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数据线与流程

2022-06-01 01:30: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数据线。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子产品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其种类及功能也逐渐增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但是不同操作系统(如ios、安卓等)的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线不能通用,往往针对不同的电子设备,需要配置不同种类的多根数据线。
3.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不同操作系统(如ios、安卓等)的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线不能通用的问题,通常使用一根数据线携带多个不同操作系统的连接头,从而匹配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进而对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数据线虽然能够满足对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需求,但通常只有一个操作系统的连接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而其余的连接头仅能作为充电线使用,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一根数据线上的多个不同操作系统的连接头均能进行数据传输,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数据线。
6.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将所述传输数据存储于数据系统;基于预设发送规则,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获取自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的传输数据存储在数据系统中,再通过数据系统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从而实现多头数据线所连接的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8.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数据存储于数据系统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传输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若所述传输数据与所述待传输数据不一致,则重新获取所述传输数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判断传输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来判断传输数据发送是否出错,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10.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的具体步骤包括:分别获取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所述第一字节数为所述传输数据字节数,所述第二字节数为与所述传输数据相对应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字节数;将所述第一字节数与所述第二字节数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字节数与所述第二字节数不一致,则判定所述传输数据与所述待传输数据不一致;若所述传输数据字节数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字节数一致,则比对所述传输数据内容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内容;若所述传输数据内容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内容不一致,则判定所述传输数据与所述待传输数据不一致;若所述传输数据内容与所述待传输数据内容一致,则判定所述传输数据与所述待传输数据一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判断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是否一致,来判断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当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大小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的存储内容是否一致,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12.可选的,所述预设发送规则为顺序列表,并且所述基于所述预设发送规则,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包括:比对所述第一字节数,判断所述第一字节数是否一致;若否,则基于所述第一字节数的大小顺序,依次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若是,则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依次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数字单元的大小顺序调整传输数据发送的优先顺序,有助于将数字单元较小的传输数据优先发送,从而有助于减少因单个传输数据的字节数较大,传输时间长而导致其他传输数据被推迟发送的情况发生。
14.可选的,所述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包括: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分类;基于所述分类,分别获取所述历史数量;将所述历史数量进行比对,并生成历史数量比对结果;基于所述历史数量比对结果,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历史数量较大说明与该传输数据相对应的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使用较多,当存在第一字节数相同的情况时,根据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来选择优先发送传输数据的顺序,有助于根据使用人员的使用习惯优先发送传输数据。
16.可选的,所述预设发送规则为顺序列表,并且所述基于所述预设发送规则,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包括:分别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的第一数量,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传输数据与所述待传输数据一致的数量;将所述第一数量进行比对,并生成第一数量比对结果;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比对结果,依次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数量比对结果来选择传输数据发送优先顺序,有助于减少因传输数据发送过程中发生错误而造成传输数据传输中断,从而影响其他传输数据传输的情况发送。
18.可选的,所述预设发送规则为顺序列表,并且所述基于所述预设发送规则,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包括: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编号,形成发送序号;基于所述发送序号形成所述顺序列表;基于所述顺序列表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依次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紧急需要某个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编号选择传输数据优先发送顺序,从而有助于解决用户的紧急情况。
20.一种多头数据线,所述多头数据线包括: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数据存储于数据系统;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基于预设发送规则,将所述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获取自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的传输数据存储在数据系统中,再通过数据系统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从而实现多头数据线所连接的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2.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机器可执行程序代码被运行以执行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先将获取自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的传输数据存储在数据系统中,再通过数据系统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从而实现多头数据线所连接的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流程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判断传输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流程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流程图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步骤流程图三;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头数据线的整体示意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获取模块;2、存储模块;3、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
28.参照图1,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s100~s300:s100: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
2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多头数据线可同时连接多个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电子设备,也可单独连接某个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
30.本实施例中,传输数据指多头数据线接收到的数据文件,包括文字文件、视频文件以及图像文件等等。
31.s200:将传输数据存储于数据系统。
3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存储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从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上获取的传输数据,存储器可以设置为硬盘等;处理器用于对传输数据进行分类、编号等,处理器可以设置为芯片等。
33.s300:基于预设发送规则,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预设发送规则包括发送优先顺序,且默认的发送优先顺序是多头数据线出厂时就已经提前预设好的;数据接收设备用于接收从数据系统发送的传输数据,数据接收设备可以设置为电脑、打印机等。
35.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s300之后还包括s400~s500:s400:判断传输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
3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即与传输数据相对应的、从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上发送至存储器的待传输数据文件。通过判断传输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来判断数据传输是否完全准确,若一致,则判定数据传输过程中未出现错误,数据传输准确;若不一致,则判定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数据传输不准确。
37.s500:若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不一致,则返回初始步骤以便重新获取传输数据。
3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不一致时,可以通过获取错误传输数据的传输路径找到其在电子设备上的存储地址,从而直接重新获取该传输数据;当多次(如三次)获取皆发生错误时,可以向电子设备发送错误报告,且多次获取的同一个传输数据在获取停止后会自动合并,并以最大内存的传输数据作为最终合并后的文件,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文件传输的准确性,而且不浪费存储中的存储空间。
39.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s400的具体步骤包括s410~s460:s410:分别获取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
4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字节数为传输数据字节数,第二字节数为与传输数据相对应的待传输数据字节数;字节(byte),通常用作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不分数据类型。一个字节代表八个比特。
41.s420:将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进行比对。
4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即通过比对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的大小是否一致,来判断传输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是否一致。
43.s430:若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不一致,则判定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不一致。
4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不一致时,说明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而导致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不完全相同。
45.s440:若字节数与待传输数据字节数一致,则比对数据内容与待传输数据内容。
4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字节数与第二字节数一致时,即传输数据大小与待传输数据大小一致,则进一步通过对比传输数据内容和待传输数据内容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本实施中可以通过处理器来对传输数据内容以及待传输数据内容进行比对,来判断传输数据文件与待传输数据文件的内容是否一致,如通过编程来实现比对等。
47.s450:若传输数据内容与待传输数据内容不一致,则判定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不一致。
4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传输数据内容与待传输数据内容不一致时,表示该待传输数据在数据传输中出现错误,导致处理器获取到的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不完全相同。
49.s460:若传输数据内容与待传输数据内容一致,则判定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一致。
50.具体的,本实例中,当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的字节数以及内容均一致时,则表示该待传输数据在数据传输中未出现错误,即判定该传输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待传输数据一致。
51.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s300的具体步骤包括s310~s330:s310:比对第一字节数,判断第一字节数是否一致。
52.预设发送规则为顺序列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即比对获取自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的传输数据的字节数,来判断该字节数中是否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字节数相等的情况。
53.s320:若否,则基于第一字节数的大小顺序,依次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54.当所有传输数据的字节数都不相同时,根据字节数的大小顺序来确定传输数据发送的优先顺序,具体的,本实施中优先发送字节数较小的传输数据,从而有助于减少因单个传输数据的字节数较大导致传输时间长,从而造成其他传输数据被推迟发送的情况发生,先发送字节数较小的传输数据,则用户可以在数据接收设备上尽早接收到该传输数据,从而有助于方便用户操作。
55.s330:若是,则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56.本实施例中,每种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即不同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以往发送过传输数据的总量,且一个传输数据多次发送仅算一次;具体的,该历史数量仅包括正在与多头数据线建立数据连接的操作系统电子设备,若某种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最多,但是该操作系统的数据接头未连接电子设备时,则该操作系统电子设备的发送传输数据历史数量不做统计。
5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选择发送传输数据历史数量多的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优先发送。
58.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s330的具体步骤包括s331~s334:
s331:对传输数据进行分类。
5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获取自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的传输数据按操作系统进行分类,如ios、安卓、鸿蒙等。
60.s332:基于分类,分别获取历史数量。
61.对获取自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的传输数据按操作系统进行分类后,有助于计算出获取自每种操作系统电子设备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从而方便获取。
62.s333:将历史数量进行比对,并生成历史数量比对结果。
6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历史数量比对结果为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历史数量的大小结果。
64.s334:基于历史数量比对结果,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65.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s300的具体步骤包括s340~s360:s340:分别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的第一数量。
66.预设发送规则为顺序列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数量为传输数据与待传输数据一致的数量。
67.s350:将第一数量进行比对,并生成第一数量比对结果。
6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数量比对结果为第一数量的大小结果。
69.s360:基于第一数量比对结果,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7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选择第一数量较大的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优先发送。
71.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s300的具体步骤包括s370~s390:s370:对传输数据进行编号,形成发送序号。
72.预设发送规则为顺序列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系统进行编号,例如:ios.1,ios.2
……
、安卓.1,安卓.2
……
、鸿蒙.1,鸿蒙.2
……
,也可以直接以数字进行编号,例如:1,2,3
……

73.s380:基于发送序号形成顺序列表。
74.s390:基于顺序列表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依次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7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紧急需要某个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编号选择传输数据优先发送顺序,从而有助于解决用户的紧急情况。
7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原理为: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将传输数据存储于数据系统,基于预设发送规则,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77.基于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头数据线。
78.参照图7,一种多头数据线,包括:获取模块1,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存储模块2,存储模块2用于基于预设发送规则,用于将传输数据存储于数据系统;发送模块3,发送模块3用于基于预设发送规则,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7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头数据线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获取模块1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使用存储模块2将传输数据存储于数据系统,基于预设发送规
则,使用发送模块3基于预设发送规则,将传输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80.基于一种基于多头数据线的数据传输方法,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
81.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程序代码,机器可执行程序代码被运行以执行基于全向摄像头的监控方法。
8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