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1:07: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实训教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平台。


背景技术:

2.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随着工业的发展的深度以及工业智能水平的提高,plc因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同时便于维护等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在工业控制中被选择,至此面向plc的实训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plc教学实训平台也应运而生,plc实训教学平台具有很好的演示教学效果。
3.在进行plc教学实训时,需要利用若干根电线将多种电气元件进行连接,方能保证各个元件互相连接形成整体进行作用,然而多条电线杂乱无章的放置于操作台面,极易造成电线的互相缠绕,在使用时需要将其逐个拆解方能使用,且取用非常不便,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不利于实训教学快速有效的进行,同时,操作台长期暴露在外,其顶端的电气元件会沾染灰尘,灰尘进入元件内腔会影响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条电线杂乱无章的放置于操作台面,极易造成电线的互相缠绕,在使用时需要将其逐个拆解方能使用,且取用非常不便,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通过拉手、弹簧、移动杆和固定板的配合,可促使每个固定板与分隔条形成长条的空间,从而可对电线进行逐条收纳,该装置可将电线进行逐条的规整收纳,更加便于电线的取用。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5.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包括操作台,还包括箱体、盖体、收纳机构、电线和升降机构,盖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箱体的顶端;收纳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的顶端;电线贯穿所述收纳机构的内腔;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且所述操作台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
6.所述收纳机构包括底盘、分隔条、移动杆、拉手、弹簧和固定板,底盘安装在所述操作台的顶端;分隔条数量为若干个,且分别等距安装在所述底盘的内腔;移动杆由左至右贯穿所述底盘和所述分隔条的外壁;拉手安装在所述移动杆的外壁外侧;弹簧套接在所述移动杆的外壁上,且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移动杆和所述底盘的外壁上;固定板数量为若干个,且分别等距安装在所述移动杆的外壁顶端。
7.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蜗杆、支撑座、连接杆、蜗轮、连接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端;蜗杆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支撑座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支撑座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壁底端;连接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内侧;蜗轮过盈配合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且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连接座过盈配合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且位于所述蜗轮的外侧;第一支撑杆安装在所述连接座的外壁
外侧;第二支撑杆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壁上,且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操作台的底端。
8.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数量为若干个,且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端左右两侧。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形状呈“l”字形设置。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分隔条的左侧,且所述分隔条与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外壁设置有手柄。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拉手、弹簧、移动杆和固定板的配合,可促使每个固定板与分隔条形成长条的空间,从而可对电线进行逐条收纳,该装置可将电线进行逐条的规整收纳,更加便于电线的取用,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避免了电线互相缠绕杂乱无章的现象发生,同时可调式的固定板可实现对不同粗细的电线的夹紧固定,设备使用范围广泛;
16.2、通过伺服电机、蜗杆、支撑座、连接杆和蜗轮的配合,可使连接座、第一支撑杆带动第二支撑杆和操作台一同向上升起或向下收回,从而可实现操作台的使用和收纳,该装置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操作台进行升起展露或下降收回箱体的内腔进行收纳,避免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造成电气元件沾染灰尘,不仅保证了操作环境的干净整洁,还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支撑杆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台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板的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线的主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蜗轮的俯视图。
23.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箱体,2、盖体,3、操作台,4、收纳机构,41、底盘,42、分隔条,43、移动杆,44、拉手,45、弹簧,46、固定板,5、电线,6、升降机构,61、伺服电机,62、蜗杆,63、支撑座,64、连接杆,65、蜗轮,66、连接座,67、第一支撑杆,68、第二支撑杆,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5.实施例1
26.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包括操作台3,还包括箱体1、盖体2、收纳机构4、电线5和升降机构6,箱体1的长宽高分别为1.5m*0.8m*1.2m,盖体2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顶端,盖体
2盖合在箱体1顶端时可实现封闭空间;收纳机构4设置在操作台3的顶端;电线5贯穿收纳机构4的内腔;升降机构6设置在箱体1的内腔,且操作台3位于升降机构6的顶端,通过升降机构6可促使操作台3向上露出箱体1顶端或向内下降收回至箱体1的内腔。
27.收纳机构4包括底盘41、分隔条42、移动杆43、拉手44、弹簧45和固定板46,底盘41安装在操作台3的顶端,底盘41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60cm*8cm;分隔条42数量为十个,且分别等距安装在底盘41的内腔;移动杆43由左至右贯穿底盘41和分隔条42的外壁;拉手44安装在移动杆43的外壁外侧,向左侧拉动拉手44,拉手44将带动移动杆43向左侧移动;弹簧45套接在移动杆43的外壁上,且两端分别安装在移动杆43和底盘41的外壁上,弹簧45为螺旋弹簧,其型号为304不锈钢弹簧,受到外力作用可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作用可恢复至初始状态,去除对拉手44的外力作用后,借助弹簧45的弹力作用,移动杆43将向右运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固定板46数量为若干个,且分别等距安装在移动杆43的外壁顶端,向左移动的移动杆43可带动固定板46一同向左侧移动,并将电线5逐渐显露出来,此时可向外侧拉出电线5使其脱离分隔条42与固定板46外壁形成的内腔,从而实现对电线5的取用,当弹簧45促使固定板46向右移动复位时,固定板46可对位于固定板46与分隔条42之间的电线5固定。
28.升降机构6包括伺服电机61、蜗杆62、支撑座63、连接杆64、蜗轮65、连接座66、第一支撑杆67和第二支撑杆68,伺服电机61安装在箱体1的底端,伺服电机61型号为ys7122;蜗杆62通过联轴器安装在伺服电机61的输出端,开启状态的伺服电机61将带动蜗杆62一同进行转动;支撑座63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支撑座63分别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底端;连接杆64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座63的内侧;蜗轮65过盈配合于连接杆64的外壁上,且与蜗杆62啮合连接,转动的蜗杆62可促使蜗轮65以连接杆64为轴向外侧转动;连接座66过盈配合于连接杆64的外壁,且位于蜗轮65的外侧;第一支撑杆67安装在连接座66的外壁外侧;第二支撑杆68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67的外壁上,且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操作台3的底端,转动的蜗轮65和连接杆64将促使连接座66和第一支撑杆67一同向外侧转动,借由向外侧转动的第一支撑杆67可促使操作台3一同向下移动直至收回至箱体1的内腔进行收纳。
29.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还包括万向轮7,万向轮7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箱体1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设置万向轮7可便于设备的移动与固定。
3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板46的形状呈“l”字形设置,以保证固定板46与分隔条42形成的空间有所遮挡,避免电线5由于固定板46的作用力过大向上脱离底盘41的内腔。
3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每个固定板46位于分隔条42的左侧,且分隔条42与固定板46的外壁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以便保证向左移动的固定板46可对与分隔条42的距离进行调整,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可增加与电线的接触摩擦力,使电线5的位置更加稳定。
3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支撑座63之间的角度为120度,从而保证与支撑座63相连接的每个蜗轮65可同时进行转动,进一步保证操作台3的升降稳定性。
33.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盖体2的外壁设置有手柄,以便于操作者对盖体进行开合操作。
34.本实施例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步骤为:
35.步骤一:当进行实训操作需要对各电气元件进行连接时,向左侧拉动拉手44,拉手
44将带动移动杆43和固定板46一同向左侧移动,并促使弹簧45进行拉伸产生弹性形变,向左移动的固定板46逐渐脱离电线5的外壁,并将电线5逐渐显露出来,此时可向外侧拉出电线5使其脱离分隔条42与固定板46外壁形成的内腔,从而实现对电线5的取用,去除对拉手44的外力作用后,移动杆43和固定板46将在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促使固定板46抵住电线5的外壁后随即停止,由此可实现对剩余电线5的分别夹紧固定;
36.步骤二:设备使用完毕后,开启伺服电机61的外接电源,伺服电机61将带动蜗杆62一同转动,由于蜗杆62与蜗轮65啮合连接,因此转动的蜗杆62将促使蜗轮65以连接杆64为轴向外侧转动,由于蜗轮65和连接座66分别过盈配合于连接杆64的外壁上,因此转动的蜗轮65和连接杆64将促使连接座66和第一支撑杆67一同向外侧转动,在此过程中,向外侧转动的第一支撑杆67将带动第二支撑杆68的一端向下移动,由于第二支撑杆68两端分别与操作台3的底端和第一支撑杆67转动连接,因此向下且向外侧转动的第一支撑杆67可促使操作台3一同向下移动,直至操作台3完全收回至箱体1的内腔后,关闭伺服电机61的外接电源,借助外力将盖体2盖在箱体1的顶端,由此可实现箱体1与盖体2的封闭空间,避免灰尘对操作台3顶端的电气元件造成不利影响。
37.实施例2
38.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包括操作台3,还包括箱体1、盖体2、收纳机构4、电线5和升降机构6,箱体1的长宽高分别为1.8m*1.0m*1.5m,盖体2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顶端,盖体2盖合在箱体1顶端时可实现封闭空间;收纳机构4设置在操作台3的顶端;电线5贯穿收纳机构4的内腔;升降机构6设置在箱体1的内腔,且操作台3位于升降机构6的顶端,通过升降机构6可促使操作台3向上露出箱体1顶端或向内下降收回至箱体1的内腔。
39.收纳机构4包括底盘41、分隔条42、移动杆43、拉手44、弹簧45和固定板46,底盘41安装在操作台3的顶端,底盘41的长宽高分别为60cm*70cm*10cm;分隔条42数量为十个,且分别等距安装在底盘41的内腔;移动杆43由左至右贯穿底盘41和分隔条42的外壁;拉手44安装在移动杆43的外壁外侧,向左侧拉动拉手44,拉手44将带动移动杆43向左侧移动;弹簧45套接在移动杆43的外壁上,且两端分别安装在移动杆43和底盘41的外壁上,弹簧45为螺旋弹簧,其型号为304不锈钢弹簧,受到外力作用可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作用可恢复至初始状态,去除对拉手44的外力作用后,借助弹簧45的弹力作用,移动杆43将向右运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固定板46数量为若干个,且分别等距安装在移动杆43的外壁顶端,向左移动的移动杆43可带动固定板46一同向左侧移动,并将电线5逐渐显露出来,此时可向外侧拉出电线5使其脱离分隔条42与固定板46外壁形成的内腔,从而实现对电线5的取用,当弹簧45促使固定板46向右移动复位时,固定板46可对位于固定板46与分隔条42之间的电线5固定。
40.升降机构6包括伺服电机61、蜗杆62、支撑座63、连接杆64、蜗轮65、连接座66、第一支撑杆67和第二支撑杆68,伺服电机61安装在箱体1的底端,伺服电机61型号为yej2;蜗杆62通过联轴器安装在伺服电机61的输出端,开启状态的伺服电机61将带动蜗杆62一同进行转动;支撑座63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支撑座63分别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底端;连接杆64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支撑座63的内侧;蜗轮65过盈配合于连接杆64的外壁上,且与蜗杆62啮合连接,转动的蜗杆62可促使蜗轮65以连接杆64为轴向内侧转动;连接座66过盈配合于连接杆64的外壁,且位于蜗轮65的外侧;第一支撑杆67安装在连接座66的外壁外侧;第二支撑杆68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67的外壁上,且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操作台3的底端,转动的蜗
轮65和连接杆64将促使连接座66和第一支撑杆67一同向内侧转动,借由向内侧转动的第一支撑杆67可促使操作台3一同向上移动直至露出箱体1的顶端。
4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还包括万向轮7,万向轮7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安装在箱体1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设置万向轮7可便于设备的移动与固定。
4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板46的形状呈“l”字形设置,以保证固定板46与分隔条42形成的空间有所遮挡,避免电线5由于固定板46的作用力过大向上脱离底盘41的内腔。
43.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每个固定板46位于分隔条42的左侧,且分隔条42与固定板46的外壁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以便保证向左移动的固定板46可对与分隔条42的距离进行调整,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对电线5的外壁进行保护,避免对电线5外壁造成磨损。
44.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支撑座63之间的角度为120度,从而保证与支撑座63相连接的每个蜗轮65可同时进行转动,进一步保证操作台3的升降稳定性。
45.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盖体2的外壁设置有手柄,以便于操作者对盖体进行开合操作。
46.本实施例一种应用于plc教学的平台,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步骤为:
47.步骤一:当进行实训操作需要对各电气元件进行连接时,向左侧拉动拉手44,拉手44将带动移动杆43和固定板46一同向左侧移动,并促使弹簧45进行拉伸产生弹性形变,向左移动的固定板46逐渐脱离电线5的外壁,并将电线5逐渐显露出来,此时可向外侧拉出电线5使其脱离分隔条42与固定板46外壁形成的内腔,从而实现对电线5的取用,去除对拉手44的外力作用后,移动杆43和固定板46将在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向右运动,促使固定板46抵住电线5的外壁后随即停止,由此可实现对剩余电线5的分别夹紧固定;
48.步骤二:设备使用完毕后,开启伺服电机61的外接电源,伺服电机61将带动蜗杆62一同转动,由于蜗杆62与蜗轮65啮合连接,因此转动的蜗杆62将促使蜗轮65以连接杆64为轴向内侧转动,由于蜗轮65和连接座66分别过盈配合于连接杆64的外壁上,因此转动的蜗轮65和连接杆64将促使连接座66和第一支撑杆67一同向内侧转动,在此过程中,向内侧转动的第一支撑杆67将带动第二支撑杆68的一端向下移动,由于第二支撑杆68两端分别与操作台3的底端和第一支撑杆67转动连接,因此向上且向内侧转动的第一支撑杆67可促使操作台3一同向上移动,直至操作台3向上延伸出箱体1的内腔,关闭伺服电机61的外接电源,此时操作台3可展露在箱体1的顶端外侧,可进行实训教学操作。
49.本实施例试应用在plc教学实训现场,实施后得到的数据证明结果:
50.通过将电线进行逐条的规整收纳,电线的取用整理时间节省了34%-71%,实训效率提高了47%-64%,同时可调式的固定板可实现对不同粗细的电线的夹紧固定,设备的使用范围扩大了13%-42%,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操作台进行升起展露或下降收回箱体的内腔进行收纳,避免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造成电气元件沾染灰尘,保证了操作环境的干净整洁,节省了清扫维护成本,还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