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锂电池模组及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1:3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模组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电池在各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装置以及船舶轨道交通等。尤其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锂电池的运用更加广泛。
3.现有的锂电池通常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电池腔,电池腔内设有锂电池组,锂电池组包括两个镍片和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按照输出规格要求排列为一电池组,两个镍片分别安装在电池组的相对两侧并与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相连。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上述镍片通常采用点焊的方式与电池单体的正/负极连接,由于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两端的外部镀层没有统一的材质标准,在镍片点焊时,因镀层与镍片之间的材质不同,其对应的熔点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镍片和电池的正负极点焊时加工困难,其制得的锂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脱焊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锂电池的加工和维修,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模组及锂电池,其方便镍片与电池组进行拆装,降低锂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脱焊的情况。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锂电池模组,包括支架、两个镍片组件和多个电池单体,所述支架内开设有一电池腔,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电池腔内均匀排列为一电池组,两个所述镍片组件通过所述支架压紧在所述电池组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镍片组件包括一镍片本体,所述镍片本体与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和/或负极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将电池单体串联或并联为一电池组,利用支架将镍片组件压紧在电池组的相对两侧,使得镍片本体和电池单体的正极和/或负极抵接,该压紧的连接方式操作简单并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能有效降低其制得的锂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脱焊的情况;此外,当锂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分别对电池单体和镍片本体进行检修或更换,方便维修。
9.优选的,所述镍片组件还包括多个弹簧,所述弹簧和所述电池单体一一对应,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镍片本体在远离所述电池单体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相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镍片组件上连接有和电池单体一一对应的弹簧,弹簧和支架相抵,支架将镍片组件压紧在电池组的两侧,弹簧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后,弹簧的弹力将镍片本体推向电池组的两侧,可使镍片本体和电池组的两侧紧贴,保证电池组和镍片本体连接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镍片本体包括多个抵接片和多个连接杆,所述抵接片和所述电池单体一一对应,所述弹簧对应连接在所述抵接片上,所述抵接片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为
一整体。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抵接片抵接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侧,每个弹簧作用于一个抵接片,可保证每个电池单体的一侧均能通过弹簧和一个抵接片相抵,抵接片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整体,可将多个电池单体连接为一电池组。
13.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安装锂电池模组时,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接,方便锂电池模组的安装。当锂电池模组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拆开,检修更换电池单体或镍片组件,方便维修。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接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形成所述电池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形成电池腔,电池组和镍片组件安装在电池腔内,由此为电池组和镍片组件提供安装空间。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间隔设有多个贴合所述电池单体周面的弧形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上设有和电池单体周面贴合的弧形板,弧形板可将电池单体限位在电池腔内,使电池单体不易发生倾斜而导致和抵接板脱离的情况。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0.一种锂电池,包括外壳和多个上述的锂电池模组,所述外壳内开设有一空腔,所述锂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空腔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壳可使锂电池根据所需规格要求设定连接锂电池模组形成一个整体后进行使用。
22.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箱体和盖体,所述空腔开设在所述箱体中,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箱体的一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锂电池模组安装在箱体的空腔内,箱体和盖体盖合,方便锂电池的安装。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打开盖体取出内部结构进行检修,方便维修。
24.优选的,所述外壳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压紧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限位环将所述锂电池模组限位在所述空腔内。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锂电池模组安装在空腔内,通过限位环将锂电池模组限位在空腔内,不易发生锂电池模组在空腔内移动或倾斜的情况,保证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锂电池模组连接的稳定性。
26.优选的,每两个相邻所述锂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一绝缘垫。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垫设在每两个相邻锂电池模组之间,可隔绝两个相邻的锂电池模组,可对每一个锂电池模组起绝缘保护作用,使两个相邻的锂电池模组之间不易发生接触短路的情况。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本技术的锂电池模组通过压紧的连接方式将镍片组件和电池组连接,方便该锂电池模组的加工和维修,使用过程中也不易发生镍片本体脱离电池组两侧的情况。
30.2.本技术的镍片组件上连接有和电池单体一一对应的弹簧,通过支架抵压弹簧,利用弹簧的形变产生的弹力将镍片本体压紧在电池组两侧,其结构简单,保证电池组和镍片本体连接的稳定性。
31.3.本技术的镍片本体包括和电池单体一一对应的抵接片,弹簧对应连接在抵接片上,使每个弹簧作用于一个抵接片,保证每个抵接片和电池单体一侧的抵接,抵接片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整体,可将多个电池单体连接为一电池组。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锂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锂电池模组的局部爆炸图一。
34.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锂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锂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3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锂电池的局部爆炸图一。
38.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第一壳体;111、第一凹槽;1111、圆形槽;112、第一柱体;1121、卡接槽;113、弧形板;12、第二壳体;121、第二凹槽;122、第二柱体;1221、卡接凸起;2、镍片组件;21、镍片本体;211、抵接片;212、连接杆;22、弹簧;3、电池单体;4、电池腔;5、电池组;6、外壳;61、箱体;611、缺口;62、盖体;7、锂电池模组;8、绝缘垫;9、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实施例一
41.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一种锂电池模组7,参见图1,包括支架1、两个镍片组件2和多个电池单体3。
42.支架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二壳体12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21,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接时,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对接形成一个电池腔4。多个电池单体3均匀排列为一电池组5安装在电池腔4内。本实施例具体以一个锂电池模组7包括二十个电池单体3为例加以说明,该二十个电池单体3均匀排列成方阵型电池组5。镍片组件2在电池组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镍片组件2分别通过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压紧在电池组5的相对两侧。
43.该压紧的连接方式操作简单并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能有效降低其制得的锂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脱焊的情况。此外,当锂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分别对电池单体3和镍片本体21进行检修或更换,方便维修。
44.结合图2,每个镍片组件2包括镍片本体21和多个弹簧22,镍片本体21与电池单体3的正极和/或负极抵接,弹簧22的一端连接在镍片本体21远离电池单体3的一侧,弹簧22的另一端和第一壳体11相抵,弹簧22和电池单体3一一对应。通过镍片本体21和电池单体3抵接,将电池单体3串联或并联为一电池组5。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抵压弹簧22,弹簧22的弹力将镍片本体21推向电池组5的一侧,可使镍片本体21和电池组5紧贴,保证电池组5和镍片本体21连接的稳定性。
45.结合图3,镍片本体21包括多个抵接片211和多个连接杆212,抵接片211和电池单体3一一对应,弹簧22对应连接在抵接片211上,连接杆212将抵接片211连接为一整体,本实施例抵接片211和连接杆212一体成型。每个弹簧22作用于一个抵接片211,可保证每个电池
单体3的一侧均能通过弹簧22和一个抵接片211相抵,保证了抵接的稳定性。抵接片211之间通过连接杆212连接为一整体,可将多个电池单体3连接为一电池组5。
46.参见图4,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凹槽111为例加以说明。第一凹槽111由多个互相连通的圆形槽1111构成,该圆形槽1111与电池单体3一一对应。电池单体3对应卡接在圆形槽1111内,抵接片211限位在圆形槽1111的槽底面与电池单体3的正极/负极之间,且圆形槽1111的侧壁可与电池单体3的周面紧贴,由此实现对电池单体3和镍片组件2进行限位,减少电池单体3的移动,阻止电池单体3的正负极与抵接片211发生脱离或错位。
47.第一壳体11上设有第一柱体112,第二壳体12上设有第二柱体122,第一柱体112上开设有卡接槽1121,第二柱体122上设有和卡接槽1121对应的卡接凸起1221,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安装为一整体时,可将卡接凸起1221和卡接槽1121对接,方便安装。
48.另外,第一壳体11上的一侧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弧形板113,弧形板113和电池单体3的周面相贴合,弧形板113可将电池单体3限位在电池腔4内,使电池单体3不易发生倾斜而导致和抵接板脱离的情况。
49.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锂电池模组7的实施原理为:
50.安装锂电池模组7:将两个镍片组件2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圆形槽1111内,将多个电池单体3照输出规格要求均匀排列成电的池组安装进第一壳体11的圆形槽1111内,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第一柱体112和第二柱体122卡接,由此将电池组5和镍片组件2压紧,电池组5的相对两侧均与镍片组件2相抵,由此一个锂电池模组7组装完成,该组装方式简单方便,减少安装时间。
51.使用锂电池模组7:锂电池模组7使用过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圆形槽1111分别对两个镍片组件2的弹簧22进行挤压,弹簧22的弹力将抵接片211推向电池组5的相对两侧,使抵接片211和电池单体3的正和/或负极紧贴,圆形槽1111的侧壁与电池单体3的周面紧贴,进而对电池单体3和镍片组件2进行限位。第一壳体11上连接的弧形板113贴合在电池单体3的外侧进一步增加电池单体3的稳定性,减少电池单体3的移动,由此能有效阻止电池单体3的正负极与抵接片211发生脱离或错位。
52.维修锂电池模组7:当锂电池模组7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拆开,取出电池单体3和镍片组件2进行检修或替换,该维修方式简单方便。
53.实施例二
54.本技术实施例二还公开一种锂电池,参见图5,包括外壳6和多个上述锂电池模组7。
55.外壳6包括箱体61和盖体62,箱体61内开设有空腔,盖体62盖合在箱体61的一侧,箱体61和盖体62可通过栓接、卡接等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箱体61和盖体62通过螺栓连接。多个锂电池模组7安装在空腔内,本实施例以两个锂电池模组7为例进行说明。
56.两个锂电池模组7可通过栓接、卡接等方式安装在箱体61的空腔内,本实施例中两个锂电池模组7具体采用卡接的方式,其能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安装效率。两个锂电池模组7之间安装有一绝缘垫8,绝缘垫8可隔绝两个相邻的锂电池模组7,可对每一个锂电池模组7起绝缘保护作用,减少两个相邻的锂电池模组7之间发生接触短路的情况。
57.参见图6,外壳6还包括一个限位环9,箱体61和盖体62上均开设有和限位环9卡接
的缺口611,限位环9压紧在箱体61和盖体62之间,限位环9的内壁和锂电池模组7的外侧紧贴,限位环9将锂电池模组7限位在空腔内,不易发生锂电池模组7在空腔内移动或倾斜的情况,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保证锂电池模组7连接的稳定性。
58.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锂电池的实施原理为:
59.安装锂电池:按照输出规格要求连接多个上述的锂电池模组7,两个锂电池模组7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卡接时将一个绝缘垫8安装在两个锂电池模组7之间,将限位环9安装在一锂电池模组7的外侧,使限位环9的内壁与锂电池模组7的外侧紧贴,由此多个锂电池模组7形成一个整体,将该整体置于空腔内,将箱体61与盖体62盖合并通过螺栓连接,使组装锂电池的方式方便快捷。
60.使用锂电池:限位环9将锂电池模组7限位在空腔内,不易发生锂电池模组7在空腔内移动或倾斜的情况,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保证锂电池模组7连接的稳定性。
61.维修锂电池:锂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箱体61和盖体62拆开,将锂电池模组7取出,拆解锂电池模组7进行维修,该维修方式方便。
6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