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5:47: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家用电器,如破壁机、料理机等,通常会设置有加热装置实现加热功能,而为了防止加热过程中出现过热,损坏机器,一般都会在加热装置上设置温控器。
3.目前家用电器所用温控器,主要用在控温、过热保护等方面,连接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为引线与插片通过点焊或者焊锡焊接,但由于焊锡后,焊锡由于合金反应会产生一个脆化区,导致引线与电极受到外力弯折后,极易脆断,导致回路开路现象。尤其是针对温控器工作在高温的环境下,焊锡的固有属性,在高温下(大于160度)焊锡软化,导致松动;第二种为引线与插片通过压接端子连接,但需要带线进行配件组装,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在接线端子处设置多个压接段,实现接线端子与导线之间的可靠连接。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食品加工机包括容纳电机的主机、设置于主机的搅拌杯以及能够对搅拌杯加热的加热组件,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感知加热组件温度而产生通断动作的温控器,温控器串联至加热回路中,温控器包括用于导通的第一电极插片和第二电极插片,第一电极插片和第二电极插片均通过接线端子与导线导通,各接线端子均形成至少两个与导线压接的压接段。各个接线端子在与导线连接时,均具有至少两个与导线压接的压接段,不仅避免了接线端子与导线之间脱落的风险,同时,当出现导线弯折的情形时,也能够通过多个压接段进行过渡,从而使导线的受力点远离接线端子处,保证了多次弯折的可靠性;同时接线端子通过多个压接段与导线压接,因此可以将接线端子安装至电极插片后,再将导线压接至接线端子处,从而简化了接线端子组装时的工艺。
7.进一步地,导线具有芯线以及包裹芯线的绝缘皮,各接线端子均包括与芯线压接的第一压接段以及与绝缘皮压接的第二压接段。通过同时压接住芯线以及绝缘皮,从而保证了导线压接后的强度,当导线发生弯折后,弯折的扭力更多地被绝缘皮所分解,从而保证芯线与接线端子之间压接的可靠性。
8.进一步地,芯线的内径为d1,第一压接段的长度为d1,d1≥d1;绝缘皮的内径为d2,第二压接段的长度为d2,d2≥d2。如果第一压接段的长度小于芯线的内径,第一压接段在压接后容易出现芯线外露的情形,且在导线发生弯折时,弯折的扭力同样容易集中在芯线处,导致芯线断裂,而如果第二压接段的长度小于绝缘皮的内径,同样无法承担更多导线弯折后扭力,导致导线与接线端子压接段发生断裂。
9.进一步地,各接线端子中的压接段沿对应导线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通过使压接段的设置方向与导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导线在与接线端子连接的部分保持平齐,减少
导线安装时的弯折,且导线平齐也为导线的弯折预留了弯折量,从而保证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10.进一步地,接线端子包括与第一电极插片压接的第一接线端子以及与第二电极插片压接的第二接线端子;第一电极插片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接线端子与导线压接后压接至第一电极插片的状态下,第一接线端子中的压接段收容至第一凹槽;第二电极插片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二接线端子与导线压接后压接至第一电极插片的状态下,第二接线端子中的压接段收容至第二凹槽。通过第一凹槽的侧壁对收容至第一凹槽内的压接段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压接段的晃动,通过第二凹槽的侧壁对收容至第二凹槽内的压接段进行限位,同样避免了压接段的晃动。
11.进一步地,在第一电极插片的所在的平面内,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沿圆周转动的任意方向可调;在第二电极插片的所在的平面内,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沿圆周转动的任意方向可调。从而便于根据整机的安装结构,选择导线方向的装配,避免导线的弯折。
12.进一步地,接线端子包括与第一电极插片压接的第一接线端子以及与第二电极插片压接的第二接线端子,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电极插片实现压接,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二电极插片实现压接。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电极插片之间的可靠固定,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实现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二电极插片之间的可靠固定。
13.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电极插片形成铆接孔,第一连接件为铆钉;或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电极插片形成螺纹孔,第一连接件为螺钉。通过铆压机使第一连接件压缩变形,第一连接件的首尾两端膨胀变形,固定住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电极插片,且铆钉导电率优良,而螺纹连接装拆方便,且同样能够实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电机插片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1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为铆钉,沿铆钉安装至铆接孔的方向,铆钉的内径逐渐增大。增加了铆压处的截面积,既提升了连接强度,又提升了引线回路的电流密度。
15.进一步地,第一电极插片开设有供接线端子压接的第一压接孔,第二电极插片开设有供接线端子压接的第二压接孔,第一压接孔距第一电极插片的端部的长度与第二压接孔距第二电极插片的端部的长度不同。可以根据开孔位置实现电极插片与接线端子之间的对应,从而避免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装反,避免出现装错的情形。
附图说明
16.图1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食品加工机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温控器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导线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压接示意图;
19.图4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凹槽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用以说明图5中连接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用以说明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温控器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主机,2、电机,3、加热组件,4、温控器,41、第一电极插片,411、第一凹槽,412、第一压接孔,42、第二电极插片,421、第二凹槽,422、第二压接孔,43、第一接线端子,431、第一压接段,432、第二压接段,44、第二接线端子,45、第一连接件,46、第二连接件,5、导线,51、芯线,52、绝缘皮,6、搅拌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接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28.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2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0.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食品加工机包括容纳电机2的主机1、设置于主机1的搅拌杯6以及能够对搅拌杯6加热的加热组件3,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感知加热组件3温度而产生通断动作的温控器4,温控器4串联至加热回路中,通过温控器4实现控温以及过热保护的作用,当加热组件3出现异常情况导致加热组件3处的温度过高,温控器4便会断开,使加热组件3停止升温,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温控器4在串联至加热回路时,需要保证温控器4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连接松动,避免出现还未达到温控器4断开所需的温度时,温控器4便断开导致回路开路。
31.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温控器4包括用于导通的第一电极插片41和第二电极插片42,第一电极插片41和第二电极插片42均通过接线端子与导线5导通,从而将温控器4串联至加热回路中,各接线端子均形成至少两个与导线5压接的压接段;在将导线5与接线端子连接时采用压接的方式,从而避免了焊锡连接后,在受到弯折时焊接区域容易发生脆断的情形,且各个接线端子在与导线5连接时,均具有至少两个与导线5压接的压接段,不仅避免了接线端子与导线5之间脱落的风险,同时,当出现导线5弯折的情形时,也能够通过多个压接段进行过渡,从而使导线5的受力点远离接线端子处,保证了多次弯折的可靠性;同时接线端子通过多个压接段与导线5压接,因此可以将接线端子安装至电极插片后,再将导线5压接至接线端子处,从而简化了接线端子组装时的工艺。
32.优选的,各接线端子中的压接段沿对应导线5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由于温控器4的两极均需要进行接线,且为了适应安装空间以及与其它零件连接的需求,因此温控器4在通过导线5连接时,导线5的设置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导线5在与接线端子连接的一端由于被固定,因此在弯折时会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保证连接位置处的强度,通过
使压接段的设置方向与导线5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导线5在与接线端子连接的部分保持平齐,减少导线5安装时的弯折,且导线5平齐也为导线5的弯折预留了弯折量,从而保证导线5与接线端子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33.为了实现回路的导通,导线5具有能够导电的芯线51,而为了保证安全,对于芯线51中不需要连接的区域则需要进行绝缘处理,因此导线5还具有包裹芯线51的绝缘皮52,导线5在与接线端子连接时,通过外露于绝缘皮52的芯线51实现与接线端子的导通,因此,各接线端子均包括与芯线51压接的第一压接段431以及与绝缘皮52压接的第二压接段432;由于芯线51外露于绝缘皮52,因此芯线51靠近接线端子,因此沿接线端子朝向对应导线5的方向上,第一压接段431和第二压接段432依次设置,通过同时压接住芯线51以及绝缘皮52,从而保证了导线5压接后的强度,同时,第二压接段432位于第一压接段431外侧,当导线5发生弯折后,弯折的扭力更多地被绝缘皮52所分解,从而保证芯线51与接线端子之间压接的可靠性。
34.如图3所示,优选的,芯线51的内径为d1,第一压接段431的长度为d1,d1≥d1;绝缘皮52的内径为d2,第二压接段432的长度为d2,d2≥d2;为了确保第一压接段431和第二压接段432能够分别完全包裹住芯线51或绝缘皮52,使第一压接段431的长度不小于芯线51的内径,当芯线51压接至第一压接段431后,第一压接段431形成矩形结构,从而对芯线51的压接更加可靠,同样的,当绝缘皮52压接至第二压接段432后,第二压接段432同样形成矩形结构,从而对绝缘皮52的压接更加可靠;如果第一压接段431的长度小于芯线51的内径,第一压接段431在压接后容易出现芯线51外露的情形,且在导线5发生弯折时,弯折的扭力同样容易集中在芯线51处,导致芯线51断裂,而如果第二压接段432的长度小于绝缘皮52的内径,同样无法承担更多导线5弯折后扭力,导致导线5与接线端子压接段发生断裂。
35.可以理解的,由于电极插片的数量为两个,接线端子的数量也相应的为两个,以使各电极插片均对应一个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与第一电极插片41压接的第一接线端子43,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插片41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411,第一接线端子43与导线5压接后,压接段便相应的形成包裹导线5的结构,在将压接后的第一接线端子43压接至第一电极插片41的状态下,第一接线端子43中的压接段收容至第一凹槽411;通过第一凹槽411的侧壁对收容至第一凹槽411内的压接段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压接段的晃动,其中,在将第一接线端子43和导线5压接时,压接段优选的形成方体结构,相应的,第一凹槽411凹陷部分也为方体,既方便将压接段设置在第一凹槽411内,同时,第一凹槽41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平行,更好地实现对第一凹槽411内的压接段的限位。
36.优选的,在第一电极插片41的所在的平面内,第一凹槽411的开口方向沿圆周转动的任意方向可调;由于第一凹槽411内设置有压接后的压接段,且后续还需要进行导线5的装配,第一凹槽411的开口方向可调,从而便于根据整机的安装结构,选择导线5方向的装配,且第一凹槽411的开口方向调整至与导向的装配方向一致,从而避免导线5的弯折;可以理解的,由于整机在制造过程中各零件的安装位置以及尺寸均以固定,因此导线5的装配方式也相对固定,因此,第一凹槽411的开口方向便相应的进行固定,第一凹槽411的开口方向可调是针对于不同结构的整机而言,因为不同整机的结构不同,因此导线5的装配方式也不同,根据相应整机的装配方式进行第一凹槽411开口方向的选择;或者,对于同一整机而言,当导线5的装配方式不同时,也可以调整第一凹槽411的开口从而适配整机的装配。
37.可以理解的,当压接段的数量为两个时,即第一压接段431和第二压接段432,且沿接线端子朝向对应导线5的方向上,第一压接段431和第二压接段432依次设置,因此第一压接段431靠近第一凹槽411设置,在将压接段设置于第一凹槽411内时,选择将第一压接段431设置在第一凹槽411内。且第一压接段431与芯线51压接,通过使第一压接段431位于第一凹槽411内,也能够对芯线51进行保护,防止芯线51断裂导致加热回路的断开。
38.接线端子还包括与第二电极插片42压接的第二接线端子44;第二电极插片42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421,第二接线端子44与导线5压接后,压接段便相应的形成包裹导线5的结构,在将压接后的第二接线端子44压接至第二电极插片42的状态下,第二接线端子44中的压接段收容至第二凹槽421;通过第二凹槽421的侧壁对收容至第二凹槽421内的压接段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压接段的晃动,其中,在将第二接线端子44和导线5压接时,压接段同样可以优选形成方体结构,相应的,第二凹槽421凹陷部分也为方体。
39.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一电极插片41的所在的平面内,第一凹槽411的开口方向沿圆周转动的任意方向可调,因此,在第二电极插片42的所在的平面内,第二凹槽421的开口方向同样也可以沿圆周转动的任意方向可调;其中,对于第二凹槽421开口的形式以及配合方式可以参见第一凹槽411与第一接线端子43的配合,此处不再赘述。
40.在将导线5分别压接至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后,再将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分别压接至第一电极插片41和第二电极插片42处,从而实现回路的导通。如图5和图6所示,接线端子包括与第一电极插片41压接的第一接线端子43以及与第二电极插片42压接的第二接线端子44,第一连接件45穿过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极插片41实现压接,第二连接件46穿过第二接线端子44和第二电极插片42实现压接;通过第一连接件45实现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极插片41之间的可靠固定,并通过第二连接件46实现第二接线端子44和第二电极插片42之间的可靠固定;其中,根据连接强度的需求,接线端子可以选用不同的规格。
4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极插片41形成铆接孔,第一连接件45为铆钉;在安装时,第一接线端子43处的铆接孔与第一电极插片41处的铆接孔重合后将第一连接件45插入,通过铆压机使第一连接件45压缩变形,第一连接件45的首尾两端膨胀变形,固定住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电极插片42,且铆钉导电率优良,结合电流大小,铆钉的直径可逐步加粗。
42.可以理解的,第二接线端子44与第二电机2插片之间的连接可以参见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电极插片42之间的连接,此处不再赘述;下面,以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极插片41连接为例,详细进行说明。
43.优选的,沿铆钉安装至铆接孔的方向,铆钉的内径逐渐增大;增加了铆压处的截面积,既提升了连接强度,又提升了引线回路的电流密度。
44.对于铆接孔而言,铆接孔的截面形状通常选择为圆形,方便铆钉的伸入;或者根据防呆需要,铆接孔的截面形状也可以选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实现铆钉的止转,从而实现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安装后的稳定性。
45.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极插片41形成螺纹孔,第一连接件45为螺钉;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机2插片之间为螺纹连接,装拆方便,且同样能够实现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机2插片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可以理解的,
由于温控器4中第一电极插片41和第二电极插片42之间的极性不同,因此为了做出区分,可以在安装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时,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例如,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一电极插片41之间为铆接,第二接线端子44和第二电极插片42之间为螺纹连接,从而避免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装反,避免出现装错的情形。
46.如图8所示,优选的,第一电极插片41开设有供接线端子压接的第一压接孔412,第二电极插片42开设有供接线端子压接的第二压接孔422,第一压接孔412距第一电极插片41的端部的长度与第二压接孔422距第二电极插片42的端部的长度不同;使得接线端子固定至电极插片时,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的固定方式相同,从而采取同一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即可,且各电极插片处的压接孔的设置位置不同,相应的,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处开设的与压接孔对应的通孔的位置也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开孔位置实现电极插片与接线端子之间的对应,从而避免第一接线端子43和第二接线端子44装反,避免出现装错的情形。
47.其中,当电极插片和接线端子之间为铆接时,第一压接孔412和第二压接孔422即为铆接孔,而电机2插片与接线端子之间为螺纹连接时,第一压接孔412和第二压接孔422即为螺纹孔。
48.优选的,在本技术中,温控器通常与熔断体配合使用,温控器起到第一道保护作用,熔断体起到第二道保护作用,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导致加热组件温度过高时,温控器会首先断开,当温控器能够正常跳断的情况下熔断体并不会断开;当温控器失效或者损坏时,温控器无法对加热组件的温度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熔断体便会自动熔断,同样能够使加热回路断开,使加热组件停止工作。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