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底座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4:5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座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制酱类的烹饪器具(包括果酱、养生膏以及药膳等)通常包括底座和容器,容器设置在底座上,利用底座对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对容器内的食材进行制酱烹饪。为了实现制酱的品质,在底座上设置检测件(称重传感器等),利用检测件对各食材进行称重,从而实现制酱过程中各食材之间的精准配比,通过提高各食材的精确配比,从而提高了制酱的品质。
4.现有技术中,加热件和检测件均设置在底座内,加热件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会传递至检测件上,使得检测件产生温升,在温升的影响下,检测件蠕变特性增大,从而导致对食材的称量精度降低,进而导致制酱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提高称量精度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7.壳体;
8.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9.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配合;
10.称重组件,所述称重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相反两侧;
11.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以使所述称重组件与所述安装座隔热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当底座用于烹饪器具时,烹饪器具的容器设置在底座上,称量组件对容器内的食材进行称量,并且加热组件对称量后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以实现对食材进行的制酱烹饪。由于称重组件和隔热组件分别设置在安装座的相反两侧,并且称重组件通过隔热件与安装座隔离,从而有效对加热组件的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阻隔,避免了称量组件温升过高,进而避免了温升对称量精度的影响,使得烹饪器具制酱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13.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检测件,所述隔热组件至少覆盖所述支架和所述检测件二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投影区域。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热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隔热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
与所述称重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侧,所述第二隔热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并且所述第二隔热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投影。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件包括:
18.底板部,所述底板部与所述安装座配合,并且所述底板部与部分所述检测件对应设置;
19.侧板部,所述侧板部设于所述底板部的边沿且与所述底板部呈角度设置,所述侧板部遮挡在至少部分所述检测件的外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组件还包括第三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与所述称重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侧,所述第三隔热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并且所述第三隔热件至少覆盖所述支架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投影和/或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投影。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组件还包括第四隔热件,所述第四隔热件与所述称重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侧,所述第四隔热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所述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和所述第四隔热件在所述安装座上形成连续隔热区域,所述称重组件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连续隔热区域内。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23.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座配合;
24.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
25.阻热件,所述阻热件设于所述支撑座内,并且所述阻热件位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支撑座之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27.动力件,所述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28.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动力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置为穿过所述加热组件上的通道;
29.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且靠近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
3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31.根据如上所述的底座;
32.处理组件,所述处理组件包括容器以及设于所述容器内的搅拌件,所述容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搅拌件与所述底座的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容器设置在底座上,称量组件对容器内的食材进行称量,并且加热组件对称量后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以实现对食材进行的制酱烹饪。由于称重组件和隔热组件分别设置在安装座的相反两侧,并且称重组件通过隔热件与安装座隔离,从而有效对加热组件的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阻隔,避免了称量组件温升过高,进而避免了温升对称量精度的影响,使得烹饪器具制酱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34.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 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64.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65.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66.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底座20,底座20包括壳体21、安装座24、加热组件22、称重组件和隔热组件25,安装座 24设置在壳体21内,加热组件22与安装座24的一侧配合,称重组件设于壳体21内且与加热组件22位于安装座24的相反两侧,隔热组件25与安装座24配合,以使称重组件与安装座24隔热设置。
67.具体地,当底座20用于烹饪器具100时,烹饪器具100的容器11设置在底座20上,称量组件26对容器11内的食材进行称量,并且加热组件22对称量后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以实现对食材进行的制酱烹饪。由于称重组件和隔热组件 25分别设置在安装座24的相反两侧,并且称重组件通过隔热件与安装座24隔离,从而有效对加热组件22的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阻隔,避免了称量组件26温升过高,进而避免了温升对称量精度的影响,使得烹饪器具100制酱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68.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底座20用于烹饪器具100时,烹饪器具100的处理组件10设置在底座20上,加热组件22用于对处理组件10的容器 11进行加热,并且靠近壳体21的顶部设置,称量组件26用于对容器11内的食材进行称量,并且靠近壳体21的底部设置,加热组件22与称量组件26通过安装座24和隔热组件25隔开,从而减小了加热组件22对称量组件26的影响,使得称量组件26的蠕变特性变化小,避免称量精度受到影响,进而提升了烹饪器具100的烹饪品质。
69.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1包括底板213、顶盖211和面板 212,顶盖211扣装在底板213上且与底板213合围形成容纳空间,面板212设置在顶盖211的顶部,安装座24安装固定在底板213上,称量组件26设置在安装座24与底板213之间且靠近底板213设置,加热组件22设置在安装座24远离底板213的一侧且靠近顶盖211的顶部设置,通过将加
热组件22与称量组件 26彼此远离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加热组件22对称量组件26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保证了称量组件26的精度,使得烹饪器具100的烹饪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70.另外,安装座24与底板213之间可以通过卡接、粘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顶盖211与底板213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面板212设置在顶盖211的顶部,用于承托处理组件10的容器11,并且面板212设置为微晶玻璃板,不仅提升了面板212的抗磨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壳体21外观的美观性。
71.此外,在顶盖211的上设有散热格栅,加热组件22的热量可通过散热格栅进行释放,进一步避免了加热组件22的热量对称量组件26造成的温升,散热格栅为多个,多个散热格栅沿顶盖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加热组件22的散热性能,使得称量组件26的温升得到了进一步地降低。
72.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称重组件包括支架261以及设置在支架261上的检测件262,隔热组件25至少覆盖支架261和检测件262二者在安装座24上的投影区域。具体地,隔热组件25设置在安装座 24上,并且隔热组件25在安装座24上形成有隔热区域,该隔热区域与称量组件26的支架261和检测件262对应设置,即支架261与检测件262在安装座24 上的投影至少被隔热区域覆盖,通过隔热组件25的设置方式,进一步避免了加热组件22的热量通过安装座24向称量组件26的方向传递,使得称量组件26 的温升得到降低,从而提升称量组件26的称量精度,进而提升了烹饪器具100 的烹饪品质。
73.需要理解的是,加热组件22与称量组件26位于安装座24的相反两侧,隔热组件25设置在安装座24上,由于隔热组件25所形成的隔热区域与支架261 和检测件262对应设置,从而增大了热量由加热组件22向称量组件26传递过程中的传热热阻,使得传递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增大,进而降低了支架261以及检测件262以及周围的温升,减少了检测件262的温度波动,使得检测件262的蠕变特性变化更小,以保证检测件262的检测精度。
74.需要指出的是,检测件262为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结构小巧,便于安装,同时称重传感器灵敏度高,有效保证了对食材的称量精度。
75.另外,支架261可以为金属件,也可以为非金属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 261为非金属件,检测件262设置在支架261上,支架261可以连接在底板213 或安装座24上,由于支架261为非金属件,从而避免了热量经由支架261传递至检测件262上,进一步避免了温度对检测件262的影响。
76.此外,隔热组件25设置在安装座24面向称量组件26的一侧,使得隔热组件25更加靠近称量组件26,进一步提高了隔热组件25对称量组件26的阻热能力,进一步避免了称量组件26因温升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77.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隔热组件25包括第一隔热件254,第一个隔热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支架26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隔热件254与安装座24 配合。具体地,当对称量组件26的支架261进行固定时,支架261通过第一隔热件254与安装座24配合,从而实现对支架261的安装和固定。当加热组件22 启动时,加热组件22的热量传递至安装座24上,当热量自安装座24向支架261 传递时,第一隔热件254对热量进行阻隔,从而避免了热量经由支架261传递至称量组件26的检测件262上,以避免温升对检测件262的影响,进而保证了检测件262的检测精度,使得烹饪器具100的烹饪品质得到了保证。
78.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261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24配合,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或铆钉等,在支架261上开设有连接孔,安装座24的对应位置设有固定孔,第一隔热件254为隔热圈,该隔热圈穿设在连接孔内,在对支架261进行安装固定时,将紧固件穿过隔热圈后与固定孔配合即可,隔热圈将紧固件与支架261隔开,以防止热量经由安装座24和紧固件传递至支架261 上,从而减少热量向检测件262传递的途径,使得检测件262的温升得到了降低。
79.另外,第一隔热件254的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反射率高的特点,具体可以为电木或特氟龙等材料。
80.此外,第一隔热件25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隔热件254,在提高支架261与安装座24连接强度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称量组件26的隔热效果,使得称量组件26的温升降至检测件262 允许的范围内,使得检测件262的精度得到了保证。
81.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隔热组件25还包括与安装座24配合的第二隔热件252,第二隔热件252与称重组件位于安装座24的同侧且至少覆盖部分检测件262在安装座24上的投影。具体地,第二隔热件252安装在安装座24 上,并且位于称量组件26的同侧,第二隔热件252与检测件262相对设置,第二检测件262在安装座24上所占的区域至少将部分检测件262在安装座24上的投影覆盖。当加热组件22启动运行时,加热组件22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安装座 24上,由于第二隔热件252对安装座24向检测件262的热辐射位置进行遮挡,从而避免了热量通过空气热交换造成检测件262的温升,进而避免了温升对检测件262产生不利的影响。
82.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隔热件252的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反射率高的特点,具体可以为电木或特氟龙等材料。
83.另外,第二隔热件252通过卡接、粘接、螺钉连接或铆接等方式与安装座 24进行连接固定,从而保证了第二隔热件252与安装座24的连接强度即稳定性。
84.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隔热件252包括底板部2521和侧板部 2522,底板部2521与安装座24配合,并且底板部2521与部分检测件262对应设置,侧板部2522设于底板部2521的边沿且与底板部2521呈角度设置,侧板部2522遮挡在至少部分检测件262的外侧。具体地,底板部2521与侧板部2522 彼此连接,并且侧板部2522沿底板部2521的边沿设置,底板与安装座24连接固定,侧板部2522向靠近检测件262侧一侧延伸,并且侧板的延伸高度超过检测件262与安装座24之间的距离,侧板部2522对至少部分检测件262的外侧形成遮挡。当加热组件22启动时,加热组件22的热量向称量组件26的方向传递,底板部2521对安装座24向检测件262的热辐射位置进行遮挡,侧板部2522对至少部分检测件262的周向进行遮挡,避免了热量通过空气热交换造成检测件 262的温升,进而避免了温升对检测件262产生不利的影响。
85.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部2521和侧板部2522均为板状件,侧板部2522与底板部2521之间所呈的角度为90
°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侧板部2522与底板部2521之间的角度为60
°
或80
°
等),即侧板部2522与底板部 2521垂直设置,底板部2521的边沿为弧形,侧板部2522为弧形板且围绕检测件262的周向设置,利用侧板部2522对检测件262的周向进行隔热,进一步提升了对检测件262的隔热效果,使得检测件262的温升得到了降低。
86.另外,底板部2521与侧板部2522之间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时,通过一次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从而缩短了加工的时长,使得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当两者为分体式结构时,两者独立加工后,再通过粘接或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从而便于加工制造,进而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87.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隔热组件25还包括第三隔热件253,第三隔热件253与称重组件位于安装座24的同侧,第三隔热件253与安装座24配合,并且第三隔热件253至少覆盖支架261在安装座24上的投影和/或至少覆盖部分检测件262在安装座24上的投影。具体地,第三隔热件253安装在安装座24 面向称量组件26的一侧,并且第三隔热件253与第二隔热件252相邻设置,第三隔热件253与第二隔热件252在安装座24上共同形成隔热区域,通过设置第三隔热件253,有效增大了安装座24上的隔热区域,利用增大的隔热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称量组件26的阻热效果,使得检测件262的温升满足使用需求,从而保证检测件262的精度,使得烹饪器具100的烹饪品质得到保证。
88.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隔热件253的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反射率高的特点,具体可以为电木或特氟龙等材料。
89.另外,第三隔热件253为板状件,通过卡接、粘接、螺钉连接或铆接等方式与安装座24进行连接固定,从而保证了第三隔热件253与安装座24的连接强度即稳定性。
90.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7所示,隔热组件25还包括第四隔热件251,第四隔热件251与称重组件位于安装座24的同侧,第四隔热件251与安装座24配合,第二隔热件252、第三隔热件253和第四隔热件251在安装座24上形成连续隔热区域,称重组件在安装座24上的投影位于连续隔热区域内。具体地,第四隔热件251安装在安装座24面向称量组件26的一侧,并且第二隔热件252、第三隔热件253和第四隔热件251相邻设置,第二隔热件252、第三隔热件253和第四隔热件251在安装座24上共同形成连续隔热区域,该连续隔热区域大于称重组件在安装座24上的投影,通过设置第四隔热件251,进一步增大了安装座24 上的隔热区域,利用进一步增大的隔热区域能够使得对称量组件26的阻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从而保证检测件262的精度,使得烹饪器具100的烹饪品质得到保证。
91.需要理解的是,安装座24上的结构较多,无法设置一个完整的隔热件,因此,通过第二隔热件252、第三隔热件253和第四隔热件251的彼此拼接来增大对检测件262的隔热区域,防止检测件262温升过高产生的不良影响。
92.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隔热件251的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反射率高的特点,具体可以为电木或特氟龙等材料。
93.另外,第四隔热件251为板状件,通过卡接、粘接、螺钉连接或铆接等方式与安装座24进行连接固定,从而保证了第四隔热件251与安装座24的连接强度即稳定性
94.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加热组件22包括支撑座224、发热件222 和阻热件223,支撑座224与安装座24配合,发热件222设置在支撑座224内,阻热件223设于支撑座224内,并且阻热件223位于发热件222和支撑座224 之间。具体地,支撑座224具有收容槽,阻热件223设置在收容槽内,发热件 222的发热部分设置在阻热件223内,发热件222的外接部分(连接电源的端部) 通过安装架221与支撑座224连接固定,收容槽的开口端面向壳体21的顶部(背离称量组件26的方向),支撑座224通过连接结构与安装座24的连接柱连接固定,支撑座224的主体结构与安装座24间隔设置,通过该种设置方式,能够降低加热组件22引起的
安装座24的温升,进一步降低了加热组件22对称量组件 26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95.需要理解的是,阻热件223(电木或特氟龙等材料)将发热件222的发热部件与支撑座224隔开,减少了支撑座224的温升,从而降低了支撑座224向安装座24传递的热量,使得热量经由结构传递的路径的热阻增大,进而降低了称量组件26的温升。
96.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件222为发热管或发热盘等结构。
97.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底座20还包括驱动组件23,驱动组件23 包括动力件233、传动机构232和驱动件231,动力件233设置在安装座24上,传动机构232设于安装座24上,传动机构232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件233传动连接,传动机构232的动力输出端设置为穿过加热组件22上的通道,驱动件231 与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且靠近壳体21的顶部设置。具体地,加热组件22的中部设有通道,驱动组件23设置在壳体21内,其中,动力件233和传动机构232 分别设置在安装座24上,传动机构232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件233传动连接,传动机构232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件231传动连接。当底座20用于烹饪器具100 时,烹饪器具100的处理组件10的容器11放置在底座20的顶部且与彼此热接触,处理组件10的搅拌件12设置在容器11内,驱动件231与搅拌件12传动连接,利用驱动组件23对搅拌件12的驱动,使得搅拌件12对容器11内的食材进行搅动,从而提高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食材的烹饪品质。
98.具体地,传动机构232与搅拌件12之间的驱动方式为磁驱动,搅拌件12 包括具有容置槽1211的搅拌本体121,第一磁体122通过保持架123设置在溶质槽内,传动机构232包括传动轴2321、盖板2322、第一齿轮2323和第二齿轮 2324,其中,第一齿轮2323套装在传动轴2321的一端上,第二齿轮2324套装在动力件233(电动机等)的转轴上,第一齿轮2323与第二齿轮2324啮合传动,传动轴2321的另一端穿过加热组件22的通道与驱动件231连接,驱动件231 包括第一半壳2311和第二半壳2312,第一半壳2311和第二半壳2312分别设置在传动轴2321的另一端上,第一半壳2311和第二半壳2312彼此扣装形成收容空间,第二磁体2313设置在收容空间内。当需要驱动搅拌件12对食材进行搅动时,动力件233通过传动机构232驱动驱动件231转动,驱动件231转动使得磁场发生变化,利用第二磁体2313与第一磁体122的配合,从而驱动搅拌件12 在容器11内的转动,进而实现对食材的搅拌功能。
99.如图1至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该烹饪器具 100包括根据如上的底座20和处理组件10,处理组件10包括容器11以及设于容器11内的搅拌件12,容器11设于底座20上,搅拌件12与底座20的驱动组件23传动连接。
100.具体地,容器11设置在底座20上,称量组件26对容器11内的食材进行称量,并且加热组件22对称量后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以实现对食材进行的制酱烹饪。由于称重组件和隔热组件25分别设置在安装座24的相反两侧,并且称重组件通过隔热件与安装座24隔离,从而有效对加热组件22的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阻隔,避免了称量组件26温升过高,进而避免了温升对称量精度的影响,使得烹饪器具100制酱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10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