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BIM模型构建用轨道式实况信息采集装置

2022-06-01 10:1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bim模型构建用轨道式实况信息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bim模型构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im模型构建用轨道式实况信息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2.bim建筑施工是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构建模型的施工方式,在施工时,建筑以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构建,通过数字信息建筑项目的各项信息进行仿真模拟,有利于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可视性以及后期校验精准性,被逐步推广至大型建筑项目施工中。
3.现有的bim建筑施工中,为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及时监管,通常会在项目施工工地上安装各种信息采集装置,以便于及时的对项目实际施工状况进行监管,其中,对于建筑外墙的实况信息采集操作,通常使用摄像头来实现,在施工场地,摄像头大多直接安装在建筑外墙上,为保障实况信息采集的全面性,通常会在建筑物四周外墙上安装有多个摄像头,这就导致采集设备安装使用时的成本大幅度提升,影响建筑外墙上实况信息采集的便捷性。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bim模型构建用轨道式实况信息采集装置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im模型构建用轨道式实况信息采集装置,可以有效提升单个摄像头进行实况信息采集的范围,通过将对称设置的金属滚轮一和陶瓷滚轮夹持在直轨的外侧,使得移动式采集组件可以沿着连续相连的直轨和弯轨进行轨道移动,有利于保障了移动式采集组件移动过程中的通畅性,通过将铰接板设置为向上倾斜结构,使得安装在铰接板上端的采集探头可以倾斜向上进行数据采集,有效的提升了单个采集探头进行数据采集的广泛性,同时,借助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进行无线供电,有效的保障了移动式采集组件移动过程中的供电稳定安全性。
7.2.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bim模型构建用轨道式实况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环绕固定在建筑物外端壁上的多个托架,多个托架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相互拼接的直轨和弯轨,直轨的上方安装有移动式采集组件,且移动式采集组件包括纵向设置在直轨顶部的主梁板,主梁板的背面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一,主梁板的背面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有与直轨背面相贴合的金属滚轮一,且金属滚轮一的顶部中间位置与伺服电机一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主梁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金属滚轮一对称设置的陶瓷滚轮,且陶瓷滚轮贴合设置在直轨的正面,主梁板的正面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终端,主梁板的正面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且承载板的正面一端上安装有向上倾斜设置的铰接板,铰接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采集探头。
10.进一步的,直轨和弯轨的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结构,有利于保障移动式采集组件沿着直轨和弯轨进行轨道移动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直轨和弯轨的正面均固定贴合有第一线圈,且第一线圈的外表面上固定覆盖有陶瓷绝缘层,直轨和弯轨的左右两端上均固定镶嵌有与第一线圈固定连接的接电端子,主梁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纵向设置的滑槽,陶瓷滚轮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竖直插设在滑槽内部的轴杆,陶瓷滚轮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为环型结构的第二线圈,且第二线圈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线,多个连接线的顶端延伸至轴杆的顶部,轴杆的外侧活动套设有滑动套,且滑动套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线对应设置的接电环片,接电环片与控制终端之间构成电连接,无需采用端子对接的方式为移动式采集组件内部进行供电,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供电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12.进一步的,接电端子与直轨和弯轨连接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陶瓷绝缘片,位于直轨和弯轨右侧的接电端子设置为簧片型结构,有利于保障相邻直轨和弯轨上接电端子对接过程中的贴合紧密性。
13.进一步的,控制终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终端的输入端构成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接电环片的输出端构成电连接,通过蓄电池预先存储一定量的电源,避免接电环片直接向控制终端进行电源供给,从而有效提升该装置工作时的容错率。
14.进一步的,多个直轨和弯轨分别并排固定在多个托架的顶部,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金属滚轮二,金属滚轮二与位于外侧的直轨背面相贴合,有效的提升了移动式采集组件在直轨以及弯轨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15.进一步的,滑块的外侧尺寸与滑槽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滑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顶部尺寸大于滑槽的内部尺寸,通过对金属滚轮二位置的改变,使得主梁板与直轨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灵活调整,有利于该装置适用不同情况下的信息采集。
16.进一步的,滑动套活动套设在主梁板的外侧,滑动套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对称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与主梁板的背面一端固定连接,有利于保持金属滚轮一与陶瓷滚轮对直轨的夹持状态,进而有效保障该装置移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17.进一步的,铰接板的底部与承载板的正面一端转动连接,铰接板的上方内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为圆弧型结构的引导板,引导板的圆心位置与承载板和铰接板的交接处相重合,引导板的底部与承载板固定连接,使得铰接板向上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使用时的需求灵活调整。
18.进一步的,引导板的内部开设有为圆弧型结构的槽轨,通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铰接板的右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二,且伺服电机二的驱动轴与齿轮固定连接,槽轨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可以借助齿轮的旋转对铰接板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有利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采集探头的拍摄角度进行灵活调控。
19.3.有益效果
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1.(1)本方案通过将托架安装在直轨和弯轨的底部,并将主梁板安装在直轨的上方位置,通过将对称设置的金属滚轮一和陶瓷滚轮夹持在直轨的外侧,使得移动式采集组件
可以沿着连续相连的直轨和弯轨进行轨道移动,有利于保障了移动式采集组件移动过程中的通畅性,同时,通过将铰接板设置为向上倾斜结构,使得安装在铰接板上端的采集探头可以倾斜向上进行数据采集,有效的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广泛性。
22.(2)通过将直轨和弯轨的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结构,可以有效的保障直轨和弯轨自身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保障移动式采集组件沿着直轨和弯轨进行轨道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将直轨以及弯轨均并排设置,配合金属滚轮二的贴合引导,有效的提升了移动式采集组件在直轨以及弯轨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23.(3)通过将第一线圈安装在直轨的正面,并将第二线圈安装在陶瓷滚轮的内部,可以对该装置进行无线供电,有利于保障移动式采集组件内部用电稳定性,无需采用端子对接的方式为移动式采集组件内部进行供电,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供电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通过将陶瓷绝缘层覆盖在第一线圈的外表面上,有利于对第一线圈进行防护,通过将与第一线圈固定连接的接电端子对称镶嵌在直轨以及弯轨的左右两端上,有利于保障多个直轨以及弯轨上第一线圈之间供电连接的便捷性。
24.(4)通过将位于直轨以及弯轨右端的接电端子设置为簧片型结构,有利于保障相邻直轨和弯轨上接电端子对接过程中的贴合紧密性,有利于保障该装置内部电路连接稳定性,通过将蓄电池固定安装在控制终端的底部,并将接电环片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将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终端的输入端电连接,有利于通过蓄电池预先存储一定量的电源,避免接电环片直接向控制终端进行电源供给,从而有效提升该装置工作时的容错率。
25.(5)通过将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使得滑块可以根据使用时的需求在滑槽的内部前后移动调整,进而改变金属滚轮二与主梁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主梁板与直轨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灵活调整,有利于该装置适用不同情况下的信息采集,同时,通过将螺栓螺纹连接在滑块的顶部,借助螺栓旋转后与主梁板顶部之间的压紧,可以对滑块的位置进行定位,有利于提升该装置使用调节时的便捷性。
26.(6)通过将滑动套活动套设在主梁板的外侧,使得主梁板可以带动安装在其底部的陶瓷滚轮灵活调整,通过将弹簧固定连接在主梁板与滑动套之间,有利于保持金属滚轮一与陶瓷滚轮对直轨的夹持状态,进而有效保障该装置移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保障该主梁板偏斜调整后该装置仍可稳定进行轨道移动。
27.(7)通过将铰接板的底部与承载板的正面一端转动连接,使得铰接板向上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使用时的需求灵活调整,通过将通槽开设在铰接板的内部,并将为圆弧型结构的引导板活动插设在通槽内部,可以对铰接板的摆动轨迹进行限制,从而有效的提升了铰接板偏转调整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28.(8)通过将齿轮转动连接在通槽的内部,并将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安装在槽轨的内端壁上,可以借助齿轮的旋转对铰接板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有利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采集探头的拍摄角度进行灵活调控,保障了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30.图2为本发明移动式采集组件的立体图;
31.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32.图4为图3的侧面剖视图;
33.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4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发明直轨、第一线圈和陶瓷绝缘层的拆分图;
36.图8为本发明直轨的正视图;
37.图9为本发明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发明移动式采集组件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标号说明:
40.1、托架;101、直轨;102、弯轨;103、第一线圈;104、陶瓷绝缘层;105、接电端子;2、移动式采集组件;201、主梁板;202、伺服电机一;203、金属滚轮一;204、陶瓷滚轮;205、控制终端;206、承载板;207、铰接板;208、采集探头;3、引导板;301、槽轨;302、齿轮;303、伺服电机二;4、滑槽;401、轴杆;402、第二线圈;403、连接线;404、滑动套;405、接电环片;406、蓄电池;5、滑块;501、金属滚轮二;50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实施例1:
45.请参阅图1-10,一种bim模型构建用轨道式实况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环绕固定在建筑物外端壁上的多个托架1,多个托架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相互拼接的直轨101和弯轨102,直轨101的上方安装有移动式采集组件2,且移动式采集组件2包括纵向设置在直轨101顶部的主梁板201,主梁板201的背面一端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一202,主梁板201的背面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有与直轨101背面相贴合的金属滚轮一203,且金属滚轮一203的顶部中间位置与伺服电机一202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主梁板20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金属滚轮一203对称设置的陶瓷滚轮204,且陶瓷滚轮204贴合设置在直轨101的正面,主梁板201的正面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终端205,主梁板201的正面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206,且承载板206的正面一端上安装有向上倾斜设置的铰接板207,铰接板20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采集
探头208。
46.该装置工作时,工作人员预先沿着建筑物外端壁在同一平面上安装多个托架1,并根据安装位置的需求在多个托架1上安装相互连接的直轨101和弯轨102,将直轨101安装在与建筑物外端壁平直面上,将弯轨102安装在建筑物外端壁弯折位置处,随后将移动式采集组件2安装在直轨101上,使得移动式采集组件2内部的金属滚轮一203与直轨101的背面相贴合,陶瓷滚轮204则夹持在直轨101的正面。
47.工作时,安装在主梁板201上的伺服电机一202通电启动,带动与其驱动轴固定连接的金属滚轮一203旋转,借助金属滚轮一203与直轨101之间的摩擦接触,驱动移动式采集组件2沿着相互连接的直轨101和弯轨102围绕建筑物进行环绕运动,移动式采集组件2移动过程中,带动安装在铰接板207上方的采集探头208移动,对建筑物的外侧尺寸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至服务终端内部进行模型构建,通过将托架1安装在直轨101和弯轨102的底部,并将主梁板201安装在直轨101的上方位置,通过将对称设置的金属滚轮一203和陶瓷滚轮204夹持在直轨101的外侧,使得移动式采集组件2可以沿着连续相连的直轨101和弯轨102进行轨道移动,有利于保障了移动式采集组件2移动过程中的通畅性,同时,通过将铰接板207设置为向上倾斜结构,使得安装在铰接板207上端的采集探头208可以倾斜向上进行数据采集,有效的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广泛性。
48.请参阅图1,直轨101和弯轨102的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结构,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直轨101和弯轨102的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结构,可以有效的保障直轨101和弯轨102自身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保障移动式采集组件2沿着直轨101和弯轨102进行轨道移动的稳定性。
49.请参阅图5和图7,直轨101和弯轨102的正面均固定贴合有第一线圈103,且第一线圈103的外表面上固定覆盖有陶瓷绝缘层104,直轨101和弯轨102的左右两端上均固定镶嵌有与第一线圈103固定连接的接电端子105,主梁板20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纵向设置的滑槽4,陶瓷滚轮204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竖直插设在滑槽4内部的轴杆401,陶瓷滚轮204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为环型结构的第二线圈402,且第二线圈40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线403,多个连接线403的顶端延伸至轴杆401的顶部,轴杆401的外侧活动套设有滑动套404,且滑动套404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连接线403对应设置的接电环片405,接电环片405与控制终端205之间构成电连接。
50.该装置工作时,安装在直轨101正面的第一线圈103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借助电磁感应,使得第二线圈402与第一线圈103之间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转移,第二线圈402内部产生电流通过连接线403向上传输,借助接电环片405与连接线403的转接,为控制终端205内部进行供电,通过将第一线圈103安装在直轨101的正面,并将第二线圈402安装在陶瓷滚轮204的内部,可以对该装置进行无线供电,有利于保障移动式采集组件2内部用电稳定性,无需采用端子对接的方式为移动式采集组件2内部进行供电,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供电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通过将陶瓷绝缘层104覆盖在第一线圈103的外表面上,有利于对第一线圈103进行防护,通过将与第一线圈103固定连接的接电端子105对称镶嵌在直轨101以及弯轨102的左右两端上,有利于保障多个直轨101以及弯轨102上第一线圈103之间供电连接的便捷性。
51.请参阅图7和图8,接电端子105与直轨101和弯轨102连接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陶
瓷绝缘片,位于直轨101和弯轨102右侧的接电端子105设置为簧片型结构,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位于直轨101以及弯轨102右端的接电端子105设置为簧片型结构,有利于保障相邻直轨101和弯轨102上接电端子105对接过程中的贴合紧密性,有利于保障该装置内部电路连接稳定性。
52.请参阅图2,控制终端2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406,且蓄电池40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终端205的输入端构成电连接,蓄电池40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接电环片405的输出端构成电连接,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蓄电池406固定安装在控制终端205的底部,并将接电环片405与蓄电池406的输入端电连接,将蓄电池406的输出端与控制终端205的输入端电连接,有利于通过蓄电池406预先存储一定量的电源,避免接电环片405直接向控制终端205进行电源供给,从而有效提升该装置工作时的容错率。
53.请参阅图1和图9,多个直轨101和弯轨102分别并排固定在多个托架1的顶部,滑槽4的内部安装有滑块5,且滑块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金属滚轮二501,金属滚轮二501与位于外侧的直轨101背面相贴合,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直轨101以及弯轨102均并排设置,配合金属滚轮二501的贴合引导,有效的提升了移动式采集组件2在直轨101以及弯轨102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54.请参阅图2,滑块5的外侧尺寸与滑槽4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滑块5滑动连接在滑槽4的内部,滑块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502,且螺栓502的顶部尺寸大于滑槽4的内部尺寸,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滑块5滑动连接在滑槽4的内部,使得滑块5可以根据使用时的需求在滑槽4的内部前后移动调整,通过调节滑块5的位置,进而改变金属滚轮二501与主梁板20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对金属滚轮二501位置的改变,使得主梁板201与直轨10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灵活调整,有利于该装置适用不同情况下的信息采集,同时,通过将螺栓502螺纹连接在滑块5的顶部,借助螺栓502旋转后与主梁板201顶部之间的压紧,可以对滑块5的位置进行定位,有利于提升该装置使用调节时的便捷性。
55.请参阅图2和图10,滑动套404活动套设在主梁板201的外侧,滑动套404的左右两侧外端壁上对称固定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与主梁板201的背面一端固定连接,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滑动套404活动套设在主梁板201的外侧,使得主梁板201可以带动安装在其底部的陶瓷滚轮204灵活调整,通过将弹簧固定连接在主梁板201与滑动套404之间,有利于保持金属滚轮一203与陶瓷滚轮204对直轨101的夹持状态,进而有效保障该装置移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保障该主梁板201偏斜调整后该装置仍可稳定进行轨道移动。
56.请参阅图2,铰接板207的底部与承载板206的正面一端转动连接,铰接板207的上方内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为圆弧型结构的引导板3,引导板3的圆心位置与承载板206和铰接板207的交接处相重合,引导板3的底部与承载板206固定连接,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将铰接板207的底部与承载板206的正面一端转动连接,使得铰接板207向上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使用时的需求灵活调整,通过将通槽开设在铰接板207的内部,并将为圆弧型结构的引导板3活动插设在通槽内部,可以对铰接板207的摆动轨迹进行限制,从而有效的提升了铰接板207偏转调整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57.请参阅图6,引导板3的内部开设有为圆弧型结构的槽轨301,通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302,铰接板207的右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二303,且伺服电机二303的驱动轴与齿轮302固定连接,槽轨301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齿轮302相啮合的齿条,该装置工作
时,伺服电机二303通电启动,带动与其驱动轴固定连接的齿轮302旋转,借助齿轮302与槽轨301内端壁齿条的啮合,可以驱动铰接板207相对于引导板3偏转摆动,进而对采集探头208的拍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将齿轮302转动连接在通槽的内部,并将与齿轮302相啮合的齿条安装在槽轨301的内端壁上,可以借助齿轮302的旋转对铰接板207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有利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采集探头208的拍摄角度进行灵活调控,保障了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58.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