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0:33: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加工机作为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厨房用具深受用户喜爱。
3.现有的食品加工机,集进水、粉碎、排浆、清洗、排余水功能于一身,排浆或排余水通常使用转阀控制,并额外设置向加工腔内提供水的进水管路,整机的排水与进水功能联动性差,需要单独设置控制进水管路通闭的控制件,使得主机的内部构造复杂,整机在进水/粉碎/排浆/清洗/排余水等不同时间段工作时,需要加工腔的密封与断开状态不一样,常规食品加工机无法精简的实现功能切换及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用以增强进水功能与排水功能的联动性,进而实现整机的精简地功能切换及控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供液组件和安装于主机的加工杯组件,加工杯组件包括设有对接口的杯体组件、以及连接对接口的转阀组件,转阀组件包括驱动装置、阀体和出浆组件,阀体包括阀壳、内置于阀壳的阀芯和套设于阀芯的阀套,阀芯设有使阀体导通供液组件和对接口的进水通道,以及使阀体导通对接口和出浆组件的排浆通道,供液组件、进水通道、对接口导通对应阀体的第一导通状态,对接口、排浆通道、出浆组件导通对应阀体的第二导通状态,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阀芯带动出浆组件相对于阀壳转动,以使阀体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第二导通状态或封堵状态。
6.将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集成于阀芯内,通过一个驱动装置控制阀芯的角度,阀体具有阀芯转至仅使供液组件、进水通道和对接口导通的第一导通状态,以实现食品加工机进水的功能;还具有阀芯转至仅使对接口、排浆通道、出浆组件导通的第二导通状态,实现食品加工机排浆或排余水的功能;还具有阀芯转至使进水通道与排浆通道都不与对接口连通进而封闭加工腔的封堵状态,实现食品加工机粉碎或清洗的功能。通过上述状态的变化,将食品加工机的进水/粉碎/排浆/清洗/排余水等不同时间段工作状态通过一个转阀组件实现,实现了高集成度的结构,降低了转阀结构的空间占用,更利于食品加工机小型化、紧凑化,并能有效降低食品加工机的结构成本。
7.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进水通道独立地设置于排浆通道上方的阀芯内。
8.进水通道能够独立地布置于排浆通道的上方,使进水通道更容易布置成水平的通道,进水通道两端的水口高度差相近,避免了供液组件提供的水流在进水管道内因高度差大而对水流形成阻力,进水通道处的水流流动更通畅;排浆通道置于进水通道下侧,形成空间上的堆叠排布,方便排浆通道与下方的出浆组件相连,使浆液或余水通过出浆组件顺利
排出。
9.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进水通道包括与供液组件对应的第一进水孔和与对接口对应的第二进水孔,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均设置于阀芯侧壁。
10.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均设置于阀芯侧壁,方便第一进水孔与阀体侧部的供液组件对接,也方便第二进水孔与杯体组件的对接口对接,且进水通道能够横向地形成于阀芯内部,缩短进水通道的长度和高度落差,避免水流沿程的损失。
11.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排浆通道包括与对接口对应的第一排浆孔和与出浆组件对应的第二排浆孔,第一排浆孔设置于阀芯侧壁,第二排浆孔设置于阀芯的下端面,驱动装置在第二排浆孔的相对侧驱动阀芯转动。
12.第一排浆孔设置于阀芯侧壁,方便与杯体组件的对接口连接,第二排浆孔设于阀芯下端面,便于与下侧的出浆组件对接形成纵向的排浆管路,方便浆液自重排浆;驱动装置布置于第二排浆孔的相对侧,使得驱动装置对阀芯的驱动动作不干涉下侧出浆组件的转动及排浆动作。
13.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进水孔与第二进水孔径向相错地设置于阀芯侧壁,以在阀芯内部形成弯折的进水通道。
14.上述结构使进水通道与排浆通道形成不同角度,可使二者在空间上独立避让,互不影响;同时考虑到主机内的布局,将进水通道设置成弯折状,以使供水组件能够设置在更靠近杯体组件的位置,使整机结构更紧凑。
15.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对接口为一个能够与进水通道和排浆通道分别连通的水口;或者,对接口包括与进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与排浆通道连通的排浆口。
16.对接口同时作为杯体组件的进水口与排浆口与阀体连接,仅在杯体组件和阀体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可以连通的水口,降低了杯体组件与阀体的加工难度,进水与排浆的转换是通过阀芯相对于阀壳转动实现,故在杯体组件共用一个水口作为流体的导通出入口不影响两个通道的独立导通;在杯体组件独立设置与进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与排浆通道连通的排浆口,方便进水通道和排浆通道在阀芯内相互独立,进水通道更容易设置在避让排浆通道的上侧阀芯内。
17.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阀芯具有进水位置,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至进水位置时,阀体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且阀体未处于第二导通状态。
18.驱动装置能够转动阀芯至进水位置,阀芯在进水位置对应进水通道导通而排浆通道封闭,供液组件能够通过进水通道向杯体组件内进水,由于排浆通道封闭,杯体组件内的浆液无法由出浆组件排出。
19.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阀芯具有密闭位置,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至密闭位置时,阀体未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
20.驱动装置能够转动阀芯至密闭位置,阀芯在密闭位置对应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都封闭的状态,此时杯体组件的加工腔相对于外界处于封闭状态,可实现食品加工机的粉碎、清洗的功能。
21.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阀芯具有排浆位置,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至排浆位置时,阀体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且阀体未处于第一导通状态。
22.驱动装置能够转动阀芯至排浆位置,阀芯在排浆位置对应排浆通道导通而进水通
道封闭,杯体组件通过排浆通道与出浆组件连通,可实现食品加工机的排浆功能。
23.在食品加工机的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浆杯和余水盒,主机还包括限定出浆组件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出浆组件受第一限位部限位时对应接浆杯,出浆组件受第二限位部限位时对应余水盒;出浆组件柔性连接于阀芯,以使阀芯带动出浆组件转动过程中,阀芯能够在出浆组件受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限位时,独立于出浆组件转动。
24.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制出浆组件转动的角度,使杯体组件内排出的浆液或余水精准的收集于相应的接浆杯或余水盒内;阀芯独立于出浆组件而不限制转动角度,避免出浆组件的转动角度限制阀芯改变状态,使阀芯在周向有更多的转动空间对应机器不同的功能,实现进水通道、排水通道通闭的转换。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阀组件的剖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阀壳限位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阀芯配合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阀组件进水通道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阀组件排浆通道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阀芯转动角度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阀组件剖面位置示意图。
35.图10为阀芯处于初始密闭位置时,沿图9中n

n剖视图。
36.图11为阀芯处于初始密闭位置时,沿图9中m

m剖视图。
37.图12为阀芯处于进水(制浆水)位置时,沿图9中n

n剖视图。
38.图13为阀芯处于进水(制浆水)位置时,沿图9中m

m剖视图。
39.图14为阀芯处于密闭(粉碎)位置时,沿图9中n

n剖视图。
40.图15为阀芯处于密闭(粉碎)位置时,沿图9中m

m剖视图。
41.图16为阀芯处于排浆位置时,沿图9中n

n剖视图。
42.图17为阀芯处于排浆位置时,沿图9中m

m剖视图。
43.图18为阀芯处于进水(清洗水)位置时,沿图9中n

n剖视图。
44.图19为阀芯处于进水(清洗水)位置时,沿图9中m

m剖视图。
45.图20为阀芯处于密闭(清洗)位置时,沿图9中n

n剖视图。
46.图21为阀芯处于密闭(清洗)位置时,沿图9中m

m剖视图。
47.图22为阀芯处于排浆(排清洗水)位置时,沿图9中n

n剖视图。
48.图23为阀芯处于排浆(排清洗水)位置时,沿图9中m

m剖视图。
49.其中:
[0050]1‑
主机,2

供液组件,3

加工杯组件,4

接浆杯,5

余水盒,6

杯体组件,7

转阀组件,8

驱动装置,9

阀体,10

出浆组件,11

换向离合,12

阀壳,13

阀芯,14

阀套,15

弧形槽口,16

进水通道,17

排浆通道,18

凸块,19

第一进水孔,20

第二进水孔,21

第一排浆孔,22

第二排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52]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5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5]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现有的食品加工机,集进水、粉碎、排浆、清洗、排余水功能于一身,排浆或排余水通常使用转阀控制,并额外设置向加工腔内提供水的进水管路,整机的排水与进水功能联动性差,需要单独设置控制进水管路通闭的控制件,使得主机的内部构造复杂,无法实现功能集成的食品加工机的精简地功能切换及控制。
[0056]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为一种具有自动上水和自动排水的食品加工机。其中,自动上水通过水泵组件实现,如在食品加工机上设置水箱作为供液组件2,水泵安装在水箱内部或者水箱管路上,通过启动水泵带动水箱内的水进入食品加工机的加工腔,用于制备浆液;也可应用于无水泵组件的食品加工机,水箱相对于加工腔设置在高位,通过开启水箱的水阀来使水箱内的水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进入加工腔。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无水泵组件的食品加工机,也可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进水控制,在此不再赘述。
[0057]
如图1

图7所示,食品加工机主要包括主机1、供液组件2和安装于主机1的加工杯组件3,加工杯组件3具有加工腔以用于粉碎食材,供液组件2优选水箱,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液组件2也可不设置水箱,连接外接水源直接供液。加工杯组件3包括设有对接口的杯体组件6、以及连接对接口的转阀组件7。转阀组件7设置在食品加工机的主机1内部,转阀组件7包括驱动装置8、阀体9和出浆组件10,阀体9包括阀壳12、内置于阀壳12的阀芯13和套设于阀芯13的阀套14,阀套14一般为硅胶材质,贴附于阀壳12内部,并与阀芯13形成滑动密封。
其中,驱动装置8可以是减速电机,也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舵机、液压泵或者其它动力装置等,此处对于驱动装置8的类型没有限定,同时,驱动装置8可以直接与阀芯13连接,带动阀芯13转动或者通过其他传动结构带动阀芯13转动。优选地,当驱动装置8为减速电机时,其可以通过一级减速齿轮传动,将电机的扭矩传递至阀芯13,从而驱动阀芯13转动;也可以使得减速电机的转轴直接与阀芯13相连接,从而驱动阀芯13进行转动;还可以使得减速电机通过连接轴或者转换轴等零部件驱动阀芯13进行转动,关于如何使得减速电机驱动阀芯13进行转动的方式较多,本实施例对此将不再进行展开叙述。
[0058]
如图6、图7所示,阀芯13设有使阀体9导通供液组件2和对接口的进水通道16,以及使阀体9导通对接口和出浆组件10的排浆通道17。供液组件2、进水通道16、对接口导通对应阀体9的第一导通状态,在第一导通状态,供液组件2中的水可依次通过进水通道16、对接口进入加工杯组件3的加工腔;对接口、排浆通道17、出浆组件10导通对应阀体9的第二导通状态,在第二导通状态,加工腔中加工完成的浆液、余水能够依次通过对接口、排浆通道17出浆组件10排出。驱动装置8能够驱动阀芯13带动出浆组件10相对于阀壳12转动,以使阀体9处于第一导通状态、第二导通状态或封堵状态,在封堵状态,阀芯13的进水通道16、排浆通道17、对接口各自断开,以避免浆液或清洗水沿出浆组件10排出。本实施方式将进水通道16和排水通道集成于阀芯13内,通过一个驱动装置8控制阀芯13的角度,阀体9具有阀芯13转至仅使供液组件2、进水通道16和对接口导通的第一导通状态,以实现食品加工机进水的功能;还具有阀芯13转至仅使对接口、排浆通道17、出浆组件10导通的第二导通状态,实现食品加工机排浆或排余水的功能;还具有阀芯13转至使进水通道16与排浆通道17都不与对接口连通进而封闭加工腔的封堵状态,实现食品加工机粉碎或清洗的功能。通过上述状态的变化,将食品加工机的进水/粉碎/排浆/清洗/排余水等不同时间段工作状态通过一个转阀组件7实现,实现了高集成度的结构,降低了转阀结构的空间占用,更利于食品加工机小型化、紧凑化,并能有效降低食品加工机的结构成本。
[0059]
对接口用于进水或者排液,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接口为一个能够与进水通道16和排浆通道17分别连通的水口,对接口同时作为杯体组件6的进水口与排浆口与阀体9连接,仅在杯体组件6和阀体9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可以连通的水口,降低了杯体组件6与阀体9的加工难度,进水与排浆的转换是通过阀芯13相对于阀壳12转动实现,故在杯体组件6共用一个水口作为流体的导通出入口不影响两个通道的独立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将对接口设置为包括与进水通道16连通的进水口,和与排浆通道17连通的排浆口,方便进水通道16和排浆通道17在阀芯13内相互独立,进水通道16更容易设置在避让排浆通道17的上侧阀芯13内。
[0060]
如图2

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水通道16独立地设置于排浆通道17上方的阀芯13内,使进水通道16更容易布置成水平的通道,进水通道16两端的水口高度差相近,避免了供液组件2提供的水流在进水管道内因高度差大而对水流形成阻力,进水通道16处的水流流动更通畅;排浆通道17置于进水通道16下侧,形成空间上的堆叠排布,方便排浆通道17与下方的出浆组件10相连,使浆液或余水通过出浆组件10顺利排出。
[0061]
如图2

图7所示,进一步的,进水通道16包括与供液组件2对应的第一进水孔19和与对接口对应的第二进水孔20,第一进水孔19和第二进水孔20均设置于阀芯13侧壁,通过驱动装置8调整阀芯13的位置,分别实现阀体9的进水管路、排浆管路的导通或者闭合,满足
转阀组件7密闭、进水、排浆、排余水等工作状态。第一进水孔19和第二进水孔20均设置于阀芯13侧壁还能方便第一进水孔19与阀体9侧部的供液组件2对接,也方便第二进水孔20与杯体组件6的对接口对接,且进水通道16能够横向地形成于阀芯13内部,缩短进水通道16的长度和高度落差,避免水流沿程的损失。
[0062]
更进一步的,排浆通道17包括与对接口对应的第一排浆孔21和与出浆组件10对应的第二排浆孔22,第一排浆孔21设置于阀芯13侧壁,第二排浆孔22设置于阀芯13的下端面,驱动装置8在第二排浆孔22的相对侧驱动阀芯13转动。其中,第一排浆孔21设置于阀芯13侧壁,能够方便与杯体组件6的对接口连接,提高结构紧凑型,实现主机1小型化,第二排浆孔22设于阀芯13下端面,便于与下侧的出浆组件10对接形成纵向的排浆管路,方便浆液自重排浆;驱动装置8布置于第二排浆孔22的相对侧,使得驱动装置8对阀芯13的驱动动作不干涉下侧出浆组件10的转动及排浆动作。
[0063]
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水孔19与第二进水孔20径向相错地设置于阀芯13侧壁,以在阀芯13内部形成弯折的进水通道16。上述结构使进水通道16与排浆通道17形成不同角度,可使二者在空间上独立避让,互不影响;同时考虑到主机1内的布局,将进水通道16设置成弯折状,以使供水组件能够设置在更靠近杯体组件6的位置,使整机结构更紧凑。为了保证进水通道16与排浆通道17的互不影响,可设置第一进水孔19和第二进水孔20所在的直通管路形成的夹角大于90
°
,小于150
°
,优选100
°
、120
°
和140
°

[0064]
阀芯13具有进水位置、封闭位置和排浆位置:
[0065]
(1)驱动装置8驱动阀芯13至进水位置时,阀体9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且阀体9未处于第二导通状态。驱动装置8能够转动阀芯13至进水位置,阀芯13中的第一进水孔19和供液组件2连通,第二进水孔20和加工腔连通,实现外置水路通过阀壳12、阀套14密封筋条以及阀芯13的第一进水孔19、第二进水孔20与加工腔连接,完成外置水进入加工腔的进水管路系统,实现进水功能。在进水状态,阀芯13下方密闭区域与阀套14上的通孔密封,即排浆管路封闭,仅进水管路导通,供液组件2能够通过进水通道16向杯体组件6内进水,实现进水功能。由于排浆通道17封闭,杯体组件6内的浆液无法由出浆组件10排出。
[0066]
(2)驱动装置8驱动阀芯13至密闭位置时,阀体9未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驱动装置8能够转动阀芯13至密闭位置,外置的供液组件2,与阀芯13第一进水孔19、第二进水孔20以及阀套14密封筋条配合,形成密闭管路,实现对进水管路的封闭;同时,阀芯13密闭区域与阀套14密封筋条密封,满足加工腔相对于外界良好的密闭空间,实现对食材的粉碎、清洗的功能。
[0067]
(3)驱动装置8驱动阀芯13至排浆位置时,阀体9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且阀体9未处于第一导通状态。驱动装置8能够转动阀芯13至排浆位置,阀芯13中的第一排浆孔21、第二排浆孔22与出浆组件10导通,实现排浆功能;在排浆状态,调整阀芯13的位置,使得阀芯13密闭区域与阀套14上的通孔密封,阻断外置水路进水,防止外置水直接从排浆通道17排出。阀芯13中的第一排浆孔21、第二排浆孔22导通加工腔与出浆组件10,实现排浆所需要的通路,加工腔中的浆液通过排浆通道17,排出到外部,可实现食品加工机的排浆功能。
[0068]
如图1

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还具有分别独立承接浆液和余水的功能,食品加工机包括接浆杯4和余水盒5,主机1还包括限定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出浆组件10受第一限位部限位时对应接浆杯4,出浆组件10受第二限
位部限位时对应余水盒5;出浆组件10柔性连接于阀芯13,以使阀芯13带动出浆组件10转动过程中,阀芯13能够在出浆组件10受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限位时,独立于出浆组件10转动。具体的,可将出浆组件10设置为柔性的硅胶管,以套设在出浆组件10上形成与出浆组件10的柔性连接,在阀芯13随驱动装置8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出浆组件10转动,即通过驱动装置8调整阀体9导通或关闭状态的同时,可调整出浆组件10的位置,从而适应多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设置于阀壳12内的弧形槽口15,阀芯13外周设有凸块18,当阀芯13安装在阀体9上时,凸块18位于弧形槽口15内,转动阀芯13可带动凸块18在弧形槽口15内移动,直至凸块18与弧形槽口15内侧壁发生抵接限位,在阀芯13处于排浆位置和进水位置时,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对阀芯13进行限位,即排浆位置和进水位置均位于两个相对的极限位置,受限后根据驱动装置8的堵转电流及电机转向判断阀芯13的位置。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制出浆组件10转动的角度,使杯体组件6内排出的浆液或余水精准的收集于相应的接浆杯4或余水盒5内,采用干涉限位结构也使整体控制逻辑更加简单,故障率更低。阀芯13独立于出浆组件10而不限制转动角度,避免出浆组件10的转动角度限制阀芯13改变状态,使阀芯13在周向有更多的转动空间对应机器不同的功能,实现进水通道16、排水通道通闭的高效转换。
[0069]
如图2

图5所示,进一步的,转阀组件7还包括换向离合11,换向离合11上侧设有齿形结构,阀芯13底部设有齿形结构,以此使得阀芯13和换向离合11啮合传递动力,实现单动力对换向离合11的调整,即对出浆组件10位置的调整。具体的,阀芯13能够绕一转动轴心360
°
旋转,带动换向离合11转动,此时换向离合上侧齿形结构与阀芯13齿形结构贴合传递动力,当换向离合11限位结构(原阀芯13上的凸块18)旋转至与阀壳12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发生转动干涉后,阀芯13继续转动,换向离合11停止旋转,此时,换向离合11上侧齿形结构与阀芯13齿形结构出现相对滑动,换向离合11受力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实现阀芯13与换向离合11的分离,从而实现单电机分别对阀芯13全方位角度的调整,以及出浆组件10位置调整的但动力双输出功能,有效降低成本。
[0070]
以下结合附图8

图23,根据阀芯13相对转动角度对进水通道16、排浆通道17的影响作出解释:阀芯13所示进水孔、排浆孔、密封结构对应角度;其中a为阀芯13密封角度,b为阀芯13第一转动安全角度,c为进水孔对应角度,d为第一进水孔19角度,e为进水孔安全角度,f为第二进水孔20角度,g为第二转动安全角度;
[0071]
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a,角度a为排浆与排余水的出浆组件10调整角度。
[0072]
实际应用中,转阀组件7的工作状况包含:
[0073]
初始复位状态、进水、粉碎、排浆、进水、清洗、排余水、复位等工作状况;为防止排浆或者排余水时,出浆组件10与阀芯13同时转动导通,浆液排出整机外侧,需要出浆组件10优先于阀芯13达到接浆杯4与余水盒5;
[0074]
如图10

图13所示,阀体9由初始状态到第一导通状态(进水状态),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阀芯13中密闭位置到进水位置,转动角度为
[0075]
(顺时针):b e;
[0076]
如图12

图15所示,阀体9由第一导通状态到封堵状态(粉碎状态),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阀芯13进水位置到密闭位置,转动角度为
[0077]
(逆时针):b e;
[0078]
如图14

图17所示,阀体9由封堵状态(粉碎状态)到第二导通状态(排浆状态),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阀芯13封闭位置到排浆位置,转动角度为(顺时针):c/2 d e f g a/2;为保证出浆组件10优先于阀芯13排浆位置导通前转到接浆杯4处,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a<c/2 d e f g a/2;
[0079]
如图16

图19所示,阀体9由排浆状态到进水状态,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阀芯13排浆位置到进水位置,为防止出浆组件10由排浆位置到进水位置过程中,出浆组件10与阀芯13的排浆孔同时导通,浆液溢出整机外侧,出浆组件10在转动时,先逆时针转动至出浆嘴位置,即转动角度:c/2 b a g f/2,再顺时针转动至进水位置即360
°
;阀芯13在进水孔位置顺时针转动至进水孔位置时,阀芯13与出浆组件10同步转动;
[0080]
为了出浆组件10优先于阀芯13的排浆孔导通,阀芯13转动角度:d e f/2>a;
[0081]
如图18

图21所示,转阀由进水位置到密闭位置(清洗状态),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阀芯13进水位置到密闭位置(清洗状态),转动角度为
[0082]
(逆时针):d/2 e f g a b c/2;
[0083]
如图20

图23所示,阀体9由封堵状态(清洗状态)到第二导通状态(排余水状态),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阀芯13密闭位置到排余水位置,转动角度为
[0084]
(逆时针):d/2 c/2;
[0085]
如图22

图23所示,阀体9由第二导通状态(排余水状态)到封堵状态(初始状态),出浆组件10转动角度为阀芯13排余水位置到初始密闭位置,转动角度为
[0086]
(逆时针):a/2 b c/2。
[0087]
阀芯13采用空间堆叠实现进水通道16和排浆通道17交叉排布,与阀芯13、换向离合11、出浆结构分时调用,实现小空间多功能排出。由于阀芯13能够以360
°
的大角度转动,配合换向离合11结合限位结构实现出浆结构小角度调整换位,大小角度嵌套调用,实现分时工作。
[0088]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