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面部整形填充假体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9:4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面部整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部整形填充假体。


背景技术:

2.近几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医美整形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容貌,例如是鼻部、下颌、颧骨、颞骨等部位的医美整形。特别是鼻部位置,现有技术中,通过植入硅胶假体来改变鼻的高度和形态,使之与面部其他部位相协调,是整形外科领域最常见的一种手术。但硅胶表面相对较光滑,常发生假体位置偏移的问题,后期需要不断地翻修扶正,给患者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部整形填充假体,以提高面部整形后假体的稳定性。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面部整形填充假体,包括假体基体,假体基体被构造成具有预设整形形状,其中,假体基体上形成有多个孔隙,各孔隙相互连通,以使得假体基体构造成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其中,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表面上设有融合层。
5.进一步地,融合层的材料为钽金属材料。
6.进一步地,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孔隙内设有融合层。
7.进一步地,假体基体包括多条丝径,多条丝径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多个孔隙,其中,融合层设置在各丝径上。
8.进一步地,假体基体构造为泡沫炭支架结构。
9.进一步地,各孔隙的直径的范围为10μm至800μm,各孔隙的孔隙率的范围为30%至80%。
10.进一步地,假体基体的用于与人体骨质相贴合的面形成为凹槽面。
11.进一步地,假体基体包括鼻尖部和与鼻尖部相连的鼻梁部,凹槽面至少形成在鼻梁部的用于与人体骨质相贴合的面上。
12.本实用新型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假体基体上形成的多个孔隙能够更好的诱导骨长入,即骨质能够通过相互连通的孔隙形成更好的接触和融合,并能够通过包覆使得该部分的骨质与假体基体融合为一体。特别的,本技术还在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表面上设有融合层,该融合层能够更快速地促进骨质长入孔隙中,从而通过提高骨质内的骨细胞的粘附、融合有效地促进了骨质的长入和爬行,进而有利于面部整形填充假体在术后与人体的骨质的固定,因此有效地提高了面部整形填充假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所示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整形填充假体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包括假体基体1,假体基体1被构造成具有预设整形形状。其中,假体基体1上形成有多个孔隙11,各孔隙11相互连通,以使得假体基体1构造成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其中,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表面上设有融合层(图中未示出)。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在使用时,将其植入面部的预定的整形位置后,例如鼻部,假体基体1上形成的多个孔隙11能够更好的诱导骨长入,即骨质能够通过相互连通的孔隙11形成更好的接触和融合,并能够通过包覆使得该部分的骨质与假体基体1融合为一体。当骨质融合固定后,被包裹的假体基体1能够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特别的,本技术还在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表面上设有融合层,该融合层可理解为能够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快速地促进骨质长入孔隙11中,从而通过提高骨质内的骨细胞的粘附、融合有效地促进了骨质的长入和爬行,进而有利于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在术后与人体的骨质的固定,因此有效地提高了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的稳定性。
1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融合层的材料可为钽金属材料。本技术中,可在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在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表面沉积钽金属,在沉积的过程中随着钽金属的附着,硬度不断增强,最终形成钽金属层。钽金属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诱导人体骨质长入到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的表面,以达到生物固定的目的。
1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孔隙内设有融合层。通过该设置,能够进一步地促进骨质渗入到孔隙11内,提高骨质的长入和融合速度,缩短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的固定时间。
2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假体基体1可包括多条丝径10,多条丝径10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多个孔隙11。其中,融合层设置在各丝径10上。通过该设置,可使得假体基体1接近于人体的多孔骨小梁结构,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骨质融合、长入和固定的作用。
2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假体基体1可构造为泡沫炭支架结构。本技术中,可通过将泡沫炭支架制作成所需的假体形状进行植入使用。本技术中,泡沫炭是指泡沫状多孔质的炭素材料。泡沫炭是一种由孔泡和相互连接的孔泡壁组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轻质多孔材料。其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抗热震、易加工等特性。
2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各孔隙11的直径的范围为10μm至800μm,各孔隙的孔隙率的范围为30%至80%。
23.根据本技术,各孔隙11的直径的范围为10μm至800μm,各孔隙的孔隙率的范围为30%至80%。通过将由丝径10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各孔隙11相互连通,且孔隙11的直径和孔隙率的范围进行具体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与人体的骨小梁结构更为接近,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联通性能够很好的诱导骨长入,这样人体的骨质可快速自然地长入孔隙11中,从而提高了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骨组织的长入和爬行,进而能够有利于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在术后与人体的骨组织快
速融合和固定,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的固定强度。
24.需要注意的是,由丝径形成的各孔隙11的截面不是规则的圆形,其截面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鉴于此,这里提到的各孔隙11的“直径”应当理解为将各孔隙11的截面等效为圆形时,该圆形的直径。由于该截面等效为圆形的直径是按照截面的实际面积计算得出,因此所得的直径的数值为精确的数值。
2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假体基体1的用于与人体骨质相贴合的面形成为凹槽面。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假体基体1可包括鼻尖部和与鼻尖部相连的鼻梁部,凹槽面至少形成在鼻梁部的用于与人体骨质相贴合的面上。
26.该实施例中,将假体基体1构造为了鼻部的整形假体,在骨质固定融合后,通过设置凹槽面能够有效地对多方向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地通过结构上的改进提高面部整形填充假体100固定后的稳定性。
27.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