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0:28: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桩基静载试验是运用在工程上对桩基承载力检测的一项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作为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为依据。一般情况下,桩基静载试验的成果数据,如单桩承载力、沉降量等均认为是准确、可靠的,这已为无数的工程实例证明。
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静载试验装置在对桩基进行压力测试时,一般都是直接对桩基进行施加压力,而在到达桩基在最大承载压力后任会对桩基施加压力,非常容易导致桩基受损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包括桩基和承载板,桩基埋入土内,承载板设置在桩基的顶部,桩基的顶部壁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为矩形结构的槽,承载板的底部壁面对应限位槽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为矩形结构的块,限位块位于限位槽的位置,桩基的顶部壁面开设有两个定位螺槽,定位螺槽为内部带有螺纹的圆柱形槽,承载板上对应定位螺槽的位置同样开设有定位螺槽,承载板上的定位螺槽内活动安装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与定位螺槽螺纹连接,定位螺栓向下延伸至桩基内部的定位螺槽内,承载板的顶部壁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为矩形结构,承载板的底部壁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检测杆,检测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承载板的顶部壁面对应检测杆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指示灯,指示灯与压力感应器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检测杆上以及刻度上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刻度。
6.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通过限位块和定位螺栓固定安装在桩基上。
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调节块,两个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壁面上从上到下等距开设有多个调节孔。
8.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孔贯穿了限位板的外侧壁与限位板的内部连通,两个调节块相远离的一侧壁面上同样开设有一个调节孔,且调节块上调节孔的位置与限位板上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
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上对应调节块上调节孔位置的调节孔内活动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杆为圆柱形结构,调节杆延伸至调节块的内部。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由于桩基上开设有限位槽,而承载板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块,承载板通过限位块在桩基上被定位,同时桩基和承载板上均开设有定位螺槽,承载板上安装有定位螺栓,在定位螺槽的内部使得承载板被固定在桩基上,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限位板,将配重块放在承载板上,通过限位板对承载板进行限位,而承载板上安装有检测杆,检测杆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感应器,通过不断向承载板上放置配重块可增大承载板对桩基的压力,由于检测杆上和桩基上均开设有刻度,通过观察刻度与外界参照物可观察到桩基在承载板压力下向下移动的距离,且检测杆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感应器,当桩基带动检测杆移动的距离过大时,检测杆底部的压力感应器就会与地面相接触,当压力感应器与地面相接触后压力感应器就会被触发,压力感应器被触发后就会启动指示灯,操作人员即可观察到桩基的压力承载极限,从而停止向承载板上放置配重块,通过测量此时承载板上配重块的重量即可得到此时桩基的承载力,进而达到了操作简单,且并在桩基极限压力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的效果。
13.(2)、该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由于限位板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活动安装有调节块,根据限位板内配重块的数量可将调节块向上提起,然后将调节杆安装在调节孔内对调节块进行限位,此时限位板的高度就会被调节块延长,从而使得限位板的内部可放置更多的配重块,避免了因为放置的配重块高度过大导致配重块从限位板内脱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图。
19.图例说明:
20.1、桩基;2、承载板;3、限位槽;4、限位块;5、定位螺槽;6、定位螺栓;7、限位板;8、检测杆;9、压力感应器;10、指示灯;11、刻度;12、配重块;13、安装槽;14、调节块;15、调节孔;16、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种桩基检测用静载试验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桩基1和承载板2,桩基1埋入土内,承载板2为矩形结构的板,承载板2设置在桩基1的顶部,桩基1的顶部壁面开设有限位槽3,限位槽3为矩形结构的槽,承载板2的底部壁面对应限位槽3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限位块4为矩形结构的块,限位块4位于限位槽3的位置,桩基1的顶部壁面开设有两个定位螺槽5,定位螺槽5为内部带有螺纹的圆柱形槽,承载板2上对应定位螺槽5的位置同样开设有定位螺槽5,承载板2上的定位螺槽5内活动安装有定位螺栓6,定位螺栓6与定位螺槽5螺纹连接,定位螺栓6向下延伸至桩基1内部的定位螺槽5内,承载板2通过限位块4和定位螺栓6固定安装在桩基1上,承载板2的顶部壁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7,限位板7为矩形结构的杆,限位板7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12,配重块12为矩形结构,承载板2的底部壁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检测杆8,检测杆8为圆柱形结构的杆,检测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感应器9,压力感应器9为圆柱形结构,承载板2的顶部壁面对应检测杆8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指示灯10,指示灯10与压力感应器9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检测杆8上以及刻度11上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刻度11。
23.限位板7的顶部壁面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为矩形结构的槽,两个安装槽13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调节块14,调节块14为矩形结构的板,两个限位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壁面上从上到下等距开设有多个调节孔15,调节孔15为圆形的孔,调节孔15贯穿了限位板7的外侧壁与限位板7的内部连通,两个调节块14相远离的一侧壁面上同样开设有一个调节孔15,且调节块14上调节孔15的位置与限位板7上调节孔15的位置相对应,限位板7上对应调节块14上调节孔15位置的调节孔15内活动安装有调节杆16,调节杆16为圆柱形结构,调节杆16延伸至调节块14的内部。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5.在使用时,由于桩基1上开设有限位槽3,而承载板2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块4,承载板2通过限位块4在桩基1上被定位,同时桩基1和承载板2上均开设有定位螺槽5,承载板2上安装有定位螺栓6,在定位螺槽5的内部使得承载板2被固定在桩基1上,承载板2的顶部安装有限位板7,将配重块12放在承载板2上,通过限位板7对承载板2进行限位,而承载板2上安装有检测杆8,检测杆8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感应器9,通过不断向承载板2上放置配重块12可增大承载板2对桩基1的压力,由于检测杆8上和桩基1上均开设有刻度11,通过观察刻度11与外界参照物可观察到桩基1在承载板2压力下向下移动的距离,且检测杆8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感应器9,当桩基1带动检测杆8移动的距离过大时,检测杆8底部的压力感应器9就会与地面相接触,当压力感应器9与地面相接触后压力感应器9就会被触发,压力感应器9被触发后就会启动指示灯10,操作人员即可观察到桩基1的压力承载极限,从而停止向承载板2上放置配重块12,通过测量此时承载板2上配重块12的重量即可得到此时桩基1的承载力,进而达到了操作简单,且并在桩基1极限压力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的效果。
26.由于限位板7上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活动安装有调节块14,根据限位板7内配重块12的数量可将调节块14向上提起,然后将调节杆16安装在调节孔15内对调节块14进行限位,此时限位板7的高度就会被调节块14延长,从而使得限位板7的内部可放置更多的配重块12,避免了因为放置的配重块12高度过大导致配重块12从限位板7内脱落的情况
发生。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