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折叠椅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6:5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椅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折叠椅架结构。


背景技术:

2.椅子是一种坐具,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以及办公都离不开,椅子的形式非常多,例如折叠椅,折叠椅是一种轻便、可叠放的座椅,既方便搬动,又节省空间。
3.目前,常见的折叠椅通常由可收折的椅架构成,于椅架的上方固设供使用者坐的坐面,其中坐面通常采用布制成,所述椅架具有至少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在一起,由于连接片的承重强度不够,使得胖的人坐上去后容易出现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不容易变形损坏的折叠椅架结构。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6.一种折叠椅架结构,包括:至少三支撑脚及一设有至少三抱杆室的连接座,所述支撑脚包括一大杆体、一小杆体及一弹片,所述大杆体套设小杆体,所述弹片容设于小杆体内,所述弹片具有一凸出小杆体的凸粒,所述凸粒可选择性凸出大杆体,所述支撑脚可转动地穿伸于抱杆室内,所述抱杆室的侧壁均设有一凸块,当转动支撑脚,使凸粒受到对应的凸块挤压,所述弹片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凸粒缩入大杆体内,所述小杆体可于大杆体内移动;当转动支撑脚,使凸粒远离对应的凸块,所述弹片发生弹性恢复,所述凸粒伸出大杆体,所述小杆体不能于大杆体内移动,所述支撑脚之间形成相互交叉。
7.所述抱杆室均形成有一供支撑脚装入的开口,所述开口之间背离设置,所述抱杆室的横截面为u型。
8.所述凸块所在的抱杆室的侧壁下方均形成有一由内向外朝下倾斜的斜面,当所述支撑脚之间形成相互交叉时,所述支撑脚抵于斜面,受到斜面限位。
9.所述连接座包括一基座、一下撑座及至少三卡接块,所述抱杆室设于基座,所述基座的下方形成有一组装室,所述抱杆室的下方均形成有一上凹口,所述下撑座的侧壁凸设有一支撑板,所述卡接块位于抱杆室的面上均凸设有一卡接部,所述卡接块于卡接部的上方均形成有一容设于组装室内的嵌板,所述嵌板被下撑座的顶部压贴合于组装室的侧壁,所述支撑脚均具有一圆孔,所述卡接部可转动地卡接入对应的圆孔内,所述卡接块及下撑板嵌设于对应的上凹口,所述支撑板撑抵于对应的卡接块的底部,所述下撑座的顶部嵌设入组装室内,所述基座与下撑座可拆地固定。
10.所述连接座还包括一铆接件,所述铆接件穿设基座的中部及下撑座的中部,所述铆接件的顶部铆接于基座的上表面,所述铆接件的底部铆接于下撑座的下表面。
11.所述大杆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小杆体的横截面为d形。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座的结构设计,所述连接座形成抱杆室,相比现有的连接片而言,所述连接座的承重强度更大,使得本实用新型给胖的人坐时,
不容易变形损坏;当需要搬运本实用新型时,可以转动支撑脚,使小杆体内的弹片的凸粒受到对应的抱杆室的凸块挤压,所述弹片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凸粒缩入大杆体内,此时使用者可以使小杆体缩入大杆体内,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便于搬运;而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转动支撑脚,使凸粒远离对应的凸块,所述弹片发生弹性恢复,所述凸粒伸出大杆体,所述小杆体不能于大杆体内移动,所述支撑脚之间形成相互交叉,实现定位,整体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片的立体图。
18.【符号说明】
19.支撑脚1
20.大杆体11
ꢀꢀꢀꢀꢀꢀꢀꢀꢀꢀꢀꢀꢀꢀꢀꢀꢀ
小杆体12
21.弹片13
ꢀꢀꢀꢀꢀꢀꢀꢀꢀꢀꢀꢀꢀꢀꢀꢀꢀꢀꢀ
圆孔14
22.凸粒131
23.连接座2
24.抱杆室21
25.开口211
ꢀꢀꢀꢀꢀꢀꢀꢀꢀꢀꢀꢀꢀꢀꢀꢀꢀꢀ
斜面212
26.上凹口213
27.凸块22
28.基座23
ꢀꢀꢀꢀꢀꢀꢀꢀꢀꢀꢀꢀꢀꢀꢀꢀꢀꢀꢀ
下撑座24
29.组装室231
ꢀꢀꢀꢀꢀꢀꢀꢀꢀꢀꢀꢀꢀꢀꢀ
支撑板241
30.卡接块25
31.卡接部251
ꢀꢀꢀꢀꢀꢀꢀꢀꢀꢀꢀꢀꢀꢀꢀ
嵌板252
32.铆接件26
33.顶部261
ꢀꢀꢀꢀꢀꢀꢀꢀꢀꢀꢀꢀꢀꢀꢀꢀꢀ
底部262
34.穿伸孔01。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36.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折叠椅架结构,包括:至少三支撑脚1及一设有至少三抱杆室21的连接座2,所述支撑脚1包括一大杆体11、一小杆体12及一弹片13,所述大杆体11套设小杆体12,所述弹片13容设于小杆体12内,所述弹片13具有一凸出小杆体12的凸粒131,所述凸粒131可选择性凸出大杆体11,所述支撑脚1可转动地穿伸于抱杆室21内,所述抱杆室21的侧壁均设有一凸块22,当转动支撑脚1,使凸粒131受到对应的凸块22挤压,所述弹片13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凸粒131缩入大杆体11内,所述小杆体12可于大杆
体11内移动;当转动支撑脚1,使凸粒131远离对应的凸块22,所述弹片13发生弹性恢复,所述凸粒131伸出大杆体11,所述小杆体12不能于大杆体11内移动,所述支撑脚1之间形成相互交叉。
37.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座2的结构设计,所述连接座2形成抱杆室21,相比现有的连接片而言,所述连接座2的承重强度更大,使得本实用新型给胖的人坐时,不容易变形损坏;当需要搬运本实用新型时,可以转动支撑脚1,使小杆体12内的弹片13的凸粒131受到对应的抱杆室21的凸块22挤压,所述弹片13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凸粒131缩入大杆体11内,此时使用者可以使小杆体12缩入大杆体11内,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便于搬运;而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转动支撑脚1,使凸粒131远离对应的凸块22,所述弹片13发生弹性恢复,所述凸粒131伸出大杆体11,所述小杆体12不能于大杆体11内移动,所述支撑脚1之间形成相互交叉,实现定位,整体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
38.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1的数量为四,所述抱杆室21的数量也为四,但是并不以此为限,所述支撑脚1的数量及抱杆室21的数量还可以为三或者五等,所述支撑脚1相互错开后,所述支撑脚1的上端可以固设一供使用者乘坐的布料承载面(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撑脚1的下端形成站立面,所述大杆体11及小杆体12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但不以此为限,还可以采用其它材质;所述大杆体11及小杆体12均形成有供凸粒131穿伸的穿伸孔01。
39.再者,为了便于支撑脚1装入抱杆室21内,所述抱杆室21均形成有一供支撑脚1装入的开口211,所述开口211之间背离设置,所述抱杆室21的横截面为u型,从而让支撑脚1可以从对应的开口211卡入对应的抱杆室21内。
40.进一步,所述凸块22所在的抱杆室21的侧壁下方均可以形成有一由内向外朝下倾斜的斜面212,当所述支撑脚1之间形成相互交叉时,所述支撑脚1抵于斜面212,受到斜面212限位,以限制支撑脚1之间所能形成的交叉角度。
41.接着,所述连接座2可以包括一基座23、一下撑座24及至少三卡接块25,所述抱杆室21设于基座23,所述基座23的下方形成有一组装室231,所述抱杆室21的下方均形成有一上凹口213,所述下撑座24的侧壁凸设有一支撑板241,所述卡接块25位于抱杆室21的面上均凸设有一卡接部251,所述卡接部251与下撑板241具有间距,所述卡接块25于卡接部251的上方均形成有一容设于组装室231内的嵌板252,所述嵌板252被下撑座24的顶部压贴合于组装室231的侧壁,所述支撑脚1均具有一圆孔14,所述卡接部251可转动地卡接入对应的圆孔14内,所述卡接块25及下撑板241嵌设于对应的上凹口213,所述支撑板241撑抵于对应的卡接块25的底部,所述下撑座24的顶部嵌设入组装室231内,所述基座23与下撑座24可拆地固定,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拆装及便于实现支撑脚1可转动地穿伸于抱杆室21内,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块25的数量为四,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卡接块25的数量与支撑脚1的数量相同;其中,所述圆孔14设置于大杆体11。
42.进一步,为了便于实现所述基座23与下撑座24可拆地固定,所述连接座2还可以包括一铆接件26,所述铆接件26穿设基座23的中部及下撑座24的中部,所述铆接件26的顶部261铆接于基座23的上表面,所述铆接件26的底部262铆接于下撑座24的下表面。
43.另外,所述大杆体1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所述小杆体12的横截面可以为d形,即所述小杆体12由一平面和一弧面组成,所述弧面恰贴合于大杆体11内,所述平面与大杆体11内壁存在间距,从而便于小杆体12在大杆体11内顺畅移动。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