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发热鞋垫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7:36: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发热鞋垫。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流通的鞋垫的主要功能在于增加鞋子的舒适度、利用鞋垫来吸汗,此外还有保暖的作用。而能够起到保暖作用的鞋垫,其原理基本都是采用保温材料来阻止鞋内的热量散发,显然这样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当人体的热量不足以抵御寒冷时,鞋垫就失去了保暖作用,因为当人体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时,人体本身发出的热量是有限的。
3.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方,这样的普通鞋垫并不能满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在寒冷环境下的户外人员、在长时间在寒冷环境工作的人员、一些身体状态欠佳的人员等等。
4.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能够发热的鞋垫,来保证这些特殊人员的足部保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热鞋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鞋垫无法实现发热功能,无法在寒冷的地方为使用者提供暖能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发热鞋垫,包括鞋垫本体,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鞋垫本体包括鞋垫顶层,以及设于所述鞋垫顶层底部的加热层,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控制主板、电源、若干第一加热片和若干第二加热片;所述控制主板设于所述加热层内,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各所述第一加热片与各所述第二加热片均设于所述加热层内,且各所述第一加热片分别对应人体的脚掌区域,各所述第二加热片分别对应人体的脚跟区域,各所述第一加热片和各所述第二加热片均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
7.可选地,所述加热层上开设有与所述控制主板位置对应的固定槽;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壁紧配连接,所述固定槽贯穿所述加热层的顶部。
8.可选地,所述固定槽呈矩形状设置,且所述固定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控制主板的高度。
9.可选地,所述加热层上还开设有若干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加热片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槽;各所述第一加热片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紧配连接,且各所述第一安装槽均贯穿所述加热层的顶部。
10.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穿过电线的第一穿线孔,各所述第一穿线孔均呈圆形状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加热层上还开设有若干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加热片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槽;各所述第二加热片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紧配连接,且各所述第二安装槽均贯穿所述加热层的顶部。
12.可选地,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穿过电线的第二穿线孔,各所述
第二穿线孔均呈圆形状设置。
13.可选地,所述鞋垫顶层上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透气孔;各所述透气孔均呈圆形状设置。
14.可选地,所述可发热鞋垫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鞋垫顶层与所述加热层之间。
15.可选地,所述可发热鞋垫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于所述加热层的底部。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发热鞋垫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可发热鞋垫,由鞋垫顶层以及加热层叠加组成,加热层内安装有一个控制主板,控制主板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控制主板上安装有一个电源,控制主板分别通过电线与三个第一加热片和两个第二加热片连接,那么,当控制主板控制三个第一加热片和两个第二加热片升温的时候,三个第一加热片和两个第二加热片就会发出热量,并且三个第一加热片和两个第二加热片会将发出的热量传递给鞋垫顶层,三个第一加热片设置的区域刚好对应人体的脚掌区域,两个第二加热片设置的区域刚好对应人体的脚跟区域,人体的足部和鞋垫顶层接触的时候,发出的热量就能够对人体的足部起到保暖的作用,即使在寒冷的地方,也可以有效地为使用者提供暖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发热鞋垫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发热鞋垫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发热鞋垫的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2.10—鞋垫本体
ꢀꢀꢀꢀꢀꢀꢀꢀꢀꢀꢀꢀ
11—鞋垫顶层
ꢀꢀꢀꢀꢀꢀꢀꢀꢀꢀꢀ
12—加热层
23.20—加热组件
ꢀꢀꢀꢀꢀꢀꢀꢀꢀꢀꢀꢀ
21—控制主板
ꢀꢀꢀꢀꢀꢀꢀꢀꢀꢀꢀ
22—电源
24.23—第一加热片
ꢀꢀꢀꢀꢀꢀꢀꢀꢀꢀ
24—第二加热片
ꢀꢀꢀꢀꢀꢀꢀꢀꢀ
30—艾草包
25.40—防水层
ꢀꢀꢀꢀꢀꢀꢀꢀꢀꢀꢀꢀꢀꢀ
50—保温层
ꢀꢀꢀꢀꢀꢀꢀꢀꢀꢀꢀꢀꢀ
60—减震层
26.111—透气孔
ꢀꢀꢀꢀꢀꢀꢀꢀꢀꢀꢀꢀꢀ
121—固定槽
ꢀꢀꢀꢀꢀꢀꢀꢀꢀꢀꢀꢀ
122—第一安装槽
27.123—第二安装槽
ꢀꢀꢀꢀꢀꢀꢀꢀꢀ
124—第三安装槽
ꢀꢀꢀꢀꢀꢀꢀꢀ
1221—第一穿线孔
28.1231—第二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可发热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0,还包括加热组件20;所述鞋垫本体10包括鞋垫顶层11,以及设于所述鞋垫顶层11底部的加热层12,所述加热组件20包括控制主板21、电源22、若干第一加热片23和若干第二加热片24;所述控制主板21设于所述加热层12内,所述电源22与所述控制主板21电性连接,各所述第一加热片23与各所述第二加热片24均设于所述加热层12内,且各所述第一加热片23分别对应人体的脚掌区域,各所述第二加热片24分别对应人体的脚跟区域,各所述第一加热片23和各所述第二加热片24均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主板21连接。
3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可发热鞋垫,由鞋垫顶层11以及加热层12叠加组成,加热层12内安装有一个控制主板21,控制主板21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控制主板21上安装有一个电源22,控制主板21分别通过电线与三个第一加热片23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连接,那么,当控制主板21控制三个第一加热片23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升温的时候,三个第一加热片23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就会发出热量,并且三个第一加热片23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会将发出的热量传递给鞋垫顶层11,三个第一加热片23设置的区域刚好对应人体的脚掌区域,两个第二加热片24设置的区域刚好对应人体的脚跟区域,人体的足部和鞋垫顶层11接触的时候,发出的热量就能够对人体的足部起到保暖的作用,即使在寒冷的地方,也可以有效地为使用者提供暖能。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层12上开设有与所述控制主板21位置对应的固定槽121;所述控制主板21与所述固定槽121的内壁紧配连接,所述固定槽121贯穿所述加热层12的顶部。具体地,加热层12上开设有一个贯穿其顶部的固定槽121,固定槽121和控制主板21的位置对应,控制主板21和固定槽121的内壁紧配连接从而实现控制主板21的稳定安装,控制主板21和固定槽121的内壁之间还注有胶水,这样能够更牢固地将控制主板21固定在固定槽121内。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固定槽121呈矩形状设置,且所述固定槽121的深度大于所述控制主板21的高度。具体地,固定槽121呈矩形状设置,并且固定槽121的深度大于控制主板21的高度,那么,将控制主板21放入固定槽121内的时候,控制主板21不会伸到固定槽121之外,这样有利于保护控制主板21,防止控制主板21被损
坏。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层12上还开设有若干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加热片23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槽122;各所述第一加热片23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槽122的内壁紧配连接,且各所述第一安装槽122均贯穿所述加热层12的顶部。具体地,加热层12上开设有三个均贯穿其顶部的第一安装槽122,三个第一安装槽122分别和三个第一加热片23的位置对应,将三个第一加热片23分别卡紧在三个第一安装槽122内,即可实现三个第一加热片23的稳定安装,并且三个第一安装槽122可以分别限制三个第一加热片23发生位移,有利于保证三个第一加热片23发热的位置保持不变,使得产生的热能可以平均散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第一安装槽122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穿过电线的第一穿线孔1221,各所述第一穿线孔1221均呈圆形状设置。具体地,三个第一安装槽122的底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穿线孔1221,三个第一穿线孔1221均呈圆形状设置,将电线分别和三个第一加热片23连接后,再将电线分别穿过三个第一穿线孔1221之后与控制主板21连接,有利于线路的排布,避免出现电线之间的干扰。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第一安装槽122均呈矩形状设置,且各所述第一安装槽122的深度与各所述第一加热片23的高度相同。具体地,三个第一安装槽122均呈矩形状设置,并且三个第一安装槽122的深度分别和三个第一加热片23的高度相同那么,将三个第一加热片23分别放入三个第一安装槽122内的时候,三个第一加热片23就会和鞋垫顶层11紧贴,这样能够最大化输出三个第一加热片23的热量,避免热量的损失。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层12上还开设有若干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加热片24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23;各所述第二加热片24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槽123的内壁紧配连接,且各所述第二安装槽123均贯穿所述加热层12的顶部。具体地,加热层12上开设有两个均贯穿其顶部的第二安装槽123,两个第二安装槽123分别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的位置对应,将两个第二加热片24分别卡紧在两个第二安装槽123内,即可实现两个第二加热片24的稳定安装,并且两个第二安装槽123可以分别限制两个第二加热片24发生位移,有利于保证两个第二加热片24发热的位置保持不变,使得产生的热能可以平均散出。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第二安装槽123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穿过电线的第二穿线孔1231,各所述第二穿线孔1231均呈圆形状设置。具体地,两个第二安装槽123的底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二穿线孔1231,两个第二穿线孔1231均呈圆形状设置,将电线分别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连接后,再将电线分别穿过两个第二穿线孔1231之后与控制主板21连接,有利于线路的排布,避免出现电线之间的干扰。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第二安装槽123均呈矩形状设置,各所述第二安装槽123的深度与各所述第二加热片24的高度相同。具体地,两个第二安装槽123均呈矩形状设置,并且两个第二安装槽123的深度分别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的高度相同那么,将两个第二加热片24分别放入两个第二安装槽123内的时候,两个第二加热片24就会和鞋垫顶层11紧贴,这样能够最大化输出两个第二加热片24的热量,避免热量的损失。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层12上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顶部的第三安装槽124;各所述第三安装槽124内均设有艾草包30。具体地,两个第
三安装槽124内均设置有一个艾草包30,三个第一加热片23和两个第二加热片24同时发热的时候,两个艾草包30就会吸收部分热量,从而对人体的足部起到活血氧气的作用。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鞋垫顶层11上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透气孔111;各所述透气孔111均呈圆形状设置。具体地,在鞋垫顶层11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11,使得人体的脚底能够进行适度地透气,避免人体的脚底和鞋垫顶层11长时间接触产生异味。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可发热鞋垫还包括防水层40;所述防水层40设于所述鞋垫顶层11与所述加热层12之间。具体地,鞋垫顶层11和加热层12之间设置有一个防水层40,防水层40可以避免外界不慎滴入鞋垫顶层11的水份进一步下渗,隔绝外界水份和加热组件20接触,提高本产品的安全性能。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可发热鞋垫还包括保温层50;所述保温层50设于所述加热层12的底部。具体地,加热层1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保温层50,保温层50可以防止加热层12发出的热量从底部散出,减少热量的损失。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可发热鞋垫还包括减震层60;所述减震层60设于所述保温层50的底部。具体地,保温层50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减震层60,当人体活动的时候,减震层60会被挤压,减震层60受到压力产生形变抵消大部分冲击力,这样减震层60就可以实现缓冲滤震的效果,有效避免用户的脚部受到伤害。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