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挡土止水效果的生态护岸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0:3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挡土止水效果的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2.为了保护河岸上泥土不被河水冲刷而阻塞河道,一般采用在河道的两岸用石块水泥垒起保护,或在河岸边直接用预制板隔离灌注水泥,这些方法仅仅是对河岸的保护,而原来依靠河岸栖息的水生动植物就无处安生,生物环境得不到保护,为此人们逐渐通过生态护岸来代替传统的护坡,通过与植被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岸的稳定性;
3.如现有公开文献,cn203222775u-生态护岸预制构件及其生态护岸,公开了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施工方便、速度快、外形美观,既有护岸作用又能使水生动植物栖息的生态护岸预制构件及其的生态护岸。生态护岸预制构件其端面为矩形的一端开口一端有底的桶形水泥预制构件,在预制构件的中间制有拉长的正向或反向的“之”字形加强筋,将桶形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在每个腔室的底部开有通孔。生态护岸用是用所述的生态护岸预制构件开口朝向河道,底朝向河岸,并排排列垒起做成的。生态护岸预制构件尺寸规整,方便施工,经垒成的护岸外观漂亮,尤其是一端有底,能有效隔离了河水强烈冲刷堤岸,真正起到护岸的作用,对净化水质以及生态平衡都会带来好处。
4.上述公开文献中的生态护岸虽然可以对斜坡的泥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能避免河水强烈的冲刷,但上述生态护岸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的不足:
5.1.现有的生态护岸虽然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但是因为其是多个小结构拼凑而成,这就导致在遇到较大水流的状态时(如洪水),预制构件本身会被洪水冲走而影响对边坡的防护;
6.2.现有的生态护岸缺少对植被的保护,植被种植在预制构件中,在日常中,虽然可以实现加固边坡的作用,但当出现较大水流的状态时,植被会被大量的冲刷而损坏;
7.3.现有的生态护岸中的预制构件在组装完成防护的情况下,因为水流是不断的进行流动的,这就导致水流在经过预制构件间的缝隙时,将缝隙的泥土带走,影响整个边坡的质量;
8.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岸本身强度高、对植被具有很好的防护且可以避免局部泥土流失的具有高强度的挡土止水效果的生态护岸,解决了现有的生态护岸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本身强度低易损坏、对植被很难起到保护且易出现局部泥土流失的问题。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1.本发明为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挡土止水效果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板和稳固架,多个所述护岸板呈阵列设置在稳固架的上方,所述护岸板包括矩形板体、第一调节板和插柱,
所述矩形板体的顶面下端位置设置有用于第一调节板放置的第一放置槽,同时矩形板体的上端位置设置有矩形贯穿槽;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浮力板;
12.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上端面通过连接片与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设置在第二放置槽中,且第一转动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与凸形槽间隙配合的限位片;
13.所述第一转动柱的中部同心设置有偏径板,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内底面上滑动套接有插柱,所述插柱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的顶面上设置有与偏径板间隙配合的开口槽;
14.所述插柱的下端延伸至护岸板的下方与定位套间隙配合,且定位套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多个所述定位套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同一稳固架上。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下端面设置为第一弧形面。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板的顶面上沿上下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条。
17.进一步地,所述偏径板以第一转动柱的轴心为圆心的夹角为90
°‑
100
°
,且偏径板的径向尺寸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呈增大或减小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的上端靠近矩形贯穿槽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所述稳固架的底面上阵列设置有插杆。
19.进一步地,所述矩形贯穿槽的底端内部上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位置的矩形板体顶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三放置槽,所述矩形贯穿槽的左右内壁上设置有与收纳槽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上方位置的矩形板体上设置有分别与导向槽和第三放置槽连通的限位槽;
20.所述收纳槽中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护块,所述第三放置槽中设置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浮力板,同时第二调节板的顶面上沿上下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条;
21.所述第二调节板的顶面一侧设置有固定耳,所述防护块的上端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面上设置有u形板,且u形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滑动套接在固定耳中;
22.所述连接块间隙配合在导向槽中,同时u形板间隙配合在限位槽中。
23.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块中设置有u形槽,且u形槽向矩形贯穿槽中心线开口,所述u形槽中设置有挡板,所述防护块的顶面上螺旋配合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抵合在挡板的顶面上。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放置槽的下端面设置为第二弧形面。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力板和第二浮力板均选用密度小于水的材质构成。
2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板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密封条,同时矩形板体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密封条间隙配合的密封槽;
27.所述矩形板体的左右侧面上均设置有t形密封板,所述t形密封板与间隔杆间隙配合的t形槽中,所述间隔杆的顶面上从上往下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倾斜坡,所述倾斜坡的内底面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倾斜坡下方的间隔杆中设置有用于与排水孔连通的排水槽。
2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发明在使用时,当出现洪涝等情况时,水位会相应的升高,在水位升高的作用
下,水会通过第一弧形面进入第一放置槽中,第一放置槽中的第一浮力板会因为浮力的作用下逐渐升起,使第一转动柱带动偏径板进行转动,因为偏径板特殊的设置,在自身转动的作用下,对插柱进行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插柱会插入定位套中实现限位,从而使护岸板更加的稳固,能适用于高强度的水流。
30.2、本发明在使用时,随着水位的提高,水会通过第二弧形面进入第三放置槽中,第三放置槽中的第二浮力板因为浮力的作用下以第二转动柱为轴进行转动,同时会带动连接块在导向槽中进行滑动,防护块会被带动着向矩形贯穿槽中移动,最终将整个矩形贯穿槽封闭起来,从而对矩形贯穿槽中的植被进行防护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矩形贯穿槽中的泥土大量流失。
31.3、本发明在使用时,水流冲刷向边坡时,会随着倾斜坡进行流通,并最终从排水孔进入排水槽中来实现排出,从而对左右相邻两个护岸板之间的泥土进行防护,而密封槽和密封条之间的间隙配合,可以对上下相邻两个护岸板之间的泥土进行防护,避免缝隙中的泥土出现过度流失。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图1结构的仰视图;
35.图3为本发明中护岸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图3结构的仰视图;
37.图5为本发明中护岸板的中心位置剖视图;
38.图6为本发明中限位槽位置的剖视图;
39.图7为本发明中矩形板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中插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发明中第一调节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0为本发明中第二调节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本发明中防护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2为本发明中间隔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3为本发明中稳固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6.图14为本发明中定位套的轴线剖视图。
4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8.1、护岸板;2、间隔杆;3、稳固架;101、矩形板体;102、第二调节板;103、第一调节板;104、防护块;105、插柱;201、排水孔;202、倾斜坡;203、t形槽;204、排水槽;301、插杆;302、定位套;1011、密封槽;1012、t形密封板;1013、第二放置槽;1014、导向槽;1015、矩形贯穿槽;1016、限位槽;1017、密封条;1018、收纳槽;1019、凸形槽;1021、第二防滑条;1022、固定耳;1023、第二浮力板;1024、第三放置槽;1025、第二弧形面;1031、第一防滑条;1032、第
一转动柱;1033、第一浮力板;1034、第一放置槽;1035、第一弧形面;1036、限位片;1037、偏径板;1038、连接片;1041、挡板;1042、螺栓;1043、连接块;1044、u形板;1045、第二转动柱;1051、凸块;1052、开口槽;3021、复位弹簧;3022、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50.请参阅图1-6、8、9和1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挡土止水效果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板1和稳固架3,多个护岸板1呈阵列设置在稳固架3的上方,稳固架3的底面上阵列设置有插杆301,从附图可以看出上述构件组成了本装置的基本构成,其中,稳固架3在使用时埋设在土中,插杆301可以提高稳固架3的稳定性;
51.护岸板1包括矩形板体101、第一调节板103和插柱105,矩形板体101的顶面下端位置设置有用于第一调节板103放置的第一放置槽1034,同时矩形板体101的上端位置设置有矩形贯穿槽1015,矩形贯穿槽1015中的泥土用于植被的种植;第一调节板103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浮力板1033,第一调节板103的顶面上沿上下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条1031,第一防滑条1031的设置可以提高行人的防滑,第一放置槽1034的下端面设置为第一弧形面1035,第一弧形面1035的设置可以实现水进入第一放置槽1034中;
52.第一浮力板1033选用密度小于水的材质构成,如耐磨泡沫、木头等;
53.第一调节板103的上端面通过连接片1038与第一转动柱103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柱1032设置在第二放置槽1013中,且第一转动柱103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与凸形槽1019间隙配合的限位片1036,该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第一转动柱1032的限位固定,同时还可以实现第一转动柱1032的自由转动;
54.第一转动柱1032的中部同心设置有偏径板1037,第二放置槽1013的内底面上滑动套接有插柱105,插柱105的顶面上设置有凸块1051,且凸块1051的顶面上设置有与偏径板1037间隙配合的开口槽1052,偏径板1037以第一转动柱1032的轴心为圆心的夹角为90
°‑
100
°
,且偏径板1037的径向尺寸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呈增大或减小设置,该设置可以在第一转动柱1032带动偏径板1037转动的同时,偏径板1037可以向下挤压插柱105;
55.插柱105的下端延伸至护岸板1的下方与定位套302间隙配合,且定位套302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021,复位弹簧3021的设置可以在水位退下之后,实现插柱105的自动复位,多个定位套30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在同一稳固架3上,定位套302的上端靠近矩形贯穿槽1015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3022,倾斜面3022的设置可以实现插柱105下移时,起到排出定位套302内部空气的作用;
56.上述设置在使用时,当水位逐渐上移时,第一浮力板1033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调节板103上移浮起,在此作用下,第一调节板103会带动第一转动柱1032为轴进行转动,在第一转动柱1032转动的作用下,偏径板1037同步转动,实现对凸块1051的挤压,进而实现插柱105下移插入到定位套302中,加强护岸板1与稳固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57.请参阅图1-7、10和11所示,矩形贯穿槽1015的底端内部上设置有收纳槽1018,且收纳槽1018位置的矩形板体101顶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三放置槽1024,矩形贯穿槽1015的左右内壁上设置有与收纳槽1018连通的导向槽1014,导向槽1014的设置可以对连接块1043的
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导向槽1014上方位置的矩形板体101上设置有分别与导向槽1014和第三放置槽1024连通的限位槽1016,限位槽1016的设置可以对u形板1044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三放置槽1024的下端面设置为第二弧形面1025,第二弧形面1025的设置便于水进入第三放置槽1024中;
58.收纳槽1018中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护块104,第三放置槽1024中设置有第二调节板102,第二调节板102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浮力板1023,同时第二调节板102的顶面上沿上下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条1021,第二防滑条1021的设置可以起到行人防滑的作用;
59.第二浮力板1023选用密度小于水的材质构成,如耐磨泡沫、木头等;
60.第二调节板102的顶面一侧设置有固定耳1022,防护块104的上端一侧设置有连接块1043,连接块1043的顶面上设置有u形板1044,且u形板104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1045,第二转动柱1045滑动套接在固定耳1022中,该设置可以首先第二调节板102以第二转动柱1045为轴的转动;
61.连接块1043间隙配合在导向槽1014中,同时u形板1044间隙配合在限位槽1016中;
62.防护块104中设置有u形槽,且u形槽向矩形贯穿槽1015中心线开口,u形槽中设置有挡板1041,防护块104的顶面上螺旋配合有螺栓1042,螺栓1042的一端抵合在挡板1041的顶面上,该设置可以实现挡板1041相对于防护块10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植被,在面对较大直径的树木时,工作人员先拧松螺栓1042,然后调整好挡板1041的距离之后,再拧紧螺栓1042即可;
63.上述设置在使用时,随着水位的上升,水最终通过第二弧形面1025进入第三放置槽1024中,第二浮力板1023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调节板102以第二转动柱1045为轴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二浮力板1023还可以带动防护块104向矩形贯穿槽1015的位置进行移动,起到降低矩形贯穿槽1015开口的大小,从而起到保护植被。
64.请参阅图1、2、4和12-14所示,矩形板体101的顶面上设置有密封条1017,同时矩形板体101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密封条1017间隙配合的密封槽1011,该设置可以实现上下两个矩形板体101之间的密封防水;
65.矩形板体101的左右侧面上均设置有t形密封板1012,t形密封板1012与间隔杆2间隙配合的t形槽203中,该设置可以实现左右两个矩形板体101之间的密封防水,间隔杆2的顶面上从上往下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倾斜坡202,倾斜坡202的内底面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排水孔201,倾斜坡202下方的间隔杆2中设置有用于与排水孔201连通的排水槽204;
66.上述设置在使用时,密封条1017和密封槽1011之间的配合,可以避免水的进入,当水进入间隔杆2位置时,在倾斜坡202的导向作用下,可以通过排水孔201进入排水槽204中,并最终从排水槽204排出,可以避免水的进入。
6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