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9:05: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施工缝处设置预备凿除区域和止水钢板,所述的预备凿除区域用于包裹底板、侧墙和/或顶板的预留钢筋;所述的止水钢板一部分埋设于顶板、侧墙或底板端部,另一部分埋设于预备凿除区域;可拆除的封堵墙设置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以及相邻侧墙之间;封堵墙与预备凿除区域之间有一定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复建时预备凿除区域被凿除,新浇筑区域与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顶板、底板和/或侧墙连接;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施工缝处是指: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浇筑结构与后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浇筑结构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留钢筋埋设在顶板、侧墙和底板内,预留钢筋的一端位于顶板、侧墙和底板外侧;任一顶板、侧墙、底板内分别有两排平行设置的所述的预留钢筋;止水钢板位于顶板、侧墙、底板内的两排预留钢筋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止水钢板的一半埋设于顶板、侧墙或底板端部,另一半埋设于预备凿除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与框架梁连接,顶板上方有覆土,反坎设置于覆土边缘且与顶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任一侧墙的端部连接框架柱,框架柱的前、后面以及外侧面分别连接框架梁一、框架梁三和框架梁二;可拆除的封堵墙设置于侧墙一和侧墙二之间,且分别与侧墙一、侧墙二连接;侧墙一和侧墙二的预备凿除区域连成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浇筑结构包括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顶板、底板和侧墙,后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浇筑结构包括后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顶板、底板和侧墙,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顶板与后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顶板之间有施工缝,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底板与后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底板之间有施工缝,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侧墙与后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侧墙之间有施工缝。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钢板基本平行于顶板、底板、侧墙设置,止水钢板两端外折。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可拆除的封堵墙的位置不与施工缝、止水钢板冲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缝期的防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在先施工的地下连通口的施工缝处设置预备凿除区域和止水钢板,所述的预备凿除区域用于包裹底板、侧墙和/或顶板的预留钢筋;所述的止水钢板一部分埋设于顶板、侧墙或底板端部,另一部分埋设于预备凿除区域;可拆除的封堵墙设置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以及相邻侧墙之间;封堵墙与预备凿除区域之间有一定间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挡土防水问题,先施工区域可以迅速投入使用;可兼顾后施工区域的钢筋锈蚀及防水等问题,对不同的构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割拆除封堵墙,凿除预留部分混凝土),体现了统筹安排,科学设计施工理念。科学设计施工理念。科学设计施工理念。


技术研发人员:付修兵 董文俊 钱阳 施乾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