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实验室医疗家具用钢制品及医疗家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4:3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室医疗家具用钢制品及医疗家具。


背景技术:

2.抗菌材料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公元前,人类发现用银片覆盖伤口可以防止感染,加速创口的愈合。在19世纪,研究发现银离子等金属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进入20世纪后,对于抗菌材料的研究快速发展,各种抗菌剂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各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能的各种用品的也在快速发展和被广泛采用。其中医学实验是医学从业者经常要做的实验,特别是在医学院校,一开始基本的实验操作或者简单的实验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
3.但是目前传统的实验室医疗家具(医疗家具用钢制品)通常不具备抗菌功能,不利于满足有些情况下对医疗家具的抗菌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医疗家具用钢制品及医疗家具,用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实验室医疗家具通常不具备抗菌功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医疗家具用钢制品,包括不锈钢基层,所述不锈钢基层外表面设有抗菌层。
6.优选的,通过热轧复合的方式将所述抗菌层和不锈钢基层结合到一起,得到带有抗菌层的抗菌钢制品。
7.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基层按质量比其化学成分为:碳c:0.5~0.6%,铬cr:16~21%,钼mo:3.6~3.8%,铜cu:3.1~4.2%,镓ga:1.1~2.0%,硅si≤2.0%,锰mn≤1.3%,硫s<0.01%,锆zr≤0.03%,磷p<0.02%,其余量为fe,该不锈钢基层对浓度为107cfu/ml的细菌具有有效抗菌作用。
8.优选的,所述抗菌层按质量比其化学成分为:碳c:0.5~0.6%,硅si:0.3~0.4%,锰mn:0.7~0.9%,硫s:0.01~0.03%,铬cr:13~5%,镍n i:7.5~8.3%,镓ga:0.5~1.8%,磷p<0.08%,氮n<0.02%,其余量为fe。
9.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基层和抗菌层均采用电弧炉或非真空感应炉或真空感应炉进行熔炼、浇铸钢锭。
10.优选的,将钢锭进行经铸造、锻造、热轧、冷轧后加工制造成为抗菌钢制品。
11.一种医疗家具,包括主台面,所述主台面的下方设有消毒仓储柜,两组所述主台面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在两侧壁上端等距设有若干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下端且在置物板上开设有若干紫外线消毒腔,所述紫外线消毒腔内固定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在所述紫外线消毒腔的下方设有置物腔和医疗器械存放腔。
12.优选的,所述医疗器械存放腔内设有横网,所述主台面上设有清洗槽,所述消毒仓储柜分为侧柜和中柜,所述侧柜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消毒仓储柜的两端,所述中柜设在两
侧的侧柜之间,且设有若干抽屉。
13.优选的,还包括:器械防倾倒组件,若干所述器械防倾倒组件等距设置于所述主台面侧壁,所述器械防倾倒组件上卡设有容纳槽;
14.所述器械防倾倒组件包括:
15.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于防尘外壳右侧内壁,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驱动安装盘中心固定连接;
16.所述驱动安装盘上设置:弧形槽、连接弹簧、连接柱,所述驱动安装盘开设有所述弧形槽,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弧形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弹簧一端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内壁固定连接;
17.电机一,所述电机一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安装盘前壁,所述电机一输出轴与绳轮固定连接;
18.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安装盘前壁且位于所述弧形槽靠近试管的一侧;
19.弹力绳,所述弹力绳一端与所述绳轮连接,所述弹力绳另一端绕接于所述定滑轮外圈后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
20.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抱臂中部连接;
21.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抱臂连接,液压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液压杆另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
22.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两组固定杆一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
23.优选的,还包括器械自动消毒组件,所述器械自动消毒组件设于所述主台面侧壁,所述器械自动消毒组件包括:
24.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外壁与所述主台面侧壁固定连接;
25.注液通道,所述防护外壳上开设有所述注液通道;
26.器械口,所述防护外壳上端开设有所述器械口,所述器械口下方与器械入管连通;
27.所述防护外壳内设有:液腔、传动腔,
28.所述液腔内设有电动叶轮;
29.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减震机箱,所述减震机箱与所述传动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机箱内设有第一电机和皮带轮一,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皮带轮一固定连接;
30.皮带一,所述皮带轮一通过皮带一与皮带轮二传动连接;
31.转动盘,所述皮带轮二外侧连接有所述转动盘,所述传动腔内壁顶部与固定杆二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二下端转动连接有滑轮;
32.钢丝绳,所述转动盘和滑轮之间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
33.固定块三,所述传动腔内壁顶部位于固定杆二的左侧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块三,第三连接杆贯穿所述固定块三并与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所述固定块三左侧外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弹簧一,所述第三连接杆左端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四,所述连接弹簧一两端头分别与所述固定块三左侧外壁和所述固定块四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右端头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
34.挡板,所述挡板右端与所述固定块四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左端贯穿所述器械入管并与其左右滑动连接;
35.清洗腔,所述器械入管下端设有清洗腔,所述器械入管延伸至所述清洗腔内部,所述清洗腔开设有液体入口和器械出口,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液腔连通;
36.所述防护外壳内还设有:筛选腔,所述器械出口与所述筛选腔连通;
37.所述筛选腔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筛选腔内壁后端,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皮带轮三固定连接;
38.器械分装盘,所述器械分装盘与所述筛选腔内壁后端转动连接,所述器械分装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器械储物槽,所述器械分装盘与所述皮带轮三之间通过皮带二传动连接,所述防护外壳下端与所述器械储物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39.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位于所述筛选腔左侧且与所述防护外壳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与曲柄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曲柄杆另一端与所述液腔下端外壁转动连接;
40.转动套,所述转动套转到套接在曲柄杆中部,所述转动套与铰接杆一端铰接,所述铰接杆另一端贯穿所述清洗腔并与其左右滑动连接;
41.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与所述清洗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块与贯穿所述清洗腔的铰接杆一端端头铰接;
42.分拣装置外壳,所述分拣装置外壳与所述防护外壳底部固定连接;
43.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分拣装置外壳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皮带轮四;
44.皮带轮五,所述皮带轮五转动连接于所述分拣装置外壳后壁,所述皮带轮四与所述皮带轮五通过皮带三传动;
45.传送带,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皮带轮四之间套接有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器械放置槽,所述器械放置槽内部底端设有橡胶缓冲垫,所述通孔与所述器械放置槽对应;
46.器械放置架,所述器械放置架通过两组支撑杆与所述分拣装置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器械放置架靠近传送带的一侧设有橡胶斜筛块,所述分拣装置外壳侧壁开设有出物口。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发明中不锈钢基层和抗菌层贴合示意图;
48.图2为本发明中医疗家具三维结构示意图;
49.图3为本发明中器械防倾倒组件和器械自动消毒组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50.图4为本发明中器械防倾倒组件闭合后结构示意图;
51.图5为本发明中器械防倾倒组件闭合前结构示意图;
52.图6为本发明图3中a-a方向剖面示意图;
53.图7为本发明的侧柜的侧视图;
54.图8为图7中u形座的俯视图;
55.图9为图8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56.图中:1、不锈钢基层;2、抗菌层;3、主台面;4、消毒仓储柜;5、置物板;6、照明灯;7、紫外线消毒腔;8、紫外线消毒灯;9、置物腔;10、医疗器械存放腔;11、横网;12、侧柜;121、储存区域;122、开口;13、中柜;14、抽屉;15、器械防倾倒组件;16、容纳槽;17、固定杆;18、防尘外壳;19、驱动安装盘;20、弧形槽;21、连接弹簧;22、连接柱;23、电机一;24、绳轮;25、定滑轮;26、弹力绳;27、第一连接杆;28、抱臂;29、第二连接杆;30、液压缸;31、固定杆一;32、活塞杆;33、试管;34、器械自动消毒组件;35、防护外壳;36、注液通道;37、液腔;38、传动腔;39、筛选腔;40、电动叶轮;41、器械口;42、器械入管;43、减震机箱;44、第一电机;45、皮带轮一;46、皮带一;47、皮带轮二;48、转动盘;49、固定杆二;50、滑轮;51、钢丝绳;52、固定块三;53、第三连接杆;54、连接弹簧一;55、固定块四;56、挡板;57、清洗腔;58、液体入口;59、器械出口;60、第二电机;61、皮带轮三;62、器械分装盘;63、器械储物槽;64、皮带二;65、通孔;66、第三电机;67、曲柄杆;68、转动套;69、铰接杆;70、第二推块;71、第四电机;72、皮带轮四;73、皮带轮五;74、皮带三;75、传送带;76、器械放置槽;77、橡胶缓冲垫;78、器械放置架;79、支撑杆;80、橡胶斜筛块;81、出物口;82、清洗槽;83、待储存物品;90、固定装置;901、第一固定支架;902、n形架;903、第一水平导向杆;904、第二连接支架;905、第一水平转轴;906、外连接杆;907、内连接杆;908、第一弹簧;909、第二滑块;9010、第二弹簧;9011、水平固定板;9012、连接滑座;9013、第一滑孔;9014、第二弧形滑孔;9015、第三连接支架;9016、连接滑杆;9017、第四连接杆;9018、推动板;9019、第一推块;9020、推杆;9021、u形座;9022、滑板;9023、第一滑轨;9024、第五连接杆;9025、第二滑轨;9026、第一凹槽;9027、连接滑块;9028、连接缸体;9029、第一活塞;9030、第一活塞杆;9031、储存室;9032、第六连接杆;9033、稳定板;9034、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57.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8.实施例1
5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医疗家具用钢制品,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不锈钢基层1,所述不锈钢基层1外表面(其中,可在不锈钢基层1上下外表面均设置抗菌层)设有抗菌层2,通过热轧复合的方式将所述抗菌层2和不锈钢基层1结合到一起,得到带有抗菌层2的抗菌钢制品。
60.其中,抗菌层2可参照现有抗菌层2,如可为现有钢上设置的抗菌层2。
6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不锈钢基层1外表面设有抗菌层2,形成带有抗菌层2的抗菌钢制品,解决了目前传统的实验室医疗家具(医疗家具用钢制品)通常不具备抗菌功能,不利于满足有些情况下对医疗家具的抗菌要求的问题。
62.实施例2
63.在实施例1中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所述不锈钢基层1按质量比其化学成分为:碳c:1.2~1.8%,铬cr:7~11%,钼mo:3.6~3.8%,铜cu:3.1~4.2%,镓ga:1.1~2.0%,硅si≤2.0%,锰mn≤1.3%,硫s<0.01%,锆zr≤0.03%,磷p<0.02%,其余量为fe,该不锈钢基层1对浓度为107cfu/ml的细菌具有有效抗菌作用。
64.优选的,所述抗菌层2按质量比其化学成分为:碳c:0.5~0.6%,硅si:0.3~0.4%,锰mn:0.7~0.9%,硫s:0.01~0.03%,铬cr:21~27%,镍n i:7.5~8.3%,镓ga:0.5~1.8%,磷p<0.08%,氮n<0.02%,其余量为fe。
6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由于不锈钢基层1不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在成分组成上侧重于其强度性能和渗透性,而在抗菌层2的成分组成上,既要兼顾其耐磨性、耐腐蚀性,还要提高它的抗菌能力,所以在不锈钢基层1中适当地增加了碳c含量以提高钢的强度,且由于不锈钢基层1不直接与外界接触,对于耐磨损性的要求没有表面层那么高,所以不锈钢基层1中的铬cr含量远低于抗菌层2中的铬cr含量,以此来节约成本,并提高抗菌层2的耐磨损性。
66.ga元素是使材料具备快速杀菌性能的原因之一,ga元素能够扰乱细菌的正常新陈代谢,进而杀死细菌,由于金属ga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金属,这也促使了ga元素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能够以析出并耦合原有抗菌元素cu的作用,能够大幅提高现有含cu不锈钢对常见细菌的杀菌率。
67.采用连续铸造得到带有抗菌层2的复合板材,抗菌层2的具有较大的厚度,且由于不锈钢基层1和抗菌层2均为具有强抗菌性的不锈钢组分,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冶金结合强度大,结合牢固,耐磨损,使用寿命长,不锈钢基层1和抗菌层2均通过添加ga元素,能够使复合板材析出大量的具有强烈杀菌能力的fe3ga中间相,使其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且不锈钢基层1中的ga元素大于抗菌层2中的ga元素,通过双层的不同浓度的ga元素的成分设计,使得病原微生物无法渗透在板材内部,进而解决目前传统的实验室医疗家具仅实在其外表面涂覆一层抗菌涂层或者是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后用清洁剂清洁消毒,这种方式无法彻底将病原微生物从根源上清除的问题。
68.实施例3
69.在实施例1-2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所述不锈钢基层1和抗菌层2均采用真空感应炉进行熔炼、浇铸成为钢锭。
70.优选的,将钢锭进行经热轧、冷轧后加工制造成为抗菌钢制品。
71.可选的,真空感应炉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去参阅现有专利:cn201910166271-一种真空感应炉一炉多锭浇铸装置及方法。
7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首先将不锈钢基层1和抗菌层2的材料按照上述的组分进行配比,随后分别放入两个电弧炉中进行分别制备,加热电弧炉中的材料使其熔融并混合成为的不锈钢基层1材料熔和抗菌层2材料熔体,对不锈钢基层1材料熔和抗菌层2材料熔体进行搅拌加快其材料的融合速度,融合结束后将不锈钢基层1材料熔和抗菌层2材料熔体进行浇铸成为钢锭。
73.等待钢锭冷却结束后,将不锈钢基层1的钢锭于100-1050℃均匀化处理1-3小时,然后进行锻造,分多道次锻形成厚度为6

的不锈钢基层1板材;
74.然后将抗菌层2的钢锭于100-1050℃均匀化处理1-3小时,然后进行锻造,分多道
次锻形成厚度为2

的抗菌层2板材,并使其表面温度保持在900℃;
75.最后将随后将以不锈钢基层1板材为基底,将抗菌层2板材与其贴合后,抗菌层2板材在导辊的带动下与不锈钢基层1板材接触,并利用抗菌层2板材900℃的温度,在1秒的时间内使不锈钢基层1的表面产生微熔化,不锈钢基层1及抗菌层2经板型分布器后进入轧机,在轧制力的作用下使两者的表面融合,形成双面的抗菌钢制品;
76.其中,铸轧方式为立式连续铸轧,所述立式连续铸轧的轧制速度为0.8~10m/mi n。
77.实施例4
78.在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家具,包括主台面3,所述主台面3的下方设有消毒仓储柜4,两组所述主台面3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置物板5,所述置物板5在两侧壁上端等距设有若干照明灯6,所述照明灯6的下端且在置物板5上开设有若干紫外线消毒腔7,所述紫外线消毒腔7内固定设有紫外线消毒灯8,在所述紫外线消毒腔7的下方设有置物腔9和医疗器械存放腔10,所述医疗器械存放腔10内设有横网11,所述主台面3上设有清洗槽15。
79.优选的,所述消毒仓储柜4分为侧柜12和中柜13,所述侧柜12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消毒仓储柜4的两端,所述中柜13设在两侧的侧柜之间,且设有若干抽屉14。
80.所述主台面3和消毒仓储柜4(经过消毒的仓储柜)采用所述的实验室医疗家具用钢制品制成。一种医疗家具其他的组成部分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所述的实验室医疗家具用钢制品制成。
8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主台面3的中间设置置物板5进行多种物品的存放,通过在置物板5上设置的紫外线消毒腔7对实验器械进行消毒,然后消毒完以后通过置物腔9进行存放,其中通过清洗的实验器械可以放置到医疗器械存放腔10的横网11上进行沥水,避免了积水,通过主台面3下端的消毒仓储柜4方便对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进行存放。
82.实施例5
83.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5,还包括:器械防倾倒组件15,若干所述器械防倾倒组件15等距设置于所述主台面3侧壁,所述器械防倾倒组件15上卡设有容纳槽16;
84.所述器械防倾倒组件15包括:
85.固定杆17,所述固定杆17一端固定连接于防尘外壳18右侧内壁,所述固定杆17另一端与驱动安装盘19中心固定连接;
86.所述驱动安装盘19上设置:弧形槽20、连接弹簧21、连接柱22,所述驱动安装盘19开设有所述弧形槽20,所述连接柱22设于所述弧形槽20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弹簧21一端与所述连接柱2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21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槽20内壁固定连接;
87.电机一23,所述电机一23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安装盘19前壁,所述电机一23输出轴与绳轮24固定连接;
88.定滑轮25,所述定滑轮25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安装盘19前壁且位于所述弧形槽20靠近试管33的一侧;
89.弹力绳26,所述弹力绳26一端与所述绳轮24连接,所述弹力绳26另一端绕接于所述定滑轮25外圈后与所述连接柱22固定连接;
90.第一连接杆27,所述第一连接杆27一端与所述连接柱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7另一端与抱臂27中部连接;
91.第二连接杆29,所述第二连接杆29与所述抱臂28连接,液压杆45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9连接,所述液压杆45另一端与活塞46固定连接;
92.液压缸30,所述液压缸30通过两组固定杆一31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7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30的活塞杆32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9转动连接。
93.可选的,所述容纳槽16入口处设有红外线传感,所述抱臂28与所述试管33贴合的那一面设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和若干个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机一23电连接。
94.可选的,所述防尘外壳18上设有复位按钮。
9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多个实验仪器在操作中出现意外不慎打翻,将该器械(比如试管33),从容纳槽16放入器械防倾倒组件15中,此时红外线传感感应到有物品放入,电机一23启动带动绳轮24转动,弹力绳26通过定滑轮25改变方向并拉动连接柱22沿着弧形槽20内壁滑动,并通过带动第一连接杆27使得两组抱臂27向靠近试管33的方向闭合,当抱臂27和试管33贴合的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两者之间的压力数值刚好可以将试管33锁住后,就控制电机一23停止转动。
96.假设有三个压力传感器中分别设置到抱臂28的中心和两端位置,当有烧杯、洗气瓶、锥形瓶等外壁不像试管33一样为规则的圆弧形放入时,重复上述操作电机一23停止转动后,此时处于两端位置的压力传感器由于不会和该器械外壁同时接触,此时液压缸30启动通过活塞杆32推动第二连接杆29带动抱臂28围绕第一连接杆27与其的铰接点281转动,调节抱臂28的角度使得的抱臂28左端和中心均与该器械贴合,其中,假设处于左端的压力传感器在控制活塞杆32左移并使得抱臂28左端壁与器械贴合不能达到规定的压力值后,处于右端的压力传感器就会控制活塞杆32右移并使得抱臂28右端壁与器械贴合,活塞杆32通过带动第二连接杆29带动抱臂28围绕第一连接杆27与其的铰接点281转动的这个过程时往复的,直至处于两端的压力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测得抱臂28和器械的之间的压力数值刚好可以将将器械锁住后,活塞杆32将会停止运动。
97.当需要取用器械时,只需点击复位按钮就会使得该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如图5所示)。
98.实施例6
99.在实施例4-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请参阅图6,还包括:器械自动消毒组件34,所述器械自动消毒组件34设于所述主台面3侧壁,所述器械自动消毒组件34包括:
100.防护外壳35,所述防护外壳35外壁与所述主台面3侧壁固定连接;
101.注液通道36,所述防护外壳35上开设有所述注液通道36;
102.器械口41,所述防护外壳35上端开设有所述器械口41,所述器械口41下方与器械入管42连通;
103.所述器械自动消毒组件34内设有:液腔37、传动腔38、筛选腔39,
104.所述液腔37内设有电动叶轮40;
105.所述传动腔38内设有减震机箱43,所述减震机箱43与所述传动腔3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机箱43内设有第一电机44和皮带轮一45,所述第一电机44输出轴与所述皮带
轮一45固定连接;
106.皮带一46,所述皮带轮一45通过皮带一46与皮带轮二47传动连接;
107.转动盘48,所述皮带轮二47外侧连接有所述转动盘48,所述传动腔38内壁顶部与固定杆二49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二49下端转动连接有滑轮50;
108.钢丝绳51,所述转动盘48和滑轮50之间通过所述钢丝绳51连接;
109.固定块三52,所述传动腔38内壁顶部位于固定杆二49的左侧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块三52,第三连接杆53贯穿所述固定块三52并与其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3位于所述固定块三52左侧外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弹簧一54,所述第三连接杆53左端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四55,所述连接弹簧一54两端头分别与所述固定块三52左侧外壁和所述固定块四5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3右端头与所述钢丝绳51固定连接;
110.挡板56,所述挡板56右端与所述固定块四55固定连接,所述挡板56左端贯穿所述器械入管42并与其左右滑动连接;
111.清洗腔57,所述器械入管42下端设有清洗腔57,所述器械入管42延伸至所述清洗腔57内部,所述清洗腔57开设有液体入口58和器械出口59,所述液体入口58与所述液腔37连通,所述器械出口59与所述筛选腔39连通;
112.所述筛选腔39包括:第二电机60,所述第二电机60固定连接于所述筛选腔39内壁后端,所述第二电机60输出轴与皮带轮三61固定连接;
113.器械分装盘62,所述器械分装盘62与所述筛选腔39内壁后端转动连接,所述器械分装盘62上开设有若干个器械储物槽63,所述器械分装盘62与所述皮带轮三61之间通过皮带二64传动连接,所述防护外壳35下端与所述器械储物槽6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65;
114.第三电机66,所述第三电机66位于所述筛选腔39左侧且与所述防护外壳35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66输出轴与曲柄杆67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曲柄杆67另一端与所述液腔37下端外壁转动连接;
115.转动套68,所述转动套68转到套接在曲柄杆67中部,所述转动套68与铰接杆69一端铰接,所述铰接杆69另一端贯穿所述清洗腔57并与其左右滑动连接;
116.第二第二推块70,所述第二第二推块70与所述清洗腔5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第二推块70与贯穿所述清洗腔57的铰接杆69一端端头铰接;
117.分拣装置外壳70,所述分拣装置外壳70与所述防护外壳35底部固定连接;
118.第四电机71,所述第四电机71与所述分拣装置外壳70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机71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皮带轮四72;
119.皮带轮五73,所述皮带轮五73转动连接于所述分拣装置外壳70后壁,所述皮带轮四72与所述皮带轮五73通过皮带三74传动;
120.传送带75,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皮带轮四72之间套接有所述传送带75,所述传送带75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器械放置槽76,所述器械放置槽76内部底端设有橡胶缓冲垫77,所述通孔65与所述器械放置槽76对应;
121.器械放置架78,所述器械放置架78通过两组支撑杆79与所述分拣装置外壳7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器械放置架78靠近传送带75的一侧设有橡胶斜筛块80,所述分拣装置外壳70侧壁开设有出物口81。
12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在清洗医疗器械时,首先通过注液通
道36向液腔37内注入消毒液并在电动叶轮40的驱动下将消毒液从液体入口58泵入清洗腔57内,与此同时,将需要清洗的医疗器械从器械口41投入,在投入前,第一电机44转动会通过带动皮带轮一45转动,带轮一45通过皮带一46带动皮带轮二47和转动盘48同时转动,转动盘48转动的同时,会通过钢丝绳51拉动第三连接杆53在固定块三52的限位下横向移动,此时挡板56回收打开器械口41方便医疗器械通过,被投入的医疗器械会落到清洗腔57中的消毒液中,此时第三电机66启动带动曲柄杆67转动,并通过转动套68和铰接杆69使得第二第二推块70在清洗腔57内往复运动,将医疗器械和消毒液充分混合,静止一段时间后,电动叶轮40反转将清洗腔57中的消毒液从注液通道36泵出,器械出口59打开,第二第二推块70继续推动清洗腔57中的医疗器械使其全部从器械出口59通过并落入器械分装盘62中,由于器械分装盘62会在第二电机60、皮带轮三和皮带二64的带动下持续旋转,所以,从器械出口59排出的医疗器械使会分批落入器械储物槽63中,并在器械分装盘62的转动到通孔65正上方后,从通孔65落入传送带75上设置的器械放置槽76中,与此同时,第四电机71通过皮带轮四72和皮带三74带动皮带轮五73持续转动,传送带75会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当放置满医疗器械的器械放置槽76经过橡胶斜筛块80处时,在橡胶斜筛块80的作用下将器械放置槽76内的医疗器械刮到器械放置架78中,随后使用人员就可以从出物口81中取出已经清洗消毒完成后的医疗器械,其中器械分装盘62和传送带75的设置不仅可以对被清洗的医疗器械进行筛选和分装使得若干医疗器械不会堆积到一起相互撞击产生损伤,还可以在传送的过程中将其表面附着的水分甩出保持干燥,第一电机45驱动挡板56的设置,可以使得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器械口41保持闭合状态,使得该装置内部不受污染,该装置的设置减少了使用人员在器械使用过后的清洗时间,提高了效率。
123.实施例7
124.在实施例4-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
125.所述消毒仓储柜4包括侧柜12,所述侧柜12通过若干隔板分隔为若干储存区域121,所述侧柜12前侧设置开口122,柜门设置在侧柜12前侧,所述医疗家具还包括:固定装置90,设置在所述储存区域121内,所述固定装置90包括:
126.第一固定支架901,固定连接在所述储存区域121上端内壁;
127.n形架90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901下端;
128.第一水平导向杆903,固定连接在所述n形架902内侧,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903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
129.第二连接支架90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901前侧;
130.第一水平转轴905,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90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904上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水平转轴905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
131.外连接杆90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转轴905上;
132.内连接杆907,滑动连接在所述外连接杆906的内腔内,且贯穿所述外连接杆906上端;
133.第一弹簧908,设置在外连接杆906的内腔内,所述第一弹簧908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连接杆906的内腔内壁及所述内连接杆907固定连接;
134.第二滑块909,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903上;
135.第二弹簧9010,套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903上,所述第二弹簧9010两端分别与
所述n形架902内壁及所述第二滑块909固定连接;
136.水平固定板9011,固定连接在所述储存区域121后侧壁;
137.连接滑座9012,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固定板9011前侧,所述连接滑座9012内设置:第一滑孔9013,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第二弧形滑孔9014,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孔9013前侧,所述第一滑孔9013与第二弧形滑孔9014前后贯通;
138.第三连接支架901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909下端;
139.连接滑杆9016,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滑孔9014与第一滑孔9013内;
140.第四连接杆9017,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滑杆9016左侧,所述第四连接杆9017后侧与所述第三连接支架9015下部转动连接、且与第三连接支架9015之间连接复位弹簧(可为现有涡卷弹簧,用于实现转动后复位);
141.推动板9018,与第四连接杆9017垂直,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杆9017前侧下端;
142.第一推块901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杆9017上端,所述内连接杆907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推块9019。
143.可选的,该实施例中,还可在储存区域左右两侧设置辅助固定/限位装置,如可为以下结构:左右间隔的两个限位板,与所述储存区域下端内壁左右滑动连接,且通过弹簧与对应的储存区域左侧内壁或右侧内壁固定连接;左右方向上,固定装置位于两个限位板之间的位置,推入待储存物品后,待储存物品左右两侧壁分别与两个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接触;
1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45.当需要放置待储存物品83时,待储存物品83从所述侧柜12前侧的所述开口122送入/推入所述储存区域121,此时固定装置90的状态如图7所示,然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工作,使得第一水平转轴905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外连接杆906及内连接杆907逆时针转动,与第四连接杆9017接触,内连接杆907带动所述第四连接杆9017向下转动,连接滑杆9016在所述第二弧形滑孔9014内滑动,当内连接杆907转动至与第一推块9019接触,推动第一推块9019向后运动,此时连接滑杆9016在第一滑孔9013内前后滑动,带动推动板9018向后移动,推动待储存物品83后与所述储存区域121后侧壁抵接,并且推动板9018抵压在待储存物品83前侧,避免医疗家具移动(可在医疗家具底端设置移动轮或者人为抬动)时,储存区域121内的待转运物品容易碰撞或掉落;其中第一弹簧908的设置,便于保证内连接杆907与第四连接杆9017的接触以及复位;
146.该技术方案中,待储存物品83可从如图前侧的开口122向后推入,储存方便,推入前固定装置90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可实现,在推入时固定装置90不影响推入,同时,推入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实现推动板9018向下摆动靠近待储存物品83,以及对待储存物品83推入方向(前后方向)的推动及抵压固定。
147.实施例8
148.在实施例7中的基础上,如图7-9所示,所述固定装置90还包括: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
149.推杆9020,固定连接在所述推动板9018后侧;
150.u形座9021,开口122朝向前侧水平放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固定板9011下端,
u形座9021后端呈锥形;
151.滑板9022,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u形座9021内,所述推杆9020用于推动所述滑板9022向后滑动;
152.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所述u形座9021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153.第一滑轨9023,设置在所述滑板9022后端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滑轨902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
154.第五连接杆9024,前端与所述第一滑杆连接,两个所述五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第二滑轨9025,所述第五连接杆9024后端与u形座9021左侧壁或右侧壁铰接,所述第二滑轨902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
155.第一凹槽9026,设置在所述u形座9021后端的斜面上;
156.连接滑块902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9026内;
157.连接缸体9028,安装在所述连接第一凹槽9026内,所述连接缸体902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9029,所述第一活塞9029连接有第一活塞杆9030,所述第一活塞杆9030位于连接缸体9028外一端与所述连接滑块90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9030外套接有第三弹簧9034,所述第三弹簧903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9029及所述连接缸体902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缸体9028内,位于第一活塞9029远离连接滑块9027的一侧为储存室9031,所述储存室9031储存有压力除尘气体,所述储存室9031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朝向储存区域121内待储存物品83左右两侧;
158.第六连接杆9032,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9032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滑块9027连接;
159.稳定板903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六连接杆9032下端,且位于所述待储存物品83左右两侧。
16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61.推动板9018向后移动时,带动推杆9020向后移动,推杆9020可推动滑板9022在u形座9021内向后移动,从而滑板9022上连接的第五连接杆9024绕着第五连接杆9024与u形座9021的连接点向后转动,使得第六连接杆9032向后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滑块9027在第一凹槽9026内向后滑动,第六连接杆9032向后滑动的同时由于第二滑杆和跌滑轨的配合,使得左右两个第六连接杆9032相互靠近,从而左右两个稳定板9033相互靠近,至两个稳定板9033相互靠近的一侧夹持在所述待储存物品83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固定;另外,连接滑块9027向后滑动带动第一活塞杆9030向后滑动,通过第一活塞9029将储存室9031内的压力除尘气体压至排出管及喷头内,对待储存物品83左右两侧进行除尘,便于后续对待储存物品83左右两侧的固定。
16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一个驱动可实现上述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固定/限位,驱动方便。
163.实施例9
164.在实施例4-8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包括:
165.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上,用于检测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照射强度;
166.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紫外线消毒腔7内,用于检测所述紫外线消毒腔7内的温度;
167.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上,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实际电流大小;
168.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上,用于检测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实际电压;
169.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170.步骤1:基于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及公式(1)计算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在使用中对于紫外线消毒腔7的照射剂量:
[0171][0172]
其中,δ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在使用中对于紫外线消毒腔7的照射剂量,v为所述紫外线消毒腔7的容纳体积,t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照射时间,e1为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在工作时间中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的最小检测值,r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灯管的半径,l1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长度,∈1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波长,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电光转换效率,l n为自然对数;
[0173]
步骤2: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杀菌效果系数:
[0174][0175]
其中,y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杀菌效果系数,e2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在工作时间中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的最大检测值,i为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值,u为所述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p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额定功率,τ1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在照射后,所述紫外线消毒腔7内的温度(可为照射t时长内,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平均值),τ2为室内温度;
[0176]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紫外线消毒灯的杀菌效果系数与所述紫外线消毒灯预设的杀菌效果系数进行比较,当所述紫外线消毒灯的杀菌效果系数小于所述紫外线消毒灯预设的杀菌效果系数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0177]
假设v=0.22m3;t=30min;e1=50μw/cm2;r=0.75cm;l1=60cm;∈1=240nm;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所需的照射剂量δ=8.12
×
104μw
·
s/cm2(取小数点后两位);
[0178]
假设e2=69.75μw/cm2;i=0.28a;u=70v;p=20w;τ1=55℃;τ2=26℃;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杀菌效果系数y=0.83;
[0179]
计算得到的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杀菌效果系数θ=0.83小于预设的杀菌效果系
数0.85-1,表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杀菌能力降低,报警器报警。
[018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其中,表示紫外线消毒腔7在紫外线消毒灯8的照射下,根据紫外线消毒灯8的电光转换效率和其自身的尺寸特性对于紫外线消毒腔7所能容纳体积的影响程度,表示根据紫外线消毒灯8在一定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下影响着所述紫外线消毒腔7内容纳物体所需的照射剂量;
[0181]
而表示紫外线消毒灯8在长时间照射中,紫外线消毒腔7的温度会升高,根据实际紫外线消毒灯8的波长来影响着通过室内和紫外线消毒腔7的温差效果以及紫外线消毒灯8在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光照强度和实际光照强度的强度差所导致的消毒状态的变化程度,然后根据紫外线消毒灯8的电光转换效率的影响计算得到紫外线消毒灯8杀菌效果系数。
[0182]
其中,当δ越大时,表示紫外线消毒灯8的杀菌效果系数y也越好,当紫外线消毒灯经过多次使用时,利用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检测所述紫外线消毒灯工作过程中的光强,实际功率与其散发的温度,控制器利用公式(1)得到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所需的照射剂量和公式(2)计算出所述紫外线消毒灯8的杀菌效果系数,当所述紫外线消毒灯的杀菌效果系数小于所述紫外线消毒灯预设的杀菌效果系数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提醒操作者应检测紫外线消毒灯,防止紫外线消毒灯发生损坏,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183]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