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2-05-31 15:2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背景
2.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
3.莪术醇(curcumol)是莪术醇又名姜黄环奥醇,属倍半萜类单体化合物,是从姜黄属莪术的挥发油中分离的一个重要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积止痛、行气破血和提高免疫力等药效。相较于其他化学合成药物,莪术醇的不良反应较小,对人体毒副作用较弱,更适用于长期的治疗过程,是一种低毒、高效、安全的药物,在抗肿瘤的应用方面有很大前途。但是由于莪术醇几乎不溶于水,很难达到口服或注射给药要求,难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因此开发新型莪术醇制剂是十分有必要的。
4.纳米混悬剂给药方式作为新型给药系统,是指以表面活性剂为助悬剂,采用高压均质微射流将药物微粉化,使药物颗粒在分散介质中高度分散,依靠电荷效应等形成的稳定的亚微胶体分散系统。为解决莪术醇生物利用度低、毒性大等问题将采用纳米混悬剂的制剂方式,辅以少量稳定剂,并制备成冻干粉。其不仅解决了莪术醇难溶性问题,而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载药量高,顺应性提高,对莪术醇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易于吸收,解决难溶性药物口服利用度低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与表征。
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由莪术醇和稳定剂制成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
7.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所述稳定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羧甲基淀粉钠、泊洛沙姆188、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80、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的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8.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所述稳定剂为蛋黄卵磷脂、pvp和泊洛沙姆188的组合。
9.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称取莪术醇,用无水乙醇溶解,得到有机相;
11.2)将稳定剂溶于纯净水中,得到水相;
12.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有机相缓慢加至水相中,使莪术醇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13.4)将粗混悬液依次进行高速剪切处理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
14.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稳定剂为泊洛沙姆188和大豆卵磷脂的组合,按质量比,莪术醇:蛋黄卵磷脂:pvp:泊洛沙姆188=1:0.5-2:1:1。
15.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稳定剂为蛋黄卵磷脂、pvp和泊洛沙姆188的组合,按质量比,莪术醇:蛋黄卵磷脂:pvp:泊洛沙姆188=1:0.5:1:1。
16.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所述高速剪切处理是:剪切转速为20000rpm,剪切时间为1-20min。
17.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冻干粉,将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加入冻干保护剂,冻干后得莪术醇脂质纳米冻干粉。
18.优选地,上述的一种莪术醇脂质纳米冻干粉,每10ml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加入10%的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
19.上述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在制备抗肿瘤制剂中的应用。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沉淀-高压均质联用法制备,将莪术醇生产成为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并将其为首次提出。
22.2、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受粒度、形状以及晶型等物理参数的影响,与纯药物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和pdi的减小使其释药率显著提高,能够解决莪术醇的溶解度小,给药剂量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a为实施例2制备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图。
24.图1b为实施例2制备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zeta电位图。
25.图2a为实施例2制备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外观图。
26.图2b为实施例2制备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外观图。
27.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sem图。
28.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t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0.实施例1
31.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如下:
32.1)称取莪术醇,用无水乙醇溶解,得到有机相;
33.2)将稳定剂溶于纯净水中,得到水相;
34.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有机相缓慢加至水相中,使莪术醇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35.4)将粗混悬液依次进行高速剪切处理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莪术醇脂质纳米
混悬剂;
36.(一)稳定剂对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影响
37.1)将50.0mg莪术醇完全溶解于2ml无水乙醇中,得到有机相。
38.2)如表1称取稳定剂各50.0mg溶解于80ml纯净水中,得到水相。
39.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含莪术醇的无水乙醇溶液缓慢注射到水相中,搅拌30min,45℃旋转蒸发除去微量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40.4)将粗混悬液先利用高速剪切机,于20000rpm剪切5min进行高速剪切处理。然后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微射流,在10.9
×
107pa压力条件下均质5次进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到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相同方法制备3批样品,采用粒度仪对所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
41.表1
[0042][0043][0044]
采用以平均粒径越小、pdi值越小、zeta电位绝对值越大为稳定性评价指标,由表1可见在以上众多复合稳定剂组合中,以蛋黄卵磷脂、pvp和泊洛沙姆188联合使用,降低粒径显著,稳定性较好,因此本发明优选稳定剂为蛋黄卵磷脂、pvp和泊洛沙姆188的组合。
[0045]
(二)药物与稳定剂比例的对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影响
[0046]
1)将50.0mg莪术醇完全溶解于2ml无水乙醇中,得到有机相。
[0047]
2)按表2所示的药脂比(质量比),称取蛋黄卵磷脂、pvp和泊洛沙姆188溶解于80ml
纯净水中,得到水相。
[0048]
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含莪术醇的无水乙醇溶液缓慢注射到水相中,搅拌30min,45℃旋转蒸发除去微量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0049]
4)将粗混悬液先利用高速剪切机,于20000rpm剪切5min进行高速剪切处理。然后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微射流,在10.9
×
107pa压力条件下均质5次进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到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相同方法制备3批样品,采用粒度仪对所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
[0050]
表2
[0051][0052]
由表2可见随着蛋黄卵磷脂用量的增加,粒径逐渐增大,pdi逐渐增大,电位变化不,所以药脂比是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投入药脂比为1:0.5。
[0053]
(三)有机溶剂用量对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影响
[0054]
1)将50.0mg莪术醇完全溶解于1.0ml、2.0ml、4.0ml无水乙醇中,得到有机相。
[0055]
2)称取25.0mg蛋黄卵磷脂、50.0mg pvp和50.0mg泊洛沙姆188加入到80.0ml的纯水溶液中,得到水相。
[0056]
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含莪术醇的无水乙醇溶液缓慢注射到水相中,搅拌30min,45℃旋转蒸发除去微量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0057]
4)将粗混悬液先利用高速剪切机,于20000rpm剪切5min进行高速剪切处理。然后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微射流,在10.9
×
107pa压力条件下均质5次进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到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相同方法制备3批样品,采用粒度仪对所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如表3。
[0058]
表3
[0059][0060]
由表3可见,随着有机溶剂用量的升高,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和pdi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而电位变化不大,因此本发明优选有机溶剂用量为2.0ml。
[0061]
(四)剪切时间对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影响
[0062]
1)将50.0mg莪术醇完全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中,得到有机相。
[0063]
2)称取25.0mg蛋黄卵磷脂、50.0mg pvp和50.0mg泊洛沙姆188加入到80.0ml的纯
水溶液中,得到水相。
[0064]
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含莪术醇的无水乙醇溶液缓慢注射到水相中,搅拌30min,45℃旋转蒸发除去微量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0065]
4)将粗混悬液先利用高速剪切机,于20000rpm下分别高速剪切0min、1min、3min、5min、10min、20min,然后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微射流,在10.9
×
107pa压力条件下均质5次进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到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相同方法制备3批样品,采用粒度仪对所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如表4。
[0066]
表4
[0067][0068]
由表4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过程中对混悬液剪切3min时粒径最小。同时,在表4中还可以发现剪切时间与粒径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粒径随剪切时间增加而减小。因此,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了剪切5min、10min、20min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剪切3min时的粒径与增加剪切时间之后粒径的大小没有明显差别。所以3min为最优剪切时间。
[0069]
(五)均质压力对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影响
[0070]
1)将50.0mg莪术醇完全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中,得到有机相。
[0071]
2)称取25.0mg蛋黄卵磷脂、50.0mg pvp和50.0mg泊洛沙姆188加入到80.0ml的纯水溶液中,得到水相。
[0072]
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含莪术醇的无水乙醇溶液缓慢注射到水相中,搅拌30min,45℃旋转蒸发除去微量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0073]
4)将粗混悬液先利用高速剪切机,于20000rpm下分别高速剪切3min,然后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微射流,分别在8.2
×
107pa、10.9
×
107pa、13.6
×
107pa、16.3
×
107pa压力条件下均质5次进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到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相同方法制备3批样品,采用粒度仪对所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如表5。
[0074]
表5
[0075][0076]
通过表5中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过程中均质压力为13.6
×
107pa时所制得混悬液的粒径较小,随着均质压力增大到16.3
×
107pa时,混悬剂粒径增大,可能是过大的压力使纳米晶不稳定从而使粒子聚集,因此选择最佳均质压力为13.6
×
107pa。(六)均质次数对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影响
[0077]
1)将50.0mg莪术醇完全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中,得到有机相。
[0078]
2)称取25.0mg蛋黄卵磷脂、50.0mg pvp和50.0mg泊洛沙姆188加入到80.0ml的纯水溶液中,得到水相。
[0079]
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含莪术醇的无水乙醇溶液缓慢注射到水相中,搅拌30min,45℃旋转蒸发除去微量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0080]
4)将粗混悬液先利用高速剪切机,于20000rpm下分别高速剪切3min,然后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微射流,在13.6
×
107pa的压力条件下分别均质1、3、6、9次进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到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相同方法制备3批样品,采用粒度仪对所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如表6。
[0081]
表6
[0082][0083]
通过表6中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均质3次时,所得制剂粒径、zeta电位更好。由表6中还可以看出,当均质次数继续增加后,所得制剂的粒径大小变化不是十分明显,基本维持稳定。考虑到均质次数过多,微射流机器本身会产生损耗,所以最优的均质次数为3次。
[0084]
(七)正交设计
[0085]
通过多因素考察,确定有机溶剂用量(a)、药脂比(b)、剪切时间(c)和均质次数(d)是影响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处方的主要因素,按照l9(34)正交表所示,筛选最优处方,处方和结果见表7及表8。
[0086]
表7
[0087][0088]
表8
[0089][0090]
根据正交表显示的结果,按照极差r的大小可知,本实验中四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为b》c》a》d,即药脂比和剪切时间是本实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四种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是a2b1c3d1。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在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时,以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为考察因素时,最优处方为:有机溶剂用量2.0ml,药脂比为1:0.5,剪切时间为3min,均质3次。
[0091]
实施例2
[0092]
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
[0093]
(一)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4]
1)将50.0mg莪术醇完全溶解于2.0ml无水乙醇中,得到有机相。
[0095]
2)称取25.0mg蛋黄卵磷脂、50.0mg pvp和50.0mg泊洛沙姆188加入到80.0ml的纯水溶液中,得到水相。
[0096]
3)在0℃、避光条件下快速搅拌,将含莪术醇的无水乙醇溶液缓慢注射到水相中,搅拌30min,45℃旋转蒸发除去微量乙醇,得到粗混悬液。
[0097]
4)将粗混悬液先利用高速剪切机,于20000rpm下分别高速剪切3.0min,然后将所得混合溶液通过微射流,在13.6
×
107pa的压力条件下分别均质3次进行微射流高压均质处理,得到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
[0098]
5)在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中加入10%的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冻干后得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相同方法制备3批样品,采用粒度仪对所得制剂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测定。如图1a和图1b所示,粒径为294nm,pdi为0.342,电位为-15.9mv,表明粒径较小,穿透性良好,稳定性好。
[0099]
(二)外观
[0100]
如图2a和图2b所示,图2a为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图2b为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液,将制得的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冻干粉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外观。所得冻干粉形状呈不规则蜂窝状且不结块,外观平整、疏松多孔、色泽均匀。冻干粉加入适量水并振摇,能较快复溶,且复溶后为白色半透明溶液。
[0101]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考察
[0102]
用sem观察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形态,将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适当稀释,滴于硅片纸上,放置于烘箱内,烘干,制备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的sem样品,在sem下观察。结果如图3,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大小均一,分布规则。
[0103]
(四)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考察
[0104]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莪术醇脂质纳米混悬剂冻干粉进行形态观察,将冻干粉复溶配成适宜的浓度,用移液枪吸取样品溶液10μl滴到200目铜网上,滞留10s后用滤纸吸干后再滴10μl样品溶液,晾干,进行观察。结果如图4,混悬剂中的莪术醇药物呈现球形形态,大小均一,分布较为均匀,粒径大小约为300nm,与激光粒度仪所测得结果基本一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