凸起物。起到辅助固定效果。方便人员的使用。
23.分体组件19包括气囊6、活动板7、气泵10和通管9。活动板7与驱动电机15联动连接,气囊6设置在活动板7的底部。气泵10设置在支撑架11 上,气泵10通过通管9与气囊6相通。
24.通过设置的气囊6、活动板7、气泵10和通管9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实用新型对于其用于装载设备的支架底部进行有效保护,尤其适用于其地面凸起物较多且高低不平,单单靠起落架并不能完全规避地面凸起物情况。方便人员的使用。
25.缓冲组件4还包括副电机20、伸缩杆17和刮片16,副电机20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的底部。伸缩杆17设置在副电机20的输出端上,刮片16设置在伸缩杆17的输出端。刮片16设置在两个分体组件19之间。
26.分体组件19还包括多个防滑条18,多个防滑条18设置在气囊6的底部。
27.分体组件19还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5,多个压力传感器5设置在气囊6 上。
28.通过设置的副电机20、伸缩杆17和刮片16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翻
转无人机来清洗气囊6的底部,可以直接进行剐蹭。方便人员的清理操作。
29.工作原理:使用时,人员通过控制无人机进而将污染物检测装置12和气象监测装置3送入高空中。接着通过颗粒过滤器14收集高空中的颗粒物,同时将污染物检测装置12和气象监测装置3收集的数据送入地面。当无人机降落时,如果地面凹凸不平,通过气泵10充气,将气囊6膨胀,接着对无人机的底部表面起到缓冲作用。如果降落的地面为斜坡,可以通过气泵10放气,让副电机20带动活动板7相互扣合,挤压气囊6表面使其将地面凸起物夹住,辅助固定。
30.当需要对气囊6的底部进行清理时,无需将无人机整体翻转。之间控制伸缩杆17伸出转动副电机20,使得刮片16对气囊6的底部进行剐蹭。
31.综上所述,该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的无人机中控1、污染物检测装置12、支撑架11、气象监测装置3、颗粒过滤器14、支架8、多个支臂2和涡扇13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实用新型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把两个独立的个体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的监测工作。通过将其设置在无人机上,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性能。方便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中控(1)、污染物检测装置(12)、支撑架(11)、气象监测装置(3)、颗粒过滤器(14)、支架(8)、多个支臂(2)和涡扇(13),所述支架(8)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的底部,所述支撑架(11)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上,所述气象监测装置(3)和污染物检测装置(12)均设置在支撑架(11)上,所述颗粒过滤器(14)设置在污染物检测装置(12)上,多个支臂(2)以无人机中控(1)为中心等角度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上,所述涡扇(13)设置在支臂(2)上,还包括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设置在支撑架(1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驱动电机(15)和两个分体组件(19),驱动电机(15)设置在支撑架(11)的底部,两个分体组件(19)与驱动电机(15)联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组件(19)包括气囊(6)、活动板(7)、气泵(10)和通管(9),所述活动板(7)与驱动电机(15)联动连接,所述气囊(6)设置在活动板(7)的底部,所述气泵(10)设置在支撑架(11)上,所述气泵(10)通过通管(9)与气囊(6)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4)还包括副电机(20)、伸缩杆(17)和刮片(16),所述副电机(20)设置在无人机中控(1)的底部,所述伸缩杆(17)设置在副电机(20)的输出端上,所述刮片(16)设置在伸缩杆(17)的输出端,所述刮片(16)设置在两个分体组件(19)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组件(19)还包括多个防滑条(18),多个防滑条(18)设置在气囊(6)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组件(19)还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5),多个压力传感器(5)设置在气囊(6)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该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包括无人机中控、污染物检测装置、支撑架、气象监测装置、颗粒过滤器、支架、多个支臂和涡扇。所述支架设置在无人机中控的底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无人机中控上。该便携式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的无人机中控、污染物检测装置、支撑架、气象监测装置、颗粒过滤器、支架、多个支臂和涡扇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实用新型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把两个独立的个体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的监测工作。通过将其设置在无人机上,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性能。方便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庞小兵 吴振涛 陈建孟 王强 陈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6/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