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扇的制作方法

2022-05-25 18:3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扇。


背景技术:

2.扇子是日常生活的常备物品,天热时给人们带来凉风,经济环保,传统的手动的手持式折叠扇子,是通过手摇动扇柄带动扇面摆动,从而引起气流。
3.现有技术中,折叠扇通常都是由扇面及扇柄构成,其在折叠后,仅仅通过扇柄对扇面的支撑,其对扇面无法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受到外部挤压时,较易损坏,而且扇柄与扇面的总体长度较长,携带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扇在折叠后,仅仅通过扇柄对扇面的支撑,其无法达到较好的对扇面防护的效果,受到外部挤压时,还是较易损坏,而且扇柄与扇面的总体长度较长,携带较为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折叠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扇,包括用于打开和收起的扇本体,所述扇本体包括扇面和连接所述扇面的侧边,所述折叠扇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腔室用于容纳经收起后的所述扇本体,并且所述套筒沿长度方向设有导轨;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扇本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带动所述扇本体沿所述导轨往复运动;以及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扇本体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筒/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当所述扇本体经由所述滑动块沿所述导轨从所述腔室推出后,所述连接带被张紧带动所述扇本体的侧边相互分离以展开所述扇面。
6.可选地,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带从所述套筒的外部穿入与所述滑动块连接。
7.可选地,所述连接带与所述扇本体的侧边通过点连接或线连接或面连接。
8.可选地,所述扇本体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滑动块处于第一位置;所述扇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滑动块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处和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滑动块对应的所述套筒上均设有限位部。
9.可选地,所述限位部设置为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通过压接固定所述滑动块。
10.可选地,所述腔室的开口处设有过渡部,用于减小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开口的摩擦。
11.可选地,所述滑动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扇面打开的角度大于等于180
°

12.可选地,所述导轨与所述扇本体的长度的比值处于1.0至2.0的范围内。
13.可选地,所述导轨与所述套筒的长度的比值处于0.3至0.9的范围内。
14.可选地,所述导轨与所述套筒的长度的比值为0.5。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扇,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该折叠扇,通过套筒、滑动块、扇本体及连接带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作为折叠扇
使用,并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扇本体折叠并收纳进套筒内部,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扇本体的防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缩短整体长度,便于携带,且构成较为简单,使用方便。
17.该折叠扇,通过设置限位部,可以提高滑动块推出止住时或收起止住时的稳定性,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扇本体的防护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缩短整体长度,便于携带,同时使用的稳定性好,构成较为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折叠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套筒与滑动块的侧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1套筒、2滑动块、3扇本体、4连接带、5弹性金属片、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至图2所示,折叠扇包括套筒1、滑动块2、收纳于套筒1的腔室内并处于收起状态的扇本体3,以及连接带4。其中,套筒1内沿其长度方向(图中的竖直方向)设有导轨(未示出)。滑动块2位于套筒1的表面,并活动地与导轨连接,并且滑动块2与扇本体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带动扇本体3沿导轨往复运动。扇本体3可用于打开和收起,并且包括扇面和两个侧边。扇本体3的侧边以面连接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到连接带的第一端,连接带4的第二端与套筒1固定连接。
24.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带的第二端从套筒的外部通过其底部或侧面的孔传入到套筒的内部并与滑动块固定连接。当滑动块上移时,带动连接带的第二端上移,同时连接带的第一端带动扇本体的侧边分离从而展开扇面。应当理解的是,相比图示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扇面打开的角度较大。例如,扇面打开的角度大于等于180
°
,优选地,扇面打开的角度大于270
°
或者接近360
°

25.在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带与扇本体的侧边通过点连接或线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26.图示实施例中,扇本体3处于收起状态,此时,滑动块2处于图示中的套筒1的下半部分,即处于第一位置;当扇本体3经由滑动块2推出至腔室的开口6处附近,滑动块2处于第二位置。上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对应的套筒上设有限位部。在图示实施例中,限位部设置为弹性金属片5。另外,弹性金属片5设置在腔室内且与导轨处于不同的表面上。
27.通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对应处设置弹性金属片5可以使得滑动块2被压接而相对固定,从而提高其稳定性。换言之,弹性金属片5可以通过弹性挤压滑动块2,使其在推出止住或收起止住时,滑动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图示实施例中,滑动块2表面形状为矩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块设置为梯形、圆形、椭圆形,或易于人体工程学的其他形状。
28.此外,在打开和收起扇本体的过程中,与扇本体3接触的腔室的开口6处设有过渡部(未示出)。该过渡部用于减小连接带4与开口6的摩擦。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部设为光滑的圆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部设为固定在套筒1上的滚动轴承。
29.图中的套筒1为矩形,其长边对应其长度方向。在替代实施例中,套筒设置为圆柱体、截头圆锥,或者易于人体工程学的其他形状。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与扇本体的长度的比值α处于1.0至2.0的范围内。优选地,导轨与扇本体的长度一致,即比值为1.0。此时,折叠扇的结构更加紧凑,以便于携带。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与套筒的长度的比值β处于0.3至0.9的范围内。优选地,尤其对于连接带的第二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时,导轨与套筒的长度的比值为0.5。此时,折叠扇的结构更加符合实际使用的习惯。
32.应当理解的是,导轨与扇本体的长度的比值α和导轨与套筒的长度的比值β可以根据实际制作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
33.在本技术的图示实施例中,使用折叠扇时,手握持套筒1,并用手指推动滑动块2,此时滑动块2带动扇本体3上移,扇本体3在上移的同时,通过连接带4向下拉动,将扇本体3的两个侧边分离,从而使得扇面展开。此时,滑动块2处于第二位置。当使用完成后,用手指推动滑动块2,使其下移,从而带动扇本体3向下并收纳进入套筒1的腔室内,完成对扇本体3的收纳。此时,滑动块2处于第一位置。
34.通过上述设置,套筒对扇面进行较好的防护,并且收起后的折叠扇整体长度适宜,便于携带。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