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翻转伸缩机构及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4:2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伸缩机构及贴标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的贴标系统打标方向和贴标方向是相同的,但打标机通常只能水平放置,导致贴标机通常也只能水平放置,这样一来就只能对产品的顶面进行贴标,而不能对产品的侧面贴标。cn208453385u公开了贴标签装置,其能够进行侧面贴标,但是相应地其打印设备也只能是侧面打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伸缩机构及贴标机,能够将水平打印的标贴翻转呈竖直方向,实现侧面贴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翻转伸缩机构,包括:
6.机架;
7.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8.第一转轴,水平布置在所述机架上;
9.翻转部件,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缸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伸缩部件固定连接;
10.伸缩部件,包括固定座和伸缩板,固定座连接在所述翻转部件上,伸缩板通过导杆可伸缩地连接在固定座;其中所述伸缩板的近端通过第二转轴与贴标头转动连接;
11.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伸缩部件的固定座,并且缸杆驱动所述伸缩部件的伸缩板;
12.第三气缸,铰接在所述伸缩部件的伸缩板的远端,缸杆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贴标头的远端连接。
13.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通过铰座与机架连接,使所述第一气缸在伸缩过程中自身能够围绕铰座转动。
14.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气缸呈竖直布置。
15.可选择地,所述翻转部件呈l形,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气缸的缸杆连接在所述翻转部件的不同区域。
16.可选择地,所述伸缩板为l形,并且所述第三气缸通过铰座连接在所述伸缩板上,所述铰座与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伸缩板的不同面板。
17.一种贴标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翻转伸缩机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伸缩机构及贴标机,能够通过翻转伸缩机构将贴标头从打标机转移到输送辊道的侧方,同时实现贴标头从水平面翻转到竖直面,实现贴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标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标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标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标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标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0、机架;
27.20、打标机;
28.30、贴标头;31、辊带;32、负压风机;33、辊轮;34、压板;
29.40、翻转伸缩机构;41、第一气缸;42、第二气缸;43、第三气缸;44、翻转部件;45、伸缩部件;46、第一转轴;47、第二转轴;48、第三转轴;
30.431、铰座;451、固定板;452、伸缩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实施例
33.结合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贴标系统,打标机20、输送辊道和贴标机;其中:
34.输送辊道,用于输送待贴标产品;输送辊道可以采用常规的输送辊道,可以设置电机等控制装置,驱动辊道前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道,输送辊道自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其可以是辊子传动也可以是输送带传动;
35.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设置于输送辊道或贴标头,用于检测所述待贴标产品;检测装置的作用是检测待贴标产品的位置,从而为打标、送标及贴标提供信号,其可以是仅为送标提供信号,也可以是仅为打标提供信号,也可以是仅为贴标提供信号;其作用原理是根据打标、送标或贴标的单个过程或者总体过程进行适配,计算出耗时,再根据输送辊道的速度,合理提供提前量,从而为最终的贴标提供数据支撑,使其能够合理的安排好打印的标贴等待贴标;
36.打标机20,采用市售的激光打标机即可,打标机20采用现有技术,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独创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的激光打标机都能满足要求,使用激光打标机能够打印标贴,并将标贴输出;
37.其中的贴标机包括机架10、贴标头30和翻转伸缩机构40:翻转伸缩机构40连接在机架10上;翻转伸缩机构40与所述贴标头30连接,能够翻转和伸缩,使所述贴标头从水平方向运动至竖直方向;贴标头30能够将打标机20输出的标贴吸附,并在翻转伸缩机构40的带动下转移至所述输送辊道上的侧方,当所述待贴标产品经过时将所述标贴贴附在所述待贴标产品的侧面。
38.可选择地,所述检测装置为光电感应或压力感应装置:当所述检测装置为光电感
应装置时,布置在所述输送辊道的上方;当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感应装置时,布置在所述输送辊道的支撑结构上。
39.可选择地,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感应装置或位移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贴标头的压板,通过压板感应待贴标产品的接触压力或位移。
40.可选择地,所述打标机为激光打标机。
41.可选择地,所述机架10由金属型材连接成型,整体为框架式结构,并且设有能够支撑翻转伸缩机构40的立架。
42.所述翻转伸缩机构,包括:
43.机架10,用于为整个设备提供支撑,特别是为翻转伸缩机构提供支撑;
44.第一气缸41,底部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与机架10连接,整体上基本呈竖直布置的状态,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采用非竖直布置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倾斜甚至水平布置的方式;所述第一气缸41的底部通过铰座与机架连接,使所述第一气缸在伸缩过程中自身能够围绕铰座转动。
45.第一转轴46,水平布置在所述机架10上,并且与输送辊道的输送方向平行;在第一转轴46的支撑作用下,翻转部件44能够从竖直方向翻转到水平方向;
46.翻转部件44,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46上,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1连接;翻转部件44的中部与第一转轴46连接,第一气缸和伸缩部件45布置在两侧,避免翻转过程中设备之间的干涉,布局合理,避让了伸缩部件的翻转空间;
47.伸缩部件45,包括固定座451和伸缩板452,固定座451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部件44上,伸缩板452通过导杆可伸缩地连接在固定座451,具体地可以通过两个导向轴将伸缩板452与固定座451连接,此时应在固定座451上设置允许导向轴进行轴向移动的轴孔,在实施的过程中,导向轴也可以使用不能转动的导向杆替代;其中所述伸缩板452的近端通过第二转轴47与贴标头转动连接;
48.第二气缸42,固定在所述伸缩部件的固定座,并且缸杆驱动所述伸缩部件的伸缩板;
49.第三气缸43,铰接在所述伸缩部件的伸缩板的远端,缸杆通过第三转轴48与所述贴标头30的远端连接。第三气缸43和第三转轴48的驱动下,使贴标头30能够绕着第二转轴47转动,进而使贴标头30的远端及远端的压板34能够靠近待贴标产品,使压板34与待贴标产品接触而产生压力,促使标贴压在待贴标产品上,此过程避免了贴标头30的辊轮及辊带31与待贴标产品的碰撞和摩擦,从而使整个设备的工作更稳定,降低了由于贴标头30与待贴标产品相接触而导致的贴标头30损坏或者待贴标产品的转动及横向位移。
50.可选择地,所述翻转部件呈l形,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气缸的缸杆连接在所述翻转部件的不同区域;所述伸缩板为l形,并且所述第三气缸43通过铰座431连接在所述伸缩板452上,所述铰座431与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伸缩板的不同面板,从而为第三气缸提供了安装和伸缩空间,避免所述第三气缸43驱动过程中与所述伸缩板452碰撞。
51.可选择地,所述贴标头30,包括:
52.辊带31,形成环形,其中一个面为工作面,并且辊带面上设有透气孔,通过气孔将气流吸入环形空间内;
53.负压风机32,可以设置为多个,设置在所述辊带形成的环形空间内,用于吸附工作
面外侧的空气向工作面内侧,使工作面的透气孔有气流通过;
54.辊轮33,与所述辊带支撑配合,布置在所述环形空间内的四角位置,辊轮33用于提供支撑;
55.辊轮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辊轮转动,辊轮驱动装置可以是一个由电机带动的外部辊轮,通过外部辊轮与四角位置四个辊轮中的一个压接;也可以是一个电机和减速器,并驱动辊轮轴;
56.贴标头30还可以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为辊轮的辊轴提供支撑固定,同时也将辊带31两端的空隙封堵,减少漏气,提高负压风机的吸附效果。
57.进一步可选择地,所述贴标头30还包括:
58.压板34,布置在所述工作面的输出端,并且与所述工作面形成钝角夹角,该钝角夹角的角度可以在150-180度之间,通过压板与工作面的衔接,接收标贴,并沿着压板的延伸方向将标贴贴附在被输送辊道输送过来的待贴标产品的表面,其具体过程是:当待贴标产品输送过来时,与压板34接触,迫使压板34变形,通过压板34压在待贴标产品表面,标贴沿着压板34的内表面输送过来,然后贴附在待贴标产品的表面,并利用压板34将标贴与待贴标产品压实。
59.所述压板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延长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
60.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