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鞘翅目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5:41: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昆虫标本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鞘翅目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多数昆虫可以做标本和珍贵的药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鞘翅目昆虫为比较常见的一类昆虫,该类昆虫体型大小差异甚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常见昆虫(俗称):天牛、瓢虫、萤火虫、屎壳郎、斑蝥、独角仙、吉丁虫、芫菁、金龟子、锹形虫、叩头虫、龙虱、米象。
3.鞘翅目昆虫在进行昆虫生物学的研究前,一般都会将昆虫制成标本并放置在标本盒中,进行长期保存,以便于后续的观察与研究。昆虫标本的制作是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技能,一个好的标本既要能够长时间保存,又要能够完整的呈现昆虫的姿态。现有的标本制作方法最常用的方式是将捕捉的昆虫毒死后,带到室内集中处理制成标本存放;处理时,将昆虫依次经过还软、整形、风干等步骤后,固定在放有樟脑等防腐物的标本盒内长期保存,该种方式制做的昆虫标本,能够清楚完整的呈现昆虫姿态,便于观察、研究以及展示,但是由于风干后的昆虫脆性较大,故这种放置于标本盒内的昆虫标本不能受到太大的震动或晃动,但是标本盒难免会存在移动与运输的情况,在移动与运输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发生震动或晃动(如车辆运输过程中受到路面颠簸,就会发生震动或晃动),故昆虫标本存在破损的可能,若是常见昆虫标本还好,可以随时捕捉重做,若是稀有昆虫,则损失就会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鞘翅目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既能清楚完整的呈现昆虫姿态,又能保证在标本移动与运输过程中大幅度减低标本破损率。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鞘翅目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整姿:将经过还软后的昆虫腹部朝上仰面放置泡沫板上,然后在昆虫腹腔中部垂直插入一根操作杆,操作杆不穿透昆虫背部,接着利用昆虫针对昆虫进行整姿。
6.s2.风干:将完成整姿的昆虫在泡沫板上进行风干。
7.s3.悬空放置:去掉昆虫针,捏住操作杆上提使昆虫离开泡沫板,接着180
°
转动操作杆,使昆虫腹部朝下悬空放置到浸脂容器内;所述浸脂容器底面设有许多直径大于操作杆直径的筛孔。
8.s4.浸脂:将流体状的透明树脂倒入浸脂容器内并使透明树脂淹没昆虫;透明树脂不断从筛孔流出浸脂容器,直至透明树脂低于昆虫腹部后,即完成一次浸脂。
9.s5.吹脂:重复至少一次步骤s5,直至昆虫表面的透明树脂厚度达到设定厚度后,夹住操作杆上提,将操作杆与昆虫移出浸脂容器,然后转动昆虫并在昆虫四周吹入风速为0.3-1.5m/s的软风,进行吹脂;在标本上透明树脂完全凝固后,即在标本上形成一层与昆虫形态一致的透明树脂层。
10.s6.标本固定:贴着昆虫腹部的树脂表面截断操作杆,利用密封胶封堵截断处,最后将昆虫腹部朝下固定在标本盒内,完成标本的制作。
11.进一步的,所述浸脂容器底部设有底座,在浸脂容器与底座上之间支撑固定有多根支撑杆;在底座上放置有能从支撑杆之间移出底座的接脂容器,所述接脂容器位于浸脂容器正下方并用于接住浸脂容器落下的透明树脂。底座、浸脂容器、接脂容器、支撑杆构成了浸脂装置。
12.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树脂为环氧树脂。
13.进一步的,步骤s1所述昆虫经过还软后,要先在腹腔中部开口去除腹腔的内容物并在腹腔内填充树脂,之后才由腹腔中部开口处垂直插入操作杆。
14.进一步的,步骤s5中利用软风吹昆虫四周时,先将昆虫腹部朝下吹20-30s,然后180
°
转动昆虫吹20-30s,重复多次,以使得昆虫上的树脂层更加均匀。
15.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杆包括外部设有外螺纹的针体以及套装在针体外并与针体螺纹连接的杆体;所述针体下端能螺旋向下伸出杆体并能插入昆虫体内,针体下端伸出杆体部位的长度大于昆虫虫体的最大厚度,以确保昆虫放置到浸脂容器内后,能处于悬空状态,便于腹部裹上树脂;所述杆体直径小于筛孔直径;在杆体下端外沿一体固定有直径大于筛孔的环形体。
16.进一步的,在针体外部由上至下设有多个环形槽,便于后期的截断,同时环形槽具有防脱作用,使插入昆虫内的针体不易脱出。
17.进一步的,环形槽的截面呈v型,环形槽朝向杆体一侧的面为斜面,环形槽朝向针体一侧的面为水平面,能够有效的起到防脱作用。
18.进一步的,所述针体为中空结构,便于截断。
19.进一步的,步骤s3中,昆虫悬空放置时,先将操作杆的杆体插入筛孔内,缓慢下移操作杆,直至操作杆的杆体全部伸到筛孔内且环形体与浸脂容器底部接触,由于针体长度大于昆虫虫体的最大厚度,故昆虫腹腔不与浸脂容器底部接触,处于悬空状态。
20.本发明通过对昆虫进行浸脂与吹脂处理,进而在昆虫表面裹上一层与昆虫形态一致且厚度均匀的透明树脂层,使得制成的昆虫标本不仅清楚完整的呈现了昆虫姿态,便于昆虫的观察与研究,而且还能提升昆虫标本的牢度度,使得昆虫标本在移动与运输过程中不易破损,大幅度降低了标本的破损率,节省了标本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所述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浸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杆体、2-环形体、3-环形槽、4-针体、5-底座、6-接脂容器、7-支撑杆、8-浸脂容器、9-筛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鞘翅目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整姿:先在经过还软后的昆虫的腹腔中部开口去除腹腔的内容物,然后在腹腔内填充树脂,之后将昆虫腹部朝上仰面放置泡沫板上,然后在昆虫腹腔中部垂直插入一根操作杆,操作杆下端不穿透昆虫背部(操作杆针体4伸出杆体1外部位的长度大于昆虫厚度,故针体4不会全部插入昆虫内),接着利用昆虫针对昆虫进行整姿,采用与常规不同的整姿方式(背部朝下,腹部朝上),本发明采用的昆虫是鞘翅目昆虫,故主要对昆虫的足部与触角进行整姿。在泡沫板上贴有硫酸纸,便于插针。
27.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杆包括外部设有外螺纹的针体4以及套装在针体4外并与针体4螺纹连接的杆体1;所述针体4下端能螺旋向下伸出杆体1并能插入昆虫体内,针体4下端伸出杆体1部位的长度大于昆虫虫体的最大厚度,以确保昆虫放置到浸脂容器内后,能处于悬空状态,使昆虫腹部能够裹上树脂;所述杆体1直径小于筛孔9直径;在杆体1下端外沿一体固定有直径大于筛孔9的环形体2(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防止针体滑入筛孔9)。在针体4外部由上至下设有多个环形槽3,便于后期的截断,同时环形槽3具有防脱作用,使插入昆虫内的针体4不易脱出。环形槽3的截面呈v型,环形槽3朝向杆体1一侧的面为斜面,环形槽3朝向针体4一侧的面为水平面,能够有效的起到防脱作用。所述针体4为中空结构,便于截断。在操作杆使用完一次昆虫标本的制作后(针体4被截断一部分留在昆虫内的针体),用溶剂洗去杆体1与针体4连接处的树脂,接着转动针体4,使针体4伸出杆体1外一部分,直至形成足够长度的针体4,磨尖针体4头部,操作杆即可继续使用。
28.s2.风干:将完成整姿的昆虫在泡沫板上进行风干,在风干前不得取下昆虫针与操作杆,还要在泡沫板上插上多根昆虫针扶住操作杆,防止其倒伏。
29.s3.悬空放置:去掉昆虫针(去掉时要先捏住操作杆),(去掉昆虫针后)捏住操作杆(的杆体)上提使昆虫离开泡沫板,接着180
°
转动操作杆,使昆虫腹部朝下悬空放置到浸脂容器8内(昆虫在上,操作杆在下);所述浸脂容器8底面设有许多直径大于操作杆直径的筛
孔9;昆虫悬空放置时,先将操作杆的杆体1(倒置)插入筛孔9内,缓慢下移操作杆(杆体1),直至操作杆的杆体1全部伸到筛孔9内且环形体2与浸脂容器8底部接触,由于针体4伸出杆体1部位的长度大于昆虫虫体的最大厚度,故昆虫腹腔不与浸脂容器8底部接触,处于悬空状态。如图2所示所述浸脂容器8底部设有底座5,在浸脂容器8与底座5上之间支撑固定有多根支撑杆7;在底座5上放置有能从支撑杆7之间移出底座5的接脂容器6,所述接脂容器6位于浸脂容器8正下方并用于接住浸脂容器8落下的透明树脂。底座5、接脂容器6、支撑杆7、浸脂容器8构成了浸脂装置。
30.s4.浸脂:将流体状的透明树脂倒入浸脂容器8内并使透明树脂淹没昆虫;透明树脂会不断从筛孔9流出浸脂容器8,并落到接脂容器6内(接脂容器6容积要在浸脂容器8容积的2倍以上),直至透明树脂低于昆虫腹部后,即完成一次浸脂。所述透明树脂为环氧树脂。
31.s5.吹脂:重复至少一次步骤s5,直至昆虫表面的透明树脂厚度达到设定厚度后,夹住操作杆上提,将操作杆与昆虫向上移出浸脂容器8(擦干净操作杆,将杆体1插入到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套管内,套管与杆体1利用螺母等固定连接,电机转动时,驱动套管转动,套管再进一步带动杆体1转动,从而使昆虫转动),然后转动昆虫(在低速下匀速转动)并在昆虫四周吹入风速为0.3-1.5m/s的软风(热风,软风吹出装置可以是一个与热风接通的环形管,在环形管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出风口),进行吹脂;在标本上透明树脂完全凝固后,即在标本上形成一层与昆虫形态一致的透明树脂层。步骤s5中利用软风吹昆虫四周时,先将昆虫腹部朝下吹20-30s,然后180
°
转动昆虫吹20-30s,重复多次,以使得昆虫上的树脂层更加均匀。
32.s6.标本固定:贴着昆虫腹部的树脂表面截断操作杆的针体4,利用密封胶封堵截断处,最后将昆虫腹部朝下固定在标本盒内,完成标本的制作。
3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