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及其灭菌方法与流程

2022-05-18 06:4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及其灭菌方法。


背景技术:

2.胶原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在生物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在各种不同种类胶原之中,ⅰ型胶原大量在皮肤组织中占比80%左右,来维持皮肤张力和承受拉力,让皮肤饱满充盈,是皮肤中重要组成成分。活性的ⅰ型胶原呈现独特的三股螺旋结构,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生长,还具有保湿和促进表皮细胞生长的性能。因此,活性ⅰ型胶原可被制为面膜贴产品,用于皮肤护理、保湿及浅表创面修复。但ⅰ型胶原的螺旋结构容易受热、辐照等因素而被破坏,导致失去胶原活性,因而保持胶原活性是胶原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活性的ⅰ型胶原易受微生物影响而腐败、失效,因此在产品中需控制微生物。面膜产品常见的控制微生物方法是加入防腐剂,使产品微生物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但防腐剂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可能引起皮肤尤其是敏感肌皮肤的发红、过敏、瘙痒等症状。近年,研究人员开始采用灭菌方式开发无菌、无防腐面膜贴产品,但常见的灭菌方法如湿热灭菌、高温灭菌、eo灭菌、辐照灭菌均会导致胶原结构的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4.中国专利申请cn109106610a和cn105983094a均提出一种低温辐照方法,用于胶原贴产品的灭菌。该方法需将胶原贴在极低温度(-80℃~-40℃)下冷冻,然后再保持-80℃~-40℃条件下辐照灭菌。但是这种极低温条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加大在产品辐照前的运输、存储难度,造成产品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及其灭菌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面膜贴未添加任何防腐剂,且在无菌标准下仍能保持胶原活性。
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原液、辐照保护剂和面膜布,并由铝塑袋承装、密封。
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的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胶包括原液、辐照保护剂和面膜布,并由铝塑袋承装、密封;
10.所述灭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将面膜贴置于-30~-10℃的条件下冷冻,使其中液体成分冷冻结冰;
12.s2:将经冷冻处理的封装面膜在温度为-10~0℃的条件下进行辐照灭菌,辐照剂量为12-40kgy;
13.s3:完成灭菌,将面膜贴置于室温环境,逐步恢复至室温。
14.本发明的面膜贴不添加防腐剂。所述的胶原液为可以为ⅰ型胶原水溶液
15.进一步地,所述的辐照灭菌为γ射线(钴60)辐照或电子束辐照。
16.进一步地,所述的辐照保护剂为天然黄酮或类黄酮,其含量为胶原液的0.005%~0.1%。
17.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天然黄酮或类黄酮包括异黄酮、黄烷醇、黄烷酮、槲皮素、灯盏花素、甘草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18.进一步地,所述的胶原液为牛跟腱经脱脂、粉碎、酶解、透析处理得到的活性ⅰ型胶原水溶液,其中活性ⅰ型胶原浓度为0.5~6mg/ml。
19.本发明的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可用于皮肤护理、保湿及浅表创面修复。
20.本发明所述面膜贴无菌、活性胶原特性是通过如下原理实现的:
21.胶原液中添加微量的辐照保护剂,并采用冷冻辐照方式对产品进行灭菌,在辐照保护剂和低温的双重保护下,最大程度地保持胶原活性。
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异性:
23.(1)天然黄酮或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辐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作用,本发明将天然黄酮或类黄酮作为辐照保护剂,结合辐照保护剂和冷冻辐照方法,有效保障胶原活性。
24.(2)本发明使用普通冷冻条件(-30~-10℃)和低温辐照条件(-10~0℃)对产品进行辐照,剂量12~40kgy,无需极低温冷冻环境,降低产品辐照过程的能耗和转运、储存难度,降低成本。
25.(3)本发明所制备的面膜贴仅含有胶原液、微量辐照保护剂和面膜布,不含防腐剂、抑菌剂、保湿剂等成分,在达到无菌级别的同时保障产品的安全性,适宜各种人群使用。
附图说明
26.图1为ⅰ型胶原的sds-page电泳检测图,其中,a为中检院ⅰ型胶原标品,b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常温辐照后的面膜贴对照组,c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低温环境(-5℃)辐照后的面膜贴对照组,d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加入辐照保护剂并常温辐照的面膜贴对照组,e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加入辐照保护剂冷冻后(-15℃)再常温辐照的面膜贴对照组,f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未灭菌面膜贴(辐照灭菌前),g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无菌活性胶原面膜贴。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通过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但本发明决非限于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1)制备面膜贴:将新鲜的牛跟腱经脱脂、粉碎、酶解、透析处理得到的活性ⅰ型胶原水溶液,其中活性ⅰ型胶原浓度为1mg/ml。向胶原液中添加0.05%异黄酮,充分搅拌溶解后将溶液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即得面膜贴。
30.(2)辐照灭菌:
31.s1:将面膜贴置于-15℃的条件下冷冻12h,使其中液体成分冷冻结冰;
32.s2:将经冷冻处理的封装面膜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进行辐照灭菌,辐照剂量为
15kgy;
33.s3:完成灭菌,将面膜贴置于室温环境,逐步恢复至室温。
34.(3)sds-page电泳检测:
35.测试方法:按2020版《中国药典》0541第五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36.取样方法:ⅰ型胶原标准品1mg加80微升缓冲液作为供试液;各组面膜贴采用挤压方法,将溶液挤出,作为供试品。
37.制样方法:供试品溶液与缓冲液按比例混匀,置水浴或100℃块状加热器中加热5分钟,冷却至室温。
38.对照组a:采用中检院提供的ⅰ型胶原标准品;
39.对照组b:用1mg/ml的胶原液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得面膜贴,将该面膜贴常温辐照(15kgy)后测试;
40.对照组c:用1mg/ml的胶原液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得面膜贴,将该面膜贴在低温环境(-5℃)辐照,辐照剂量15kgy,恢复室温后测试;
41.对照组d:向1mg/ml的胶原液中添加0.05%异黄酮,然后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得面膜贴,将该面膜贴常温辐照(15kgy)后测试;
42.对照组e:向1mg/ml的胶原液中添加0.05%异黄酮,然后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得面膜贴,将该面膜贴冷冻(-15℃)12h后再常温辐照,辐照剂量15kgy,恢复室温后测试;
43.实验组f:本实施例步骤(1)所制备的面膜贴(未灭菌);
44.实验组g:经本实施例步骤(1)、(2)所制备的无菌面膜贴。
45.经sds-page电泳测试,仅有标准品a和实验组f、g存在条带,并且条带位置相似,表明本实施例所制备的无菌面膜贴具有活性ⅰ型胶原特性。对照组b~e无电泳条带,表明对照组方法所制备的无菌面膜贴内的ⅰ型胶原已失活、变性。具体来说,对照组b测试结果表明常温15kgy辐照会破坏ⅰ型胶原活性;对照组c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环境(-5℃)15kgy辐照会破坏ⅰ型胶原活性;对照组d测试结果表明添加0.05%异黄酮后,常温15kgy辐照会破坏ⅰ型胶原活性;对照组e测试结果表明添加0.05%异黄酮后,冷冻(-15℃)12h后再常温15kgy辐照会破坏ⅰ型胶原活性;实验组f、g测试结果表明添加0.05%异黄酮后,冷冻(-15℃)12h且低温(-10℃)15kgy辐照,能够保持ⅰ型胶原活性。
46.实施例2:
47.(1)制备面膜贴:将新鲜的牛跟腱经脱脂、粉碎、酶解、透析处理得到的活性ⅰ型胶原水溶液,其中活性ⅰ型胶原浓度为6mg/ml。向胶原液中添加0.1%甘草素,充分搅拌溶解后将溶液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即得面膜贴。
48.(2)辐照灭菌:
49.s1:将面膜贴置于-10℃的条件下冷冻12h,使其中液体成分冷冻结冰;
50.s2:将经冷冻处理的封装面膜在温度为0℃的条件下进行辐照灭菌,辐照剂量为12kgy;
51.s3:完成灭菌,将面膜贴置于室温环境,逐步恢复至室温。
52.实施例3:
53.(1)制备面膜贴:将新鲜的牛跟腱经脱脂、粉碎、酶解、透析处理得到的活性ⅰ型胶
原水溶液,其中活性ⅰ型胶原浓度为0.5mg/ml。向胶原液中添加0.1%灯盏花素,充分搅拌溶解后将溶液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即得面膜贴。
54.(2)辐照灭菌:
55.s1:将面膜贴置于-30℃的条件下冷冻12h,使其中液体成分冷冻结冰;
56.s2:将经冷冻处理的封装面膜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进行辐照灭菌,辐照剂量为40kgy;
57.s3:完成灭菌,将面膜贴置于室温环境,逐步恢复至室温。
58.实施例4:
59.(1)制备面膜贴:将新鲜的牛跟腱经脱脂、粉碎、酶解、透析处理得到的活性ⅰ型胶原水溶液,其中活性ⅰ型胶原浓度为3mg/ml。向胶原液中添加0.005%黄烷醇,充分搅拌溶解后将溶液灌入到具有面膜布的铝塑袋中,热封铝塑袋即得面膜贴。
60.(2)辐照灭菌:
61.s1:将面膜贴置于-20℃的条件下冷冻12h,使其中液体成分冷冻结冰;
62.s2:将经冷冻处理的封装面膜在温度为-5℃的条件下进行辐照灭菌,辐照剂量为15kgy;
63.s3:完成灭菌,将面膜贴置于室温环境,逐步恢复至室温。
6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