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同时具备门和窗功能的铝包木门窗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4:22: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包木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具备门和窗功能的铝包木门窗。


背景技术:

2.纯阳面户型为只有南面有窗户的户型,这种户型被认为是通风最差的一种户型,这种户型因为是单面设置窗口,通透问题一直是未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此外目前户型中只要户型中不是南北两面都有窗户,里面的通风就一定不会很好。东西开窗的户型,通风就更差了。通风差,对居住体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室内空气质量不佳。如果是春秋的话,可能室内的温度会偏高或偏低,具体是春季偏低、秋季偏高,在这两个季节,我们主要靠开窗来调节室内温度,而对于开窗面积和位置受限的影响,很难有在已有户型中对通风位置和通风量作出明细改善的措施。目前虽然有些单门产品上设置有另行开启的通风窗,但这种在门上的通风窗因受门自身内部构件的限制,在确保门基本使用性能的同时,不破坏门安全性能的同时,开口面积有限,通风效果难以与建筑墙面上的正常窗口的通风效果相媲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同时具备门和窗功能的铝包木门窗,以解决门上的通风窗因受门自身内部构件的限制,在确保门基本使用性能的同时,不破坏门安全性能的同时,开口面积有限,难以达到建筑墙面上正常窗口的通风效果的问题。
4.一种同时具备门和窗功能的铝包木门窗,包括外框体、窗扇、门扇、窗用五金圈和门用五金圈,外框体竖直设置,窗扇和门扇从上至下依次在外框体内,窗扇通过窗用五金圈与外框体的框内壁相连接,门扇通过门用五金圈与外框体的框内壁相连接,窗扇通过窗用五金圈在外框体内作出开启或闭合动作,窗用五金圈的底部外壁与门用五金圈的顶部外壁可拆卸连接,门扇通过门用五金圈和窗用五金圈与窗扇作出同步开启或闭合动作。
5.作为优选方案:窗用五金圈的底部外壁与门用五金圈的顶部外壁之间通过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可拆卸连接;第一锁体包括第一锁座和第一锁点,第一锁座固定安装在窗用五金圈的底部外壁上,第一锁点固定安装在门用五金圈的顶部外壁上,第一锁座和第一锁点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锁体包括第二锁座和第二锁点,第二锁点固定安装在窗用五金圈的底部外壁上,第二锁座固定安装在门用五金圈的顶部外壁上,第二锁座和第二锁点之间可拆卸连接。
6.作为优选方案:门用五金圈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转向角架、第一立边传动器、第二转向角架、第二连接杆、第一下合页、第一平开上合页、第三锁体、第四锁体和门用执手,所述第一转向角架、第一立边传动器和第二转向角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门扇活动侧上,所述第一转向角架设置在门扇的左上端角处,第一连接杆设置在门扇的顶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转向角架的水平活动端相连接,第一转向角架的竖直活动端与第一立边传动器的上端相连接,门用执手穿过门扇朝向室内的一侧壁与第一立边传动器相连接,第二转
向角架设置在门扇的左下端角处,第一立边传动器的下端与第二转向角架的竖直活动端相连接,第二转向角架的水平活动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门扇的固定侧从上至下通过第一平开上合页和第一下合页与外框体的内壁相铰接,第三锁体包括第三锁座和第三锁点,第三锁座固定安装在外框体的底部外壁上,第三锁点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向角架的水平活动端上,第三锁座和第三锁点之间可拆卸连接,第四锁体包括第四锁座和第四锁点,第四锁座固定安装在外框体的底部外壁上,第四锁点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杆的外壁上,第四锁座和第四锁点之间可拆卸连接。
7.作为优选方案:窗用五金圈包括第三转向角架、第四转向角架、第二立边传动器、第三连接杆、斜拉杆、第二平开用上合页、第二平开用下合页和第五锁体,第三转向角架、第二立边传动器和第四转向角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窗扇活动侧上,第三转向角架设置在窗扇的左上端角处,第四转向角架设置在窗扇的左下端角处,第二立边传动器的上端与第三转向角架的竖直活动端相连接,第三转向角架的水平活动端与第三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斜拉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二平开用上合页和第二平开用下合页从上至下依次铰接在窗扇固定侧和外框体内壁之间,所述斜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平开用上合页相铰接,所述第二立边传动器的下端与第四转向角架的竖直活动端相连接,第五锁体包括第五锁座和第五锁点,第五锁座固定安装在外框体顶部内壁上,第五锁点固定安装在第三转向角架的水平活动端处,第五锁座和第五锁点之间可拆卸连接。
8.作为优选方案:第一锁座、第二锁座、第三锁座、第四锁座和第五锁座的结构相同,第五锁座包括条形块体,条形块体的顶面沿条形块体的厚度方向加工有阶梯槽,阶梯槽沿条形块体的长度方向设置,阶梯槽的小口端朝上设置,条形块体的两端分别加工有一个端部用浅槽,端部用浅槽分别设置在阶梯槽的两端,每个端部用浅槽与阶梯槽小口端相连通相连通,端部用浅槽槽底处于阶梯槽槽底的上方,条形块体的一侧加工有与阶梯槽相连通的豁口。
9.作为优选方案:第一锁点、第二锁点、第三锁点、第四锁点和第五锁点的结构相同,第五锁点包括凸台和顶盖,凸台的底端为连接端,凸台的顶端设置有顶盖,顶盖为圆形顶盖,凸台的外径小于顶盖的外径,凸台和顶盖设置在阶梯槽内,凸台与阶梯槽的小口端相配合设置,顶盖与阶梯槽的大口端相配合设置。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框体、窗扇、门扇、窗用五金圈和门用五金圈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同时具备门和窗基本功能的整体结构。既能够保证开窗的通风性能与墙体正常窗体的通风性能相同,还能够通过窗用五金圈和门用五金圈之间相互配合确保窗扇实现多种开启方式,且同时确保门扇与窗扇相配合实现门的基本使用性能,使单面开窗的户型能够实现贯通通风户型的通风性能,弥补了单面开窗的户型难以解决的通风弊端。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窗用五金圈和门用五金圈之间位置布置示意图;
16.图5为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图4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图4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图4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图4中g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10为第五锁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11为斜拉杆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外框体;1-1-顶部组成框条;1-2-底部组成框条;1-3-侧框条;2-窗扇;3-门扇;4-窗用五金圈;5-门用五金圈;6-第一锁体;6-1-第一锁座;6-2-第一锁点;7-第二锁体;7-1-第二锁座;7-2-第二锁点;8-第一连接杆;9-第一转向角架;10-第一立边传动器;11-第二转向角架;12-第二连接杆;13-第一下合页;14-第一平开上合页;15-第三锁体;15-1-第三锁座;15-2-第三锁点;16-第四锁体;16-1-第四锁座;16-2-第四锁点;17-门用执手;18-第三转向角架;19-第四转向角架;20-第二立边传动器;21-第三连接杆;22-窗用执手;23-斜拉杆;23-1-长杆;23-2-短杆;23-3-端部连接片;23-4-滑片;23-5-限位凸起;23-6-卡接框体;24-第二平开用上合页;25-第二平开用下合页;26-第五锁体;26-1-第五锁座;26-2-第五锁点;26-1-1-条形块体;26-1-2-阶梯槽;26-1-3-端部用浅槽;26-1-4-豁口;26-2-1-凸台;26-2-2-顶盖;27-底片;28-第一条形滑道;29-第二条形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5.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外框体1、窗扇2、门扇3、窗用五金圈4和门用五金圈5,外框体1竖直设置,窗扇2和门扇3从上至下依次在外框体1内,窗扇2通过窗用五金圈4与外框体1的框内壁相连接,门扇3通过门用五金圈5与外框体1的框内壁相连接,窗扇2通过窗用五金圈4在外框体1内作出开启或闭合动作,窗用五金圈4的底部外壁与门用五金圈5的顶部外壁可拆卸连接,门扇3通过门用五金圈5和窗用五金圈4与窗扇2作出同步开启或闭合动作。
26.本实施方式中外框体1为方形框体,其包括顶部组成框条1-1、底部组成框条1-2和两个侧框条1-3,顶部组成框条1-1和底部组成框条1-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侧框条1-3竖直并列设置在顶部组成框条1-1和底部组成框条1-2之间,顶部组成框条1-1、底部组成框条1-2和两个侧框条1-3固定连接制为一体。
27.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窗用五金圈4的底部外壁与门用五金圈5的顶部外壁之间通过第一锁体6和第二锁体7可拆卸连接;第一锁体6包括第一锁座6-1和第一锁点6-2,第一锁座6-1固定安装在窗用五金圈4的底部外壁上,第一锁点6-2固定安装在门用五金圈5的顶部外壁上,第一锁座6-1和第一锁点6-2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锁体6包括第二锁座7-1和第二锁点7-2,第二锁点7-2固定安装在窗用五金圈4的底部外壁上,第二锁座7-1固定安装在门用五金圈5的顶部外壁上,第二锁座7-1和第二锁点
7-2之间可拆卸连接。
28.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门用五金圈5包括第一连接杆8、第一转向角架9、第一立边传动器10、第二转向角架11、第二连接杆12、第一下合页13、第一平开上合页14、第三锁体15、第四锁体16和门用执手17,所述第一转向角架9、第一立边传动器10和第二转向角架1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门扇3活动侧上,所述第一转向角架9设置在门扇3的左上端角处,第一连接杆8设置在门扇3的顶部,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与第一转向角架9的水平活动端相连接,第一转向角架9的竖直活动端与第一立边传动器10的上端相连接,门用执手17穿过门扇3朝向室内的一侧壁与第一立边传动器10相连接,第二转向角架11设置在门扇3的左下端角处,第一立边传动器10的下端与第二转向角架11的竖直活动端相连接,第二转向角架11的水平活动端与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相连接,门扇3的固定侧从上至下通过第一平开上合页14和第一下合页13与外框体1的内壁相铰接,第三锁体15包括第三锁座15-1和第三锁点15-2,第三锁座15-1固定安装在外框体1的底部外壁上,第三锁点15-2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向角架11的水平活动端上,第三锁座15-1和第三锁点15-2之间可拆卸连接,第四锁体16包括第四锁座16-1和第四锁点16-2,第四锁座16-1固定安装在外框体1的底部外壁上,第四锁点16-2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杆12的外壁上,第四锁座16-1和第四锁点16-2之间可拆卸连接。
29.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结合图1至图11所示,窗用五金圈4包括第三转向角架18、第四转向角架19、第二立边传动器20、第三连接杆21、窗用执手22、斜拉杆23、第二平开用上合页24、第二平开用下合页25和第五锁体26,第三转向角架18、第二立边传动器20和第四转向角架19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窗扇2活动侧上,第三转向角架18设置在窗扇2的左上端角处,第四转向角架19设置在窗扇2的左下端角处,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上端与第三转向角架18的竖直活动端相连接,第三转向角架18的水平活动端与第三连接杆21的一端相连接,第三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通过底片27与斜拉杆23的一端相铰接,第二平开用上合页24和第二平开用下合页25从上至下依次铰接在窗扇2固定侧和外框体1内壁之间,所述斜拉杆23的另一端与第二平开用上合页24相铰接,所述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下端与第四转向角架19的竖直活动端相连接,第五锁体26包括第五锁座26-1和第五锁点26-2,第五锁座26-1固定安装在外框体1顶部内壁上,第五锁点26-2固定安装在第三转向角架18的水平活动端处,第五锁座26-1和第五锁点26-2之间可拆卸连接。
30.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向角架9、第二转向角架11、第三转向角架18、第四转向角架19均为现有转向角产品,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转向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
3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立边传动器10和第二立边传动器20为现有立边传动器产品,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立边传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
32.本实施方式中门用执手17和窗用执手22均为现有执手产品,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执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
33.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第一锁座6-1、第二锁座7-1、第三锁座15-1、第四锁座16-1和第五锁座26-1的结构相同。
34.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锁座26-1包括条形块体26-1-1,条形块体26-1-1的顶面沿条形块体26-1-1的厚度方向加工有阶梯槽26-1-2,阶梯槽26-1-2沿条形块体26-1-1的长度方向设置,阶梯槽26-1-2的小口端朝上设置,条形块体26-1-1的两端分别加工有一个端部用浅
槽26-1-3,端部用浅槽26-1-3分别设置在阶梯槽26-1-2的两端,每个端部用浅槽26-1-3与阶梯槽26-1-2小口端相连通相连通,端部用浅槽26-1-3槽底处于阶梯槽26-1-2槽底的上方,条形块体26-1-1的一侧加工有与阶梯槽26-1-2相连通的豁口26-1-4。
35.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锁座7-1对应的豁口开口位置处于第二锁座7-1的中部,第一锁座6-1、第三锁座15-1、第四锁座16-1和第五锁座26-1的各自豁口的开口位置为非中部,豁口开口位置偏离各自锁座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即可,实现偏口开设效果。
36.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第一锁点6-2、第二锁点7-2、第三锁点15-2、第四锁点16-2和第五锁点26-2的结构相同,第五锁点26-2包括凸台26-2-1和顶盖26-2-2,凸台26-2-1的底端为连接端,凸台26-2-1的顶端设置有顶盖26-2-2,顶盖26-2-2为圆形顶盖,凸台26-2-1的外径小于顶盖26-2-2的外径,凸台26-2-1和顶盖26-2-2设置在阶梯槽26-1-2内,凸台26-2-1与阶梯槽26-1-2的小口端相配合设置,顶盖26-2-2与阶梯槽26-1-2的大口端相配合设置。
37.本实施方式中阶梯槽26-1-2的形状起到对第五锁点26-2的限位作用,阶梯槽26-1-2与第五锁点26-2之间间隙设置,还能够实现第五锁点26-2在阶梯槽26-1-2内的翻转动作,实现沿条形块体26-1-1宽度方向的转动效果。
38.本实施方式中阶梯槽26-1-2中通过豁口26-1-4的配合分别实现三个工位的转换过程,阶梯槽26-1-2的两端分别为配合第五锁点26-2的锁定位置,即第五锁点26-2具有两个锁定位置,豁口26-1-4所在位置为配合第五锁点26-2的开锁位置,开锁位置处于两个锁定位置的之间,从而实现锁点两定一开的开闭锁过程。
39.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锁体6、第二锁体7、第三锁体15、第四锁体16和第五锁体26的开锁和锁紧的工作原理相同。
40.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第一锁体6、第二锁体7、第三锁体15、第四锁体16和第五锁体26在门扇3、窗扇2和外框体1之间的不同布置位置实现两个执手带动下的锁紧和开锁过程,具体上、下位置的锁点和锁座配合上、下位置的锁座和锁点实现了各自锁座和锁点的合理布置后的门扇3和窗扇2一体平开和窗扇2多模式开启的过程。
41.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结合图1、图4和图11所示,斜拉杆23包括长杆23-1、短杆23-2、端部连接片23-3、滑片23-4和限位凸起23-5,底片27固定安装在窗扇2的顶部外壁上,长杆23-1的一端与第二平开用上合页24相铰接,长杆23-1的另一端铰接在底片27上。短杆23-2的一端铰接在长杆23-1的中部,短杆23-2的另一端铰接有端部连接片23-3,底片27上加工有第一条形滑道28,第一条形滑道28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t形,第一条形滑道28内滑动配合有滑片23-4,限位凸起23-5设置在滑道内,限位凸起23-5沿第一条形滑道28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限位凸起23-5与滑片23-4间隙配合,端部连接片23-3的底部穿过第一条形滑道28与滑片23-4相连接,端部连接片23-3朝向限位凸起23-5的一端设置有与限位凸起23-5相配合的卡接框体23-6。
42.本实施方式中底片27上配合设置有第二条形滑道29,长杆23-1另一端的底部通过滑块沿第二条形滑道29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43.进一步的,第一条形滑道28和第二条形滑道29的长度方向与底片27的长度方向同向。
44.当窗扇2处于开启状态时,斜拉杆23即可随时处于展开状态,长杆23-1、短杆23-2、端部连接片23-3、滑片23-4和限位凸起23-5通过底片27的配合实现对窗扇2的时刻伴随限位作用,当窗扇2处于关闭状态时,斜拉杆23处于收拢折叠状态。
45.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控制过程:
4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锁体6、第二锁体7、第三锁体15、第四锁体16和第五锁体26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处于门扇3、窗扇2和外框体1之间的五点联合开闭锁定位过程。
47.本实用新型实现窗功能时的一个操作过程为窗扇2平开操作过程,此时门扇3位置固定,处于锁紧状态,具体为:
48.该操作过程的初始状态为第五锁体26处于锁紧状态,第三锁体15和第四锁体16均处于锁紧状态,第二锁体7处于锁紧状态,第一锁体6处于开锁状态;
49.将窗用执手22由竖直状态逆时针转动90
°
至水平状态,第二立边传动器20在窗用执手22的带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上端在竖直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带动其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带动第五锁点26-2从第五锁座26-1中的锁紧位置移动至第五锁座26-1的豁口26-1-4处,从而实现第五锁体26从锁紧至开锁过程,在第二立边传动器20通过窗用执手22的带动下竖直向下移动同时,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下端通过第四转向角架19带动第二锁体7中的第二锁点7-2移出第二锁座7-1,处于开锁状态,从而实现第二锁体7和第一锁体6同时处于开锁状态,即第五锁体26、第二锁体7和第一锁体6同时处于开锁状态,此时抓住窗用执手22朝向室内施力,在第二平开用上合页24和第二平开用下合页25的铰接作用下,实现窗扇2的平开过程。
50.本实用新型实现窗功能时的另一个操作过程为窗扇2上悬内倒开启过程,此时门扇3位置固定,处于锁紧状态,具体为:
51.该操作过程的初始状态为第五锁体26处于锁紧状态,第三锁体15和第四锁体16均处于锁紧状态,第二锁体7处于锁紧状态,第一锁体6处于开锁状态;
52.将窗用执手22由竖直状态逆时针转动180
°
至另一竖直状态,第二立边传动器20在窗用执手22的带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上端在竖直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带动其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带动第五锁点26-2从第五锁座26-1中的锁紧位置移动至第五锁座26-1的豁口26-1-4处,从而实现第五锁体26从锁紧至开锁过程,当窗扇2顶部的第五锁体26处于开启状态时,因斜拉杆23自身多连杆铰接结构配合窗扇2顶部开启时实现展开状态,通过斜拉杆23使窗扇2和顶部组成框条1-1之间实现固定展开幅度的效果,当斜拉杆23展开至最大极限位置时,窗扇2和顶部组成框条1-1之间张开幅度最大。与此同时,第二立边传动器20通过窗用执手22的带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下端通过第四转向角架19带动第二锁体7中的第二锁点7-2由第二锁座7-1内一端内的一个锁紧位置移动至另一个锁紧位置,继续保持锁紧状态,从而实现第二锁体7处于锁紧状态,第一锁体6处于开锁状态,即由于第二锁体7中第二锁点7-2具有在第二锁座7-1中的自偏转效果,从而在斜拉杆23的铰接连接作用下,实现窗扇2底部转动,顶部开启的上悬内倒开启过程。
53.本实用新型中窗扇2和门扇1之间形成为一体门功能的操作过程分为两个操作部
分:
54.第一个操作部分为将竖直状态下的门用执手17从竖直状态逆时针转动90
°
至水平状态,带动第一立边传动器10在门用执手17的带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第一立边传动器10的上端在竖直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向角架9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第一转向角架9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带动其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第一转向角架9的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带动第二锁体7中的第二锁座7-1移动,从而使第二锁点7-2处于锁紧状态,同时带动第一锁体6中第一锁点6-2移出第一锁座6-1,处于开锁状态,同时第一立边传动器10在向下运动时带动第二转向角架11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通过第二转向角架11的水平活动端向右移动,一方面带动第四锁体16中的第四锁点16-2脱离第四锁座16-1处于开锁状态,另一方面第二转向角架11的水平活动端向右移动推动第二连接杆12向右移动,带动第三锁体15处于开锁状态,即第三锁点15-2移出第三锁座15-1,从而确保第三锁体15和第四锁体16同时处于开锁状态;
55.第二操作部分为将窗用执手22由竖直状态逆时针转动90
°
至水平状态,此时第二立边传动器20在窗用执手22的带动下竖直向下移动,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上端在竖直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竖直活动端向下运动带动其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第三转向角架18的水平活动端向左水平移动带动第五锁点26-2从第五锁座26-1中的锁紧位置移动至第五锁座26-1的豁口26-1-4处,从而实现第五锁体26从锁紧至开锁过程,在第二立边传动器20通过窗用执手22的带动下竖直向下移动同时,第二立边传动器20的下端通过第四转向角架19带动第二锁体7中的第二锁点7-2移出第二锁座7-1,处于开锁状态,同时带动第一锁体6中第一锁点6-2移进第一锁座6-1,处于锁紧状态。此时窗扇2和门扇3连接稳定形成一体,外框体1与窗扇2和门扇3之间的第三锁体15、第四锁体16和第五锁体26全部处于开锁状态,在第一下合页13、第一平开上合页14、第二平开用上合页24和第二平开用下合页25的共同铰接作用下,实现门开启动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