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向流通式气体拉断阀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2:09: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流通式气体拉断阀。


背景技术:

2.拉断阀是应用在新能源设备上,加气时使用,当完成加气操作后,若操作不慎拉动加气管路时,可以通过拉断阀,对加气管路进行封闭,避免加注的氢气等泄露到周围的环境中从而发生安全隐患。
3.然而市面上流程的拉断阀,大多都是只有单向通气功能,对于双向通气,也即加气的进气口也可以作为出气口使用,此种双向通气的拉断阀则少有涉及,对于一些需要应用到双向通气拉断阀的场景,则会造成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得拉断阀具有双向通气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流通式气体拉断阀,该拉断阀的进气口可以作为出气口使用,对应的出气口可以作为进气口使用,从而保证了该拉断阀在有双向通气需求的应用场景中,可以进行双向通气,并在拉脱杆拉出后,拉脱杆和阀体上都可以及时封闭出气口,避免气体外泄。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流通式气体拉断阀,包括阀体和拉脱杆,所述拉脱杆设置在阀体内,所述拉脱杆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待加气体从拉脱杆/阀体上的进气口进入,经过阀体和拉脱杆内的流道后从阀体/拉脱杆上的出气口排出。
6.优选地,所述拉脱杆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可相对拉脱杆移动;所述阀芯在拉脱杆与阀体连接时用于打开拉脱杆内的流道,并在拉脱杆与阀体分离时用于封闭拉脱杆内的流道。
7.优选地,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本体和自封阀芯,所述阀芯本体与自封阀芯之间通过阀芯导向钉固定连接,所述自封阀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拉脱杆内壁连接;所述拉脱杆与阀体分离时,第一弹簧带动自封阀芯封闭拉脱杆内的流道。
8.优选地,所述拉脱杆内设置有台阶滑槽,所述阀芯设置在台阶滑槽内,所述自封阀芯与台阶滑槽的大半径段相适配;所述拉脱杆的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设置第一限位小球;所述阀芯在拉脱杆与阀体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小球与阀芯本体的端部相接触。
9.优选地,所述拉脱杆内设置有止芯件,所述止芯件设置在台阶滑槽内的大半径侧,所述止芯件与自封阀芯相接触构成对自封阀芯的限位,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穿过止芯件与拉脱杆的内壁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自封阀芯上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阀芯本体内部中空,所述阀芯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拉脱杆设置有第一限位小球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与拉脱杆上的进气口/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通孔与阀体内的流道连通,所
述第一流通孔、台阶滑槽、第二流通孔和第三流通孔连通后构成拉脱杆内的流道。
11.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过流主体和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过流主体内,所述拉脱杆设置在活塞内;所述活塞内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挤压第一限位小球使得第一限位小球与阀芯本体的端部相接触。
12.优选地,所述活塞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小球,所述第二限位小球与拉脱杆外侧壁上的第一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小球构成拉脱杆轴向方向上的限位。
13.优选地,所述过流主体内还设置有拉脱定位件,所述拉脱定位件与过流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拉脱定位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三限位小球,所述第三限位小球通过第二弹簧与固定螺钉连接,所述固定螺钉与拉脱定位件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小球与拉脱杆上的第二凹槽相适配。
14.优选地,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过流主体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阀体上的出气口/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构成阀体内的流道。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向流通式气体拉断阀,可以实现双向通气功能,也即拉断阀上的进气口可以作为出气口使用,相应的出气口可以作为进气口使用,并且在拉断后,各自封闭,避免加注的气体外泄到周围环境中,从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发生安全隐患;
17.2)本实用新型中的拉脱杆内增设阀芯,通过阀芯的设置,可以在加注气体时,保持常开状态,不影响气体的加注,使得气体既可以从进气口进入,也可以从出气口进入;当拉脱时,阀芯移动,使得阀芯上的自封阀芯与拉脱杆内壁相适配,从而封闭拉脱杆内的流道,避免其内部的气体外泄;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拉断阀可在拉脱后重复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拉断阀拉断时的示意图。
22.图中:1-阀芯本体;2-拉脱杆;3-自封阀芯;4-第一弹簧;5-第一进出口;6-第二流通孔;7-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小球;9-第一限位小球;10-过流主体;11-第二进出口;12-第三流通孔;13-第一流道;14-中空流道;15-尼龙胶套;16-第三限位小球;17-第二弹簧;18-台阶滑槽;19-第一流通孔;20-第二流道;21-阀芯导向钉;22-止芯件;23-活塞;24-限位面;25-拉脱定位件;26-固定螺钉;27-第三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
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3所示,一种双向流通式气体拉断阀,包括阀体和拉脱杆2,所述拉脱杆2设置在阀体内,所述拉脱杆2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也即当拉脱杆2上的第一进出口5作为进气口使用时,阀体上的第二进出口11即作为出气口使用;当拉脱杆2上的第一进出口5作为出气口使用时,阀体上的第二进出口11即作为进气口使用,从而实现双向通气的目的。
25.待加气体从拉脱杆2/阀体上的进气口进入,经过阀体和拉脱杆2内的流道后从阀体/拉脱杆2上的出气口排出。
26.所述拉脱杆2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可相对拉脱杆2移动;所述阀芯在拉脱杆2与阀体连接时用于打开拉脱杆2内的流道,并在拉脱杆2与阀体分离时用于封闭拉脱杆2内的流道。
27.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本体1和自封阀芯3,所述阀芯本体1与自封阀芯3之间通过阀芯导向钉21固定连接,阀芯导向钉21的横截面为梯形设置,阀芯导向钉21的较小横截面朝向阀芯本体1设置,当拉脱时,阀芯导向钉21与拉脱杆2的内壁相接触,从而使得自封阀芯3封闭拉脱杆2内的流道。
28.所述自封阀芯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与拉脱杆2内壁连接;所述拉脱杆2与阀体分离时,第一弹簧4带动自封阀芯3封闭拉脱杆2内的流道。当拉脱杆2脱离时,第一弹簧4由于弹力作用,推动自封阀芯3向上运动(图1中所示方向),从而封闭流道。
29.所述拉脱杆2内设置有台阶滑槽18,所述阀芯设置在台阶滑槽18内,所述自封阀芯3与台阶滑槽18的大半径段相适配,当第一弹簧4带动自封阀芯3运动时,自封阀芯3朝向台阶滑槽18中半径较小的一段运动,从而使得自封阀芯3的端面与台阶面相接触,从而封闭流道;所述拉脱杆2的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孔7,所述第一限位孔7内设置第一限位小球9;所述阀芯在拉脱杆2与阀体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小球9与阀芯本体1的端部相接触,从而使得在加气状态时,第一限位小球9可以对阀芯本体1的轴向运动进行限位,使得自封阀芯3与台阶滑槽18的台阶面相离形成气体流通的通道,此时第三流通孔12处于打开的状态,加注气体可以顺利的从拉脱杆2进入到阀体中。
30.所述拉脱杆2内设置有止芯件22,所述止芯件22设置在台阶滑槽18内的大半径侧,所述止芯件22与自封阀芯3相接触构成对自封阀芯3的限位,所述第一弹簧4的一端穿过止芯件22与拉脱杆2的内壁连接,止芯件22可以对阀芯进行支撑。
31.所述自封阀芯3上设置有第一流通孔19,所述阀芯本体1内部中空形成中空流道14,所述阀芯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6,所述拉脱杆2设置有第一限位小球9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流通孔12;所述第一流通孔19与拉脱杆上的进气口/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通孔12与阀体内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通孔19、台阶滑槽18、第二流通孔6和第三流通孔12连通后构成拉脱杆2内的流道。当第一进出口5作为进气口使用时,气体从第一进出口5进入后,流经第一流通孔19后进入到台阶滑槽18内,再进入到第二流通孔6后进入到中空流道14,而后从拉脱杆2上的第三流通孔12处流入到阀体内部;当拉脱杆2拉脱时,自封阀芯3向上运动封闭流道,使得第一流通孔19与第二流通孔6之间的流道封闭。
32.所述阀体包括过流主体10和活塞23,所述活塞23设置在过流主体10内,所述拉脱杆2设置在活塞23内;所述活塞23内设置有限位面24,所述限位面24挤压第一限位小球9使得第一限位小球9与阀芯本体1的端部相接触。当拉脱杆2处于活塞23内时,活塞23的内壁形成限位面24,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小球9朝向阀芯本体1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第一限位小球9抵在阀芯本体1的端部,对阀芯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当拉脱杆2脱离活塞23时,限位面24解除对第一限位小球9的限制,使得第一限位小球9向远离阀芯本体1轴线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限位小球9解除对阀芯本体1的限制,阀芯本体1受第一弹簧4的作用力向上运动,从而封闭拉脱杆2内的流道。
33.所述活塞2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小球8,所述第二限位小球8与拉脱杆2外侧壁上的第一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小球8构成拉脱杆2轴向方向上的限位。拉脱时,由于第二限位小球8的作用,使得拉脱杆2带动活塞23一起向远离过流主体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流道13与第三流道27错位,从而封闭阀体的内部流道。
34.所述过流主体10内还设置有拉脱定位件25,所述拉脱定位件25与过流主体10固定连接,所述拉脱定位件2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三限位小球16,所述第三限位小球16通过第二弹簧17与固定螺钉26连接,所述固定螺钉26与拉脱定位件15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小球16与拉脱杆2上的第二凹槽相适配。第三限位小球16可以对拉脱杆2进行限位。
35.所述活塞23上设置有第一流道13,所述过流主体10上设置有第二流道20,所述第一流道13与第三流通孔12连通,所述第二流道20与阀体上的出气口/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3和第二流道20连通构成阀体内的流道。
36.具体工作方式:以第一进出口5作为进气口,第二进出口11作为出气口举例说明。图1、图2为正常通气状态,此时气体的流通路径为从第一进出口5进入后,流经第一流通孔19后进入到台阶滑槽18内,再进入到第二流通孔6后进入到中空流道14,而后从拉脱杆2上的第三流通孔12处流入到第一流道13中,再经过第三流道27进入到第二流道20中,最后从第二进出口11中流出。
37.如图3所示,为拉脱状态示意图,当拉断后,拉脱杆2带动活塞23向下运动,此时第一流道13和第三留到27错位,从而封闭阀体内的流道;此时拉脱杆2继续向下运动,最终脱离阀体,脱离阀体时,活塞23内的限位面24解除对第一限位小球9的限制,使得阀芯本体1受到第一弹簧4的作用力向上运动,从而封闭拉脱杆2内部的流道,实现了阀体、拉脱杆2的各自封闭。
38.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