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2022-05-21 14:10: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bean中;服务端基于apache cxf技术使用endpoint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
12.厂商依据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
1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客户端web页面,根据业务数据需求可视化地配置接口调用地址、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其中,接口调用参数包括业务数据参数字段名称messagetag、用于标识具体业务操作的业务类型参数字段名称messagetypetag、流水号数据参数字段名称messageidtag。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基于apache cxf技术使用endpoint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时,将编译好的webservice接口发布到spring服务上,然后调用webservice的wsdl地址确认webservice接口已发布。
15.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接口调用方法,在参数配置时可以根据第三方的调用习惯或者自己的命名喜好进行定制配置,以求在配置调用时第三方不需要改动调用接口。
1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参数配置时,配置多组配置参数,每组配置参数对应一类webservice接口,多类webservice接口依次被动态发布。
17.在一个实施例中,厂商实时监听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当webservice接口与自身服务接口匹配时,通过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
18.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系统,包括数据平台和厂商,其中,数据平台包括客户端和服务端;
19.所述客户端用于通过web页面提供参数配置界面,还用于接收用户通过参数配置界面配置的接口调用地址、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形成配置参数;
20.所述服务端用于获取客户端配置的配置参数后,依据配置参数动态生成.java文件,并且根据.java文件编译能够被识别的.class文件,对应不同类的webservice接口;
21.所述服务端还用于基于spring boot框架将webservice接口对应的.class文件动态注册到sparing bean中;还用于基于apache cxf技术使用endpoint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
22.所述厂商用于实时监听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当webservice接口与自身服务接口匹配时,通过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4.通过在客户端配置接口调用地址url、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形成不同接口类对应的配置参数,然后根据配置参数生成接口对应的.class文件,并结合基于spring boot集成apache cxf框架实现不同接口的动态发布,这样不同的厂商不需要修改接口调用地址,通过实时监听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当webservice接口与自身服务接口匹配时,通过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该方式可以适配各种类型厂商接口,提升接口的对接效率,各类webservice接口的构建方式简单,只要通过配置参数即可实现,操作简单,提升了webservice接口的构建效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6.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27.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9.为了使厂商各类服务接口实现数据的快速接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方法和系统。
30.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步骤1,配置接口调用地址、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形成配置参数。
32.webservice是一个soa(面向服务的编程)的架构,它是不依赖于语言,不依赖于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的语言间的相互调用,通过internet进行基于http协议的网络应用间的交互。在实际调用中,需要知道调用地址,调用方法以及调用参数以及其含义。
33.基于此,实施例的客户端web页面提供了参数配置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参数配置界面可视化地填写或选择接口调用地址、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这三类参数形成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被发送至服务端。
34.其中,接口调用参数包括业务数据参数字段名称messagetag、业务类型参数字段名称messagetypetag、流水号数据参数字段名称messageidtag。其中,messagetypetag用于具体业务操作。
35.其中,接口调用方法包括run(默认值)或者根据第三方的调用习惯或者自己的命名喜好进行定制配置,以求在配置调用时第三方不需要改动调用接口。
36.步骤2,在获得配置参数后,依据配置参数动态生成.java文件,并且根据.java文件编译能够被识别的.class文件,对应不同类的webservice接口。
37.服务端在获得客户端配置的配置参数后,根据接口调用地址、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生成需要动态发布这些参数的.java文件,并将这些.java文件编译能够被识别的.class文件。由于配置的参数不同,会形成多组配置参数,每组配置参数对应一类webservice接口,这样就能够得到多类webservice接口对应的.class文件,后续多类webservice接口依次被动态发布,以供厂商服务监听。
38.步骤3,基于spring boot框架将webservice接口对应的.class文件动态注册到sparing bean中;服务端基于apache cxf技术使用endpoint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
39.实施例中,在编译好.class文件后,将webservice接口类对应.class文件注册到spring boot框架的sparing bean中;然后再根据apache cxf技术调用endpoint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实现接口的动态发布。当有多个webservice接口时,这些webservice接口依次被动态发布。
40.实施例中,服务端基于apache cxf技术使用endpoint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
时,将编译好的webservice接口发布到spring服务上,然后调用webservice的wsdl地址确认webservice接口已发布,这样能够保证webservice接口动态发布的准确性。
41.步骤4,厂商依据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
42.实施例中,厂商实时监听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当webservice接口与自身服务接口匹配时,通过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
43.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系统,包括数据平台和厂商,其中,数据平台包括客户端和服务端。
44.其中,客户端用于通过web页面提供参数配置界面,还用于接收用户通过参数配置界面配置的接口调用地址、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形成配置参数。
45.服务端用于获取客户端配置的配置参数后,依据配置参数动态生成.java文件,并且根据.java文件编译能够被识别的.class文件,对应不同类的webservice接口。还用于基于spring boot框架将webservice接口对应的.class文件动态注册到sparing bean中;还用于基于apache cxf技术使用endpoint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
46.厂商用于通过厂商服务实时监听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当webservice接口与自身服务接口匹配时,通过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
47.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系统实现上述基于动态发布webservice接口的数据接入方法。该方法和系统通过在客户端配置接口调用地址url、接口调用方法以及接口调用参数,形成不同接口类对应的配置参数,然后根据配置参数生成接口对应的.class文件,并结合基于spring boot集成apache cxf框架实现不同接口的动态发布,这样不同的厂商不需要修改接口调用地址,通过实时监听动态发布的webservice接口,当webservice接口与自身服务接口匹配时,通过webservice接口进行数据接入,该方式可以适配各种类型厂商接口,提升接口的对接效率,各类webservice接口的构建方式简单,只要通过配置参数即可实现,操作简单,提升了webservice接口的构建效率。
4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