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9 07:4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申请涉及房屋隔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


背景技术:

2.隔墙是指把房间分隔成更很多空间的立面,其能够改变房屋的装修风格,广受人们的喜爱。
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隔墙结构通常水泥和砖砌筑而成,在拆除时,只能破坏性的拆除,费时费力,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因此,现在提出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的隔墙结构通常水泥和砖砌筑而成,在拆除时,只能破坏性的拆除,费时费力,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
5.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隔墙结构,所述隔墙结构由若干个板体拼接而成;
7.所述房屋主体的侧墙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远离房屋主体侧墙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横杆,所述板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横杆贯穿于通孔的内部,所述房屋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体,所述板体位于所述房屋主体侧墙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安装架位于凹槽的内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杆将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板体串联成一个整体,实现对隔墙的快速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9.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房屋主体的侧墙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螺栓的设置,提高了安装架与房屋主体侧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1.可选的,位于下方的所述板体上表面开设有滑槽,位于上方的所述板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滑槽的内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和连接块的设置,提高了上层板体与下层板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板体与房屋主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均通过环氧树脂胶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设置,对板体与房屋主体顶部的底部的缝隙进行封堵,而且,加强了板体安装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框体通过第二螺栓与房屋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远离安装架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与固定框体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设置,增强了固定框体安装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框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设置,提高了固定框体的抗变形性能。
19.可选的,所述板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两侧均安装有降噪板,所述降噪板的外侧安装有阻燃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噪板提高了板体的隔音性能,而且,阻燃板的设置,提高了板体的阻燃性能。
21.可选的,所述降噪板与阻燃板之间安装有保温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的设置,极大地提高板体的保温性能。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申请通过将安装架与房屋主体的侧墙固定连接,然后再将横杆焊接在安装架上的合适位置,接着将板体沿着横杆的长度方向推进,使得横杆贯穿于通孔的内部,在将底层的板体安装完毕后,再进行上层板体的安装,最后,将固定框体通过第一螺栓与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对隔墙的施工,整个隔墙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方便对板材进行运输和组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整个装置易于拆除,板材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申请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申请板体与安装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申请板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房屋主体;2、安装架;3、横杆;4、通孔;5、固定框体;6、第一螺栓;7、板体;701、基板;702、降噪板;703、阻燃板;8、凹槽;9、连接板;10、膨胀螺栓;11、滑槽;12、连接块;13、环氧树脂胶;14、第二螺栓;15、支撑杆;16、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请参照图1-3,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房屋主体1,房屋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隔墙结构,隔墙结构由若干个板体7拼接而成,通过模块化结构隔墙的设计,有利于运输和施工。板体7与房屋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均通过环氧树脂胶13连接,此种结构的设置,对板体7与房屋主体1顶部的底部的缝隙进行封堵,而且,加强了板体7安装的稳定性。
32.参照图3,板体7包括基板701,基板701的两侧均安装有降噪板702,降噪板702的外侧安装有阻燃板703,降噪板702提高了板体7的隔音性能,而且,阻燃板703的设置,提高了板体7的阻燃性能。降噪板702与阻燃板703之间安装有保温板16,保温板16的设置,极大地提高板体7的保温性能。
33.参照图1,位于下方的板体7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1,位于上方的板体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与滑槽11滑移配合,滑槽11和连接块12的设置,提高了上层板体7与下层板体7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4.参照图1和图2,房屋主体1的侧墙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通过膨胀螺栓10与房屋主体1的侧墙固定连接,膨胀螺栓10的设置,
提高了安装架2与房屋主体1侧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5.参照图1和图2,安装架2远离房屋主体1侧墙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横杆3,板体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横杆3贯穿于通孔4的内部,横杆3将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板体7串联成一个整体。
36.参照图1和图2,房屋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体5,固定框体5通过第二螺栓14与房屋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此种结构的设置,增强了固定框体5安装的稳定性,降低了板体7对固定框体5的影响。
37.参照图1和图2,固定框体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杆15,支撑杆15的设置,提高了固定框体5的抗变形性能。横杆3远离安装架2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6与固定框体5固定连接,固定框体5能够对板体7进行限位固定。板体7位于房屋主体1侧墙的一侧开设有凹槽8,安装架2位于凹槽8的内部,凹槽8的设置,实现了安装架2的隐藏式安装。
38.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
39.在施工时,将安装架2通过膨胀螺栓10与房屋主体1的侧墙固定连接,然后再将横杆3焊接在安装架2上的合适位置,接着将板体7沿着横杆3的长度方向推进,使得横杆3贯穿于通孔4的内部,在将底层的板体7安装完毕后,再进行上层板体7的安装,最后,将固定框体5通过第一螺栓6与横杆3的端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螺栓14与房屋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4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包括房屋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隔墙结构,所述隔墙结构由若干个板体(7)拼接而成;所述房屋主体(1)的侧墙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远离房屋主体(1)侧墙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横杆(3),所述板体(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所述横杆(3)贯穿于通孔(4)的内部,所述房屋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体(5),所述板体(7)位于所述房屋主体(1)侧墙的一侧开设有凹槽(8),所述安装架(2)位于凹槽(8)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通过膨胀螺栓(10)与房屋主体(1)的侧墙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板体(7)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1),位于上方的所述板体(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位于滑槽(1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7)与房屋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均通过环氧树脂胶(1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体(5)通过第二螺栓(14)与房屋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远离安装架(2)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6)与固定框体(5)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体(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杆(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7)包括基板(701),所述基板(701)的两侧均安装有降噪板(702),所述降噪板(702)的外侧安装有阻燃板(70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板(702)与阻燃板(703)之间安装有保温板(16)。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隔墙结构,涉及房屋隔墙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隔墙结构通常水泥和砖砌筑而成,在拆除时,只能破坏性的拆除,费时费力,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的问题,包括房屋主体,所述房屋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隔墙结构,所述隔墙结构由若干个板体拼接而成;所述房屋主体的侧墙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远离房屋主体侧墙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横杆,所述板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横杆贯穿于通孔的内部,所述房屋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体。本申请中的整个隔墙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方便对板材进行运输和组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整个装置易于拆除,板材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栋 朱毅 廖梓伊 宋增伟 黄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皓耀时代(福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5/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