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1:01: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下溶洞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极其方便的准确测得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


背景技术:

2.在喀斯特溶洞发育的地区,建设各方为了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时间进行工程场地的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及桩位的超前钻探等探测,目的是查明场地及桩位下的溶洞及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事实上,即使通过工程场地初、详勘及每根桩在成桩前采用1-2孔超前钻探,但由于钻孔毕竟是一孔之见,也难以杜绝复杂条件下的灰岩场地,仍存在大量的地下溶洞未被揭露及基础桩成桩后仍存在半边嵌岩,半边溶洞的安全隐患。
3.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跨孔电磁波ct、跨孔弹性波ct等方法来勘查两个钻孔剖面间的溶洞分布特征。溶洞探测主要是采用地面电阻率法,通过联合剖面装置、测深装置等装置来进行测量。随着科技进步,最近更多的使用地面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反射波法、探地雷达等方法测量,但因这些方法均在地面沿测线探测,地下溶洞一般埋藏于地下20-30m,故只能探测出沿测线上埋藏地下≥2-3m的地下溶洞,无法满足实际工程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结合现实工程实际需要,提供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其包括的步骤如下:
6.(1)在待探测的地段上,施工设置至少3个探测孔;
7.(2)在探测孔中设置探测设备;
8.(3)按探测孔中测点逐个测点进行探测,收集探测数据处理后形成等值线剖面图;
9.(4)通过各个探测孔中的等值线剖面图相应位置的异常特征得出探测结果。
10.优选的,所述探测孔为4个。
11.优选的,所述探测孔的间距为5-10m,且探测孔深度应≥(需要探测段最大深度 2倍最大探测孔间距)。
12.优选的,所述探测装置为地质探测电极,可以采用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物探设备厂生产的(极距为1m、0.5m、0.3m)钻孔(高密度)电极多芯电缆。
13.所述探测设备的最大供电极距ao=bo值≥1.7倍最大探测孔间距。
14.通过探测孔的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进行异常特征分析,若四个探测孔的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在同一探测深度h上,均出现明显低阻溶洞异常特征时,可通过其溶洞异常中心点对应的供电极距aoi=boi(i=1、2、3、4),并通过di=c
·
aoi(i=1、2、3、4),分别计算出各探测孔在同一埋藏深度h上的地下溶洞中心点距探测孔中心点的径向
距离di(i=1、2、3、4),利用各孔的径向距离di(i=1、2、3、4)进行平面交会,其交会点即为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
15.其中,视电阻率ρs计算公式:
[0016][0017]
其中:k为装置系数
[0018]
δu为mn极间的电压值(mv)
[0019]
i为供电回路电流值(ma)。
[0020]
装置系数k公式:
[0021]
(全空间三极电极系装置系数)
[0022]
(全空间四极电极系装置系数)
[0023]
am为a极至m极的距离(m);
[0024]
an为a极至n极的距离(m);
[0025]
bm为b极至m极的距离(m);
[0026]
bn为b极至n极的距离(m)。
[0027]
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关系式:
[0028]
d=c
·
ao(m)
·
ꢀꢀ
(4)
[0029]
其中:d为探测径向距离(m);
[0030]
ao为供电极距(m)
[0031]
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可由本地区已知溶洞点通过试验对比取得。
[0032]
本发明是利用地下溶洞与围岩石灰岩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关的电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首先在待测部位中心地面上,施工四个探测孔,然后逐孔将(m n m 1)根电极(钻孔高密度电极多芯电缆)一次性投入探测孔中,所需探测段的测量电极mj、nj(j=1、2..n)及供电极ak和bk(k=1、2..m)的所有点上,电极及电源与数据采集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连接;而后,通过供电极供电,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测量电极mn的电位差δu及供电回路电流值i,输入数据处理装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装置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在显示装置显示出来,得到视电阻率ρs等值线曲线图,最后根据四个探测孔的数据可以判断出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所处的方位。
[0033]
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直观的在各探测孔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得到视电阻率ρs等值线曲线图,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出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所处的方位;简单、高效、准确,可以做到快速、经济、高分辨率地查明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探测孔平面布置图(其中,wk1、wk2、wk3、wk4为探测孔位置及编号);
[0035]
图2为本发明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对称四极装置示意框图(其中,oj(j=1、2

n)为探测孔中测点及编号,ak( i)、bk(-i)(k=1、2

m)为供电电极,mj、nj(j=1、2

n)为测量电极,i(ma)为供电回路电流值,δu(mv)为mn极间电压值,e为电源,l探测段长度,l

为探测孔需超过探测段的深度值,ao=bo=ab/2);
[0036]
图3为本发明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推断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示意图(其中,

wk1、wk2、wk3、wk4为探测孔位及编号,

wzk1为推断地下溶洞中心点位置及编号,d1、d2、d3、d4为地下溶洞中心点距各探测孔中心点径向距离(m));
[0037]
图4为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底部梯度电极系三极装置示意框图(其中,a( i)、b(-i)为供电极;m、n为测量电极,o为记录点,m、n为测量电极);
[0038]
图5为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顶部梯度电极系三极装置示意框图(其中,a( i)、b(-i)为供电极,m、n为测量电极,o为记录点);
[0039]
图6为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探测孔结构示意框图(其中,d为地下溶洞中心点距探测孔中心点径向距离,h为地下溶洞高度,l为溶洞宽度,h为溶洞中心点埋深,为地下溶洞);
[0040]
图7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推断地下溶洞中心点平面图(其中,wk1、wk2、wk3、wk4为探测孔位置及编号;wzk1为推断地下溶洞中心点位置及编号;d1、d2、d3、d4为地下溶洞中心点距各探测孔中心点径向距离(m);wk1-wk2距离5.78m,wk1-wk3距离1.3m,wk1-wk4距离2.51m,wk2-wk3距离7.08m);
[0041]
图8为探测孔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其中,h为地下溶洞中心点埋藏(m),h1=h2=h3=h4=h,h1、h2、h3、h4为各探测孔地下溶洞中心点埋深(m),h1、h2、h3、h4为各探测孔溶洞高度(m),为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及视电阻率值(ω
·
m);wk1、wk2、wk3、wk4探测孔编号,ao1、ao2、ao3、ao4为各探测孔溶洞中心点对应的供电极距(m),e1、e2、e3、e4为各探测孔溶洞视宽度(m));
[0042]
图9为地下溶洞跨孔弹性波ct波速影像法验证成果剖面图(其中,wk2-wk3孔距离7.08m,26m~31m为交会法探测孔段,29.3m为溶洞中心点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4]
一、原理说明
[0045]
建设工程场地的地下溶洞及不良地质体,大多数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当充水或充填饱水泥砂时,其电阻率一般为1
×
10
0-2
×
102ω
·
m,而完整石灰岩的电阻率一般为6
×
10
2-6
×
103ω
·
m;而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空洞,其电阻率lim

∞,远大于石灰岩的电阻率,故可以利用其电性差异特征来探查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分布形态特征。
[0046]
本发明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检测布局如图1所示,首先在需要探测的地段上,一般按孔间距5-10m,采用等距或不等距的施工≥3个(优选是4个)探测孔,探测钻孔深度≥(需要探测段最大深度 2倍最大探测孔间距);然后将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定的电极距极差为1m、0.5m、0.3m等的

钻孔高密度电极多芯电缆

放入探测孔中所需探测段的测量电极mj、
nj(j=1、2

n)及供电极ak( i)和bk(-i)(k=1、2

m)的所有点上(电极系的记录点在mj、nj极的中心点oj处),实行孔中(m n m 1)根电极一次性布极,如图2所示。
[0047]
实际探测时,通过高精度的高密度电法勘探设备电极自动转换装置,按孔中的测点01、02...0n逐个测点进行探测。对于某一测点oj探测时,测量电极mj、nj和测点oj固定不动,按设计极距同步不断加大供电电极ak( i)及bk(-i)(k=1、2

m)与测点oj的距离,从而不断观测到各个供电电极ak( i)、bk(-i)(k=1、2

m)深度的电压δu及电流i变化情况,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后得出该孔oj点上各供电电极ak( i)、bk(-i)(k=1、2

m)深度的视电阻率ρs值。
[0048]
通过四个探测孔各测试点oj(oj=1、2

n)探测后,分别得到各探测孔的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首先应对各探测孔径向视电阻ρs等值线剖面图进行异常特征分析,若四个探测孔的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在同一探测深度h上(h1=h2=h3=h4=h),均出现明显低阻溶洞异常特征时,可通过其溶洞异常中心点对应的供电极距aoi=bo i(i=1、2、3、4),并通过di=c
·
ao i(i=1、2、3、4),分别计算出各探测孔在同一埋藏深度h上的地下溶洞中心点距探测孔中心点径向距离di(i=1、2、3、4),(其中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可由本地区已知溶洞点通过试验对比取得);然后利用各孔di(i=1、2、3、4)进行平面交会,其交会点即为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如图3所示。
[0049]
而溶洞中心点埋深h及各探测孔的溶洞高度hi(i=1、2、3、4)和各探测孔溶洞视宽度ei(i=1、2、3、4),可由各探测孔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上查出后,计算出溶洞平均高度h=(h1 h2 h3 h4)/4及溶洞平均视宽度e=(e1 e2 e3 e4)/4和溶洞平均宽度l=c
·
e(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
[0050]
二、地下溶洞交会探测实施
[0051]
(一)探测孔布设
[0052]
如图1所示,在需要探测部位地面上,一般按孔间距5-10m,采用等距或不等距的布设大于等于3个探测孔,其中,探测孔深度应≥(需要探测段最大深度 2倍最大探测孔间距)。优选的,所述探测孔是4个。各探测孔位应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放孔定位。
[0053]
(二)探测孔施工
[0054]
1.孔径要求:钻孔开孔口径φ150mm,入岩1米,若遇溶洞可变径,终孔口径φ91mm-110mm。钻探过程中,应按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孔要求进行标贯、取样、编录、实验等;
[0055]
2.孔斜:要求<0.5%;
[0056]
3.全孔下外径为φ76mm厚壁pvc管,pvc管四侧需要钻小孔且外包尼龙塑料纱网,pvc管外径为φ76mm,内径为φ67mm,管壁厚3-4mm;
[0057]
4.pvc管整条管(除接管口部位)要在对称四个方向,沿管轴线方向各钻一排小孔,小孔间距5-6cm,相邻两排小孔呈品字形布局,钻小孔的直径5-6mm;
[0058]
5.探测孔内不能留有铁性金属物;
[0059]
6.探测孔钻探完毕后,先用干净泥浆清理孔中沉渣杂物后,再将封底外包尼龙塑料纱网且四壁钻眼的pvc管下入孔底,如图6所示。
[0060]
(三)钻探设备
[0061]
采用符合国家钻探设备生产标准的各类型100m或200m钻机及配套设备。
[0062]
(四)测试方法
[0063]
1.测试工作装置及视电阻率ρs值和探测半径d值的计算方法
[0064]
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如图2所示,首先在需探测每个部位的地面上分别按孔间距5-10m,采用等距或不等距,分别施工至少3个(优选4个)探测孔,具体如图1所示,探测钻孔深度应≥(需要探测段最大深度 2倍最大探测孔间距)。然后,将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所选定的电极距极差为1m、0.5m、0.3m等的

钻孔高密度电法电极多芯电缆

放入探测孔中所需探测段的测量电极mj、nj(j=1、2

n)及供电极ak( i)和bk(-i)(k=1、2

m)的所有点上(电极系的记录点在mj、nj极的中心oj处),实行孔中(m n m 1)根电极一次性布极,如图2所示。
[0065]
实际探测时,通过高密度电法勘探设备电极自动转换装置,按孔中测点01、02

on逐个测点进行探测。对于某一测点oj探测时,测量电极mj、nj和测点oj固定不动,按设计极距不断加大供电电极ak( i)及bk(-i)(k=1、2

m)与测点oj的距离,从而不断观测到各个电极ak( i)、bk(-i)(k=1、2

m)深度的电压δu及电流i变化情况,便可根据所采用的装置按下(1)或(2)式计算出每组电极距am、an、mn的装置系数k,及按(3)式计算出视电阻率值ρs。
[0066]
(1)装置系数k公式:
[0067]
(全空间三极电极系装置系数)
[0068]
(全空间四极电极系装置系数)
[0069]
其中,am为a极至m极的距离(m)
[0070]
an为a极至n极的距离(m)
[0071]
bm为b极至m极的距离(m)
[0072]
bn为b极至n极的距离(m)。
[0073]
对于一定电极系来说,am、an、bm、bn是已知的,亦即k是已知的,因此,只要测出δu及i值,根据下面(3)式就可以求得地下岩层的视电阻率ρs数值。
[0074]
(2)视电阻率ρs计算公式:
[0075][0076]
其中:δu为mn极间的电压值(mv)
[0077]
i为供电回路电流值(ma)。
[0078]
(3)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关系式:
[0079]
d=c
·
ao(m)
·
ꢀꢀ
(4)
[0080]
其中:d为探测径向距离(m)
[0081]
ao为供电极距(m)
[0082]
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可由本地区已知溶洞点通过试验对比取得。
[0083]
2.工作参数设置
[0084]
为有效准确地探测到以钻孔为中心,水平横向半径为最大ao值,而纵向为地下所需探测段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故采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高密度电法勘探设备。
[0085]
实际工作中,首先根据工程项目所需探测半径要求,取值最大供电极距ao值≥1.7倍最大探测孔间距,开展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探测。
[0086]
(1)采用极差=点距=1m,并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
[0087]
ao=bo=1.5m、2.5m、3.5m
·
27.5m(27层);
[0088]
mn=1m。
[0089]
(2)采用极差=点距=0.5m,并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
[0090]
ao=bo=0.75m、1.25m、1.75m
·
13.75m(27层);
[0091]
mn=0.5m。
[0092]
(3)采用极差=点距=0.3m,并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
[0093]
ao=bo=0.45m、0.75m、1.05m
·
9.16m(27层);
[0094]
mn=0.3m。
[0095]
探测时ak( i)(k=1、2

m)它们的供电流强度应一样。最终工作参数应通过现场试验后确定。
[0096]
当需探测半径较大时,可选择mn=极差=1.5m、2m等多种极距工作参数或加大仪器探测道数开展地下溶洞交会探测工作。
[0097]
3.探测装置
[0098]
如图2所示,其包括:电极、电源、数据采集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四部分:
[0099]
(1)、电极:探测中,根据目的任务选择等差极距为1m、0.5m及0.3m其中1~2种钻孔高密度电极多芯电缆进行施测。
[0100]
(2)、电源:采用最大供电压900v,最大供电电流5a的直流电池。
[0101]
(3)、δu、i数据采集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各类高密度电法勘探设备。
[0102]
(4)、数据采集时采取的措施:
[0103]

用钢尺校核各道电极距离,电极距离误差应符合各相关规范要求;
[0104]

电极接地良好,数据采集前,应检查每个电极的接地电阻及漏电情况且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0105]

现场工作时,应填写工作班报表,供质量监控及数据处理时参考;
[0106]

数据采集过程应全程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保证所采集数据真实可靠。
[0107]
三、数据处理
[0108]
1、首先输入工程名称、测线号及测点号、mn、极差、点距及ao值等工程信息及工作参数;
[0109]
2、运用专用电法反演软件进行坏点删除及地形校正和格式转换及反演计算等;
[0110]
3.处理后成图的图件:各探测孔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或各探测孔径向视电阻率ρs影像剖面图。
[0111]
四、数据分析
[0112]
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是利用被探测的目的体与围岩石灰岩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关的电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首先应对各个探测孔实测的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
图进行异常特征分析,若四个探测孔的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在同一探测深度h上(h1=h2=h3=h4=h),均出现明显低阻溶洞异常特征时,可通过其溶洞异常中心点对应的供电极距aoi(i=1、2、3、4),如图8所示,并通过di=c
·
aoi(i=1、2、3、4),分别计算出各探测孔在同一埋藏深度h上的地下溶洞中心点距探测孔中心点的径向距离di(i=1、2、3、4)(其中: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可由本地区已知溶洞点通过试验对比取得);然后,利用各孔di(i=1、2、3、4)进行平面交会,其交会点即为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wzki,如图3所示。
[0113]
而溶洞中心点埋深h及各探测孔的溶洞高度hi(i=1、2、3、4)和各探测孔溶洞视宽度ei(i=1、2、3、4),可由各探测孔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上查出后,计算出溶洞平均高度h=(h1 h2 h3 h4)/4及溶洞平均视宽度e=(e1 e2 e3 e4)/4和溶洞平均宽度l=c
·
e(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
[0114]
(一)地下溶洞所处空间位置分析
[0115]
地下溶洞由于充水或充填含水泥沙时,其电阻率一般为1x10
°‑
2x102ω
·
m;而完整石灰岩的电阻率一般为6x10
2-6x103ω
·
m。而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空洞,其电阻率1im

∞,远大于石灰岩的电阻率,地下溶洞与石灰岩之间,两者存在较明显的电性差异。因此在各探测孔实测的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上,地下溶洞ρs异常特征为在正常高电阻率背景下,会出现明显的低电阻率溶洞异常特征,根据此特征,便可确定出各探测孔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上对应的地下溶洞的中心点位。当四个探测孔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在同一探测深度h上(h1=h2=h3=h4=h),均出现明显低阻溶洞异常特征时,可通过其溶洞异常中心点相对应的供电极距aoi=boi(i=1、2、3、4),如图8所示,并通过di=c
·
aoi(i=1、2、3、4)分别计算出各探测孔在同一埋藏深度h上的溶洞中心点距各探测孔中心点径向距离di(i=1、2、3、4)(其中: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可由本地区已知溶洞点通过试验对比取得);然后,利用各孔di(i=1、2、3、4)进行平面交会,其交会点即为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wzki如图3所示;而溶洞中心点埋深h及各探测孔的溶洞高度hi(i=1、2、3、4)和各探测孔溶洞视宽度ei(i=1、2、3、4),可由各探测孔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上查出后,计算出溶洞平均高度h=(h1 h2 h3 h4)/4及溶洞平均视宽度e=(e1 e2 e3 e4)/4和溶洞平均宽度l=c
·
e(c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
[0116]
(二)地下完整石灰岩分析
[0117]
由于地下完整石灰岩的电阻率较高且较稳定,因此,在各探测孔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上,均会呈现出高电阻率的异常特征。
[0118]
五、地下溶洞交会探测实测验证实例
[0119]
1.项目概况
[0120]
工程项目场地位于石灰岩地区且地下溶洞较发育地段,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粉细砂、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微风化石灰岩。基岩面埋深一般为13-22m。
[0121]
根据工程项目需要,需探测查明约7x7m2区段内埋深26-31m范围内是否存在地下溶洞,如图7所示。
[0122]
2.探测孔布设
[0123]
根据场地条件,如图7所示,按不规则网布设4个探测孔wk1、wk2、wk3、wk4;各探测
孔深度均为45m。
[0124]
3.野外工作参数
[0125]
采用:极差=点距=1m,并采用等差极距逐极测量:
[0126]
ao=bo=1.5、2.5、3.5......13.5m(13层);
[0127]
4.各探测孔实测径向视电阻率ρs等值线剖面图;如图8所示,由图见wk1、wk2、wk3、wk4四个探测孔均在探测孔深h=28m处出现明显低阻溶洞异常显示,各探测孔溶洞异常中心点对应的供电极距分别为ao1=3.6m;ao2=4.37m;ao3=5.32m;ao4=4.7m;按di=c
·
aoi(i=1、2、3、4)计算出地下溶洞中心点距各探测孔中心点径向距离分别为:
[0128]
d1=2.6m、d2=3.15m、d3=3.83m、d4=3.38m。
[0129]
(其中:c=0.72为供电极距a0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通过本地区已知溶洞点试验对比取得)。
[0130]
利用上述四个探测孔di(i=1、2、3、4),进行平面交会,其交会点即为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wzk1,如图7所示。
[0131]
由图7所示,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wzk1位于wk2-wk3探测孔剖面连线北侧0.3m,距离wk2探测孔中心点3.1m处;由图8可见其溶洞中心点埋深h=28m;而各探测孔的溶洞高度分别为:
[0132]
h1=2.3m;h2=2.4m;h3=2.0m;h4=2.36m;
[0133]
求得溶洞平均高度:h=(h1 h2 h3 h4)/4=2.27m;
[0134]
而各探测孔溶洞视宽度分别为:
[0135]
e1=2.41m;e2=2.31m;e3=2.54m;e4=2.31m;
[0136]
求得溶洞平均视宽度e=(e1 e2 e3 e4)/4=2.39m;
[0137]
其溶洞平均宽度l=c
·
e=0.72
×
2.39=1.72m(其中:c=0.72为本地区供电极距ao与探测径向距离d换算系数)。
[0138]
5.地下溶洞跨孔弹性波ct验证
[0139]
利用wk2~wk3探测孔,采用跨孔弹性波ct方法对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推断出的地下溶洞进行验证,如图9所示,其验证结果如下:
[0140]
(1)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推断出地下溶洞中心点埋深为28m,而跨孔弹性波ct验证地下溶洞中心点埋深为29.3m,两者相对误差为4.4%。
[0141]
(2)地下溶洞交会法推断出地下溶洞高度为2.27m,溶洞宽度为1.72m,而跨孔弹性波ct验证,地下溶洞高度为2.4m,宽度为1.7m,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为5.4%和1.2%,如图9所示。
[0142]
本发明地下溶洞交会探测法在操作中,除了可采用孔中电阻率法进行地下溶洞交会探测外,还可以采用孔中地震波法,孔中弹性波法、孔中探地雷达法、孔中电磁波法及孔中应力波法等各种孔中探测方法进行地下溶洞交会法探测,从而获取地下溶洞中心点距各探测孔中心点径向距离di(i=1、2、3、4),然后利用di进行多孔(≥3孔)水平交会而确定出地下溶洞中心点的平面位置点及溶洞埋藏深度及大小。除了可采用垂直地面布设探测孔进行地下溶洞探测外;还可采用平行地面布设水平孔进行山体或地下隧道等施工项目的地下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探测。
[0143]
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