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饰性坡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2:50: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饰性坡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2.坡屋面是常见的屋面形式,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多建筑物屋面需放置室外设备或者设置所需构筑物,致使屋面无法完全采用坡屋面形式。为满足人们的美观需要和屋面功能需求,将坡屋面与平屋面结合,下部平屋面承担保温、防水、放置室外设备等功能,上部坡屋面承担遮挡屋顶设备和增强美观等装饰性作用,将该坡屋面称之为装饰性坡屋面。
3.普通坡屋面需要承担承重、保温、防水与美观等功能,因此结构复杂,施工时间,相较普通坡屋面构造,装饰性坡屋面可以大大简化结构,保证建筑构造的耐久性、安全性与美观性。装饰性坡屋面可以节省建筑材料、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下部结构的承重量,同时可在大风地区使用,因此提供一种具体的装饰性坡屋面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饰性坡屋面结构,解决现有的坡屋面构造复杂的问题。
5.一种装饰性坡屋面结构,包括:坡屋面、平屋面以及与平屋面垂直的结构柱,结构柱的顶端为屋脊,坡屋面位于平屋面上部,坡屋面的顶端与屋脊固定连接,坡屋面的底端与结构梁连接,结构梁外侧设有檐沟,坡屋面由下至上依次为结构层、找平层、卧瓦层及波形瓦。
6.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性坡屋面分别与结构柱和平屋面连接,构成稳固的三角结构;装饰性坡屋面自身结构包括四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结构层、找平层、卧瓦层及波形瓦,将普通坡屋面包含保温、防水等复杂的结构进行简化,使装饰性坡屋面真正起到增强美观性与遮挡室外物品的功能,减轻下部结构的承重量,降低施工成本与时间。
7.进一步地,上述结构层内埋设有锚筋,锚筋呈梅花型布置且一端贯穿找平层的上表面。
8.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层内设有锚筋,锚筋一端贯穿结构层的上表面,锚筋不仅将结构层与找平层连接为一体,增强了结构层与找平层的整体稳定性,而且为找平层施工提供了依据。
9.进一步地,上述找平层上表面铺设有钢筋,钢筋或平行或垂直于屋脊布置并与锚筋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找平层上表面铺设有钢筋,钢筋分别平行或垂直于屋脊布置,交织形成钢筋网,将交织的钢筋绑牢后再与锚筋连接固定,使钢筋与结构层、找平层连接为整体,增强屋面结构层的抗变形和承载能力。
11.进一步地,上述波形瓦一端设有瓦孔,通过瓦孔将波形瓦连接在钢筋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波形瓦端部设有瓦孔,瓦孔可以将波形瓦固定连接在钢筋上,增加
波形瓦的连接强度,防止大风地区因强风造成波形瓦滑动。
13.进一步地,上述波形瓦的下侧及内侧填充有水泥砂浆层。
14.本实用新型在波形瓦下侧及内侧挤压水泥砂浆形成卧瓦层,使瓦脊内侧充满水泥砂浆,增大波形瓦与卧瓦层的粘接面积,使波形瓦牢固的固定在卧瓦层上。
15.进一步地,上述坡屋面与屋脊的交界处通过抗裂圆弧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坡屋面与屋脊的交界处设有抗裂圆弧,抗裂圆弧为水泥砂浆内掺杂抗裂纤维制成,呈圆弧分别连接坡屋面顶端与屋脊,防止雨水从此处渗透锈蚀钢筋。
17.进一步地,上述波形瓦呈阶梯状布置在卧瓦层上部。
18.本实用新型的波形瓦在铺设时,平行于屋脊方向的一排波形瓦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依次呈阶梯状搭接;垂直于屋脊方向的一列波形瓦,较高侧搭接在较低侧上,呈阶梯状分布。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现有坡屋面的构造,提出了装饰性坡屋面结构,明确了装饰性坡屋面的各层结构及连接关系;在保证坡屋面的美观性和安全稳固性前提下,节约了建筑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及减轻了下部结构的承重量,较普通坡屋面更加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性坡屋面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钢筋的布置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波形瓦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波形瓦铺设完成后的示意图。
25.图中:1-坡屋面;11-结构层;12-找平层;13-卧瓦层;14-波形瓦;2-平屋面;3-屋脊;4-檐沟;5-锚筋;6-钢筋;7-瓦孔;8-抗裂圆弧;9-结构梁;10-结构柱。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实施例
28.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饰性坡屋面结构,包括:坡屋面1、平屋面2与结构柱10,结构柱10的顶端为屋脊3,结构柱10垂直于平屋面2布置且与平屋面2是一体结构;坡屋面1位于平屋面2上部倾斜布置,坡屋面1的顶端与屋脊3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为一体,坡屋面1的底端与结构梁9连接;在结构梁9外侧设有排水的檐沟4,为防止雨水渗透至结构梁9的内侧,在结构梁9与平屋面2的连接处涂覆沥青做防水处理。
29.参考图2,坡屋面1由内至外依次为结构层11、找平层12、卧瓦层13及波形瓦14;结构层11内设有锚筋5,锚筋5呈“l”型,贯穿至找平层12的上表面;找平层12上表面铺设有钢筋6,钢筋6或平行或垂直于屋脊3布置并与锚筋5连接;卧瓦层13覆盖在找平层12上方,为铺设波形瓦14提供条件;坡屋面1最外层为铺设的波形瓦14。
30.参考图3,结构层11在施工时,先呈梅花型布置预埋多根“l”型锚筋5,相邻两锚筋5
的横向(垂直于屋脊3方向)间距与纵向(平行于屋脊3方向)间距均为四格钢筋6网格,钢筋6网格为长方形,长方形的横向边长依据波形瓦14的尺寸确定,长方形的纵向边长一般设为500mm。
31.将结构层11上表面清理干净,在锚筋5处制作找平层12标高控制点位,完成后进行找平层12水泥砂浆施工,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为1:3。
32.找平层12完成后,在其上表面铺设直径6mm的螺纹钢筋6,钢筋6分别垂直与屋脊3和平行于屋脊3布置,钢筋6的交叉点采用镀锌钢丝绑扎,并将绑好的钢筋网与预埋的多根“l”型锚筋5绑牢。
33.完成钢筋6绑缚后,由坡屋面1的底侧向顶侧进行卧瓦层13施工,卧瓦层13采用水灰比为1:3的水泥砂浆铺设,卧瓦层13最薄处为25mm;铺设波形瓦14时,通过挤压使波形瓦14的下侧、内侧充满水泥砂浆,增大波形瓦14与卧瓦层13的粘接面积,使波形瓦14牢固的固定在卧瓦层13上。
34.参考图4,波形瓦14一侧开设有两个瓦孔7,将铜丝穿过瓦孔7绑缚在钢筋6上,该种固定瓦片的方式可以应用于大风地区,防止瓦片滑动;横向(垂直于屋脊3方向)相邻波形瓦14的搭接长度符合基本瓦材搭接要求;纵向(平行于屋脊3方向)相邻波形瓦14排列时,保持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朝向搭接,如图5,最终完成波形瓦14的铺设。
35.在坡屋面1顶部与屋脊3交界处通过水泥砂浆内掺杂抗裂纤维制成抗裂圆弧8连接,防止雨水从此处渗透锈蚀内部的钢筋6。
36.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现有坡屋面1的结构,通过锚筋5、钢筋6将结构层11、找平层12与卧瓦层13连接为整体;再将波形瓦14先绑缚在钢筋6上,然后固定在卧瓦层13上;该装饰性坡屋面1结构简单且牢固美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该实施例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变形与改进,这些变形与改进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