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养护用绿篱带松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4:17: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专利涉及松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市政养护用绿篱带松土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城市绿化带中常见的主干道与人行道均通过分离带进行隔离,分离带多种植灌木和一定间接距离的树木,由于灌木之间的缝隙较小,只能容纳人的两只脚在里面行走,因而当灌木根部的土壤较硬需要进行松土时,只能通过人工手持铁锹需要手持铁锹用力将硬邦邦的泥土松开,但是由于铁锹只有两面,依次铲土无法达到碎土的效果,因此,需要多次重复铲土,耗费体力且效率低下。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发明专利内容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市政养护用绿篱带松土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此,本发明专利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市政养护用绿篱带松土装置,包括储物联动箱,所述储物联动箱的一侧顶端设有子母粘贴环,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两端为断开结构,所述储物联动箱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侧底端设有踩踏联动结构,所述踩踏联动结构远离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侧顶端设有撬动结构,所述撬动结构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复位结构,所述传动复位结构的底端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侧设有单次碎土结构,所述储物联动箱的底端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侧设有脚部固定结构,所述储物联动箱远离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侧内壁设有异形联动槽。
8.进一步的,所述脚部固定结构设有脚部底板,所述脚部底板的两侧固定设有若干第一收紧带和第二收紧带,所述第一收紧带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收紧带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收紧带与所述第二收紧带的两侧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脚部底板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端两侧活动设有移动轮,所述脚部底板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端中心位置活动卡设有可拆卸后跟垫板,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板的最大厚度为所述脚部底板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板卡设在所述脚部底板时其底端与所述脚部底板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9.进一步的,所述踩踏联动结构设有踩踏联动杠杆,所述踩踏联动杠杆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的一侧底端活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架,所述踩踏联动杠杆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联动滑槽和第二联动滑槽,所述第一联动滑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架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联动滑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架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联动滑槽内活动穿插设有第一联动滑杆,所述第一联动滑杆的另一端设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设于所述储物联动箱的外侧,所述踩踏板的厚度为所述脚部底板厚度的三分之一,且所述踩踏板活动设于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联动滑槽内设有第二联动滑杆,所述第二联动滑杆的两端第一联动夹板,所述第一联动夹板的顶端设有第一联动翘杆,所述第一联动翘杆的顶端第三联动夹板,所述第三联动夹板的中心位置活动夹设有第三联动滑杆,所述第三联动滑杆
与所述撬动结构活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撬动结构设有撬动支撑杆,所述撬动支撑杆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三联动滑槽和第四联动滑槽,所述撬动支撑杆的一侧活动设有第二固定支撑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的底端一侧与所述储物联动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联动滑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四联动滑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三联动滑杆活动穿插于所述第三联动滑槽内,所述第四联动滑槽内活动穿插设有第四联动滑杆,所述第四联动滑杆的两端活动设有第四联动夹板,所述第四联动夹板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二联动翘杆。
11.进一步的,所述异形联动槽设有转动横槽,所述转动横槽靠近所述第一联动翘杆的一端设有转接斜槽,所述转接斜槽的底端设有复位纵槽,所述复位纵槽的底端设有出土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联动翘杆上活动套设有固定支撑框板,所述固定支撑框板与所述储物联动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框板的顶端与底端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联动翘杆活动穿插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和所述第二滑动孔内,所述第二联动翘杆的顶部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和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的限位套板,所述限位套板与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联动翘杆的底部活动套设有t形限位套柱,所述t形限位套柱靠近所述第一联动翘杆的一侧设有横向支撑柱,所述横向支撑柱的另一侧活动设有工形支撑板,所述工形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设有插土凸柱,所述插土凸柱活动夹设于所述异形联动槽内,所述工形支撑板与所述储物联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工形支撑板的顶端和底端分被设有工形支撑顶板和工形支撑底板,所述横向支撑柱活动穿插于所述工形支撑顶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工形支撑底板的中心位置活动穿插设有碎土联动横轴,所述碎土联动横轴的中心位置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工形支撑底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翘杆的底端活动设有联动卡槽轮。
12.进一步的,所述碎土联动横轴靠近所述第二联动翘杆的一端固定设有联动螺形轮,所述联动螺形轮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螺形轮轴,所述螺形轮轴的侧壁倾斜环绕设有联动凸板,所述联动凸板由靠近所述工形支撑板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工形支撑板一侧的半径逐渐减小,所述联动凸板的底端设有制动挡板,所述联动凸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为八十度,所述联动凸板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所述转动横槽的宽度相同,所述联动卡槽轮的中心位置与所述联动凸板活动接触,所述联动凸板的顶端初始位置与所述联动卡槽轮的底端活动接触,所述碎土联动横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单次碎土结构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单次碎土结构设有联动转轴,所述联动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碎土联动横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转轴的另一端活动套设有联动套,所述联动转轴靠近所述联动套的一端两侧固定穿插设有第一联动支撑杆,所述联动套的两侧固定穿插设有第二联动支撑杆,所述第一联动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联动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所述第一联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联动碎土杆和第二联动碎土杆,所述第二联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三联动碎土杆和第四联动碎土杆,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所述第二联动碎土杆、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和所述第四联动碎土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与所述第四联动碎土杆交叉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联动碎土杆与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交叉对称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远离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第
一四棱锥,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第二四棱锥,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与所述第四联动碎土杆的底端之间通过连接横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横杆远离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碎土锥,同理,所述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与所述第二联动碎土杆的底端共同连接设有第二碎土锥。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由于第一收紧带的顶端与第二收紧带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第一收紧带与第二收紧带的两侧之间形成三角形,从而使脚部能够稳定在脚部固定底板上,当工作人员坐下休息时,将可拆卸后跟垫拿出后,可以翘起脚尖并通过移动轮进行来回滑动,从而对腿部进行放松。
17.2、由于第一联动滑槽与第一固定支撑架的距离为第二联动滑槽与第一固定支撑架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使得第一联动翘杆上升的距离为踩踏板下降高度的两倍,从而通过第一联动翘杆的另一端带动单次碎土结构进行碎土工作,进而使本装置能够通过双脚后跟利用自身重力进行碎土工作。
18.3、由于第一联动碎土杆远离第三联动碎土杆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四棱锥,第一联动碎土杆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第二四棱锥,进而使第一四棱锥与第二四棱锥更好的划开图层,便于单次碎土结构在上升过程中扩大碎土面积的同时能够将土层切碎,提高了松土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专利实施例的一种市政养护用绿篱带松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发明专利异形联动槽的侧视图;
22.图3是根据本发明专利踩踏联动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发明专利撬动结构与传动复位结构的位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5是根据本发明专利单次碎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储物联动箱;2、子母粘贴环;3、踩踏联动结构;4、撬动结构;5、传动复位结构;6、单次碎土结构;7、脚部固定结构;8、异形联动槽;9、脚部底板;10、第一收紧带;11、第二收紧带;12、移动轮;13、可拆卸后跟垫板;14、踩踏联动杠杆;15、第一固定支撑架;16、第一联动滑槽;17、第二联动滑槽;18、第一联动滑杆;19、踩踏板;20、第一联动夹板;21、第一联动翘杆;22、第三联动夹板;23、撬动支撑杆;24、第三联动滑槽;25、第四联动滑槽;26、第二固定支撑架;27、第四联动夹板;28、第二联动翘杆;29、转动横槽;30、转接斜槽;31、出土复位弹簧;32、固定支撑框板;33、限位套板;34、第一复位弹簧;35、t形限位套柱;36、横向支撑柱;37、工形支撑板;38、插土凸柱;39、工形支撑顶板;40、工形支撑底板;41、碎土联动横轴;42、联动卡槽轮;43、联动螺形轮;44、螺形轮轴;45、联动凸板;46、联动转轴;47、联动套;48、第一联动支撑杆;49、第二联动支撑杆;50、第一联动碎土杆;51、第二联动碎土杆;52、第三联
动碎土杆;53、第四联动碎土杆;54、第一四棱锥;55、第二四棱锥;56、连接横杆;57、第一碎土锥;58、第二碎土锥。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专利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专利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专利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8.实施例一
29.如例图1所展示:
30.本发明提供了市政养护用绿篱带松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储物联动箱1,所述储物联动箱1的一侧顶端设有子母粘贴环2,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两端为断开结构,所述储物联动箱1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底端设有踩踏联动结构3,所述踩踏联动结构3远离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顶端设有撬动结构4,所述撬动结构4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复位结构5,所述传动复位结构5的底端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设有单次碎土结构6,所述储物联动箱1的底端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设有脚部固定结构7,所述储物联动箱1远离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内壁设有异形联动槽8,所述脚部固定结构7设有脚部底板9,所述脚部底板9的两侧固定设有若干第一收紧带10和第二收紧带11,所述第一收紧带10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收紧带11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收紧带10与所述第二收紧带11的两侧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脚部底板9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端两侧活动设有移动轮12,所述脚部底板9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端中心位置活动卡设有可拆卸后跟垫板13,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板13的最大厚度为所述脚部底板9厚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板13卡设在所述脚部底板9时其底端与所述脚部底板9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将脚套在所述脚部固定底板上,并使所述第二收紧带11套在脚踝处,由于所述第一收紧带10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收紧带11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收紧带10与所述第二收紧带11的两侧之间形成三角形,从而使脚部能够稳定在所述脚部固定底板上,由于所述脚部底板9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端两侧活动设有移动轮12,所述脚部底板9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端中心位置活动卡设有可拆卸后跟垫板13,当工作人员坐下休息时,将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拿出后,可以翘起脚尖并通过所述移动轮12进行来回滑动,从而对腿部进行放松,当安装所述可拆卸后跟垫后,通过可拆卸后跟垫对脚后跟进行支撑,当需要进行松土工作时,由于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两端为断开结构,通过所述子母粘贴环2打开后束紧在膝盖下方后将所述子母粘贴环2再次粘合,从而使本装置固定于小腿的一侧,进而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步行时能够带动本装置进行前进,能够解放双手,所述踩踏联动结构3设有踩踏联动杠杆14,所述踩踏联动杠杆14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底端活动设有第一固定支撑架15,所述踩踏联动杠杆14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联动滑槽16和第二联动滑槽17,所述第一联动滑槽16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架15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联动滑槽17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架15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联动滑槽16内活动穿插设有第一联动滑杆18,所述第一联动滑杆18的另一端设有踩踏板19,所述踩踏板19设于所述储物联动箱1的外侧,所述踩踏板19的厚度为所述脚部底板9厚度的三分之一,且所述踩踏板19活动设于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板13的正上方,所述第二
联动滑槽17内设有第二联动滑杆,所述第二联动滑杆的两端第一联动夹板20,所述第一联动夹板20的顶端设有第一联动翘杆21,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的顶端第三联动夹板22,所述第三联动夹板22的中心位置活动夹设有第三联动滑杆,所述第三联动滑杆与所述撬动结构4活动连接,由于所述踩踏板19的厚度为所述脚部底板9厚度的三分之一,且所述踩踏板19活动设于所述可拆卸后跟垫板13的正上方,当安装所述可拆卸后跟垫后,通过所述可拆卸后跟垫对脚后跟进行支撑,避免在正常走路时对腿部的损伤,当进行松土工作时,拆除所述可拆卸后跟垫,使脚后跟以所述移动轮12为轴踩动所述踩踏板19,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滑杆18带动所述踩踏联动杠杆14以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架15为轴心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向上移动,由于所述第一联动滑槽16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架15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联动滑槽17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架15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上升的距离为所述踩踏板19下降高度的两倍,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的另一端带动所述单次碎土结构6进行碎土工作,进而使本装置能够通过双脚后跟利用自身重力进行碎土工作。
31.本实施例一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将脚套在脚部固定底板上,并使第二收紧带11套在脚踝处,由于第一收紧带10的顶端与第二收紧带11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第一收紧带10与第二收紧带11的两侧之间形成三角形,从而使脚部能够稳定在脚部固定底板上,由于脚部底板9靠近子母粘贴环2的一端两侧活动设有移动轮12,脚部底板9靠近子母粘贴环2的一端中心位置活动卡设有可拆卸后跟垫板13,当工作人员坐下休息时,将可拆卸后跟垫拿出后,可以翘起脚尖并通过移动轮12进行来回滑动,从而对腿部进行放松,当安装可拆卸后跟垫后,通过可拆卸后跟垫对脚后跟进行支撑,当需要进行松土工作时,由于子母粘贴环2的两端为断开结构,通过子母粘贴环2打开后束紧在膝盖下方后将子母粘贴环2再次粘合,从而使本装置固定于小腿的一侧,进而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步行时能够带动本装置进行前进,能够解放双手,由于踩踏板19的厚度为脚部底板9厚度的三分之一,且踩踏板19活动设于可拆卸后跟垫板13的正上方,当安装可拆卸后跟垫后,通过可拆卸后跟垫对脚后跟进行支撑,避免在正常走路时对腿部的损伤,当进行松土工作时,拆除可拆卸后跟垫,使脚后跟以移动轮12为轴踩动踩踏板19,从而通过第一联动滑杆18带动踩踏联动杠杆14以第一固定支撑架15为轴心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联动翘杆21向上移动,由于第一联动滑槽16与第一固定支撑架15的距离为第二联动滑槽17与第一固定支撑架15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使得第一联动翘杆21上升的距离为踩踏板19下降高度的两倍,从而通过第一联动翘杆21的另一端带动单次碎土结构6进行碎土工作,进而使本装置能够通过双脚后跟利用自身重力进行碎土工作。
32.实施例二
33.如例图1-5所展示:
34.本发明提供了市政养护用绿篱带松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储物联动箱1,所述储物联动箱1的一侧顶端设有子母粘贴环2,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两端为断开结构,所述储物联动箱1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底端设有踩踏联动结构3,所述踩踏联动结构3远离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顶端设有撬动结构4,所述撬动结构4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复位结构5,所述传动复位结构5的底端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设有单次碎土结构6,所述储物联动箱1的底端靠近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设有脚部固定结构7,所述储物联动箱1远离
所述子母粘贴环2的一侧内壁设有异形联动槽8,所述撬动结构4设有撬动支撑杆23,所述撬动支撑杆23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三联动滑槽24和第四联动滑槽25,所述撬动支撑杆23的一侧活动设有第二固定支撑架26,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26的底端一侧与所述储物联动箱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联动滑槽24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26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四联动滑槽25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26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三联动滑杆活动穿插于所述第三联动滑槽24内,所述第四联动滑槽25内活动穿插设有第四联动滑杆,所述第四联动滑杆的两端活动设有第四联动夹板27,所述第四联动夹板27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第二联动翘杆28,由于所述第三联动滑杆活动穿插于所述第三联动滑槽24内,当所述第三联动滑杆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撬动支撑杆23以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26为轴心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下移动,由于所述第三联动滑槽24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26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四联动滑槽25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26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使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下降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上升距离的两倍,所述异形联动槽8设有转动横槽29,所述转动横槽29靠近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的一端设有转接斜槽30,所述转接斜槽30的底端设有复位纵槽,所述复位纵槽的底端设有出土复位弹簧31,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上活动套设有固定支撑框板32,所述固定支撑框板32与所述储物联动箱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框板32的顶端与底端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活动穿插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和所述第二滑动孔内,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的顶部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和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的限位套板33,所述限位套板33与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34,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的底部活动套设有t形限位套柱35,所述t形限位套柱35靠近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的一侧设有横向支撑柱36,所述横向支撑柱36的另一侧活动设有工形支撑板37,所述工形支撑板37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支撑架26的一侧固定设有插土凸柱38,所述插土凸柱38活动夹设于所述异形联动槽8内,所述工形支撑板37与所述储物联动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工形支撑板37的顶端和底端分被设有工形支撑顶板39和工形支撑底板40,所述横向支撑柱36活动穿插于所述工形支撑顶板39的中心位置,所述工形支撑底板40的中心位置活动穿插设有碎土联动横轴41,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的中心位置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工形支撑底板40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的底端活动设有联动卡槽轮42,由于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上活动套设有固定支撑框板32,所述固定支撑框板32与所述储物联动箱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框板32的顶端与底端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活动穿插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和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当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下移动时,通过会压缩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4,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4便于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复位,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靠近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的一端固定设有联动螺形轮43,所述联动螺形轮43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螺形轮轴44,所述螺形轮轴44的侧壁倾斜环绕设有联动凸板45,所述联动凸板45由靠近所述工形支撑板37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工形支撑板37一侧的半径逐渐减小,所述联动凸板45的底端设有制动挡板,所述联动凸板45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为八十度,所述联动凸板45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所述转动横槽29的宽度相同,所述联动卡槽轮42的中心位置与所述联动凸板45活动接触,所述联动凸板45的顶端初始位置与所述联动卡槽轮42的底端活动接触,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的另一端与所述单次碎土结构6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下移动的同时能够带动所述联动螺形
轮43在旋转的过程中向靠近所述第一联动翘杆21的一侧进行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联动螺形轮43的转动带动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进行转动,所述单次碎土结构6设有联动转轴46,所述联动转轴46的一端与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转轴46的另一端活动套设有联动套47,所述联动转轴46靠近所述联动套47的一端两侧固定穿插设有第一联动支撑杆48,所述联动套47的两侧固定穿插设有第二联动支撑杆49,所述第一联动支撑杆48与所述第二联动支撑杆49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所述第一联动支撑杆48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联动碎土杆50和第二联动碎土杆51,所述第二联动支撑杆49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三联动碎土杆52和第四联动碎土杆53,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所述第二联动碎土杆51、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52和所述第四联动碎土杆5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与所述第四联动碎土杆53交叉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联动碎土杆51与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52交叉对称设置,由于所述联动转轴46的一端与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带动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第二联动碎土杆51、第三联动碎土杆52和第四联动碎土杆53相互靠拢,同时由于所述联动凸板45是倾斜环绕在所述螺形轮轴44上的,从而能够推动所述螺形轮轴44向所述转接斜槽30的一侧进行移动,由于所述联动凸板45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为八十度,所述联动凸板45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所述转动横槽29的宽度相同,当所述联动卡槽轮42碰触到所述制动挡板后,所述插土凸柱38刚好滑落到所述复位纵槽内,当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继续向下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工形板及收缩后的所述碎土结构插入土中,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远离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52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四棱锥54,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第二四棱锥55,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与所述第四联动碎土杆53的底端之间通过连接横杆56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横杆56远离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碎土锥57,同理,所述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52与所述第二联动碎土杆51的底端共同连接设有第二碎土锥58,通过所述第一碎土锥57与所述第二碎土锥58能够减小本装置入土的阻力,当装置插入土中口,松开所述踩踏板19,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4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上移动,进而脱离所述联动螺形轮43,由于所述碎土联动横轴41的中心位置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工形支撑底板40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带动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第二联动碎土杆51、第三联动碎土杆52和第四联动碎土杆53相互远离,由于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远离所述第三联动碎土杆52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四棱锥54,所述第一联动碎土杆50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第二四棱锥55,进而使所述第一四棱锥54与所述第二四棱锥55更好的划开图层,便于单次碎土结构6在上升过程中扩大碎土面积的同时能够将土层切碎,提高了松土效率。
35.本实施例二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由于第三联动滑杆活动穿插于第三联动滑槽24内,当第三联动滑杆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撬动支撑杆23以第二固定支撑架26为轴心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下移动,由于第三联动滑槽24与第二固定支撑架26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联动滑槽25与第二固定支撑架26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使第二联动翘杆28下降的距离为第一联动翘杆21上升距离的两倍,由于第二联动翘杆28上活动套设有固定支撑框板32,固定支撑框板32与储物联动箱1固定连接,固定支撑框板32的顶端与底端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第二联动翘杆28活动穿插于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内,当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下移动时,通过会压缩第一复位弹簧34,进而通过第一复位
弹簧34便于带动第二联动翘杆28复位,当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下移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联动螺形轮43在旋转的过程中向靠近第一联动翘杆21的一侧进行移动,进而通过联动螺形轮43的转动带动碎土联动横轴41进行转动,由于联动转轴46的一端与碎土联动横轴41固定连接,从而通过碎土联动横轴41带动第一联动碎土杆50、第二联动碎土杆51、第三联动碎土杆52和第四联动碎土杆53相互靠拢,同时由于联动凸板45是倾斜环绕在螺形轮轴44上的,从而能够推动螺形轮轴44向转接斜槽30的一侧进行移动,由于联动凸板45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为八十度,联动凸板45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转动横槽29的宽度相同,当联动卡槽轮42碰触到制动挡板后,插土凸柱38刚好滑落到复位纵槽内,当第二联动翘杆28继续向下移动时,能够推动工形板及收缩后的碎土结构插入土中,通过第一碎土锥57与第二碎土锥58能够减小本装置入土的阻力,当装置插入土中口,松开踩踏板19,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4带动第二联动翘杆28向上移动,进而脱离联动螺形轮43,由于碎土联动横轴41的中心位置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工形支撑底板40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带动第一联动碎土杆50、第二联动碎土杆51、第三联动碎土杆52和第四联动碎土杆53相互远离,由于第一联动碎土杆50远离第三联动碎土杆52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四棱锥54,第一联动碎土杆50的两侧对称设有若干第二四棱锥55,进而使第一四棱锥54与第二四棱锥55更好的划开图层,便于单次碎土结构6在上升过程中扩大碎土面积的同时能够将土层切碎,提高了松土效率。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