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20:06: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区域繁荣,路面的质量也朝着高质量化发展。体现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排水功能。
3.对于雨水较为充沛的地区,雨水积留在路面,且一般路面渗透性差,路面积水下渗慢,导致积水长时间积留在路面上,路面排水效果差,影响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路面积水无法长时间积留在路面上,影响城市道路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道路上的排水路面,所述排水路面长度方向平行于道路行驶方向,所述排水路面上表面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底部连通有若干个雨水井,所述排水槽靠近每一雨水井处的地面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靠近与雨水井处的一端竖直向下倾斜设置,以用于将排水槽内的雨水引导至对应的雨水井内。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水路面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且排水槽凹陷设置,因此道路上的积水可以流至排水槽内,再从排水槽内通过第一导流面的引导作用流入雨水井内,进而实现道路积水的下排,提高道路积水的处理速度,保证道路尽快实现正常运行。
7.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槽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上设置有阻泥凸起。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道路上的积水流入排水槽内时,积水首先经过第二导流面再移动至滤水网,再经过第二导流面时,积水中质量较大的杂质,如淤泥,将被阻泥凸起拦截,以实现对积水的初步过滤实现雨污分离。
9.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槽内壁设置有滤水网,所述滤水网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槽长度方向,所述滤水网位于第一导流面上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水网的设置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清理过滤,实现雨污分离,防止雨水中的杂质堵塞雨水井。
11.作为优选,所述滤水网上表面还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的绿化植物层,所述支撑架插设于排水槽内,且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槽长度方向,所述支撑架与排水槽靠近导流面处的一侧之间预留有供雨水通过的通水空隙。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植物层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道路的整体美观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出现道路上的行人失足踩入排水槽内,或驾驶车辆轮胎不慎卡入排水槽内的情况。
13.作为优选,所述绿化植物层包括植被承接框、设置于植被承接框内的植被,以及设置于植被承接框外侧壁上的荧光带,所述荧光带长度方向平行于道路行驶方向。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带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提醒驾驶人员或行人误入排水槽,另一方面,由于荧光带长度方向平行于道路行驶方向,因此荧光带的设置还能起到导向作用。
15.作为优选,所述滤水网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每一所述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支撑杆外围的第一限位板,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杆外部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一限位板上方;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于植被承接框底部的连接杆,以及设置于连接杆端部的套接环,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套接环套接于支撑杆,且所述套接环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绿化植物层与排水槽的可拆卸连接,以便更换绿化植物层上的植被,或便于在绿化植物层取出排水槽之后,对滤网进行清理等。
17.作为优选,每一所述雨水井内部还设置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下端封闭,所述集水斗外围与雨水井内壁之间预留有排水空间,所述集水斗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连通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嵌置于路面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斗的设置能够集中收集部分进入部分雨水井内的雨水,通过启动路面处的抽水泵,并在抽水泵的输出端连通出水管,即可以循环利用集水斗中的雨水浇灌绿化植物层上的植被或对干燥的路面进行洒水降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9.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斗外侧壁沿其周向设置有环状滤网,所述环状滤网远离集水斗处的侧壁贴合于雨水井内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滤网的设置能够对进入雨水井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减小出现从雨水井下排处的雨水中的杂质对造成雨水井堵塞的情况。
21.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斗外侧壁对称设置有滑移杆,所述雨水井内壁设置有供每一滑移杆插设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杆下端与滑移槽底壁之间共同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滑移杆下端还有拉绳,所述排水槽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限位板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定滑轮,所述拉绳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并可拆卸连接于套接环上表面,所述套接环与第二限位板之间预留有供套接环上移的上移空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斗内的所收集的雨水增多时,则说明排入排水槽内的水量增大,此时为了能够提高排水速度,随着集水斗内水量的增多,集水斗受雨水重力作用而下移,此时拉绳拉动套接环上移,套接环和连接杆和植被承接框上移,从而使得通水空隙变大,以便增大单位时间内从通水空隙内通过的水量。
23.作为优选,所述抽水管靠近集水斗处的一端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远离抽水管处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波纹管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集水斗靠近下端处的内壁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斗下移时,波纹管在固定杆和集水斗的带动下被拉长,以保证波纹管的下端始终位于集水斗靠近下端处的内部,保证抽水泵始终能够从集水斗内抽出雨水。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由于排水路面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且排水槽凹陷设置,因此道路上的积水可
以流至排水槽内,再从排水槽内通过第一导流面的引导作用流入雨水井内,进而实现道路积水的下排,提高道路积水的处理速度,保证道路尽快实现正常运行;2.集水斗的设置能够集中收集部分进入部分雨水井内的雨水,通过启动路面处的抽水泵,并在抽水泵的输出端连通出水管,即可以循环利用集水斗中的雨水浇灌绿化植物层上的植被或对干燥的路面进行洒水降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当集水斗内的所收集的雨水增多时,则说明排入排水槽内的水量增大,此时为了能够提高排水速度,随着集水斗内水量的增多,集水斗受雨水重力作用而下移,此时拉绳拉动套接环上移,套接环和连接杆和植被承接框上移,从而使得通水空隙变大,以便增大单位时间内从通水空隙内通过的水量,提高积水下排速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的剖视图。
28.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与雨水井、集水斗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用于体现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路面;11、排水槽;111、第一导流面;112、第二导流面;1121、阻泥凸起;113、滤水网;1131、支撑杆;1132、第一限位板;1133、第二限位板;1134、上移空间;1135、第二定滑轮;114、支撑架;1141、连接杆;1142、套接环;115、绿化植物层;1151、植被承接框;1152、植被;1153、荧光带;116、通水空隙;117、第一定滑轮;12、雨水井;121、集水斗;1211、滑移杆;1212、拉绳;1213、环状滤网;1215、抽水管;1216、波纹管;1217、固定杆;1218、抽水泵;122、滑移槽;1221、弹簧;123、排水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参照图1和图2,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道路上的排水路面1,排水路面1长度方向平行于道路行驶方向,排水路面1上表面开设有排水槽11,排水槽11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路面1长度方向,排水槽11底部连通有若干个雨水井12,雨水井12高度方向延平行于竖直方向,本实施例中雨水井12的个数为3,排水槽11靠近每一雨水井12处的底壁均设有两个第一导流面111,两个第一导流面111对称设置于雨水井12两侧,且第一导流面111靠近与之相对应处的一端竖直向下倾斜设置;路面上的积水移动至下凹的排水槽11内,并在第一导流面111的引导最用下移动至雨水井12内,实现道路积水的下排。
33.参照图2和图3,排水槽11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导流面112,第二导流面112用于引导路面上的积水移动至排水槽11内,排水槽11靠近第二导流面112处的面壁上一体成型有阻泥凸起1121,阻泥凸起1121沿排水槽11长度方向设置,用于拦截从第二导流面112下行至第一导流面111上的积水中的淤泥等杂质,实现对积水的初步清洁处理。
34.参照图3和图4,排水槽11内壁设置有滤水网113,滤水网113位于阻泥凸起1121下方,且位于第二导流面112上方,滤水网113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1131,支撑杆1131垂直焊接于滤水网113靠近每一雨水井12处的上表面,每一支撑杆1131外侧壁均固定套接有
第一限位板1132,以及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133;滤水网113上方还设置有支撑架114,支撑架114包括连接杆1141和焊接于连接杆1141其中一端的套接环1142,套接环1142套接于支撑杆1131外围,且套接环1142位于第一限位板1132和第二限位板1133之间。
35.参照图3和图4,每一雨水井12上方均对应有一个绿化植物层115,绿化植物层115包括植被承接框1151和设置于植被承接框1151内的植被1152,植被1152自带培养土,植被承接框1151用于承接植被1152和培养土,位于同一植被承接框1151下方的所有连接杆1141共同焊接于植被承接框1151下表面,以用于支撑绿化植物层115;植被承接框1151与排水槽11靠近第二导流面112处的侧壁之间预留有供积水进入排水槽11内部的通水空隙116;植被承接框1151外侧壁还固定粘结有荧光带1153,荧光带1153沿植被承接框1151长度方向设置,以起到警示和导向作用。
36.参照图3,雨水井12内插设有集水斗121,集水斗121上宽下窄,集水斗121侧壁对称焊接有滑移杆1211,雨水井12靠近每一滑移杆1211处的侧壁均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122,滑移杆1211侧壁与滑移杆1211内部底壁之间共同焊接有弹簧1221,以实现对集水斗121的支撑;集水斗121与雨水井12之间预留有排水空间123,集水斗121靠近上端处的侧壁沿其周向焊接有环状滤网1213,环状滤网1213远离集水斗121处的侧壁贴合于雨水井12内壁;集水斗121用于收集部分雨水,当集水斗121集满时,后续进入雨水井12的雨水将被环状滤网1213的过滤之后从排水空间123下排。
37.参照图3和图4,每一滑移杆1211侧壁均固定绑接有拉绳1212,排水槽11靠近每一雨水井12处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定滑轮117,每一第二限位板1133下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定滑轮1135,拉绳1212远离滑移杆1211处的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117和第二定滑轮1135并绑接于套接环1142上表面,第二限位板1133与第一限位板1132之间预留有供套接环1142沿支撑杆1131上移的上移空间1134;当集水斗121内的雨水量逐渐增多时,集水斗121重量增大并下移,此时集水斗121下拉拉绳1212,拉绳1212在第一定滑轮117和第二定滑轮1135的换向作用下上拉套接环1142,套接环1142带动连接杆1141和植被承接框1151上移,从而增大通水空隙116,以使得单位时间内经过通水空隙116的水量增大,提高排水速度。
38.参照图3,集水斗121内插设有抽水管1215,抽水管1215靠近集水斗121处的一端连通有波纹管1216,波纹管1216远离抽水管1215处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17,固定杆1217远离波纹管1216处的一端焊接于集水斗121靠近下端处的内壁上,一方面固定波纹管1216的位置,防止波纹管1216漂移,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集水斗121在升降过程中,波纹管1216下端始终插设于集水斗121内所收集的雨水中。
39.参照图3,抽水管1215另一端连通有抽水泵1218,抽水泵1218的输入端与抽水管1215相连通,抽水泵1218嵌置于路面,可以在抽水泵1218的输出端连通抽水管1215,并启动抽水泵1218,以抽出集水斗121内的雨水浇灌植被1152或对干燥路面进行浇水降温。
40.本技术实施例城市道路雨污分离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道路上的积水从高处朝靠近排水槽11的方向流动,积水首先经过第二导流面112,并通过阻泥凸起拦截雨水中的淤泥等大体积杂质,接着雨水穿过通水空隙116,并经滤水网113的过滤后,流至第一导流面111上,在第一导流面111的导向作用下移动至雨水井12内,进入雨水井12内的大部分雨水流入集水斗121内,小部分雨水经环状滤网1213的过滤后从排水空间123下排,当集水斗121内的水
量逐渐增多时,集水斗121重量增大,并下移,集水斗121下移过程中拉动拉绳1212,以使得拉绳1212上拉植被承接框1151,从而增大通水空隙116,提高排水速度,当集水斗121集满时,溢出集水斗121的雨水再通过环状滤网1213过滤之后从排水空间123下排;环卫人员可以定期在抽水泵1218输出端连通出水管,并启动抽水泵1218,以抽出集水斗121内部所收集的雨水来浇灌绿化植物层115的植被1152,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