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拖地组件及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4:46: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地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清洁机器人能够自动清洁地板、桌面等待清洁表面,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日常家居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清洁待清洁表面,在现有技术中,在清洁机器人上增加湿拖清洁功能,即增加清洁液箱以及清洁件(例如,拖布),清洁液箱中的清洁液流到清洁件上以润湿清洁件或流到待清洁面,清洁机器人行驶时,带动清洁件在地板上洗刷或擦拭,使得地板上的污迹更容易被擦除。
3.但是,为了提高湿拖效果,清洁液箱的底部一般会设置多个出水口,但是清洁件距离出水口较近的地方则湿润程度较高,距离出水口较远的地方则湿润程度较低,清洁件呈现出以出水口为圆心的圆形斑点状润湿韵纹,清洁件整体沿清洁件的长度方向上湿润程度有差异,导致清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件湿润均匀且清洁效果较好的拖地组件。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拖地组件,包括:
6.清洁液箱,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口;
7.清洁件,设置所述清洁液箱下方,用以清洁待清洁表面;
8.其中,所述清洁液箱和所述清洁件之间设置有匀水结构,所述匀水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匀水件和第二匀水件,所述出液口排出的清洁液经所述第一匀水件分布后,再经所述第二匀水件分布到所述清洁件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匀水件包括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且用以存储清洁液的凹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以供清洁液流通的若干第一漏口和若干第二漏口,若干所述第一漏口设置在所述凹部的侧壁上,若干所述第二漏口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壁上,所述多个出液口与所述凹部连通。
10.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漏口等间距排布在所述凹部的侧壁上,若干所述第二漏口等间距排布在所述凹部的底壁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匀水结构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匀水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匀水件之间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二匀水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匀水件为渗液布。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开设在所述底板本体上的若干开口,以及形成在相邻所述开口之间的筋条,所述第一匀水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时,所述筋条位于相应位置的所述第二漏口内,所述凹部伸入到所述开口内。
14.进一步地,所述拖地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清洁液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清洁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清洁件和所述支撑架围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匀水结构设
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都和所述出液口中的一个连通。
15.进一步地,沿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所在方向,所述匀水结构分别到所述支撑架两侧的距离不相同。
16.进一步地,所述清洁件为拖布或滚刷。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如上所述的拖地组件。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拖地组件,从清洁液箱的出液口排出的清洁液经第一匀水件分布后,再经第二匀水件再次被均匀分布到清洁件上,经过两次匀水分布,实现清洁件均匀湿润,提高清洁效果。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拖地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21.图2为图1中所示的匀水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22.图3为图1中所示的匀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所示的匀水结构在aa’方向的剖面图;
24.图5为图3中所示的匀水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图3中所示的匀水结构在bb’方向的剖面图;
26.图7为图3中所示的匀水结构在cc’方向的剖面图;
27.图8为图1中所示的拖地组件的剖面图;
28.图9为图1中所示的拖地组件的另一剖面图;
29.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在待清洁表面上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4.请参见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拖地组件100,其包括清洁液箱1、及设置清洁液箱1下方且用以清洁待清洁表面的清洁件2。
35.清洁件2可以是任何可用于清洁待清洁表面的物体,比如拖布或滚刷。本实施例中,以清洁件2为拖布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36.清洁液箱1为类似长方体结构,其长度所在方向如图1中箭头a所示,其宽度所在方向如图2中箭头b所示,在其他实施中,清洁液箱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清洁件2的长度所在方向和清洁液箱1的长度所在方向平行。
37.清洁液箱1内装有清洁液,该清洁液可以是清水或消毒液,为了提高清洁效率,也可以在清水中加入清洁剂的或消毒剂。清洁液箱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和底部,底部靠近待清洁表面的一侧设置,清洁件2设置于底部上,并朝向待清洁表面。顶部设置有注液口11,注液口11用于为清洁液箱1注入清洁液。注液口11上设置有密封盖(未图示),用于密封注液口11,防止清洁液流出或溅出。密封盖可以是橡胶件、塑胶件或硅胶件等。
38.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口(未图示),出液口用于渗漏清洁液箱1内的清洁液,使清洁液流到清洁件2以使湿润清洁件2,从而提高清洁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洁液也可以流到待清洁表面上以湿润待清洁表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9.本实施例中,出液口的数量为四个,但不仅限于此,出液口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四个出液口等间距排布在清洁液箱1的底部,且四个出液口沿清洁液箱1的长度所在方向直线排布,从而使得清洁件2沿长度所在方向能够均匀湿润。但出液口也可不等间距布局,关于出液口的具体排布方式还可以为其他,依据清洁件2的具体结构而合理布局,比如,清洁件2为圆形结构,则,出液口可环状排布,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0.请参见图1至图3,清洁液箱1和清洁件2之间设置有匀水结构3,匀水结构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匀水件31、第二匀水件32和底板33,第一匀水件31靠近清洁液箱1设置,底板33靠近清洁件2设置。第一匀水件31设置在底板33上,第二匀水件32设置在第一匀水件31和底板33之间,具体的,底板33和第一匀水件31之间形成有腔体,第二匀水件32设置在腔体内。底板33用以和第一匀水件31配合以固定第二匀水件32,但底板33也可不设置,将第一匀水件31和第二匀水件32直接设置在清洁件2上。出液口排出的清洁液经第一匀水件31分布后,再经第二匀水件32分布到清洁件2上。匀水结构3使得清洁液箱1内的清洁液均匀地渗漏到清洁件2上,使得清洁液有足够的时间散布于清洁件2上,不至于使清洁液成股地漏于清洁件2,保持良好的清洁效果。
41.第一匀水件31包括第一本体311、设置在第一本体311上且用以存储清洁液的凹部312、以及设置在本体上且用以供清洁液流通的若干第一漏口313和若干第二漏口314,若干第一漏口313设置在凹部312的侧壁上,若干第二漏口314设置在凹部312的底壁上。第一本体311沿箭头a所示方向延伸,即,第一本体311的长度所在方向与箭头a所示方向平行设置。凹部312自第一本体311上表面向内内凹形成,且凹部312同样沿箭头a所示方向,从而使得从出液口流出的液体进入到凹部312内。
42.本实施例中,若干第一漏口313等间距排布在凹部312的侧壁上,若干第二漏口314等间距排布在凹部312的底壁上,若干第二漏口314将凹部312分隔。关于第一漏口313和第二漏口314设置的具体数量、相邻第一漏口313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第二漏口314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沿第一本体311的长度所在方向,若干第一漏口313设置在凹部312的两侧壁上。当匀水结构3设置在清洁液箱1和清洁件2之间时,多个出液口与凹部312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漏口313设置的数量为八个,第二漏口314设置的数量为十八个,且十八个第二漏口314相对设置在凹部312的量侧壁上。清洁液箱1中清洁液经过出液口流向凹部312,凹部312为连通结构,从而使得清洁液均匀地沿清洁件2的长度所在方向分布,第一漏口313和第二漏口314的数量总和远超出液口数量,清洁液从第一漏口313和第二漏口314流出,实现对清洁液的第一次均匀分布。
43.第二匀水件32为渗液布等织物,或者其他对液体具有良好湿润性的物体,清洁液从第一漏口313和第二漏口314流向渗液布,使得渗液布均匀湿润,实现对清洁液的第二次均匀分布。
44.底板33包括底板本体331、开设在底板本体331上的若干开口332,以及形成在相邻开口332之间的筋条333。筋条333的数量和第二漏口314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45.请参见图4至图7,第一匀水件31设置在底板33上时,筋条333位于相应位置的第二漏口314内,凹部312伸入到开口332内并至少部分超出底板33的下表面,从而使得第二匀水件32能够与第一漏口313和第二漏口314充分接触,提高匀水效果。
46.底板本体331上还具有若干凸起334,第一匀水件31也具有若干凸块315。底板33、第一匀水件31和第二匀水件32装配后,若干凸起334和若干凸块315一一对接,从而将第二匀水件32牢固地固定在第一匀水件31和底板33之间。
47.请参见图2、图6和图7,底板33和第一匀水件31通过卡接方式可拆卸固定,具体的,第一匀水件31上形成有卡槽316,底板33的相应位置处形成有卡扣335,通过卡槽316和卡扣335的配合,使得底板33和第一匀水件31相对固定,在其他实施中,卡槽也可设置在底板,而卡扣设置在第一匀水件上。关于底板33和第一匀水件31之间的固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8.另外,沿底板33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凸环336和第二凸环337,第一匀水件31下表面的边缘形成有第三凸环317,第一匀水件31和底板33装配时,第三凸环317卡在第一凸环336和第二凸环337之间,从而实现定位的目的,且进一步增加第一匀水件31和底板33之间的稳定性。
49.清洁件2可直接固定于清洁液箱1上,可以为通过魔术贴或通过卡扣和卡槽配合的方式可拆卸固定,方便拖布的更换。但清洁件2也可不直接固定在清洁液箱1上,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拖地组件100还包括支撑架4,清洁液箱1设置在支撑架4上,清洁件2设置在支撑架4上且清洁件2和支撑架4围设有收容空间,匀水结构3设置在收容空间内。具体的,支撑架4为类长方形结构,支撑架4的长度所在方向与箭头a所示方向平行,支撑架4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槽41,清洁液箱1设置在该凹槽41内,以将清洁液箱1固定在支撑架4上,关于固定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固定,或通过螺钉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50.支撑架4上开设若干通孔42,每个通孔42都和出液口中的一个连通。本实施例中,通孔42的数量和出液口的数量相同,通孔42的位置对应出液口的位置设置,从而使得清洁
液箱1中的清洁液能够通过支撑架4流向清洁件2。
51.清洁件2可通过魔术贴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架4上,从而方便清洁件2的更换。本实施例中,清洁件2围设在至少部分的支撑架4上,即清洁件2部分设置在支撑架4的下表面处,且两侧设置在支撑架4的上表面上,形成半包围结构,从而提高清洁件2和支撑架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52.请参见图8,沿支撑架4的宽度所在方向,匀水结构3分别到支撑架4两侧的距离不相同,即,匀水结构3相对支撑架4偏置,支撑架4具有第一轴线x,匀水结构3具有第二轴线y,第一轴线x和第二轴线y之间具有间距,从而,有益效果。
53.请参见图9,沿支撑架4的宽度所在方向,第一轴线x和第二轴线y也可重叠设置。
54.请参见图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001,包括机体200、设置在机体200上的驱动组件(未图示)、设置在机体200上的如上所示的拖地组件100。清洁机器人001工作时前进方向以图1中的箭头m的方向表示,故将箭头m的指向称为前方,箭头m的指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本实施例中,拖地组件100设置于机体200的前侧,且拖地组件100可拆卸地固定在机体200上,从而方便清洁件2的更换和清洁液箱1的加水操作,且操作者可选择性地使用湿润的拖地组件100。
55.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清洁机器人001移动,当清洁机器人001移动时,带动拖地组件100,湿润了的清洁件2在待清洁表面002擦过,借助清洁件2与待清洁表面002之间的摩擦力将待清洁表面002擦干净。拖地组件100的宽度所在方向与清洁机器人001的前进方向平行,从而,清洁件2能够湿润尽可能大的待清洁表面002的面积,提高清洁效率。
56.此外,清洁机器人001还可以包括清扫组件(未图示),清扫组件用于清扫待清洁表面002上的垃圾或灰尘,清扫组件可以是毛滚刷、胶滚刷、吸尘件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7.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拖地组件,从清洁液箱的出液口排出的清洁液经第一匀水件分布后,再经第二匀水件再次被均匀分布到清洁件上,经过两次匀水分布,实现清洁件均匀湿润,提高清洁效果。
5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