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大输送能力的提升机及其机尾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8:3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输送能力的提升机及其机尾。


背景技术:

2.有技术中的物料提升机是颗粒状物料或粉料等物料输送的常见机械,其原理是,在竖直的输送管道中,输送带由一对上下的转轴带动,畚斗连接在输送带上,采用电机带动输送带进而把畚斗提升到高处,当畚斗翻转时候把畚斗内的物料抛撒到卸料口。常见的提升机是把多个畚斗相互平行地安装在输送带上成1列。输送带可以是输送皮带或两根链条。如果要增加提升能力,通常做法是,加大入料料量、加快输送速度。该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加大投料量以及输送速度后,散落的物料增加,在机尾的积料量增加;在单位运载量相同情况下,加快机器运转速度大大减少零部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
4.一种适用于大输送能力的提升机的机尾,包括第一输送带壳体、驱动轮壳体和驱动轮;
5.所述机尾中,两个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内侧壁分别与驱动轮壳体的两侧壁连接;两个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底部开口、驱动轮壳体的底部开口都可拆卸地连接于同一底座。底座与地面之间通过顶升装置连接;所述顶升装置是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
6.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包括两组顶升丝杆机构,它们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
7.每组顶升丝杆机构包括相同的两个顶升丝杆机构,它们关于底座的中线对称;对于一个顶升丝杆机构,丝杆竖直连接于第一十字转向器的输出轴,顶升丝杆机构的螺母固定于底座外壁,螺母与丝杆配合连接;两个第一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是水平的,它们连接于同一个第二十字转向器的输出轴;两组顶升丝杆机构的第二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于同一第三十字转向器的输出轴,第三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电机的输出轴。
8.由于大输送能力的要求,则从畚斗散落的物料数量较大等因素使得底座的容量要求较大,底座本身的重量要求较高,而从底座的检修门清灰的效率较低。所以,安装可彻底分离的底座。采用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使用一台电机驱动四根丝杆,并且丝杆均匀分布在底座外壁,可同步升降底座,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9.进一步的,所述畚斗外缘的路径经过底座内壁的最低端。该结构下,畚斗可以刮起底座内最低端散落的物料,尽可能减少底座内残留的物料。
10.同时,底座的前后两边有可开关的检修门,便于处理一下小故障。
11.一种大输送能力的提升机,包括机头、机尾和机身;机尾为上述机尾;
12.机尾包括第一输送带壳体、驱动轮壳体和驱动轮;
13.机身包括第二输送带壳体;
14.机头包括第三输送带壳体、从动轮壳体和从动轮;
15.第一输送带壳体有两个,它们位于驱动轮壳体的两侧,第一输送带壳体的顶端开有供输送带以及畚斗进出的开口,在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外壁上开有进料口;驱动轮壳体内安装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电机,驱动轮壳体的顶端是封闭的;
16.第二输送带壳体有相同的两个,每个第二输送带壳体是首尾两端是开口的;
17.第三输送带壳体有两个,它们位于从动轮壳体的两侧,第三输送带壳体的底端开有供输送带以及畚斗进出的开口,在输送带壳体的外壁上开有抛料出口;从动轮壳体内安装有从动轮,从动轮壳体的底端是封闭的;
18.两个第二输送带壳体的首尾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输送带壳体和第三输送带壳体连接;装有畚斗的输送带在第一、二和三输送带壳内,且套装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上;进料口在畚斗去程一侧的第一输送带壳体上,抛料出口在畚斗回程一侧的第三输送带壳体上。
19.所述畚斗有多个,它们分为多列连接在输送带上;第一输送带壳体、从动轮壳体、第二输送带壳体、第三输送带壳体以及驱动轮壳体的宽度与输送带的宽度对应;
20.所述机尾中,两个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内侧壁分别与驱动轮壳体的两侧壁连接;两个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底部开口、驱动轮壳体的底部开口都可拆卸地连接于同一底座;底座与地面之间通过顶升装置连接。
21.本提升机通过增加畚斗数量,可在不提高提升机运转速度前提下提高运载量,想比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可保持零部件的寿命在正常水平。
22.具体来说:所述顶升装置是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
23.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包括两组顶升丝杆机构,它们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
24.每组顶升丝杆机构包括相同的两个顶升丝杆机构,它们关于底座的中线对称;对于一个顶升丝杆机构,丝杆竖直连接于第一十字转向器的输出轴,顶升丝杆机构的螺母固定于底座外壁,螺母与丝杆配合连接;两个第一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是水平的,它们连接于同一个第二十字转向器的输出轴,
25.两组顶升丝杆机构的第二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于同一第三十字转向器的输出轴,第三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电机的输出轴。
26.第一种结构:所述输送带是输送皮带,各个畚斗固定在输送皮带上,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都是辊筒结构。
27.第二种结构:所述输送带是包括多组传动链条,每组传动链条有两根,一列畚斗连接于每组传动链条上;
28.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都是链轮结构,一根传动链条对应连接一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各根链轮对应的各个驱动链轮连接于同一转动轴,各组链轮对应的各个从动链轮连接于同一转动轴。
29.进一步的:所述畚斗外缘的路径经过底座内壁的最低端。底座的前后两边有可开关的检修门。
30.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底部设计顶升装置用来支撑底座,减轻底座与输送带壳体、驱动壳体之间连接结构的受力。底座与第一输送带壳体、驱动壳体之间还可连接可拆卸连接结构(如夹钳),在对底座内积料进行清料时候,整体拆卸底座即可。
31.所述底座与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底部以及驱动轮壳体的底部之间还可以有密封垫。在实用时候,底座与输送带壳体的底部以及驱动轮壳体的底部上都有法兰折边,密封垫夹
在折边之间。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折边,也可采用夹钳连接折边。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运载量大、便于清灰。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提升机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的机尾部分示意图(图1的左视角);
35.图3是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36.图4是一组顶升丝杆机构的布局示意图(与图1视角相同);
37.图5是实施例2的畚斗与传动链条部分结构示意图;
38.图中:机头1、机尾2、机身3、底座4、检修门5、第一输送带壳体6、驱动轮壳体7、驱动轮8、进料口9、第二输送带壳体10、第三输送带壳体11、从动轮壳体12、从动轮13、抛料出口14、畚斗15、输送带16、顶升装置17、顶升丝杆机构18、丝杆19、螺母20、第一十字转向器21、第二十字转向器22、第三十字转向器23、减速电机24、传动链条25、驱动链轮26、从动链轮27。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说明如下:
40.参考图1~4,一种大输送能力的提升机,包括机头1、机尾2和机身3;
41.机尾2包括第一输送带壳体6、驱动轮壳体7和驱动轮8;
42.机身3包括第二输送带壳体10;
43.机头1包括第三输送带壳体11、从动轮壳体12和从动轮13;
44.第一输送带壳体6有两个,它们位于驱动轮壳体7的两侧,第一输送带壳体的顶端开有供输送带以及畚斗进出的开口,在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外壁上开有进料口9;驱动轮壳体7内安装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电机,驱动轮壳体7的顶端是封闭的;
45.第二输送带壳体10有相同的两个,每个第二输送带壳体是首尾两端是开口的;
46.第三输送带壳体11有两个,它们位于从动轮壳体的两侧,第三输送带壳体的底端开有供输送带以及畚斗进出的开口,在输送带壳体的外壁上开有抛料出口14;从动轮壳体内安装有从动轮,从动轮壳体的底端是封闭的;
47.两个第二输送带壳体的首尾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输送带壳体和第三输送带壳体连接;装有畚斗15的输送带16在第一、二和三输送带壳内,且套装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上;进料口9在畚斗去程一侧的第一输送带壳体上,抛料出口在畚斗回程一侧的第三输送带壳体上。
48.进一步参考图2,所述畚斗有多个,它们分为多列连接在输送带上;第一输送带壳体、从动轮壳体、第二输送带壳体、第三输送带壳体以及驱动轮壳体的宽度与输送带的宽度对应;
49.所述机尾中,两个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内侧壁分别与驱动轮壳体的两侧壁连接;两个第一输送带壳体的底部开口、驱动轮壳体的底部开口都可拆卸地连接于同一底座4;底座4与地面之间通过顶升装置17连接。
50.进一步参考图3,所述顶升装置是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
51.h型四丝杆联动平台包括两组顶升丝杆机构,它们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
52.每组顶升丝杆机构包括相同的两个顶升丝杆机构18,它们关于底座的中线对称;对于一个顶升丝杆机构,丝杆19竖直连接于第一十字转向器21的输出轴,顶升丝杆机构的螺母20固定于底座外壁,螺母与丝杆配合连接;两个第一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是水平的,它们连接于同一个第二十字转向器22的输出轴,
53.两组顶升丝杆机构的第二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于同一第三十字转向器23的输出轴,第三十字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电机24的输出轴。
54.实施例1,所述输送带是输送皮带,各个畚斗固定在输送皮带上,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都是辊筒结构。
55.进一步参考图4,实施例2,所述输送带是包括多组传动链条25,每组传动链条有两根,一列畚斗15连接于每组传动链条上;
56.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都是链轮结构,一根传动链条25对应连接一组驱动链轮25和从动链轮26;各根链轮对应的各个驱动链轮连接于同一转动轴,各组链轮对应的各个从动链轮连接于同一转动轴。
57.实施例1、2中,所述畚斗外缘的路径经过底座内壁的最低端。底座的前后两边有可开关的检修门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