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1:40: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进展情况,常常会出现需将某些预制件、结构件进行转运的工况。诸如:因作业面调整,部分结构件、材料等需临时转移存放;某些预制件施工完成后需转运至指定位置;某些周转性材料在循环利用过程中需相应设备转运等等。大中型构件往往须利用设备转运,而对于小型构件,人力搬运则工作量大、作业强度高且进度缓慢,若采用汽车吊 平板车等机械设备则协调繁琐且成本较高,目前也有其他重物转运装置,多利用吊链起升后转移,但其循环速度偏慢,尤其是需转运的构件较多时,则占用时间较长。因此,提出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通过设置转运架,无需机械设备或吊链等其他辅助结构件,即可实现小型构件的转运施工;同时,加快了小型构件的转运速度,有效减少了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量;结合所述顶撑机构,可为小型构件提供水平推力,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摆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在地面上的转运架、设置在所述转运架上且用于防止小型构件摆动的顶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运架上的配重块;
5.所述转运架包括均竖向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排架和第二排架,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排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排架的底部均设置有转运轮;所述配重块挂设在所述第二排架上;
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的下连接杆和两个均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的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布设在所述下连接杆的上方;所述上连接杆上水平设置有把手;所述上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起吊钩;
7.所述顶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顶撑板,所述顶撑板竖向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杆的端部,所述起吊钩和所述顶撑板布设在同一侧,所述顶撑板和所述下连接杆铰接连接。
8.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架包括两个均竖向设置在地面上且对称布设的第一立杆,两个所述第一立杆通过两个第一横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横杆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杆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立杆和两个所述第一横杆一体成型;所述转运轮布设在所述第一立杆的底部。
9.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立杆上的转运轮通过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10.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架包括两个均竖向
设置在地面上且对称布设的第二立杆,两个所述第二立杆通过两个第二横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横杆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杆之间,两个所述第二立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横杆一体成型;所述转运轮布设在所述第二立杆的底部。
11.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杆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立杆上的转运轮通过连接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12.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连接杆对称布设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所述下连接杆通过连接扣与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连接;两个所述上连接杆对称布设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所述上连接杆通过连接扣与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连接。
13.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挂设在下部的所述第二横杆上。
14.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杆的端部竖向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顶撑板和所述安装板通过铰接件连接。
15.上述的一种小型构件转运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杆的端部竖向设置有安装件,所述起吊钩固定在所述安装件上。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运架,无需机械设备或吊链等其他辅助结构件,即可实现小型构件的转运施工;同时,加快了小型构件的转运速度,有效减少了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量;结合所述顶撑机构,可为小型构件提供水平推力,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摆动。
18.2、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上连接杆上的把手,在本转运辅助装置转运过程中,可通过手推或者手拉把手,实现所述本转运辅助装置的移动。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连接杆端部的起吊钩,利用杠杆原理可将小型构件吊起,节省人工,操作方便,且可重复使用。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运架,无需机械设备或吊链等其他辅助结构件,即可实现小型构件的转运施工;同时,加快了小型构件的转运速度,有效减少了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量;结合所述顶撑机构,可为小型构件提供水平推力,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摆动。
2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连接杆和顶撑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小型构件的使用状态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运小型构件的使用状态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配重块;
ꢀꢀꢀꢀꢀꢀꢀꢀꢀꢀꢀꢀ
2—第一立杆;
ꢀꢀꢀꢀꢀꢀꢀꢀꢀꢀ
3—第一横杆;
30.4—转运轮;
ꢀꢀꢀꢀꢀꢀꢀꢀꢀꢀꢀꢀ
5—第一连接板;
ꢀꢀꢀꢀꢀꢀꢀꢀ
6—连接架;
31.7—第二立杆;
ꢀꢀꢀꢀꢀꢀꢀꢀꢀꢀ
8—第二横杆;
ꢀꢀꢀꢀꢀꢀꢀꢀꢀꢀ
9—第二连接板;
32.10—连接扣;
ꢀꢀꢀꢀꢀꢀꢀꢀꢀꢀꢀ
11—下连接杆;
ꢀꢀꢀꢀꢀꢀꢀꢀꢀ
12—上连接杆;
33.13—把手;
ꢀꢀꢀꢀꢀꢀꢀꢀꢀꢀꢀꢀꢀ
14—小型构件;
ꢀꢀꢀꢀꢀꢀꢀꢀꢀ
15—顶撑板;
34.16—安装板;
ꢀꢀꢀꢀꢀꢀꢀꢀꢀꢀꢀ
17—铰接件;
ꢀꢀꢀꢀꢀꢀꢀꢀꢀꢀꢀ
18—起吊钩;
35.19—安装件;
ꢀꢀꢀꢀꢀꢀꢀꢀꢀꢀꢀ
20—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3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设置在地面上的转运架、设置在所述转运架上且用于防止小型构件14摆动的顶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运架上的配重块1;
37.所述转运架包括均竖向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排架和第二排架,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排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排架的底部均设置有转运轮4;所述配重块1挂设在所述第二排架上;
38.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均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的下连接杆11和两个均斜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的上连接杆12,所述上连接杆12布设在所述下连接杆11的上方;所述上连接杆12上水平设置有把手13;所述上连接杆12的端部设置有起吊钩18;
39.所述顶撑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顶撑板15,所述顶撑板15竖向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杆11的端部,所述起吊钩18和所述顶撑板15布设在同一侧,所述顶撑板15和所述下连接杆11铰接连接。
40.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转运架,无需机械设备或吊链等其他辅助结构件,即可实现小型构件的转运施工;同时,加快了小型构件的转运速度,有效减少了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量;结合所述顶撑机构,可为小型构件14提供水平推力,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摆动。
41.其中,利用上连接杆12上的把手13,在本转运辅助装置转运过程中,可通过手推或者手拉把手13,实现所述本转运辅助装置的移动。
42.另外,通过上连接杆12端部的起吊钩18,利用杠杆原理可将小型构件14吊起,节省人工,操作方便,且可重复使用。
4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架包括两个均竖向设置在地面上且对称布设的第一立杆2,两个所述第一立杆2通过两个第一横杆3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横杆3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杆2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立杆2和两个所述第一横杆3一体成型;所述转运轮4布设在所述第一立杆2的底部。
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2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立杆2上的转运轮4通过连接架6与所述第一连接板5连接。
4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利用螺栓将所述第一连接板5和所述连接架6连接起来,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通孔,所述连接架6上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通孔。
4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架包括两个均竖向设置在地面上且对称布设的第二立杆7,两个所述第二立杆7通过两个第二横杆8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横杆8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杆7之间,两个所述第二立杆7和两个所述第二横杆8一体成型;所述转运轮4布设在所述第二立杆7的底部。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杆7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二立杆7上的
转运轮4通过连接架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9连接。
4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利用螺栓将所述第二连接板9和所述连接架6连接起来,所述第二连接板9上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通孔,所述连接架6上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通孔。
4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下连接杆11对称布设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所述下连接杆11通过连接扣10与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连接;两个所述上连接杆12对称布设在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之间,所述上连接杆12通过连接扣10与所述第一排架和所述第二排架连接。
50.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1挂设在下部的所述第二横杆8上。
5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配重块1可选用配重沙袋,由数个装有半袋沙子的普通编织袋扎紧后,放置于所述第二排架的第二横杆8上,放置时为保证本转运辅助装置的稳定性,所述配重块1应在所述第二横杆8的两侧均匀布设。
5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杆11的端部竖向设置有安装板16,所述顶撑板15和所述安装板16通过铰接件17连接。
5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杆12的端部竖向设置有安装件19,所述起吊钩18固定在所述安装件19上。
5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本转运辅助装置推进至需转运的小型构件14的放置处,以所述第一排架下方的转运轮4为中心,人工抬升所述第二排架使起吊钩18的高度下降,利用吊绳20将起吊钩18与小型构件14连接后,人工缓慢压低所述第二排架,使所述第二排架上的转运轮4与地面接触,同时使小型构件14脱离地面,在所述第二排架上的第二立杆7上放置配重块1,放置配重块1时,需有人按压住所述第二排架,放置本转运辅助装置翻倒,确保转运辅助装置前后平衡;如图5所示,再由人工手扶上连接杆12和把手13,如图6所示,将连接有小型构件14的本转运辅助装置推动其至指定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按压所述第二排架的同时,逐个取下配重块1,并缓慢减小按压力,使所述第二排架起升、小型构件14缓缓降落至地面,解开吊绳20后,放平本转运辅助装置,准备下一循环转运。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