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3:0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2.隔离开关是一种重要的开关器件,主要用于隔离电源、连通和切断小电流电路。由于隔离开关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无法实现带负载操作,因此,在操作隔离开关时,必须使后端的断路器先断开负载,然后才可以断开隔离开关进行隔离保护,这样一样来,不能带负载操作降低了隔离开关的应用便捷性,影响市场的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备灭弧装置的隔离开关。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与外部连通的隔离腔,在所述隔离腔的侧壁设有灭弧栅片,转动装配在隔离腔内的动触头组件包括联动件和动触头,联动件的第一端与外壳转动配合形成翻转连接,联动件对内的一侧与动触头连接并围绕动触头凸出设有与灭弧栅片配合的挡弧板,在合闸过程中,联动件盖合隔离腔使动触头与静触头组件配合,在分闸过程中,联动件向外翻转使动触头与静触头组件分离。
6.进一步,在所述隔离腔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轴,联动件的第一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在隔离腔的另一侧设有两组灭弧栅片,每组灭弧栅片分别与联动件的第二端正反两侧相对,动触头进入隔离腔内位于两组灭弧栅片之间。
7.进一步,在联动件的第二端边缘设有两个挡弧板,两个挡弧板分别凸出设置在联动件的正反两侧,使动触头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挡弧板之间。
8.进一步,在所述联动件的对外一侧设有拉环,通过拉环驱动动触头组件向外翻转进行分闸。
9.进一步,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限位部,在所述限位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拉环配合使动触头组件保持在分闸位置。
10.进一步,所述外壳设有与动触头组件相对的窗口,所述窗口由可视隔板所封闭,透过可视隔板可以观察动触头组件的分合闸情况。
11.进一步,所述窗口位于隔离腔的侧壁上,在与窗口相邻的隔离腔内侧壁设有用于限位安装可视隔板的限位槽。
12.进一步,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板和卡箍,所述静触板的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静触板的另一端向背离第二接线端子的方向延伸,所述卡箍连接在静触板背离第二接线端子的一端,卡箍的开口朝向隔离腔供动触头插接。
13.进一步,所述联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盖板和连接部,所述盖板的一侧板面作为联动件的对外一侧设有连接凸台,在所述连接凸台上设置有拉环,盖板的另一侧板面与连接部的一侧连接,连接部的另一侧作为对内一侧设有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内装配动触头,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设有一对转动部,一对转动部分别凸出设置在连接部的正反两侧用于与外壳转动配合,在连接部的第二端设有一对挡弧板,一对挡弧板分别沿连接部第二端的正反两侧边缘凸出设置,每个挡弧板的一端与盖板衔接,另一端向靠近连接部第二端的方向延伸至动触头的两侧。
14.进一步,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由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之间的外壳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使外壳整体呈两端低中间高的“凸”字形,所述凸出部的一侧侧壁敞开,在凸出部靠近第二端子槽的一侧设有两组灭弧栅片使凸出部的内部形成隔离腔,两组灭弧栅片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的隔离腔侧壁上,在隔离腔靠近第一端子槽的一侧设有两个与联动件转动配合的连接轴,在远离第一端子槽的隔离腔侧壁设有窗口,所述窗口由一个可视隔板封盖,在每组灭弧栅片靠近窗口的一侧设有用于限位可视隔板的限位槽,在靠近第二端子槽的外壳中部设有用于装配静触头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隔离腔设有灭弧栅片的一侧相对,由隔离腔靠近第一端子槽的一侧侧壁向外凸出形成限位部,在所述限位部面向第一端子槽的一侧设有卡槽。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开关,在隔离腔的侧壁设置灭弧栅片,在组件设置挡弧板,在分闸过程中,动触头进入隔离腔内,使电弧由挡弧板和灭弧栅片的共同配合被阻隔与熄灭,有利于隔离开关切断带负载的电流,提高了隔离开关的操作便利性。
16.此外,在外壳设有窗口并由可视隔板封盖,利于从外部观察动触头组件是否处于分合闸状态,提高了隔离开关的操作安全性和便捷性。
17.此外,在外壳的外部设置限位部,通过拉环与限位部的卡槽配合,使翻转运动的动触头组件可以保持在分闸位置。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在合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在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中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中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开关中可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26.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与外部连通的隔离腔,在所述隔离腔的侧壁设有灭弧栅片14,转动装配在隔离腔内的动触头组件包括联动件21和动触头22,联
动件21的第一端与外壳转动配合形成翻转连接,联动件21对内的一侧与动触头22连接并围绕动触头22凸出设有与灭弧栅片14配合的挡弧板215,在合闸过程中,联动件21盖合隔离腔使动触头22与静触头组件配合,在分闸过程中,联动件21向外翻转使动触头22与静触头组件分离,在动触头22进入隔离腔后,由挡弧板215与灭弧栅片14配合阻隔熄灭电弧。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开关,在隔离腔的侧壁设置灭弧栅片14,在动触头组件设置挡弧板215,在分闸过程中,动触头22进入隔离腔内,使电弧由挡弧板215和灭弧栅片14的共同配合被阻隔与熄灭,有利于隔离开关切断带负载的电流,提高了隔离开关的操作便利性。
28.结合图1-7提供一种隔离开关的实施例,所述隔离开关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线端子51和第二接线端子52,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51与第二接线端子52之间设置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与第二接线端子52电连接,优选的,在靠近第二接线端子52的外壳侧壁设有安装槽,静触头组件装配于安装槽内,所述动触头组件通过导线53与第一接线端子51电连接。
29.所述隔离开关为拉环式隔离开关,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腔,静触头组件与连通腔相对,在动触头组件对外的一侧设有拉环4,动触头组件的一端通过与外壳转动配合形成翻转连接,在隔离开关合闸时,动触头组件盖合连通腔并穿过连通腔与静触头组件配合,通过操作拉环4,使盖合于连通腔的动触头组件向外翻转与静触头组件分离以实现分闸。
30.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连通腔的侧壁设有至少一组灭弧栅片,使连通腔形成隔离腔,由设置在动触头组件上的挡弧板215与灭弧栅片14相互配合,以实现阻隔熄灭触头机构分断时产生的电弧。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联动件21和动触头22,所述联动件21的第一端与外壳转动配合形成翻转连接,联动件21对外的一侧设置有拉环4,联动件21对内的一侧与动触头22连接并在围绕动触头22凸出设置有挡弧板215,所述挡弧板215与灭弧栅片14相对应,由联动件21带动动触头22进行分合闸动作,在合闸过程中,联动件21盖合隔离腔使动触头22穿过隔离腔与静触头组件配合,在分闸过程中,动触头组件向外翻转使动触头22与静触头组件分离,在动触头22进入隔离腔后,由挡弧板215与灭弧栅片14配合阻隔并熄灭电弧,其中挡弧板215可以防止电弧由隔离腔向外喷出,同时,电弧在被隔离时被灭弧栅片14拉长以加速熄灭电弧。优选的,在外壳的外部设有限位部15,在所述限位部15上设有卡槽151,通过卡槽151与拉环4配合可以使动触头组件保持在分闸状态。
31.进一步的,在所述隔离腔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轴13以及至少两组灭弧栅片14,所述连接轴13与灭弧栅片14分别对应动触头组件的两端,其中,连接轴13与联动件2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使联动件21带动动触头22进行分合闸转动,所述连接轴13可以仅设置在隔离腔的单侧侧壁上,也可以对称设置在隔离腔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在隔离腔的一侧设有至少两组灭弧栅片14,每组灭弧栅片14包括多个间隔排列设置的灭弧栅片14,图5、6中,每组灭弧栅片14沿垂直于动触头22的动作方向设置,即图中的横向设置,其中,与联动件21第二端的正反两侧相对的隔离腔侧壁分别设置至少一组灭弧栅片14,如此,在动触头22进入隔离腔内后,动触头22至少位于两组灭弧栅片14之间,在与联动件21第二端端部相对的隔离腔侧壁可以不设置灭弧栅片14或者设置一组或多组灭弧栅片14。当然,在隔离腔的每一侧侧壁均设置一组或多组灭弧栅片14也可以实现灭弧作用,但这种结构容易造成隔离腔体
积过大,成本较高。
32.进一步的,在联动件21的第二端边缘设有两个挡弧板215,两个挡弧板215凸出设置在联动件21的正反两侧,使动触头22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挡弧板215之间,防止电弧喷出。
33.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壳设有窗口,优选窗口位于与动触头组件相对的外壳侧壁上,所述窗口由可视隔板16所封闭,其中可视隔板16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如此可以透过可视隔板16观察动触头组件的分合闸状态。其中,可视隔板16与外壳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粘接或者插接配合。
34.结合1-7图提供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由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之间的外壳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使外壳整体呈两端低中间高的“凸”字形,所述凸出部的一侧侧壁整体敞开,在凸出部靠近第二端子槽的一侧设有两组相对的灭弧栅片14,由此使凸出部的内部形成隔离腔,在隔离腔靠近第一端子槽的一侧设有两个连接轴13,在远离第一端子槽的隔离腔侧壁设有窗口,即窗口设置在紧邻两组灭弧栅片的隔离腔侧壁上,所述窗口由一个可视隔板16封盖,在每组灭弧栅片14靠近窗口的一侧设有用于限位可视隔板16的限位槽17,如图1、2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视隔板16与外壳采用插接配合,所述可视隔板16为一个矩形板状结构,可视隔板16的两侧边缘厚度较薄形成插接部161用于与限位槽17插接配合。在靠近第二端子槽的外壳中部设有用于装配静触头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隔离腔设有灭弧栅片14的一侧相对,由隔离腔靠近第一端子槽的一侧侧壁向外凸出形成限位部15,在所述限位部15面向第一端子槽的一侧设有卡槽151。
35.如图5、6所示,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11和底座12,在上盖11和底座12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凹槽,由两个第一凹槽拼合形成第一端子槽,在上盖11与底座12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二凹槽,由两个第二凹槽拼合形成第二端子槽,由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上盖11和底座12向同一侧凸出形成凸出部,图中为向上凸出,并将凸出部的上侧整体敞开,在凸出部的左侧壁设有窗口,在与窗口相邻的上盖11与底座12的内侧壁分别设有限位槽17,在上盖11与底座12靠近限位槽17的一侧内侧壁分别设有一组灭弧栅片14,由此使凸出部的内部形成隔离腔,在远离窗口的凸出部一侧设有一对连接轴13,两个连接轴13相对设置在上盖11和底座12的内侧壁。
36.如图1-4所示,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联动件21和动触头22,所述联动件21包括一体成型的盖板211和连接部212,所述盖板211的尺寸优选与隔离腔的敞开一侧相匹配,盖板211的一侧板面作为联动件21的对外一侧设有连接凸台216,图中连接凸台216位于联动件21的第二端,在所述连接凸台216上设置有拉环4,盖板211的另一侧板面与连接部212的一侧连接,连接部212的另一侧作为对内一侧设有容纳槽213,图3、4中所述容纳槽213两端敞开的开口槽,在所述容纳槽213内装配动触头22,图1-3中动触头22整体呈条形板状结构,所述动触头22被铆接固定在容纳槽213中,其中动触头22的第一端穿出容纳槽213的一端开口并通过导线53与第一接线端子51连接,动触头22的第二端沿远离容纳槽213的方向弯折延伸,在所述连接部212的第一端设有一对转动部214,一对转动部214分别凸出设置在连接部212的正反两侧用于与外壳转动配合,图3、4中,在两个连接部212的端面均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分别与底座12、上盖11的连接轴13转动配合,在连接部212第二端的对内一侧设有一对挡弧板215,一对挡弧板215分别沿连接部212第二端的正反两侧边缘凸出设置,图中,连接
部212的第二端为直角,每个挡弧板215整体呈l形,其中挡弧板215的一端与盖板211衔接,另一端向靠近连接部212第二端的方向延伸至动触头22的两侧。
37.如图1、2、5和6所示,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有用于装配静触头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靠近第二接线端子5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由分别设置在底座12与上盖11内侧壁的安装部18合围而成,每个安装部18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支撑板,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板32和卡箍31,所述静触板32的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52连接,静触板32的另一端向背离第二接线端子52的方向延伸并贴合其中一个支撑板设置,所述卡箍31连接在静触板32背离第二接线端子52的一端,图1、2中卡箍31设置在静触板32与另一个支撑板形成的直角区域,其中卡箍31的开口朝向隔离腔,动触头22与卡箍31插接配合后与静触板32实现电连接。
3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