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空逃生伞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2:5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自救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空逃生伞。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城市里盖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虽然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压力,却也存在着不便于逃生的安全隐患,这些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或者遭遇其他自然灾害,住在高层的住户们根本没有时间跑到楼下。出于本能,人们往往会从窗户逃生,但是一旦楼层高度超过二十米甚至是十几米,从这些高度纵身跳下来,生还的几率也微乎其微。
3.目前,对于高空坠落的救援通常也只能依靠在地面上铺设安全气囊或者搭设升降台,但是这两种救援措施从救援结果来看实际上也只是对于高度偏低的楼层有效,楼层高度高的还是会发生施救未果的情况。虽然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用于高空自救的降落伞,但是这些降落伞结构复杂,对使用者在使用时有操作技能的要求,不便于上手,同时现在的高层建筑楼盘之间排布密集,楼与楼之间的空间较小,这也会影响到上述这些降落伞的使用,无形中又加大了降落伞的使用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逃生伞,以在发生灾难时便于高层住户自救逃生,具有操作简单、上手容易的特点。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空逃生伞,包括伞体和设置于所述伞体顶部的缓降体,所述伞体包括伞布、用于支撑所述伞布的设置于所述伞布内表面上的多根伞骨、以及伞杆;所述伞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向所述缓降体中进气的进气通道,所述缓降体具有贴覆在所述伞体外的初始自然状态和在高空逃生时飘浮于所述伞体上方的呈撑开状的缓降状态。
7.进一步地,所述伞体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伞杆上的活动接头、用于防止所述伞布外翻的多根防翻拉杆、以及用于对所述活动接头向伞杆顶部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挡板,其中,所述防翻拉杆与伞骨一一对应,各根所述防翻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活动接头上,另一端与对应的伞骨铰接相连。
8.进一步地,所述伞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伞体顶部中心处的固定接头,多根所述伞骨的里端均铰接于所述固定接头上,所述缓降体连接在所述固定接头上,所述固定接头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伞杆与所述固定接头固连。
9.进一步地,所述缓降体为气球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缓降体与热气球中的球囊仿形。
11.进一步地,所述缓降体为伞件,包括用于产生下降阻力的伞衣和伞绳,所述伞衣与降落伞伞衣仿形或者与滑翔伞伞衣仿形。
12.进一步地,所述缓降体为伞件,包括用于产生下降阻力的伞衣和伞绳,所述伞衣撑
开后的形状为半球形、锥台形、雨伞形中的一种。
13.进一步地,所述伞体为直骨伞。
14.进一步地,所述伞体为折叠伞,所述伞骨为折叠式伞骨,包括相连的第一伞骨和第二伞骨,所述第二伞骨位于所述第一伞骨的外侧,所述防翻拉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伞骨上;所述伞体还包括多根防翻拉绳,所述防翻拉绳与第二伞骨一一对应,各根所述防翻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活动接头上,另一端连接在对应的第二伞骨上。
15.进一步地,所述伞杆的远离缓降体的一端设置有伞把组件,所述伞把组件包括挂环,所述挂环中悬挂有用于套在使用者手腕上的腕绳。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伞体和位于伞体上方的缓降体并且所述伞体的顶部还设有向缓降体中进气的进气通道,灾难发生的时候,高层住户选择往下跳进行逃生时只需打开伞体然后抓紧伞杆,在下落的初始阶段所述伞布就会将下方的空气快速聚拢集中到所述进气通道中进而撑开所述缓降体,所述缓降体在涌入大量的空气后会飘浮于伞体的上方并且产生下降阻力,这种下降阻力会抵消掉大部分的重力影响,从而能够延缓使用者的下降速度,使得使用者缓慢安全的下落至地面上。
18.(2)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方便高层住户进行自救逃生,无需专门的技能培训,对使用者无技能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收放的特点,高层住户可以人人配备一个,推广价值大。
19.(3)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防翻拉杆和限位挡板,能够避免伞体外翻,为伞体能够在下落过程中保持住工作状态提供了保障。
20.(4)本实用新型在应用于高空逃生时,所述伞体和缓降体能够产生双重下降阻力,为使用者实现缓降提供了双重保障。
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空逃生伞在处于逃生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24.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空逃生伞在收起时的状态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伞体在打开时、缓降体在未撑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2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缓降体的另一种形态;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伞体为折叠伞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28.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接头的主体结构。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伞体;
ꢀꢀꢀꢀꢀꢀꢀꢀꢀꢀꢀꢀꢀꢀꢀꢀꢀꢀꢀꢀꢀꢀꢀꢀꢀꢀꢀꢀꢀꢀꢀꢀꢀ
11、伞布;
31.12、伞骨;
ꢀꢀꢀꢀꢀꢀꢀꢀꢀꢀꢀꢀꢀꢀꢀꢀꢀꢀꢀꢀꢀꢀꢀꢀꢀꢀꢀꢀꢀꢀꢀꢀ
121、第一伞骨;
32.122、第二伞骨;
ꢀꢀꢀꢀꢀꢀꢀꢀꢀꢀꢀꢀꢀꢀꢀꢀꢀꢀꢀꢀꢀꢀꢀꢀꢀꢀꢀ
13、伞杆;
33.14、活动接头;
ꢀꢀꢀꢀꢀꢀꢀꢀꢀꢀꢀꢀꢀꢀꢀꢀꢀꢀꢀꢀꢀꢀꢀꢀꢀꢀꢀꢀ
15、防翻拉杆;
34.16、限位挡板;
ꢀꢀꢀꢀꢀꢀꢀꢀꢀꢀꢀꢀꢀꢀꢀꢀꢀꢀꢀꢀꢀꢀꢀꢀꢀꢀꢀꢀ
17、固定接头;
35.171、通孔;
ꢀꢀꢀꢀꢀꢀꢀꢀꢀꢀꢀꢀꢀꢀꢀꢀꢀꢀꢀꢀꢀꢀꢀꢀꢀꢀꢀꢀꢀꢀꢀ
172、安装槽;
36.18、防翻拉绳;
ꢀꢀꢀꢀꢀꢀꢀꢀꢀꢀꢀꢀꢀꢀꢀꢀꢀꢀꢀꢀꢀꢀꢀꢀꢀꢀꢀꢀ
19、伞把组件;
37.191、挂环;
ꢀꢀꢀꢀꢀꢀꢀꢀꢀꢀꢀꢀꢀꢀꢀꢀꢀꢀꢀꢀꢀꢀꢀꢀꢀꢀꢀꢀꢀꢀꢀ
192、套筒;
38.2、缓降体;
ꢀꢀꢀꢀꢀꢀꢀꢀꢀꢀꢀꢀꢀꢀꢀꢀꢀꢀꢀꢀꢀꢀꢀꢀꢀꢀꢀꢀꢀꢀꢀ
21、伞衣;
39.22、伞绳;
ꢀꢀꢀꢀꢀꢀꢀꢀꢀꢀꢀꢀꢀꢀꢀꢀꢀꢀꢀꢀꢀꢀꢀꢀꢀꢀꢀꢀꢀꢀꢀꢀ
3、腕绳。
具体实施方式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1.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空逃生伞包括伞体1和设置于所述伞体1 顶部的用于产生下降阻力的缓降体2,所述伞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向所述缓降体2中进气的进气通道,所述缓降体2具有贴覆在所述伞体1外的初始自然状态和在高空逃生时飘浮于所述伞体1上方的呈撑开状的缓降状态。
42.所述缓降体2处于初始自然状态时,所述缓降体2呈干瘪状。所述缓降体2的初始自然状态具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随着所述伞体1收起的收起形态(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伞体打开后铺搭在伞体外表面上的铺开形态(如图3所示)。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逃生时,需要先将伞体1打开,让所述缓降体2铺搭在伞体1外表面上。
43.所述缓降体2处于缓降状态的形态可参照图1、图4、以及图5所示。
44.所述缓降体2在高空逃生时呈缓降状态是因为伞体1将下方的空气聚拢集中到所述进气通道进而进入缓降体2中撑开缓降体2,所述缓降体2在涌入大量空气后,这些空气会聚集在缓降体2中,从而产生下降阻力,这种下降阻力会抵消掉大部分的重力影响,能够延缓下降速度。
45.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伞体1打开后呈雨伞状,所述伞体1包括伞布11、用于支撑所述伞布11的设置于所述伞布11内表面上的多根伞骨12、伞杆13、活动设置在所述伞杆13上的活动接头14、用于防止所述伞布11外翻的多根防翻拉杆15、限位挡板16、以及设置于所述伞体1顶部中心处的固定接头17。
46.其中,所述活动接头14能够沿着伞杆13的杆长方向进行移动,所述限位挡板16 固设在所述伞杆13的上端,通过所述限位挡板16对活动接头14向伞杆13顶部移动进行限位,所述防翻拉杆15与伞骨12一一对应,各根所述防翻拉杆15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活动接头14上,另一端与对应的伞骨12铰接相连。
47.所述固定接头17整体呈空心圆柱状,所述固定接头17向伞布11的内外两侧均伸出,多根所述伞骨12的里端均铰接于所述固定接头17上,所述伞布11的顶部与固定接头17密封连接,所述缓降体2固连在所述固定接头17上,所述固定接头17上具有通孔171,所述通孔171形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伞杆13通过三角支架固连于所述固定接头17的底部。
48.上述伞布11优选采用锦纶材质制成,所述锦纶材质具有不透风、轻便、强度高的特点,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的高空逃生伞的应用需求。
49.上述伞骨12、伞杆13、活动接头14、防翻拉杆15、限位挡板16、以及固定接头 17均
可以采用具有高强度、质量轻特点的钛合金或航空铝材制成。
50.结合图1以及图4至图6所示,所述固定接头17上还设有便于固定安装所述缓降体2的安装槽172。
5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降体2为气球件。本实施例中所述缓降体2采用与热气球中的球囊仿形的气球,所述气球的气球口在所述安装槽172处收紧。
52.当然,所述缓降体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气球。
5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降体2为伞件,所述缓降体2包括用于产生下降阻力的伞衣21和多根伞绳22,所述伞衣21通过所述多根伞绳22固连于所述固定接头17的安装槽172处。本实施例中,所述缓降体2的设计借鉴于降落伞或滑翔伞中伞衣和伞绳的设计。
54.所述伞衣21可以与降落伞伞衣仿形或者与滑翔伞伞衣仿形。
55.所述伞衣21撑开后的形状也可以为半球形、锥台形、雨伞形中的一种。
56.当然,所述伞衣2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列出的几种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57.所述伞绳22采用扁平状吊装绳,最大承载力为三百千克。
58.所述缓降体2上还可以进行图案、色彩等装饰设计。
59.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伞体1可以为直骨伞(又称直杆伞),也可以为折叠伞。
60.当所述伞体1为折叠伞时,所述伞骨12为折叠式伞骨,所述伞骨12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伞骨121和第二伞骨122,所述第二伞骨122位于所述第一伞骨121的外侧,所述防翻拉杆15连接于所述第一伞骨121上;所述伞体1还包括用于防止伞布11的对应于第二伞骨122处的部分外翻的多根防翻拉绳18,所述防翻拉绳18与第二伞骨 122一一对应,各根所述防翻拉绳18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活动接头14上,另一端连接在对应的第二伞骨122上。
61.所述伞体1为折叠伞时,所述活动接头14设计得要比直骨伞中的活动接头14长一点,当折叠伞打开时,所述防翻拉绳18处于最长长度状态(绷紧状态),并且,所述防翻拉绳18的与第二伞骨122连接的一端要高于与活动接头14连接的一端,通过这样的设计以实现所述防翻拉绳18的防翻作用。
62.所述防翻拉绳18可以采用外部为绳索内部设有钢丝的钢丝绳。
63.结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伞杆13的远离缓降体2的一端设置有伞把组件19,所述伞把组件19包括挂环191和与所述伞杆13连接的套筒192。所述套筒192与伞杆13之间完全固定,采用花键限位,且所述套筒192与伞杆13之间的最低滑动重量不低于两百千克,所述挂环191位于所述套筒192的底部,所述挂环191中悬挂有用于套在使用者手腕上的腕绳3。所述腕绳3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在高空逃生时紧紧握住所述伞把组件19。
64.所述挂环191还可以用来悬挂安全背心,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穿上安全背心,然后将安全背心通过挂钩悬挂于所述挂环191中,这能够进一步保证使用者和本实用新型不会脱离开,进一步保障了使用者高空逃生时的安全性。
65.所述伞杆13的下部设有定位孔,所述活动接头14上设有弹性定位组件,当所述伞体1收起时,所述活动接头14上的弹性定位组件与所述定位孔形成定位配合,从而能够将所述伞体1保持在收起状态。
6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打开伞体然后抓紧伞杆,在下落的初始阶段所述伞布就会将下方的空气快速聚拢集中到所述进气通道中进而撑开所述缓降体,所述缓降体在涌入大量的空气后会飘浮于伞体的上方并且产生下降阻力,这种下降阻力会抵消掉大部分的重
力影响,从而能够延缓使用者的下降速度,使得使用者缓慢安全的下落至地面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方便高层住户进行自救逃生,无需专门的技能培训,对使用者无技能要求。
67.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收放的特点,高层住户可以人人配备一个,推广价值大。
68.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防翻拉杆、限位挡板、以及防翻拉绳,这些防翻设计能够避免伞体外翻,为伞体能够在下落过程中保持住工作状态(打开状态)提供了保障。所述伞体保持在打开状态也能产生一定的下降阻力。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