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8:4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水炮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无水炮泥是指采用焦油、树脂等作为黏结剂,并用刚玉、铝矾土、黏土、碳化硅、焦粉等为原料制作的炮泥。无水炭素炮泥用碾泥机医制而成碾压时先放油,然后放块料(粘土和沥青),待粉碎后再放粉料(焦粉和熟料粉),压好混匀,当符合标准后即可出泥。无水炮泥在生产时需要用到搅拌装置,然而现有的搅拌筒是固定的,若想提高搅拌叶的搅拌速度,需要提供高转速的搅拌电机,进而提高了成本,若控制成本,使用低转速的搅拌电机便会导致搅拌效率低,且现有的搅拌装置机械联动效果差,操作难度较高,进而提出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内壁左右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互靠近一端对称固定安装于安装轴承左右两端,所述安装轴承转动套装于搅拌桶上,所述搅拌桶内部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密封安装壳,所述装置外壳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于装置外壳,并延伸至装置外壳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下端依次贯穿于搅拌桶以及密封安装壳,并延伸至密封安装壳下方,所述蜗杆前端,且位于密封安装壳内侧位置机械联动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于密封安装壳左右两端,并延伸至密封安装壳外部,所述蜗杆左右两端,且位于搅拌桶内部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搅拌棒,所述搅拌轴上下两端,且位于密封安装壳外部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搅拌棒,所述搅拌桶上端,且位于蜗杆左侧位置开设有加料口,且加料口处铰接安装有盖板,所述搅拌桶下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下端贯穿于装置外壳,并延伸至装置外壳下方,所述出料管上,且位于装置外壳下方位置固定安装有开关阀,所述装置外壳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腿。
6.优选的,所述密封安装壳后端通过固定连接杆与搅拌桶内部后端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蜗杆以及搅拌轴均通过轴承与密封安装壳转动连接,且蜗杆以及搅拌轴与密封安装壳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8.优选的,所述蜗杆前端啮合有蜗轮,且蜗轮固定套装于搅拌轴中部位置。
9.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内部顶端,且位于驱动电机右侧位置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蜗杆上,且位于搅拌桶上方位置固定套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传动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二
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轴下端固定套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左端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装于搅拌桶上。
10.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顶部前端开设有矩形开口,且矩形开口处铰接安装有密封安装板。
11.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底部前端以及搅拌桶底部前端均固定安装有透明观察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驱动电机、加料口、搅拌轴、密封安装壳、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二搅拌棒、蜗轮以及密封橡胶圈等,可实现对无水炮泥进行多方位自动搅拌,搅拌效果好;通过设置有第一齿轮、传动轴、第一传动轮、第二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以及传动带等,可实现对搅拌桶进行驱动,且搅拌桶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搅拌棒相反,进而可提高第二搅拌棒相对于搅拌桶的转动速度,进而可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本实用新型搅拌效果好,效率高,联动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的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中搅拌桶的剖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中密封安装壳的剖视图。
17.图中标号:1装置外壳、2安装轴承、3第一齿轮、4传动轴、5第一传动轮、6传动带、7驱动电机、8第二传动轮、9蜗杆、10第二齿轮、11搅拌桶、12固定杆、13出料管、14支撑腿、15开关阀、16加料口、17搅拌轴、18密封安装壳、19第一搅拌棒、20第二搅拌棒、21蜗轮、22密封橡胶圈、23密封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4,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用高效搅拌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内壁左右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12,两个固定杆12相互靠近一端对称固定安装于安装轴承2左右两端,安装轴承2转动套装于搅拌桶11上,搅拌桶11内部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密封安装壳18,装置外壳1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输出轴贯穿于装置外壳1,并延伸至装置外壳1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蜗杆9,蜗杆9下端依次贯穿于搅拌桶11以及密封安装壳18,并延伸至密封安装壳18下方,蜗杆9前端,且位于密封安装壳18内侧位置机械联动有搅拌轴17,搅拌轴17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于密封安装壳18左右两端,并延伸至密封安装壳18外部,蜗杆9左右两端,且位于搅拌桶11内部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搅拌棒20,搅拌轴17上下两端,且位于密封安装壳18外部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搅拌棒19,搅拌桶11上端,且位于蜗杆9左侧位置开设有加料口16,且加料口16处铰接安装有盖板,搅拌桶11下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13,出料管13下端贯穿于装置外壳1,并延伸至装置外壳1下方,出料管13上,且位于装置外壳1下方位置固定安装有开关阀15,装置外壳1下端对称固定
安装有两个支撑腿14。
20.本实施例中,密封安装壳18后端通过固定连接杆与搅拌桶11内部后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可便于对密封安装壳18进行固定安装。
21.蜗杆9以及搅拌轴17均通过轴承与密封安装壳18转动连接,且蜗杆9以及搅拌轴17与密封安装壳18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22。通过上述设计,可提高密封安装壳18的密封效果。
22.蜗杆9前端啮合有蜗轮21,且蜗轮21固定套装于搅拌轴17中部位置。通过上述设计,可实现蜗杆9与搅拌轴17稳定联动。
23.装置外壳1内部顶端,且位于驱动电机7右侧位置转动安装有传动轴4,蜗杆9上,且位于搅拌桶11上方位置固定套装有第一传动轮5,传动轴4上固定套装有第二传动轮8,第一传动轮5通过传动带6与第二传动轮8相连接,传动轴4下端固定套装有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左端啮合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固定套装于搅拌桶11上。通过上述设计,可实现对搅拌桶11进行驱动,进而提高对无水炮泥的搅拌效果。
24.装置外壳1顶部前端开设有矩形开口,且矩形开口处铰接安装有密封安装板23。
25.装置外壳1底部前端以及搅拌桶11底部前端均固定安装有透明观察窗。通过上述设计,可便于对搅拌桶11内部进行观察。
26.工作原理:可打开密封安装板23以及盖板,通过加料口16向搅拌桶11内加入无水炮泥,然后关上安装板以及盖板,并启动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工作带动蜗杆9转动,转动的蜗杆9可通过蜗轮21带动搅拌轴17转动,转动的蜗杆9以及搅拌轴17可通过第二搅拌棒20以及第一搅拌棒19对无水炮泥的搅拌效果,并且转动的蜗杆9可通过第一传动轮5、第二传动轮8以及传动带6带动传动轴4转动,转动的传动轴4可通过第一齿轮3以及第二齿轮10带动搅拌桶11转动,且通过机械联动可知,搅拌桶1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搅拌棒20相反,进而可提高第二搅拌棒20相对于搅拌桶11的转动速度,进而可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搅拌完成后,打开开关阀15,无水炮泥可通过出料管13倒出。通过设置有驱动电机7、加料口16、搅拌轴17、密封安装壳18、第一搅拌棒19、第二搅拌棒20、第二搅拌棒20、蜗轮21以及密封橡胶圈22等,可实现对无水炮泥进行多方位自动搅拌,搅拌效果好;通过设置有第一齿轮3、传动轴4、第一传动轮5、第二齿轮10、第一传动轮5、第二传动轮8以及传动带6等,可实现对搅拌桶11进行驱动,且搅拌桶1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搅拌棒20相反,进而可提高第二搅拌棒20相对于搅拌桶11的转动速度,进而可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本实用新型搅拌效果好,效率高,联动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高。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