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冷式背心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02:48: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背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冷式背心。


背景技术:

2.在高温环境下,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都出现异常改变。人们制作了各类人体制冷设备,液冷背心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在人体表面布置水循环管路,通过制冷系统调节管路中水的温度,达到降低人体表面温度的目的。
3.例如:公开号为cn213246951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后用吸热背心,包括:背心、冷却液管路、冷却液储存囊袋、微型负压水泵、中控部、微处理器芯片、存储器、数模转换器、温度传感器、小风扇、半导体制冷片,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其缺点在于:1、半导体制冷片在制冷过程中需要持续消耗电能,缩短蓄电池供电时间;2、靠近半导体制冷片一侧的冷却液温度相对其它地方的冷却液温度较低,冷却液储存囊袋内不同位置的冷却液温度相差较大,影响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式背心,减小冷却液温差,提高降温效果。
5.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冷式背心,包括背心、设置在背心内表面的冷却管路、连接于所述冷却管路上的负压水泵以及用于存放制冷件的储存腔,所述储存腔设置在所述背心的背部,所述储存腔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进液口和出液口上,所述制冷件设置在所述进液口的下方。
6.作为优选,所述储存腔内设置有接液斗,所述接液斗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制冷件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孔壁与所述制冷件的外壁之间具有供冷却液往下渗透的间隙。
7.作为优选,所述接液斗的中部相对其外端部呈向下倾斜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孔四周设置有用于贴靠在所述制冷件外壁上的引导片,所述引导片由所述中心孔的孔壁向下延伸。
9.作为优选,所述接液斗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中心孔连通。
10.作为优选,所述储存腔包括储存罐和安装在所述储存罐上端的封盖,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封盖上,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储存罐的底部。
11.作为优选,所述封盖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储存罐外侧的外挡环和位于所述储存罐内侧的内挡环,所述外挡环与所述内挡环之间形成用于卡在所述储存罐端部的卡槽,所述储存罐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内挡环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所述接液斗外端部的限位槽。
12.作为优选,所述储存腔的外侧包裹有隔热层。
13.作为优选,所述储存腔内的冷却液的高度为所述制冷件的高度的1/2-2/3。
14.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路为扁口软管,所述冷却管路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椭圆形。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的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完成热交换后,进入储存腔后通过进液口直接接触下方的制冷件,使得冷却液快速、均匀地降温,减小冷却液的温差,提高背心的降温效果;
17.2、在储存腔内设置接液斗,使得冷却液能够从间隙内贴着制冷件外壁流动,保证冷却液能够均匀、充分冷却。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视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图;
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储存腔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液斗的俯视图;
22.图中:1-背心,2-冷却管路,3-负压水泵,4-储存腔,401-封盖,402-储存罐,403-进液口,404-出液口,405-外挡环,406-内挡环,407-卡槽,408-限位台阶,5-制冷件,6-冷却液,7-接液斗,701-中心孔,702-引导片,703-通槽,8-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5.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水冷式背心,包括背心1、设置在背心1内表面的冷却管路2、连接于冷却管路2上的负压水泵3以及用于存放制冷件5的储存腔4,储存腔4设置在背心1的背部,由背心面料包裹固定,储存腔4的外侧包裹有隔热层,隔热层为陶纤布或玻纤布等。
26.储存腔4的一侧固定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电路与负压水泵3连接,为负压水泵3提供电能。负压水泵3采用微型电动水泵。
27.冷却管路2为扁口软管,冷却管路2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椭圆形,用于增大冷却管路2与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
28.储存腔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进液口403和出液口404,冷却管路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进液口403和出液口404上,制冷件5设置在进液口403的下方。
29.制冷件5采用冷冻的瓶装矿泉水,瓶装矿泉水通过储存腔4内的卡板或卡口固定在储存腔4内。冷却管路2内充满冷却液6,储存腔4内储存部分冷却液6,在本实施例中储存腔4内的冷却液6的高度为瓶装矿泉水的高度的1/2-2/3,使冷却液6不能浸没制冷件5。当负压水泵3运行时,冷却管路2内的冷却液6从进液口403进入储存腔4,并喷射在制冷件5表面,使得冷却液6充分接触制冷件5而快速降温,同时储存腔4内的冷却液6则通过出液口404进入冷却管路2,使得冷却液6在储存腔4与冷却管路2内循环流动。
30.如图3所示,储存腔4包括储存罐402和安装在储存罐402上端的封盖401,进液口403设置在所述封盖401上,出液口404设置在储存罐402的底部。
31.储存腔4内设置有接液斗7,接液斗7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制冷件5的中心孔701,中心孔701的孔壁与制冷件5的外壁之间具有供冷却液6往下渗透的间隙,其中间隙的宽度控制在2-5mm之间。接液斗7的中部相对其外端部呈向下倾斜设置,即中心孔701的位置位于接液斗7外端的下方。
32.从进液口403喷射在制冷件5表面时,制冷件5表面的冷却液往往会因张力等因素形成多股的水流往下流动,而不会均匀地平铺在制冷件5表面,影响冷却液与制冷件5的热交换效果,容易导致冷却液温差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在本技术中设置接液斗7,使得冷却液在接触到制冷件5表面后只能沿着中心孔701的孔壁与制冷件5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往下渗透,由于该间隙比较小,冷却液在经过该间隙时在制冷件5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增加了冷却液与制冷件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减小冷却液温差。而且冷却液喷射在制冷件5表面后会向四周溅射,如果没有接液斗7,这部分溅射的水流之间进入储存腔4内而无法与制冷件5发生热交换。因此接液斗7能够接收、汇集这部分溅射的水流,使之强迫进入间隙来接触制冷件5表面。
33.中心孔701四周设置有用于贴靠在制冷件5外壁上的引导片702,引导片702为塑料弹性片,由中心孔701的孔壁向下延伸,用于引导喷射在制冷件5表面冷却液向下流动。
34.如图4所示,接液斗7上设置有通槽703,通槽703与中心孔701连通,该通槽703起到上下通气的作用,防止接液斗7聚集较多的冷却液后无法流动到接液斗7下方。其中通槽703的宽度为0.5-1mm,小于中心孔701的孔壁与制冷件5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宽度。
35.封盖401上设置有位于储存罐402外侧的外挡环405和位于储存罐402内侧的内挡环406,外挡环405与所述内挡环406之间形成用于卡在储存罐402端部的卡槽407,卡槽407内安装有密封圈。
36.储存罐402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阶408,限位台阶408与内挡环406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接液斗7外端部的限位槽。当封盖401安装在储存罐402上后,接液斗7的外边沿被固定在限位台阶408与内挡环406,即限位槽内,防止接液斗7上下窜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