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应用于干衣机门的速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7:12: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干衣机门的速动开关。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干衣机/洗衣机门上的开关,都是推杆直接驱动动触片摆动,来实现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动触点的运动速度与推杆的动作速度是一致的,因此当推杆运动速度比较慢时,动触点的运动速度也会比较慢,这就导致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分离速度变慢,时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容易产生电弧,导致动触点和静触点损坏和开关的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干衣机门的速动开关,该速动开关消除了推杆动作速度与动触点动作速度的线性关系,使动触点的运动速度不受推杆动作速度影响,且可以利用弹性势能使静触点快速运动,实现动触点快速与静触点(本实施例中所述常开触点和凸包)搭接或分离,避免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产生电弧,保持开关长期稳定工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干衣机门的速动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一个推杆孔,推杆孔内活动插接有一根沿推杆孔轴向设置的推杆,推杆内端插入壳体内,推杆外端伸出于壳体外,推杆内端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盲孔,盲孔内插接有一根圈簧,所述圈簧的一端与盲孔顶端抵接,另一端与壳体内壁抵接,圈簧的弹力使推杆内端与壳体内壁分离,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一个公共端子,该公共端子的一端为一垂直设置于推杆一侧的支架部,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支架部上摆动连接有一个传动片和一个动触片,所述传动片的中部与支架部接近推杆的一端可摆动地嵌接,传动片一端接近推杆内端为下端,另一端远离推杆内端为上端,传动片上端连接有一根拉簧,拉簧位于传动片背对推杆的一侧,拉簧的主体部与传动片上端位于支架部的同一侧,拉簧的上钩体与传动片上端连接,拉簧的下钩体穿过支架部延伸至支架部另一侧并与动触片的中部连接,所述拉簧处于预拉伸状态,所述动触片位于支架部朝向推杆根部的一侧且位于传动片背对推杆的一侧,动触片的上端摆动插接在支架部上,下端连接有动触点,拉簧的中心轴偏置于动触片上端的一侧,拉簧的中心轴与动触片上端的偏置距离小于传动片上端沿垂直推杆的方向的摆幅,壳体内还固定插接有分别设置在动触片两侧的常闭端子和常开端子,所述常闭端子位于动触片背对推杆的一侧,常开端子位于动触片朝向推杆的一侧,常闭端子的一端设置有与动触点配合的凸包,常开端子的一端设置有与动触点配合的常开触点,所述常开端子远离常开触点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向支架部凸出的楔形凸起部,推杆不受外力作用时,传动片下端抵接在凸起部下方的推杆上,推杆受力下移时,凸起部向下移动并与传动片下端抵接,将传动片下端向动触片方向推动。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拉簧的下钩体与动触片的连接点位于拉簧中轴线上。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簧的主体部悬置于支架部与传动片上端之间。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传动片下端设置有向推杆凸出的拱形部,拱形部的外弧面与推杆抵接。
8.位于推杆两侧的壳体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条平行于推杆轴向的导槽,推杆外壁上设置有与导槽一一对应的导条,导条插入对应导槽内并可沿导槽来回滑动。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拉簧连接动传动片上端和动触片,在传动片上端摆动时,牵引拉簧主体移动,使拉簧的中心轴从动触片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从而在短暂的瞬间改变拉簧施加在动触片上的拉力方向,使动触片快速摆动,改变开关的开闭状态,从而实现开关动触点与常开触点的瞬间闭合和瞬间断开,有效避免动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产生电弧。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11.图1是传统干衣机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速动开关的结构剖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公共端子与传动片、动触片及拉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图4中:1、壳体,2、推杆孔,3、推杆,301、凸起部,4、盲孔,5、圈簧,6、导条,7、公共端子,701、支架部,8、传动片,801、拱形部,9、动触片,10、拉簧,1001、主体部,1002、上钩体,1003、下钩体,11、动触点,12、常闭端子,13、常开端子,14、凸包,15、常开触点,16、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17.如图2~图4所示,应用于干衣机门的速动开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一个推杆孔2,推杆孔2内活动插接有一根沿推杆孔2轴向设置的推杆3,推杆3内端插入壳体1内,推杆3外端伸出于壳体1外,推杆3内端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盲孔4,盲孔4内插接有一根圈簧5,所述圈簧5的一端与盲孔4顶端抵接,另一端与壳体1内壁抵接,圈簧5的弹力使推杆3内端与壳体1内壁分离,位于推杆3两侧的壳体1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条平行于推杆3轴向的导槽16,推杆3外壁上设置有与导槽16一一对应的导条6,导条6插入对应导槽16内并可沿导槽16来回滑动。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一个公共端子7,该公共端子7的一端为一垂直设置于推杆3一侧的支架部701,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支架部701上摆动连接有一个传动片8和一个动触片9,所述传动片8的中部与支架部701接近推杆3的一端可摆动地嵌接,传动片8一端接近推杆3内端为下端,另一端远离推杆3内端为上端,传动片8上端连接有一根拉簧10,拉簧10位于传动片8背对推杆3的一侧,拉簧10的主体部1001与传动片8上端位于支架部701的同一侧,拉簧10的上钩体1002与传动片8上端连接,拉簧10的下钩体1003穿过支架部701延伸至支架部701另一侧并与动触片9的中部连接,所述拉簧10处于预拉伸状态,所述动触片9位于支架部701朝向推杆3根部的一侧且位于传动片8背对推杆3的一侧,动触片9的上端摆动插接在支架部701上,下端连接有动触点11,拉簧10的中心轴偏置于动触片9上端的一侧,拉簧10的中心轴与动触片9上端的偏置距离小于传动片8上端沿垂直推杆3的方向的摆幅,
这样,当传动片8上端摆动并拉动拉簧10移动时,能够将拉簧10的中心轴从动触片9上端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从而改变拉簧10对动触片9拉力的方向,使动触片9瞬间摆动。壳体1内还固定插接有分别设置在动触片9两侧的常闭端子12和常开端子13,所述常闭端子12位于动触片9背对推杆3的一侧,常开端子13位于动触片9朝向推杆3的一侧,常闭端子12的一端设置有与动触点11配合的凸包14,常开端子13的一端设置有与动触点11配合的常开触点15,所述常开端子13远离常开触点15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推杆3上设置有向支架部701凸出的楔形凸起部301,凸起部301的下端面为倾斜面,推杆3不受外力作用时,传动片8下端抵接在凸起部301下方的推杆3上,推杆3受力下移时,凸起部301向下移动,传动片8沿凸起部301下端斜面向凸起部301上端移动,将传动片8下端向动触片9方向逐渐推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推杆3上的凸起部301包覆了整个推杆3的中上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凸起部301也可以只设置在推杆3朝向支架部701的一侧侧面。
1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开关的控制精度,使拉簧10的中轴线从动触片9上端摆动支点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后,动触片9所受到的拉力在垂直于推杆方向上的分力能够及时变换方向,本实施例中的拉簧10的下钩体1003与动触片9的连接点位于拉簧10中轴线上。
19.在本实施例中,拉簧10的主体部1001悬置于支架部701与传动片8上端之间。当传动片8上端拉动拉簧10移动时,拉簧10在垂直于推杆3的方向上不受摩擦阻力,从而确保拉簧10的中轴线能够准确地从动触片9上端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以准确地控制动触片9的摆动。
20.为了确保传动片8下端在推杆3上顺利滑动,本实施例在传动片8下端设置有向推杆3凸出的拱形部801,拱形部801的外弧面与推杆3抵接。
21.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如图2和图3所示,在无外力作用推杆3时,推杆3在圈簧5的作用下位于上止点,此时传动片8的拱形部801抵接在凸起部301下方的推杆3上,传动片8上端连接着的拉簧10的中轴线位于动触片9上端远离推杆3的一侧,拉簧10对动触片9的拉力偏向于常闭端子12,从而使动触片9的动触点11抵接在常闭端子14上。
22.当推杆3受作用力向下移动时,推杆3上的凸起部301向下移动并将传动片8下端逐渐向动触片9一侧推动,导致传动片8上端向推杆3一侧移动,传动片8上端带动拉簧10向推杆3一侧移动,当拉簧10的中轴线移动到动触片9上端正上方时,由于动触片9原本处于向常闭端子12倾斜状态,因此,此时动触片9所受的拉力依然位于动触片9朝向常闭端子12的一侧。当拉簧10的中轴线移动到动触片9的轴线上时,此时动触片9所受拉力沿其轴线向上,该拉力还不具有使动触片9向常开端子13运动的分力。进一步按压推杆3,使传动片8下端进一步向动触片9一侧移动,当拉簧10的中轴线移动到动触片9的轴线偏向推杆3的一侧时,拉簧10对动触片9的拉力在垂直于动触片9的方向上形成了指向常开端子13的分离,该分力会驱使动触片9向常开端子13摆动,在动触片9摆动过程中,拉簧10与动触片9的角度进一步增大,使驱动动触片9向常开端子13摆动的分力进一步增大,从而使得动触片9以加速的方式向常开端子13摆动,最终动触点11与常开触点15抵接。
23.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推杆在前段大部分行程中,动触点11与凸包14的连接关系并不发生变化,而在推杆最后一小段行程中,动触点11迅速地与凸包14分离,与常开触点抵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速动开关能够实现开关动触点与静触点(本文所述常开触点和凸包)的瞬间闭合和瞬间断开,有效避免了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产生电弧,保持开关长期稳
定工作。
2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