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线模组及用户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2:44: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模组及用户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是一种常用于室内/近距离通信的网络转接设备。当毫米波天线应用于用户终端设备中时,需要使毫米波模组旋转,以获得最佳朝向,然而,若旋转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将影响毫米波模组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模组及用户终端设备,所述天线模组可提高工作性能。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模组,所述天线模组包括:
5.第一线盘;
6.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线盘旋转;及
7.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用于连接所述天线组件和主板,所述天线组件在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一线缆将在所述天线组件的牵引作用下顺应所述第一线盘的外周弯曲,所述第一线缆包括多根第一子线缆,所述多根第一子线缆并列排布以使得弯曲半径一致。
8.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包括主板及天线模组,所述主板电连接于所述天线模组。
9.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线缆中的多根第一子线缆并列排布,当第一线缆顺应第一线盘的形状弯曲时,各个第一子线缆不存在内外侧之分,也就是说,所有的第一子线缆在弯曲时可实现弯曲半径相同,因此,各个第一子线缆的弯曲应力也就一致,从而可延长第一线缆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减小驱动负载,从而降低耗电量。此外,由于并列排布形式的整体弯曲应力较小,因此,第一子线缆可采用更大的线径规格,线径规格越大,电阻就越小,损耗则越少,传输效率也就更高。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1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13.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1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示意图。
15.图5为图4所示的天线模组的拆分图。
16.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线盘和第一线缆的示意图。
17.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线缆的示意图。
18.图8为图7所示的第一线缆的a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19.图9为相关技术中第一线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10为相关技术中第一线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设有包裹层的第一线缆的示意图。
22.图12为图4所示的天线模组在b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23.图13为图12所示的天线模组中的第一线盘的示意图。
24.图14为图12所示的天线模组沿c-c线的剖视图。
25.图15为图14所示的天线模组中天线组件旋转180
°
后的示意图。
26.图16为图14所示的天线模组中天线组件旋转360
°
后的示意图。
27.图1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线盘和第二线缆的示意图。
28.图18为图17所示的结构在d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29.图1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示意图。
30.图2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线盘的示意图。
31.图21为图12所示的天线模组沿e-e线的剖视图。
32.图22为图21所示的天线模组中天线组件旋转180
°
后的示意图。
33.图23为图21所示的天线模组中天线组件旋转360
°
后的示意图。
34.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线盘和第二线盘的配合示意图。
35.图2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线盘和第二线盘的配合示意图。
36.图2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组的示意图。
37.图27为图26所示的天线模组中活动线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0.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200,所述用户终端设备200(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是一种常用于室内/近距离通信的网络转接设备,或者说是一种接收信号并以无线信号转发出来的信号接入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用户终端设备200与基站100进行通信,接收基站100发出的第一网络信号,并将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供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智能设备300使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信号,所述第二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用户终端设备200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工厂、小区等。
41.请参照图2和图3,本技术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200包括主板20及以下任意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天线模组10,所述主板20电连接于所述天线模组10。其中,主板20为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主板20用于控制所述天线模组10。所述用户终端设备200还可包括壳体30,所述壳体30用于收容天线模组10、主板20等。所述壳体3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棱柱形、矩形体等。所述壳体3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非电磁波屏蔽材料。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设备200还可以不包括所述壳体30。
4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络信号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毫米波信号。目前,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中,根据3gpp ts 38.101协议的规定,5g新空口(new radio,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其中,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叫sub-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属于毫米波(mm wave)频段。3gpp release 15版本规范了目前5g毫米波频段包括:n257(26.5~29.5ghz),n258(24.25~27.5ghz),n261(27.5~28.35ghz)和n260(37~40ghz)。毫米波信号具有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然而,毫米波信号容易被外界物体遮挡。当天线模组10与基站100之间有物体遮挡时,则所述天线模组10接收到的第一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弱,此时,若将信号强度较弱的第一网络信号转换为第二网络信号,则可能导致得到的第二网络信号的信号强度也较弱。因此,若要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则需要改变天线模组10的朝向,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介绍。
43.请参照图4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模组10,所述天线模组10包括:第一线盘110、天线组件120及第一线缆130。其中,所述天线组件120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线盘110旋转。所述第一线缆130用于连接所述天线组件120和主板20。所述天线组件120在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一线缆130将在所述天线组件120的牵引作用下顺应所述第一线盘110的外周弯曲(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线缆130包括多根第一子线缆131。所述多根第一子线缆131并列排布以使得弯曲半径一致(如图6至图8所示)。
44.具体的,所述天线组件120用于收发信号。天线组件120可以旋转,以获得信号强度最佳的朝向。所述第一线缆130用于电连接天线组件120和上述主板20,以使天线组件120和主板20之间可进行通信。主板20通常为固定设置,当天线组件120旋转时,第一线缆130将被天线组件120牵引而运动,第一线缆130的位置、形态则会相应改变,若不对第一线缆130加以限制,则可能导致第一线缆130或者其他元器件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盘110则用于限制第一线缆130的运动及形状,也就是说,第一线盘110可阻碍第一线缆130运动,因此,天线组件120在牵引第一线缆13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线缆130将顺应第一线盘110的形状而弯曲绕接于第一线盘110的外周。此外,第一线缆130包括了多根第一子线缆131,第一子线缆131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为2根、4根、6根等,本技术中以4根进行示例性说明。所有的第一子线缆131并排设置,所谓的并排设置是指所有的第一子线缆131呈一字型排列(如图8所示),因此,当第一线缆130顺应第一线盘110的形状弯曲时,所有的第一子线缆131可以实现弯曲半径相同。其中,第一子线缆131也可称之为同轴线(rf coaxial cable),同轴线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
45.需说明的是,第一线缆130顺应第一线盘110的外周弯曲是指:第一线缆130抵接于第一线盘110,并跟随第一线盘110的外轮廓走向进行弯曲。因此,第一线缆130的弯曲形状和第一线盘110的外轮廓形状是相适配的,例如,第一线盘110的外轮廓是圆柱面,第一线缆
130的弯曲形状则为弧形。
46.可选的,第一线盘110与天线组件120间隔设置,如此可避免两者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可有利于天线组件120的旋转运动。
47.相关技术中,第一线缆130中的第一子线缆131并非呈一字型排布。例如,当第一子线缆131的数量为4个时,4个第一子线缆131可以呈田字形方式放置(如图9所示);当第一子线缆131的数量为6个时,6个第一子线缆131可以呈圆形方式放置(如图10所示)。然而,不论是上述田字形或者圆形布置方式,当第一线缆130弯曲时,第一子线缆131必然存在内外侧之分,即一部分第一子线缆131处于弯曲处的外侧,一部分第一子线缆131处于弯曲处的内侧。其中,处于外侧的第一子线缆131相较于处于内侧的第一子线缆131的弯曲半径更大,周长也更长,且受拉伸力,这样将造成内外侧第一子线缆131的受力大小不相同,缩短第一线缆130的寿命。同时,上述布置形式也会增大第一线缆130的弯曲应力,从而将增大驱动负载,使得耗电量增加。此外,为了减少上述布置形式的弯曲应力,第一子线缆131的通常采用较小的线径规格(比如采用0.64mm的线径规格),而较小的线径规格则意味着线损更大,从而会削弱传输效率。
48.相较于上述相关技术而言,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线缆130中的多根第一子线缆131并列排布,当第一线缆130顺应第一线盘110的形状弯曲时,各个第一子线缆131不存在内外侧之分,也就是说,所有的第一子线缆131在弯曲时可实现弯曲半径相同,因此,各个第一子线缆131的弯曲应力也就一致,从而可延长第一线缆13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减小驱动负载,从而降低耗电量。此外,由于并列排布形式的整体弯曲应力较小,因此,第一子线缆131可采用更大的线径规格(比如第一子线缆131采用0.81mm的线径规格),线径规格越大,电阻就越小,损耗则越少,传输效率也就更高。
49.需说明的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根并排的第一子线缆131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11,第一线缆130还包括包裹层132,所述包裹层132包裹多根并排的第一子线缆131。当然,多根第一子线缆13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比如使用理线夹固定在一起,对于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详述。
50.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天线组件120包括散热器121、小板122及芯片123。所述散热器121具有相邻的第一侧d1和第二侧d2。所述芯片123电连接于所述小板122。所述小板122固定于所述第一侧d1。所述第一线盘110设于所述第二侧d2。所述第一线盘110和所述散热器121的相对方向为预设方向。所述散热器121可围绕所述预设方向旋转。
51.其中,所述小板122为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其电连接于第一线缆130。小板122固定于散热器121的第一侧d1,其固定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通过卡接、粘接或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所述芯片123安装于小板122背离散热器121的一侧。芯片123也可称之为天线,其用于收发信号。芯片123通过第一线缆130与主板20进行通信连接。芯片123在工作过程中将产生热量,散热器121则用于对芯片123进行散热。由于第一线盘110设置在相邻第一侧d1的第二侧d2,因此,当散热器121围绕预设方向旋转时,芯片123则可以改变朝向,从而获得信号最佳的位置。
52.需说明的是,芯片123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1个、3个、4个、6个等,本技术仅以4个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1个芯片123需要两根同轴线,4个芯片123则需要8根同轴线,换而言之,若芯片123仅通过第一线缆130通信连接于主板20,则需要8根第一子线缆131。
53.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天线模组10还包括电机160。所述电机160连接于天线组件120,其用于驱动天线组件120旋转。
54.请结合图4参照图3,所述主板20和所述第一线盘110均设置于所述天线组件120的同一侧,换而言之,主板20和第一线盘110均设于第二侧d2。下面对比相关技术介绍该设计形式带来的好处。
55.相关技术中,第一线盘110和主板20设置于天线组件120相背的两侧,且芯片123位于两者之间。由于第一线缆130用于电连接芯片123和主板20,且需要通过第一线盘110实现拉紧,因此,至少部分第一线缆130需要从第一线盘110横跨到主板20。当芯片123刚好旋转到正对第一线缆130时,第一线缆130则会遮挡芯片123,从而影响芯片123对信号的接收,而且,也会增加第一线缆130的长度,导致线损更大,接收功率也降低。
56.相较于上述相关技术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将主板20和第一线盘110设置于天线组件120的同一侧,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线缆130遮挡芯片123,且缩短第一线缆130的长度。
57.请参照图12至图16,所述第一线盘1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1、第一中间部112、第一偏置部113(见图13)。所述第一中间部112和所述第一偏置部113凸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同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线缆130设于所述第一中间部112和所述第一偏置部113之间。请结合图14参照图16,当所述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后,所述第一线缆130顺应所述第一中间部112的外周弯曲。请结合图16参照图14,当所述天线组件120往第二方向f2旋转后,所述第一线缆130顺应所述第一偏置部113的外周弯曲。其中,所述第一方向f1和所述第二方向f2相反。
58.换而言之,第一线盘110的第一中间部112和第一偏置部113间隔设置而构成第一间隙,第一线缆130穿过第一间隙,从而使得至少部分第一线缆130位于第一中间部112和第一偏置部113之间,因此,当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或第二方向f2运动时,第一线缆130将环绕在第一中间部112或第一偏置部113的外周。
59.具体来讲,所述天线模组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线缆130环绕在第一偏置部113的外周(如图14所示)。当天线模组10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第一线缆130逐渐脱离第一偏置部113,且第一线缆130逐渐顺应第一中间部112的外周弯曲(如图15所示)。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线缆130环绕在第一中间部112的外周(如图16所示)。当天线模组10由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的过程中,天线组件120往第二方向f2旋转,第一线缆130逐渐脱离第一中间部112,且第一线缆130逐渐顺应第一偏置部113的外周弯曲,直至切换到第一状态。
60.相关技术中,通常仅设置第一中间部112而未设置第一偏置部113。当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时,第一线缆130则收紧缠绕于第一中间部112上。当天线组件120往第二方向f2旋转时,第一线缆130则放松。然而,放松时的第一线缆130呈松弛状态,此状态下的第一线缆130很可能因为外界的晃动而缠绕于其他元器件,当第一线缆130再次收紧时,被缠绕的元器件则可能被损坏,从而导致天线模组10不能正常工作。
61.相较于上述只能在一个旋转方向上收紧第一线缆130的相关技术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同时设置了第一中间部112和第一偏置部113,不管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或者往第二方向f2旋转都可以实现第一线缆130的收紧,即天线组件120可以在两个旋
转方向上收紧第一线缆130,从而可以降低其他元器件被损坏的可能性。
62.请结合图12参照图17,所述天线模组10还包括第二线盘140和第二线缆150。其中,所述第二线盘14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盘110,所述固定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线缆150连接于所述天线组件120。所述天线组件120在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二线缆150将在所述天线组件120的牵引作用下顺应所述第二线盘140的外周弯曲。
63.其中,第二线缆150与第一线缆130的作用相同,也是用于电连接天线组件120和上述主板20,以使芯片123和主板20之间可进行通信。第二线盘140用于限制第二线缆150的运动及形状,也就是说,第二线盘140可阻碍第二线缆150运动,因此,天线组件120在牵引第二线缆150运动的过程中,第二线缆150将顺应第二线盘140的形状而弯曲绕接于第二线盘140的外周。此外,第二线缆150包括了多根第二子线缆151(如图18所示),第二子线缆151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为2根、4根、6根等,本技术中以4根进行示例性说明。所有的第二子线缆151并排设置,所谓的并排设置是指所有的第二子线缆151呈一字型排列,因此,当第二线缆150顺应第二线盘140的形状弯曲时,所有的第二子线缆151可以实现弯曲半径相同。其中,第二子线缆151也可称之为同轴线(rf coaxial cable),第二子线缆151的线径规格可以与第一子线缆131的线径规格相同。
64.下面结合天线组件120说明在第一线缆130的基础上设置第二线缆150的作用:通常而言,当芯片123的位置确定后,同轴线与小板122的连接位置也将确定(以下将同轴线与小板122的连接位置称之为连接点)。由于不同的连接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若将上述第二线缆150并入到第一线缆130中(即仅存在第一线缆130而不存在第二线缆150),则将导致各个第一子线缆131的长度都不一致,从而影响天线模组10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线缆150独立于第一线缆130,从而可以将第一线缆130对应的连接点和第二线缆150对应的连接点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后,则可将相对应的第一子线缆131和第二子线缆151设置为相同或相近的长度,从而减小线损差距,进而有利于提高天线模组10的性能。此外,将第一线缆130和第二线缆150独立设置,也有利于使得同轴线的受力更对称、更均匀,从而可以提高天线模组10的寿命。
65.可选的,请参照图19,所述天线模组10为4毫米波芯片123架构,即芯片123的数量为4个。在一种实施方式中,4个芯片123都通过第一线缆130通信连接于主板2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部分芯片123通过第一线缆130通信连接于主板20,另一部分芯片123通过第二线缆150通信连接于主板20。
66.可选的,第一子线缆131和第二子线缆151的数量相同,均为4根。由于每个芯片123需通过两根同轴线通信连接于主板20,因此,4根第一子线缆131可实现2个芯片123通信连接于主板20,同样,4根第二子线缆151也可实现另外2个芯片123通信连接于主板20。
67.相关技术中,由于仅设置了第一线缆130,且考虑到第一线缆130不能设计的过粗,因此通常采用2毫米波芯片123架构。相较于相关技术而言,本技术将第一线缆130和第二线缆150独立设置,则为4毫米波芯片123架构提供了可实现条件。可以理解的是,芯片123数量越多,带宽越大,收发信号的效果越好。
68.请参照图20至图23,所述第二线盘140包括第二主体部141、第二中间部142、第二偏置部143。所述第二中间部142和所述第二偏置部143凸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41面向所述第一线盘110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线缆150设于所述第二中间部142和所述第二偏置
部143之间。
69.当所述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后,所述第二线缆150顺应所述第二偏置部143的外周弯曲(见图23)。当所述天线组件120往第二方向f2旋转后,所述第二线缆150顺应所述第二中间部142的外周弯曲(见图21)。其中,所述第一方向f1和所述第二方向f2相反。
70.换而言之,第二线盘140的第二中间部142和第二偏置部143间隔设置而构成第二间隙,第二线缆150穿过第二间隙,从而使得至少部分第二线缆150位于第二中间部142和第二偏置部143之间,因此,当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或第二方向f2运动时,第二线缆150将环绕在第二中间部142或第二偏置部143的外周。
71.具体来讲,所述天线模组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线缆150环绕在第二中间部142的外周(请结合图14参照图21)。当天线模组10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第二线缆150逐渐脱离第二中间部142,且第二线缆150逐渐顺应第二偏置部143的外周弯曲(请结合图15参照图22)。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线缆150环绕在第二偏置部143的外周(请结合图16参照图23)。当天线模组10由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的过程中,天线组件120往第二方向f2旋转,第二线缆150逐渐脱离第二偏置部143,且第二线缆150逐渐顺应第二中间部142的外周弯曲,直至切换到第一状态。
72.需说明的是,为便于方案理解,上述附图21、附图22、附图23中的第一线缆130已隐藏。
73.可选的,第一线盘110和第二线盘140为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便于装配和拆卸。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卡接、螺纹连接等。
74.可选的,请参照图24,第一中间部112的内部中空,第一中间部112设有卡口1121,该卡口1121连通第一中间部112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二中间部142设有卡扣1421,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中间部142插设于第一中间部112的内部空间且卡扣1421位于卡口1121内,该卡扣1421可以防止第二线盘140往远离天线组件120的方向脱离于第一线盘11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扣1421和卡口1121也可以对调,即第一中间部112上设置卡扣1421,第二中间部142上设置卡扣1421,在此不再具体详述。
75.可选的,请参照图25,第一线盘110还包括第一配合部114,第二线盘140还包括第二配合部144,第一配合部114和第二配合部144相对设置,且第二配合部144插设于第一配合部114内,或者,且第一配合部114插设于第二配合部144内。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线盘110和第二线盘140连接的更牢固,而且,还可以防止第一线盘110和第二线盘140相对转动。
76.可选的,请参照图15和图22,所述第一线盘110上设有第一过孔k1,所述第一过孔k1贯穿第一线盘110。所述第二线盘140上设有第二过孔k2,所述第二过孔k2贯穿第二线盘140,且第一过孔k1和第二过孔k2至少部分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缆130穿过第一过孔k1和第二过孔k2。所述第二线缆150穿过第二过孔k2。如此设置,可避免第一线缆130和第二线缆150外扬而干扰其他元器件,而且也可减小走线长度。
77.可选的,天线组件120的可旋转角度范围为0
°
~360
°
。也就是说,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一状态时,天线组件120可往第一方向f1旋转0
°
~360
°
(比如10
°
、51
°
、120
°
、286
°
等);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二状态时,天线组件120可往第二方向f2旋转0
°
~360
°
(比如10
°
、51
°
、120
°
、286
°
等)。如此设置,天线组件120则可以面向于任意方向,从而获得最佳朝向。在图
14、图15、图16中,图15中所示天线模组10为图14中所示的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180
°
之后的状态,图16中所示天线模组10为图14中所示的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360
°
之后的状态。在图21、图22、图23中,图22中所示天线模组10为图21中所示的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180
°
之后的状态,图23中所示天线模组10为图21中所示的天线组件120往第一方向f1旋转360
°
之后的状态。
78.请结合图14至图16参照图26和图27,所述天线组件120还包括活动线盘124,所述活动线盘124包括板形部1241、第一绕线部1242。所述板形部1241固定于所述散热器121的第二侧d2,且所述板形部1241面对于所述第一线盘110。所述第一绕线部1242凸设于所述板形部1241靠近所述第一线盘110的一侧。当所述天线组件120旋转时,所述第一线缆130顺应所述第一绕线部1242的外周弯曲。
79.其中,活动线盘124和散热器121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所谓分体式结构是指活动线盘124和散热器121独立加工而成,然后再进行连接。所谓一体式结构是指活动线盘124和散热器121一体加工而成。本技术仅以分体式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80.活动线盘124的板形部1241用于连接散热器121,其连接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粘接、焊接、卡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活动线盘124的第一绕线部1242用于限制第一线缆130的运动及形状,以使第一线缆130可顺应第一绕线部1242的外周弯曲,且所有的第一子线缆131在弯曲时的弯曲半径相同。
81.请参照图14,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线缆130同时弯曲贴附于第一绕线部1242的外周和第一偏置部113的外周。请参照图16,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线缆130同时弯曲贴附于第一绕线部1242的外周和第一中间部112的外周。因此,第一绕线部1242可以配合第一线盘110拉紧第一线缆130,避免第一线缆130松弛。
82.相关技术中,由于未设置第一绕线部1242,当第一线缆130收紧时,第一线缆130以盘旋方式全部盘绕于第一中间部112,即后一圈缠绕在前一圈的外周。当第一线缆130的长度偏短或者应力偏大时,后一圈容易嵌入到前一圈的位置,从而使后一圈重叠与前一圈的上方,最终导致后一圈和前一圈之间的摩擦增大。当第一线缆130需要放松时,由于圈体之间的摩擦较大,电机160的负载从而增大,耗电量增加。
8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第一绕线部1242,使得第一线缆130可同时缠绕于第一绕线部1242和第一中间部112(或第一偏置部113),在实现收紧第一线缆130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一线缆130出现盘旋缠绕的现象,进而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84.进一步的,请结合图21至图23参照图27,活动线盘124还包括第二绕线部1243。所述第二绕线部1243凸设于所述板形部1241靠近所述第二线盘140的一侧。当所述天线组件120旋转时,所述第二线缆150顺应所述第二绕线部1243的外周弯曲。请参照图21,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线缆150同时弯曲贴附于第二绕线部1243的外周和第二中间部142的外周。请参照图23,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线缆150同时弯曲贴附于第二绕线部1243的外周和第二偏置部143的外周。因此,第二绕线部1243可以配合第二线盘140拉紧第二线缆150,避免第二线缆150松弛。
85.可选的,第二绕线部1243凸出于板形部1241的高度大于第一绕线部1242凸出于板形部1241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线盘140相较于第一线盘110更远离天线组件120,若第二绕线部1243和第一绕线部1242的凸出高度相同,第二线缆150将会相对板形部
1241倾斜,从而造成第二线盘140和第二绕线部1243共同拉扯第二线缆150,这将增大第二线缆150的应力,也可能使得第二线缆150容易从第二绕线部1243往远离散热器121的方向滑脱。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绕线部1243设置的更高,第二线缆150则可以相对板形部1241平行,进而克服上述问题。
86.可选的,上述第一中间部112、第一偏置部113、第二中间部142、第二偏置部143、第一绕线部1242、第二绕线部1243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为圆柱面,如此设置,则可以使得第一线缆130呈弧形弯曲,从而有利于保护第一线缆130。
87.可选的,第一线缆130和第二线缆150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6mm。也就是说,第一中间部112、第一偏置部113、第二中间部142、第二偏置部143、第一绕线部1242、第二绕线部1243的外表面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6mm,以此可限制第一线缆130和第二线缆150的最小弯曲半径,从而避免线缆的线芯或屏蔽层断裂,进而影响性能。
88.请参照图27,所述活动线盘124还包括凸设于所述板形部1241上的第一阻挡部1244。所述第一阻挡部1244位于第一绕线部1242背离所述第一线盘11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绕线部1242相对且间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线缆130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1244和所述第一绕线部124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线缆130将穿过第一阻挡部1244和第一绕线部1242之间的间隙。可以理解的是,当天线模组10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时,第一线缆130不能被完全拉紧(如图15所示),此时的第一线缆130可能因外界的晃动而晃动,导致第一线缆130再也不能接触第一绕线部124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阻挡部1244后,则可以避免第一线缆130往远离第一线盘110的方向外扬。
8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线盘124还包括凸设于所述板形部1241上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第二绕线部1243背离所述第二线盘14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绕线部1243相对且间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线缆150位于所述第二阻挡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1243之间。关于第二阻挡部的介绍请参照第一阻挡部124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90.请参照图27,所述活动线盘124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245,所述第一限位部1245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线部1242和/或所述第一阻挡部1244,所述第一限位部1245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线缆130往远离所述散热器121方向运动的自由度。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245连接于第一绕线部1242和第一阻挡部1244中的至少一个。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245凸设于第一绕线部1242面向第一阻挡部1244的一侧,且第一限位部1245与第一阻挡部1244间隔设置。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245凸设于第一阻挡部1244面向第一绕线部1242的一侧,且第一限位部1245与第一绕线部1242间隔设置。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245同时连接于第一绕线部1242和第一阻挡部1244。
91.本技术仅以第一限位部1245连接于第一绕线部1242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7所示。虽然第一限位部1245与第一阻挡部1244之间存在间隔距离,但是该间隔距离小于第一子线缆131的线径,因此,第一线缆130则不能从第一限位部1245和第一阻挡部1244之间通过,如此设置,从而可以将第一线缆130完全限定在第一绕线部1242和第一阻挡部1244之间。
92.进一步的,活动线盘124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绕线部1243和/或所述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线缆150往远离所述散热器121方向运动的自由度。关于第二限位部的介绍请参照第一限位部1245,在此不再赘述。
93.需说明的是,上述电机160可以连接于散热器121,也可以连接于活动线盘1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机160设置于散热器121背离活动线盘124的一侧,且电机160与散热器121连接,以通过驱动散热器121来实现天线组件120整体的旋转。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机160与活动线盘124设置于散热器121的同一侧,且电机160与活动线盘124连接,以通过驱动活动线盘124来实现天线组件120整体的旋转。下面结合附图介绍后一种实施方式。
94.请参照图26和图27,所述活动线盘124还可以包括固连于板形部1241的连接部1246,所述连接部1246穿过第一线盘110的第一中间部112以及穿过第二线盘140的第二中间部142。所述电机160设于第二线盘140背离散热器121的一侧,且电机160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246,电机160可驱动连接部1246转动,从而通过连接部1246带动整个天线组件120旋转。可选的,第一中间部112和第二中间部142均与连接部1246间隔设置,从而避免产生摩擦。进一步可选的,天线模组10还包括轴承,轴承设置于连接部1246和第一中间部112(或第二中间部142)之间,也就是说,轴承的内圈套设于连接部1246的外周,轴承的外圈设于第一中间部112(或第二中间部142)的内部,且与第一中间部112(或第二中间部142)的内壁相抵接,如此设置,可避免第一线盘110和第二线盘140相对天线组件120错动。
9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