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结构及沤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25 20:56: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沤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结构及沤肥系统。


背景技术:

2.蔬菜废弃物,俗称尾菜,是指新鲜蔬菜在采收、流通、出售等过程产生的根、茎、叶、果等废弃物以及随着季节性蔬菜价格波动造成无法运输销售的剩菜,其产生量约占蔬菜产量的35%以上。对于蔬菜种植区,每年产生大量尾菜,尾菜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有机质,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处理,会导致尾菜腐烂变质后污染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对蔬菜行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常见的尾菜处理主要以直接还田和饲料化为主,直接还田存在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的风险,饲料化成本较高,处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结构及沤肥系统,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结构,包括沤肥池和设置于沤肥池顶部的大棚;所述沤肥池呈矩形,沤肥池的底部依次设置防水层、导热层、加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大棚包括支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架与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
6.防水层用于避免沤肥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下渗污染地下水源,导热层用于传递加热层的热量,避免加热层直接与防水层接触,持续高温影响防水层的防水性能,加热层为沤肥制作提供热量,提升沤肥制作效率和质量,保温层可避免热量向下传递散失,沤肥池顶部设置大棚,取代薄膜覆盖沤肥池表面,大棚保温防雨水效果更好,可反复利用,节能环保。
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拱架和设置于拱架两端的连接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转轴、以及对应设置于沤肥池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盖合件,所述盖合件呈u形,所述盖合件上相互平行的侧壁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放置转杆的通孔,所述转杆上垂直设置的固定杆沿盖合件的u形槽穿出,所述转杆的端部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杆和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固定杆和滑杆分别与支架两侧的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8.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支撑杆转动,从而带动支架向第一支撑部一侧移动,露出沤肥池便于沤肥制作过程中前期填入尾菜、中期搅拌和后期取肥,便于机械化操作,提升沤肥制作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分别套设于固定杆和滑杆上,连接杆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杆和滑杆均设有与连接孔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固定杆和滑杆螺栓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盖合件的背板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背板两侧平行的侧壁设置延伸部,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与延伸部适配的挡板,所述延伸部与挡板通过螺栓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沤肥池宽2m,深1.5m,长20-30m。不同长度的沤肥池容量不同,适用于不同季节的蔬菜产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大小的沤肥池。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采用薄膜。
13.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层的热源采用电热丝。
14.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采用泡沫材料。
15.一种包含上述沤肥结构的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系统,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尾菜收集区、沤肥区、晾晒区和筛分区,所述筛分区内设置筛床,所述沤肥区内间隔设置多个沤肥结构。尾菜收集区用于集中收集尾菜,并将尾菜输送至沤肥区,沤肥区内设置多个沤肥结构,可同时处理大量尾菜,沤肥制作完成输送至晾晒区,充分晾干沤肥内的水分,再通过筛分区内的筛床将结块的沤肥打碎,并将混入沤肥的杂物筛除,从而得到优质有机废料,可直接返施于周边农田。
16.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结构,通过在沤肥池底部依次设置防水层、导热层、加热层和保温层,提升沤肥制作效率和质量,避免沤肥污染地下水源,沤肥池顶部设置大棚,提升保温和防雨水性能,本实用新型利用尾菜制作沤肥,避免尾菜腐烂污染环境,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18.2.大棚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大棚的反复利用,支架可随转杆转动至第一支撑部一侧,便于沤肥制作前期填料、中期搅拌和后期取肥,适用于机械操作,提升沤肥制作效率,节能环保。
19.3.以沤肥结构为基础建立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系统,通过尾菜收集区收集周边地区的尾菜,将大量尾菜输送至沤肥区,沤肥区间隔设置多个沤肥结构,可同时消耗大量尾菜,避免尾菜堆积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制成沤肥输送至晾晒区,充分晾干沤肥内的水分,通过筛分区内的筛床将结块的沤肥打碎并筛除杂质,从而得到优质有机肥。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沤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的机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杆与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沤肥系统的流程框图。
26.图中:1-沤肥池;11-防水层;12-导热层;13-加热层;14-保温层;2-大棚;21-支架;211-拱架;212-连接杆;213-连接孔;22-第一支撑部;221-第一支撑杆;222-盖合件;23-第二支撑部;231第二支撑杆,232-滑杆;24-转杆;241-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一种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结构及沤肥系统,通过将尾菜收集输送至沤肥结构制作沤肥,在通过沤肥系统进一步加工,将沤肥制成优质有机肥料,直接施加至周边农田。
29.参照图1,沤肥结构,包括沤肥池1和设置于沤肥池顶部的大棚2,沤肥池1呈矩形并竖向延伸至地下,沤肥池1的深度优选1.5m,宽度优选2m,长度优选20-30米,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尺寸不同的沤肥池1,以便适应不同季节不同种类蔬菜的产量差异,沤肥池1底部向下依次设置防水层11、导热层12、加热层13和保温层14,防水层11用于防止沤肥制作过程中尾菜的水分析出下渗污染地下水源,防水层11可采用薄膜,导热层12用于传递加热层产生的热量,同时防止防水层11直接与热源接触,温度过高影响防水层11的防水效果,导热层下方12为加热层12,加热层12为沤肥池1提供热量,提升沤肥制作效率,加热层13的热源优选电热丝,通过连接至沤肥池1外部供电加热,为了提升加热效率1,在加热层13的底部设置保温层14,防止加热层13的热量向下散失,保温层优选泡沫材料;大棚2设置于沤肥池1的顶部,取代原有的薄膜覆盖,提升保温效果。
30.为了便于沤肥池1前期提填入尾菜、中期搅拌和后期取肥,将大棚2设计为活动连接结构,具体的,大棚2包括包括支架21和支撑组件;(参照图2)支架21包括上部拱架211,以及固定于拱架211两端的连接杆212,两侧连接杆212平行且竖向设置,其上水平设置连接孔213;(参照图3-5)支撑组件包括转杆24、驱动电机、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3,多个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3均匀间隔且相对设置于沤肥池1长度方向的两侧,其中,第一支撑部22由第一支撑杆221和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21顶部的盖合件222组成,盖合件222呈u形,盖合件222的背板与第一支撑杆221的一侧铰接,盖合件222平行的侧板设置延伸部,第一支撑杆221与延伸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挡片,延伸部与挡片通过螺栓固定,盖合件222两侧的平行侧板与第一支撑杆221连接的位置设置用于放置转杆24的通孔,通孔尺寸与转杆适配,多个第一支撑部22通过转杆24连接,并且转杆24垂直设有固定杆241,固定杆241沿盖合件222的u型槽穿出,且固定杆241设有与连接杆212的连接孔213位置对应的通孔,固定杆241的截面形状与连接杆212适配,且尺寸小于连接杆212,从而连接杆212套设于固定杆241并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转杆24的端部设置驱动电机,第二支撑部23包括第二支撑杆231和与第二支撑杆231滑动连接滑杆232,滑杆232的截面形状与连接杆212适配,且尺寸小于连接杆212,使得连接杆212可套设于滑232杆上。
31.参照图6,一种采用上述沤肥结构的沤肥系统,包括尾菜收集区、沤肥区,晾晒区和筛分区,尾菜收集区用于集中收集周边地区的尾菜,再将收集的尾菜输送至沤肥区,沤肥区内设置间隔设置多个沤肥结构,沤肥结构的宽度方向之间间隔距离优选10米,便于通过机械设备填料、搅拌和取料,沤肥区制作的沤肥输送至晾晒区,进一步晾干沤肥内的水分,将沤肥均匀设置于晾晒区内,晾干水分后的沤肥结块较多,且大小不一,将晾晒完成的肥料输送至筛分区,通过筛床将沤肥块打碎,并将沤肥内混入的杂物筛除,从而得到可直接施入田间的优质有机肥料。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尾菜处理的沤肥结构及沤肥系统,通过尾菜收集区收集尾菜,并将尾菜导入沤肥结构制作沤肥,沤肥结构中设置热源,提升沤肥的制作效率,防水层有效避免沤肥中的液体下渗污染地下水,沤肥池顶部设置大棚,增加沤肥结构的保温性能,同时,大棚采用活动连接结构,便于沤肥制作过程中前期填料、中期搅拌和后期取肥,沤肥系统中通过尾菜收集区收集尾菜,并将收集的尾菜输送至沤肥区,通过多个沤肥结构制
作沤肥,将制成的沤肥输送至晾晒区晾干水分,晾晒后的沤肥通过筛分区破碎,并筛除杂物,从而得到优质有机肥料。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尾菜制作沤肥,实现资源再利用,避免环境污染,沤肥制作效率高,制作成本低廉,制成的沤肥肥料可直接返施于周边农田。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