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08:3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学生课椅,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


背景技术:

2.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而言,学生对课椅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不仅仅要方便使用者的使用,而随着学生的身高在不断的长高,因此需要课椅的高度与其身高匹配。
3.专利公开号为cn214483948u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学生课椅,包括坐垫,所述坐垫一侧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坐垫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靠近坐垫的一侧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架,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螺纹柱、旋转柱、大锥齿轮、小锥齿轮和摇柄,转动摇柄使得小锥齿轮转动,小锥齿轮的外壁与大锥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小锥齿轮转动带动大锥齿轮转动,从而使得旋转柱旋转,旋转柱内壁与螺纹柱外壁螺纹相匹配,从而使得螺纹柱进行上下移动,有效的解决了课椅无法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但该学生课椅不具备有腰枕,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
4.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的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是本专利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具备有腰枕,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的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
6.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包括有支撑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支撑板、l形连杆、靠板、调节组件和倚靠组件,两个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杆,两个支撑杆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内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顶部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l形连杆,l形连杆之间设有用于学生倚靠的靠板,相近的两个第一连杆上部之间均设有用于调节本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高度的调节组件,靠板上设有用于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的倚靠组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节组件包括有限位框、u形限位杆、t形连杆、连接套和第一弹簧,相近的两个第一连杆上部之间均设有起导向作用的限位框,两个限位框内侧的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用于对第三连杆限位的u形限位杆,u形限位杆均与同侧的第三连杆接触,u形限位杆上均滑动式设有t形连杆,相近的两个t形连杆之间均滑动式设有连接套,两个连接套前后两侧均与同侧的t形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倚靠组件包括有滑动板、第一连接板、u形腰枕、第四连杆和第二弹簧,两个l形连杆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板,滑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第四连杆,第四连杆之间滑动式设有用于学生倚靠的u形腰枕,第四连杆均与u形腰枕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无需学生双手操作的提升组件,提升组件包括有防护栏、u形连杆、导轨和第三弹簧,两个第二连杆之间设有防护栏,上侧的第二连杆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导轨,导轨之间滑动式设有无需学生双手操作的u形连杆,u形连杆顶部左右两侧均与同侧的连接套连接,u形连杆左右两侧均与同侧的导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无需学生一直手动拖着u形连杆的阻挡组件,阻挡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板、限位板、第五连杆和扭力弹簧,下侧的第二连杆顶部中间设有第二连接板,u形连杆底部中间设有第五连杆,第五连杆上转动式设有用于支撑u形连杆的限位板,限位板与u形连杆之间连接有两个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均套在第五连杆的左右两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限制组件,限制组件包括有u形连接板、t形阻力杆和第四弹簧,两个滑动板后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用于阻止滑动板自由滑动的t形阻力杆,t形阻力杆后侧之间设有u形连接板,t形阻力杆均与同侧的滑动板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实现自动调节u形腰枕的高度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有第一绕线轮、第一拉线、第二绕线轮、第二拉线、限位块、支撑块、涡卷弹簧和第六连杆,后侧的两个第一连杆上部均设有第六连杆,第六连杆外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绕线轮,第一绕线轮均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线,第一拉线均绕在同侧的第一绕线轮上,第六连杆内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绕线轮,第二绕线轮均与同侧的第一绕线轮连接,第一绕线轮均与同侧的第六连杆之间连接有涡卷弹簧,两个滑动板外侧均滑动式设有限位块,限位块顶部均与同侧的第二绕线轮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线,第二拉线均绕在同侧的第二绕线轮上,限位块下部后侧均设有支撑块,限位块均与u形连接板接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限位块下部后侧均为倾斜设置。
14.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5.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u形腰枕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
16.2、本发明通过调节u形腰枕和支撑板的高度,以此来调节学生的坐姿,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学生,避免学生因课椅太低或太高,导致坐姿不规范,进而影响学生的姿态;
17.3、本发明通过u形连杆带动左右两侧的两个连接套一起上下移动,如此,无需学生双手操作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两个连接套;
18.4、本发明通过限位板转动抵住第二连接板,使得限位板保持在竖直状态,同时限位板与下侧的第二连杆接触,进而支撑u形连杆,如此,学生在调节支撑板高度同时,无需一直手动拖着u形连杆;
19.5、本发明通过t形阻力杆与靠板接触,在t形阻力杆的作用下阻止滑动板自由滑动;
20.6、支撑板向上移动通过第一拉线带动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二拉线带动限位块和支撑块向上移动,支撑块与u形连接板接触,进而带动u形连接板其上部件向上移动,进而实现自动调节u形腰枕的高度。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倚靠组件的第一种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倚靠组件的第二种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提升组件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阻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b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限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c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发明控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发明d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4为本发明控制组件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5为本发明e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中:1、支撑杆,2、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支撑板,5、l形连杆,6、靠板,7、调节组件,71、限位框,72、u形限位杆,73、t形连杆,74、连接套,75、第一弹簧,8、倚靠组件,81、滑动板,82、第一连接板,83、u形腰枕,84、第四连杆,85、第二弹簧,9、提升组件,91、防护栏,92、u形连杆,93、导轨,94、第三弹簧,10、阻挡组件,101、第二连接板,102、限位板,103、第五连杆,104、扭力弹簧,11、限制组件,1101、u形连接板,1102、t形阻力杆,1103、第四弹簧,12、控制组件,1201、第一绕线轮,1202、第一拉线,1203、第二绕线轮,1204、第二拉线,1205、限位块,1206、支撑块,1207、涡卷弹簧,1208、第六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38.实施例1
39.一种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参照图1-6,包括有支撑杆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21、第三连杆3、支撑板4、l形连杆5、靠板6、调节组件7和倚靠组件8,两个支撑杆1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杆21,两个支撑杆1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杆2,第一连杆2内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连杆3,第三连杆3顶部之间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l形连杆5,l形连杆5之间设有靠板6,靠板6用于学生倚靠,相近的两个第一连杆2上部之间均设有调节组件7,调节组件7用于调节本便于调节坐姿的学生课椅高度,靠板6上设有倚靠组件8,倚靠组件8用于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
40.参照图3-4,调节组件7包括有限位框71、u形限位杆72、t形连杆73、连接套74和第一弹簧75,相近的两个第一连杆2上部之间均设有限位框71,限位框71起导向作用,两个限位框71内侧的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u形限位杆72,u形限位杆72用于对第三连杆3限位,u形限位杆72均与同侧的第三连杆3接触,u形限位杆72上均滑动式设有t形连杆73,相近的两个t形连杆73之间均滑动式设有连接套74,两个连接套74前后两侧均与同侧的t形连杆7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5。
41.参照图5-6,倚靠组件8包括有滑动板81、第一连接板82、u形腰枕83、第四连杆84和第二弹簧85,两个l形连杆5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板81,滑动板8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82,第一连接板82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第四连杆84,第四连杆84之间滑动式设有u形腰枕83,u
形腰枕83用于学生倚靠,第四连杆84均与u形腰枕8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85。
42.使用本学生课椅时,通过向上移动滑动板81,滑动板81带动第一连接板82、u形腰枕83、第四连杆84和第二弹簧85向上移动,进而调节u形腰枕83的高度,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腰部进行支撑保护,通过向上移动连接套74,连接套74带动t形连杆73和第一弹簧75向上移动,使得t形连杆73在限位框71的作用下向内移动,第一弹簧75被压缩,t形连杆73带动u形限位杆72向内移动,使得u形限位杆72与第三连杆3分离,然后就可向上移动支撑板4,支撑板4带动第三连杆3、l形连杆5、靠板6、滑动板81、第一连接板82、u形腰枕83、第四连杆84和第二弹簧85向上移动,进而调节支撑板4的高度,支撑板4的高度调节好后,向下移动连接套74,连接套74带动t形连杆73和第一弹簧75向下移动,第一弹簧75随之复位,进而带动t形连杆73和u形限位杆72向外移动,使得u形限位杆72与第三连杆3接触,进而卡住第三连杆3,如此,通过调节u形腰枕83和支撑板4的高度,以此来调节学生的坐姿,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学生,避免学生因课椅太低或太高,导致坐姿不规范,进而影响学生的姿态,整体调节好后,学生就可坐在支撑板4上,腰部靠在u形腰枕83上,背部靠在靠板6上,第二弹簧85起缓冲作用。
43.实施例2
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照图1和图7,还包括有提升组件9,提升组件9包括有防护栏91、u形连杆92、导轨93和第三弹簧94,两个第二连杆21之间设有防护栏91,上侧的第二连杆2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导轨93,导轨93之间滑动式设有u形连杆92,u形连杆92无需学生双手操作,u形连杆92顶部左右两侧均与同侧的连接套74连接,u形连杆92左右两侧均与同侧的导轨93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94。
45.当学生调节支撑板4高度时,向上移动u形连杆92,第三弹簧94被压缩,使得u形连杆92带动左右两侧的两个连接套74一起向上移动,当支撑板4向上移动至合适的高度后,松开u形连杆92,进而在第三弹簧94复位的作用下带动u形连杆92向下移动复位,u形连杆92带动左右两侧的两个连接套74一起向下移动复位,如此,无需学生双手操作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两个连接套74。
46.参照图2、图8和图9,还包括有阻挡组件10,阻挡组件10包括有第二连接板101、限位板102、第五连杆103和扭力弹簧104,下侧的第二连杆21顶部中间设有第二连接板101,u形连杆92底部中间设有第五连杆103,第五连杆103上转动式设有限位板102,限位板102用于支撑u形连杆92,限位板102与u形连杆92之间连接有两个扭力弹簧104,扭力弹簧104均套在第五连杆103的左右两侧。
47.初始状态扭力弹簧104形变,当u形连杆92向上移动时,进而带动第五连杆103向上移动,在扭力弹簧104复位的作用下带动限位板102转动,当限位板102与第二连接板101接触时,第二连接板101抵住限位板102,使得限位板102保持在竖直状态,同时限位板102与下侧的第二连杆21接触,进而支撑u形连杆92,如此,学生在调节支撑板4高度同时,无需一直手动拖着u形连杆92,支撑板4调节好后,反转限位板102,扭力弹簧104形变,限位板102与下侧的第二连杆21分离,u形连杆92向下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第五连杆103向下移动复位。
48.参照图2、图10和图11,还包括有限制组件11,限制组件11包括有u形连接板1101、t形阻力杆1102和第四弹簧1103,两个滑动板81后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t形阻力杆1102,t形阻力杆1102用于阻止滑动板81自由滑动,t形阻力杆1102后侧之间设有u形连接板1101,t形
阻力杆1102均与同侧的滑动板81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103。
49.当人们需要调节u形腰枕83的高度时,向后移动u形连接板1101,u形连接板1101带动t形阻力杆1102向后移动,第四弹簧1103被压缩,使得t形阻力杆1102与靠板6分离,随后就可向上移动u形腰枕83,u形腰枕83带动滑动板81、第一连接板82、第四连杆84、第二弹簧85、u形连接板1101、t形阻力杆1102和第四弹簧1103向上移动,进而调节u形腰枕83的高度,高度调节好后,松开u形连接板1101,进而在第四弹簧1103复位的作用下带动u形连接板1101和t形阻力杆1102向前移动复位,使得t形阻力杆1102与靠板6接触,在t形阻力杆1102的作用下阻止滑动板81自由滑动。
50.参照图2、图12、图13、图14和图15,还包括有控制组件12,控制组件12包括有第一绕线轮1201、第一拉线1202、第二绕线轮1203、第二拉线1204、限位块1205、支撑块1206、涡卷弹簧1207和第六连杆1208,后侧的两个第一连杆2上部均设有第六连杆1208,第六连杆1208外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绕线轮1201,第一绕线轮1201均与支撑板4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线1202,第一拉线1202均绕在同侧的第一绕线轮1201上,第六连杆1208内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绕线轮1203,第二绕线轮1203均与同侧的第一绕线轮1201连接,第一绕线轮1201均与同侧的第六连杆1208之间连接有涡卷弹簧1207,两个滑动板81外侧均滑动式设有限位块1205,限位块1205顶部均与同侧的第二绕线轮1203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线1204,第二拉线1204均绕在同侧的第二绕线轮1203上,限位块1205下部后侧均设有支撑块1206,限位块1205均与u形连接板1101接触,两个限位块1205下部后侧均为倾斜设置。
51.当支撑板4向上移动时,进而通过第一拉线1202带动第一绕线轮1201转动,涡卷弹簧1207收缩,第一绕线轮1201带动第二绕线轮1203转动,进而通过第二拉线1204带动限位块1205和支撑块1206向上移动,限位块1205的倾斜位置向后挤压u形连接板1101,u形连接板1101带动t形阻力杆1102向后移动与靠板6分离,第四弹簧1103被压缩,当支撑块1206向上移动与u形连接板1101接触时,进而带动u形连接板1101向上移动,u形连接板1101带动t形阻力杆1102、第四弹簧1103、滑动板81、第一连接板82、u形腰枕83、第四连杆84和第二弹簧85向上移动,进而实现自动调节u形腰枕83的高度,当支撑板4向下移动时,第一拉线1202被放松,进而在涡卷弹簧1207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第一绕线轮1201反转收起第一拉线1202,同时第一绕线轮1201带动第二绕线轮1203反转,第二拉线1204被放松,使得支撑块1206、u形连接板1101、t形阻力杆1102、第四弹簧1103、滑动板81、第一连接板82、u形腰枕83、第四连杆84和第二弹簧85由于重力向下移动复位,进而在第四弹簧1103复位的作用下带动u形连接板1101和t形阻力杆1102向前移动复位,使得t形阻力杆1102与靠板6接触。
52.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