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及膜材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6:05: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膜材模组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及膜材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移动终端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产品的外观也是左右消费者是否选购的重要因素之一。
3.然而,随着移动终端的迭代,各品牌的移动终端外形逐渐趋于同质化,外观辨识度较差,并且,移动终端在出厂之后,其颜色以及图案通常是固定不变的,长时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的芯片发热严重,导致主板区域发热严重,严重影响手机性能以及用户使用体验。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通过主动控制实现外观动态变化和提高手机散热性能的移动终端外壳,以提高移动终端的产品表现力,同时还能够丰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交互形式,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及膜材模组,能够通过主动控制实现变色效果及增加散热,并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外观表现力、散热性能以及人机交互体验。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膜材模组,其包括:膜片,所述膜片的内部形成有图案化的流道;第一工质容纳器,连接于所述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一工质容纳器内设有第一工质;第二工质容纳器,连接于所述流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工质容纳器内设有第二工质;以及微型液泵,设置于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二工质容纳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工质与所述第二工质互不相溶,所述微型液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工质和所述第二工质交替排入或排出所述流道。
6.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透明壳体以及上述的膜材模组,所述透明壳体设于所述膜材模组的一侧。
7.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控制电路板以及上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透明壳体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及所述膜材模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膜材模组设于所述透明壳体的内表面;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膜材模组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微型液泵,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膜材模组贴合,并对应所述膜片的流道设置。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微型液泵能够泵送液体,使得第一工质和第二工质在设计好的流道中流动的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和流道,选择合适的工质,通过微型液泵提供动力。当工质流过膜片内的流道时,会使得对应的流道由透明的无色状态转变为有色状态,进而实现移动终端外壳的变色显示。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的膜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的膜片一实施例的层叠示意图;
12.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的膜片另一实施例的层叠示意图;
13.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外观层一实施例的层叠示意图;
14.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的移动终端壳体层叠示意图;
15.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示意图;
17.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膜片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8.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膜片的流道加工工艺示意图;
19.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的膜片键合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2.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23.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311的膜材模组132的结构示意图。该膜材模组132可以包括膜片300、第一工质容纳器400、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以及微型液泵60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
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24.可选地,膜片300的内部形成有图案化的流道311;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和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分别连接于流道311的两侧,且分别装有第一工质410和第二工质510;以及微型液泵600设置于流道311与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之间,用于将第一工质410和第二工质510交替排入或排出所述流道311;其中,所述第一工质410与所述第二工质510互不相溶。在本实施例中,当微型液600启动后,第一工质410将从膜片300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向下流动,最终注入膜片300下方的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中,第二工质容纳器500逐渐膨胀,直到将流道311中的第一工质410全部抽空;此时,微型液泵600开始反向做功,使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内的第一工质410重新通过流道311注入到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第二工质510充满流道311内,直到达到动态平衡。通过微型液泵600将第一工质410和第二工质510交替排入或排出流道311,从而达到了动态图案的效果。
25.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211的膜片300一实施例的层叠示意图。该膜片30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310和盖板320,所述基板310的表面设有图案化凹槽,所述盖板320盖设于所述凹槽进而形成所述流道311。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基板310和盖板320的材质为透明树脂材料,进而当液体工质流经流道311时,其色彩能够被看到,从而达到整体图案的动态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310的材质可以为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盖板320的材质可以为pdms、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it,俗称涤纶树脂,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pi(聚酰亚胺(polyimide))等。关于膜片300的更多材料类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并详述。
26.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311的膜片300另一实施例的层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外观层800一实施例的层叠示意图。该膜片30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观层800、光学胶700、基板310和盖板320;其中,外观层800通过光学胶700粘贴于基板310的表面。可选地,外观层800可以包括纹理膜层810、光学镀膜层820、油墨层830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外观层8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油墨层830、光学镀膜层820和纹理膜层810;当整个膜片300呈无色透明状态时,此时壳体组件130上显示油墨层830、光学镀膜层820和纹理膜层810的层叠效果。具体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外观层800还可以是纹理膜层810、光学镀膜层820、油墨层830等任一种材料或其组合制成。
2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和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均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形成具有弹性收缩和膨胀的容纳腔室,且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和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与流道311连接的开口很小。在微型液泵600没有启动时,能够使液体工质在工质容纳器中不会流出;另外,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和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与流道311连接的位置设置压力阀门,当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当微型液泵600启动后,第一工质410将从膜片300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向下流动,最终注入膜片300下方的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中,第二工质容纳器500逐渐膨胀,直到将流道311中的第一工质410全部抽空;当微型液泵600停止工作时,下方的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将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此
时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内的液体工质将会重新通过流道311注入到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28.可选地,第一工质410可以为有色液体且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色,第二工质510可以为气体或者透明树脂油。其中,所述第一工质410与所述第二工质510互不相溶,且两种工质与流道311壁的浸润性差异大,一种工质可以完全推动另一种工质,基本不残留,即便少量残留,也不影响显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质410可以为红色水溶液,第二工质510可以为甲基硅油,流道311内也填充有甲基硅油。由于膜片300与透明壳体131都是无色透明状态,并且流道311的宽度和深度均在50-200μm之间,因此当流道311内充满甲基硅油时,整个膜片300呈无色透明状态,此时壳体组件130上仅显示底层纹理膜层810的效果。当微型液泵600启动后,红色水溶液将从膜片300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向下流动,并推动流道311内的甲基硅油向第二工质容纳器500流动,最终注入膜片300下方的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中,第二工质容纳器500逐渐膨胀,直到将流道311中的第一工质410全部抽空;当微型液泵600停止工作时,下方的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将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此时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内的红色水溶液将会重新通过流道311注入到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且甲基硅油也会重新注入流道311内,直到达到动态平衡。当红色水溶液流过流道311时,此时壳体组件130上会显示红色流道311图案,实现变色效果,能够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外观表现力。
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工质410为红色水溶液,第二工质510为无色气体。由于膜片300和透明壳体131都是无色透明状态,并且流道311的宽度和深度均在50-200μm之间,因此当流道311内充满无色气体时,整个膜片300呈无色透明状态,此时壳体组件130上仅显示底层纹理膜层810的效果。当微型液泵600启动后,红色水溶液将从膜片300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向下流动,最终注入膜片300下方的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中,第二工质容纳器500逐渐膨胀,直到将流道311中的红色水溶液全部抽空;当微型液泵600停止工作时,下方的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将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此时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内的红色水溶液将会重新通过流道311注入到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直到达到动态平衡。当红色水溶液流过流道311时,此时壳体组件130上会显示红色流道311图案,实现变色效果,能够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外观表现力。
30.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壳体组件130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而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30可以包括透明壳体131以及前述实施例中的膜材模组132。所述透明壳体131与所述膜材模组132的表面粘接。
31.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311的移动终端壳体层叠示意图。该层叠结构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观层800、光学胶700、基板310、盖板320、光学胶700以及透明壳体131。其中,透明壳体131可以是通过光学胶700与膜片300粘接。透明壳体131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或者透明树脂等。另外,透明壳体131本身也可以进行拓印、蚀刻、电镀等形成外观效果,关于这部分的详细特征,此处不再详述。可选地,选用的光学胶700的水汽透过率要求不再大于10g/平方米/天,具体可以为环氧系胶水或者并烯酸系胶水。光学胶700的厚度可以为25um且层间拉拔力大于16n/25mm。
32.在本实施例中,流道311呈现图案设计,分布与壳体组件130的大部分区域。由于移动终端的芯片121发热严重,导致主板区域发热严重,严重影响移动终端性能以及用户体
验,而当芯片121区域贴近流道311时,工质在流道311内的流动可以带走芯片121附近较高的热量到其它区域,进而实现均热和散热效果。
33.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请参阅图6,图6是本技术电子设备100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屏模组110、壳体组件130以及控制电路板120。其中,壳体组件130可以包括膜材模组132、透明壳体131以及中框13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仅以电子设备100包括中框133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不包括中框133结构,及壳体组件130的透明壳体131直接与显示屏模组110配合的结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34.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模组110与所述壳体组件130的膜材模组132以及透明壳体131分别设于所述中框133的相对两侧。显示屏模组110与所述透明壳体131形成容置空间200,所述控制电路板120以及所述膜材模组132设于所述容置空间200内,所述膜材模组132设于所述透明壳体132的内表面。控制电路板120与膜材模组132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微型液泵600。关于电子设备100其它部分结构的详细技术特征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亦不再赘述。
35.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120上设有芯片121(可以继续参阅图1),所述芯片121与所述膜材模组132贴合,并对应所述膜片300的流道311设置,当工质流过所述芯片121贴合区域所对应的流道311时,带走该区域的热量,进而实现均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路板120控制微型液泵600启动后,微型液泵600将第一工质容纳器400中的第一工质410抽吸出来,将流道311内原先的第二工质510注入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中。当第二工质510全部进入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中后,第一工质410也开始进入第二工质容纳器500中,第二工质容纳器500逐渐膨胀,直至流道311内的第一工质410在微型液泵600的作用下全部注入第二工质容纳器500。此时,微型液泵600在控制电路板120的控制下停止工作,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第二工质容纳器500内的第一工质410会重新通过流道311注入上方的第一工质容纳器400,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36.由于膜片300和透明壳体131都是无色透明状态,并且流道311的尺寸较小,因此当流道311内没有工质时,整个膜片300呈无色透明状态,此时手机电池盖上仅显示底层纹理膜层810的效果;当微型液泵600将有色工质充入流道311中时,流道311内将会呈现出液体工质的颜色,此时电池盖上将显示出流道311的结构,进而实现电池盖上面图案的动态显示。当流体工质流过芯片121时,会带走一部份热量到其它区域,进而实现均热和散热效果。
37.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模组11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板12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100提供电能。
38.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它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
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100的数据信息。关于电子设备100具体的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39.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具有可变色的外观效果。其壳体组件130结构中的膜材模组132,当微型液泵600将有色工质充入流道311中时,流道311内将会呈现出液体工质的颜色,此时电池盖上将显示出流道311的结构,进而实现电池盖上面图案的动态显示。同时,当液体工质流过芯片121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到其它区域,进而实现均热、和散热效果。
40.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膜片300的制作方法。请参阅图8-10,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膜片300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41.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膜片300的流道311加工工艺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流道311的膜片300键合工艺示意图。其中,图9对应图8中的步骤s11-s13,图10对应图8中的步骤s14-s15。本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42.步骤s11,在基板上刮涂一层光学胶700。
43.步骤s12,使用设计有流道311的掩膜进行曝光,并进行蚀刻,在基板上仅留下流道311对应的光学胶700。
44.步骤s13,在基板上刮涂一层液态pdms,进行固化分离。
45.步骤s14,在pdms膜上的流道311表面和pet膜的键合面上进行plasma处理。
46.在本实施例中,对pdms膜和pet膜进行plasma处理,可以实现整体和局部以及复杂结构的清洗、活化、改性、蚀刻。
47.步骤s15,将pdms膜和pet膜进行贴合,并放入75~85℃的烤箱内烘烤50~70min。
48.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图案的变色显示及增加散热功能的移动终端外壳的设计方案。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利用微型液泵600能够泵送液体,使得液体工质在设计好的流道311中流动的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和流道311,选择合适的工质,通过微型液泵600提供动力,使得液体工质从主板芯片121的发热区域流向电池盖其余的非发热区域,实现将主板芯片121区域集中产生的热量输送到其它温度较低的区域,进而实现后盖温度的均匀化,最终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工质410带有一定颜色,因此当第一工质410流过时,会使得对应的流道311由透明的无色状态转变为有颜色的,进而实现后盖的变色显示。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